法國巴黎的Necker H等報導了一例64歲男性黑色素瘤患者在接受了一項試驗用藥(ipilimumab)的單藥治療後並發狼瘡性腎炎。該男性患者在2005年被診斷為黑色素瘤後,因對傳統的化療藥物療效不佳,接受了ipilimumab(施貴寶公司生產)的單藥治療。ipilimumab是種針對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相關性抗原4(Cytotoxic T-lymphocyte-associated antigen 4,CTLA4)的單克隆抗體,該患者用藥劑量為每3周靜脈給藥3mg/kg。在用藥治療前,該患者沒有蛋白尿表現,但在連續2次注射ipilimumab後,被診斷並發腎病綜合症。同時,體檢發現患者左側腹股溝出現一個3cm大小的腫大淋巴結。當時,該患者血壓、血象和血清補體水平檢查正常,血清肌酐值為89umol/L,24小時尿蛋白為7.5g,尿檢查顯示25個紅細胞/每立方毫米,抗核抗體及抗雙鏈DNA抗體陽性(分別為1:100和27%)。腎臟活檢顯示:足細胞輕微肥大合併繫膜外沉積。免疫螢光顯示繫膜外和繫膜區有IgG、IgM、C3和C1q沉積。電鏡證實腎小球繫膜外有顆粒狀的、電子密度物質沉積。
綜上檢查提示,該患者並發狼瘡性腎炎,ipilimumab被停藥。停藥3個月後抗雙鏈DNA抗體轉為陰性。停藥6月後,患者的左腎發生了靜脈血栓,於是給予抗凝治療。在最後一次隨訪時(即被診斷腎病綜合症12個月後)患者的尿蛋白僅為1g/d,血清肌酐值為108umol/L。陽電子發射斷層顯示皮下的轉移灶消失了。
根據該患者的疾病情況顯示,CTLA4抗體可能誘發了狼瘡性腎炎。因為在黑色素瘤發病的幾年內,該患者沒有出現蛋白尿症狀,然而在應用ipilimumab治療後不久,即並發腎小球腎炎症狀和抗雙鏈DNA抗體陽性,而當停藥後,抗雙鏈DNA抗體轉為陰性。
CTLA4是活化的、記憶性和調節性T細胞的表面受體,對下調T細胞活化起到重要作用。CTLA4抗體也是一種抗腫瘤的免疫刺激因子,已知的不良反應主要包括小腸結腸炎、甲狀腺炎和垂體炎(與炎症細胞浸潤有關),然而該患者為免疫複合物引起的腎臟損傷。另外一項小鼠試驗也顯示,在應用抗CTLA4抗體後,會出現抗雙鏈DNA抗體和腎小球IgG和C3沉積。
抗CTLA4抗體的臨床應用越來越廣泛,醫務工作者在應用抗CTLA4抗體時要時刻警惕抗CTLA4抗體可能引發的嚴重併發症——狼瘡性腎炎。
參考文獻: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