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10萬螢光材料無一倖免,150年來都沒有解決的問題,最近找到答案了!|史上最強螢光材料

2020-08-19 高分子科學前沿

光學材料涵蓋從生物成像到太陽能採集的多種應用,它們由各種材料製得,然而,傳統的螢光染料卻很難進入其中。化學家們在染料的合成上遊刃有餘,但對於如何保證在不損失螢光的情況下將染料與材料結合這件事上卻一籌莫展:當染料在材料中堆積時發生強激子耦合,染料便不再發射光子。目前的10萬多種材料無一倖免,因此將會嚴重阻礙光學材料的發展。為突破瓶頸,印第安納大學的Amar H. Flood與哥本哈根大學的Bo W. Laursen團隊將有色染料與稱為cyanostars環狀分子(叔丁基苯和丙烯腈為構成單元組成的環狀分子)的無色溶液混合,設計出一種小分子離子隔離晶格材料SMILES,它可以完美將染料的螢光性質毫無保留地轉移到材料中,保質保量,並且該材料猶如「插線板」,隨插隨用,每次使用即可工作,不需任何調整,是有史以來最明亮的螢光材料。該成果以「Plug-and-Play Optical Materials from Fluorescent Dyes and Macrocycles」為題於2020年8月6日發表在CellPress旗下期刊《Chem》

目前染料在固體中存在為問題

當染料緊密堆積在固態中時會發生電子耦合產生新的激子態,自身性質會改變,因此發生淬滅現象。Flood形象地解釋了該現象:「當染料在固體中肩並肩站立時,他們忍不住彼此碰觸,就像坐在故事時間的幼兒一樣,他們互相干擾,不再表現為個人」

SMILES為何能解決這個問題

當研究人員將羅丹明3B高氯酸鹽與星型大環cyanostar結合後,發現帶有陰離子配合物的陽離子染料發生電荷交替排布,產生螢光團的空間與電子隔離空間(圖1)這個現象也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染料必須在空間和電子上進行隔離。

圖1 層次組裝的SMILES中染料與染料的解耦

空間隔離

如圖1所示,SMILES材料具有層狀結構,染料之間距離相似,表明環狀氰基陰離子絡合物對SMILES材料的形成和性能具有很強的導向作用。研究者們將導向作用歸因於它們的大平面與陽離子染料間的庫倫相互作用。

電子隔離

文章繪製了SMILES材料的HOMO和LUMO能級(圖2),發現5種染料的HOMO和LUMO能級都處於窗口內,以此確保染料HOMOs和LUMOs嵌套在結構導向型氰基陰離子複合物中;但是對於TOTA染料,其HOMO能級位於陰離子複合物的下方,不能產生離子隔離效果,因此並不能實現SMILES現象。

圖2 染料能級示意圖

好不好用?試了才知道

文章將一系列染料進行試驗,發現螢光團性質被無縫銜接到固態中(圖3)與單獨存在的染料進行對比,染料固體高度淬滅,而SMILES染料固體仍具有明亮的螢光。

圖3 各SMILES染料固體與單純染料固體的對比

文章接著將SMILES與目前常用的聚合物材料結合,以證明SMILES材料能有效規避濃度淬滅現象。

以聚氨酯樹脂(PU)為例,該聚合物材料廣泛用於生產生活,小到木材塗料,大到固態染料雷射器。PU易發生濃度淬滅(圖4A),以0.1%、1.0%、2.5%、5%和10%w/w向PU中添加高氯酸羅丹明3B,隨著添加量的增加,在紫外光照下可以清晰地分辨出薄膜,表明SMILES可以有效規避濃度淬滅(圖4A);將SMILES與其他聚合物材料結合,同樣能得到相同的結果(圖4C-F);為探究SMILES材料能否在加工環境的高溫下依然發揮作用,研究者們發現熱擠壓樣品依然顯示明亮的螢光(圖4M),符合耐高溫要求。上述實驗表明SMILES將對生活各個領域的材料帶來積極影響。

圖4 在紫外線(左)和白光(右)下觀察SMILES聚合物與單純聚合物的螢光現象

[結論]

SMILES材料的出現解決了困惑科學家們150年來的問題,突破瓶頸後的染料材料又將會迎來更廣闊的天地。文章作者Flood表示:「這些材料在需要明亮螢光或要求設計光學特性的任何技術中都有潛在的應用,包括太陽能收集,生物成像和雷射」如此有意義的工作值得被更多人了解!

參考連結:

https://phys.org/news/2020-08-chemists-brightest-ever-fluorescent-materials.html

來源:高分子科學前沿

投稿模板:

單篇報導:上海交通大學周涵、範同祥《PNAS》:薄膜一貼,從此降溫不用電!

系統報導:加拿大最年輕的兩院院士陳忠偉團隊能源領域成果集錦

相關焦點

  • 突破!10萬螢光材料無一倖免,150年來都沒有解決的問題,最近找到...
    目前的10萬多種材料無一倖免,因此將會嚴重阻礙光學材料的發展。為突破瓶頸,印第安納大學的Amar H. Flood與哥本哈根大學的Bo W.試了才知道 文章將一系列染料進行試驗,發現螢光團性質被無縫銜接到固態中(圖3)與單獨存在的染料進行對比,染料固體高度淬滅,而SMILES染料固體仍具有明亮的螢光。
  • Chem:史上最亮螢光材料誕生
    傳統的螢光染料在液體狀態下發光,但當它們被製成固態材料時,由於螢光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幾乎沒有任何染料可以保持其原有優異的發光性能,進而限制了其應用轉化。圖源:Grand Valley State University近日,美國印第安納大學的Flood教授、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的Laursen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為這個困擾了科學家150年的問題找到了解決方案。
  • 困擾150年的問題終於解開,史上最亮螢光材料誕生… | Weekly New (第30期)
    應該有很多人都記得小時候玩過的螢光手環,買回來之後折一折甩一甩,到了晚上就會發出各種顏色的光,還會帶在手上和小夥伴一起比誰的最亮。但是經常出現的一個問題就是,過不了多久,螢光棒就會逐漸黯淡下去,不會再維持原有的亮度。其實,這是螢光材料面臨的一個最普遍的問題,並且困擾了科學家們150年之久。
  • 突破150年來淬滅現象瓶頸,科學家設計出史上最明亮固體螢光材料
    螢光材料從醫學生物標記到太陽能電池都能發揮不小作用,然而它有個瓶頸:染料分子在固體狀態下不再發射光子,這也是為什麼螢光棒裡面添加裝了螢光染料的化學物質是液體。現在科學家終於突破150年來一直未解的難題,設計出稱為「SMILES」的新材料,能讓螢光染料分子在固態狀態下發出前所未見的明亮螢光。
  • Chem:史上最亮螢光材料誕生
    傳統的螢光染料在液體狀態下發光,但當它們被製成固態材料時,由於螢光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幾乎沒有任何染料可以保持其原有優異的發光性能,進而限制了其應用轉化。年的問題找到了解決方案。02 背景介紹螢光對於光學領域中的許多技術(如OLED)都至關重要,大量螢光材料通過混合和匹配離子結構單元來控制光學性能的手段製備而成,其中就包括革命性的滷化鉛鈣鈦礦。
  • Chem封面:困擾150年的螢光淬滅問題,一「笑」而解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X-MOLNews無論是下一代光子器件和有機發光二極體的開發,還是生物醫學領域,螢光材料都有重大的應用價值,科學家也投入了大量精力開發了超過10萬種無機或有機螢光染料。但是,螢光染料也有揮之不去的大麻煩——固體狀態下會發生螢光淬滅。
  • 科學家打造出現存最亮的螢光材料
    來源:cnBeta.COM據外媒報導,科學家通過克服一些技術上和長期存在的障礙成功地製造出了被稱為現存最亮的螢光材料。研究人員已經成功地將高螢光染料的特性轉移到固體光學材料上,這為從下一代太陽能電池到高級雷射器的發展開闢了新的可能性。 據悉,這項研究由印第安納大學和哥本哈根大學的科學家聯合展開,他們打算解決150年前的螢光染料使用問題。
  • 科學家打造出現存最亮的螢光材料
    本文轉自【cnBeta.COM】;據外媒報導,科學家通過克服一些技術上和長期存在的障礙成功地製造出了被稱為現存最亮的螢光材料。研究人員已經成功地將高螢光染料的特性轉移到固體光學材料上,這為從下一代太陽能電池到高級雷射器的發展開闢了新的可能性。
  • 化學家創造出最亮螢光材料
    這一進展克服了長期以來開發螢光固體的障礙,有助於開發目前已知的最亮材料。「這些材料在任何需要明亮螢光或設計光學特性的技術上都有潛能,包括太陽能收集、生物成像和雷射。」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化學家Amar Flood說。他與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的Bo Laursen均為該論文的資深作者。
  • LED材料分析:磷光發光材料能否取代螢光發光材料
    如果讓你用一種顏色來形容微觀的分子世界,你會選什麼顏色?對於這個問題,台州學院張杰博士給出了自己的答案:五彩斑斕。近年來,張杰始終致力於光電轉化領域磷光發光材料的研究,相比於傳統的螢光發光材料,這項技術能夠讓顯示的色彩更加絢爛,同時光電轉化效率更高。
  • 螢光材料為何測色準確性低?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魔咖色域,ID:Mycolordoc】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為何兩臺相同品牌的分光測色儀,測定同一塊螢光材料數據差異那樣大?而再去測量沒有螢光的材料數據又是一樣的?本文試圖做一個詳盡描述。一、顏色測量:顏色測量包括光源顏色的測量與物體色的測量兩大類。
  • 螢光材料會產生有害輻射嗎?
    什麼是螢光材料通常意義上來說,螢光材料指的是受到電子束或特定頻率的光(射線)照射後能發出某種可見光的一類材料。比如經常在犯罪現場中看到用來檢驗血痕的魯米諾(Luminol)試劑,與血液中的鐵(一說為血紅素)發生反應後用紫外線照射即發出藍色螢光。
  • 化學家創造出最亮螢光材料 還能收集太陽能
    這一進展克服了長期以來開發螢光固體的障礙,有助於開發目前已知的最亮材料。「這些材料在任何需要明亮螢光或設計光學特性的技術上都有潛能,包括太陽能收集、生物成像和雷射。」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化學家Amar Flood說。他與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的Bo Laursen均為該論文的資深作者。
  • 【OLED材料技術】磷光發光材料vs.螢光發光材料
    OLED發光材料的分類有多種,根據發光方式來分,可分為螢光發光材料和磷光發光材料。從材料的發光機制來看,根據所有原子旋轉可能性組合,可以產生四種類型的激子旋轉分布狀態:一種非對稱性的單線態激子旋轉方式和三種對稱性的三線態激子旋轉方式。前者為螢光發光材料的發光機制,後者為磷光發光材料的發光機制。
  • OLED發光材料分為螢光發光材料和磷光發光材料
    【導讀】:OLED發光材料的分類有多種,根據發光方式來分,可分為螢光發光材料和磷光發光材料。
  • 研製成功多種超分子螢光材料
    本報訊(記者黃辛)華東師範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授徐林課題組聚焦超分子螢光材料化學領域的研究,在超分子配位組裝機理研究
  • 國家科技獎丨螢光傳感材料 神奇用途多
    螢光傳感是科學家們提出的一種最新方法——螢光材料遇到水中特定的重金屬離子,發光強度就會改變。充分利用這一特性,還能實時監測大氣、土壤甚至生物細胞中的多種變化。不過,這個想法要付諸實踐,需要解決現有螢光材料靈敏度低、選擇性差等難題。
  • 福建物構所研製出藍光LED可激發的納米螢光標記材料
    、窄線寬、長螢光壽命、深層生物組織穿透、無背景螢光幹擾和低毒性等優點,在生物醫學領域具有重要的應用前景。然而,由於稀土離子的f→f宇稱禁戒躍遷特性,稀土基NIR-II納米螢光標記材料存在吸收強度弱、螢光量子效率低的瓶頸。如何提高材料吸收效率研製出具有高效NIR-II發光的稀土納米螢光標記材料是人們普遍關注的焦點,也是該領域的一個重大技術挑戰。
  • 「螢光探針」點亮細胞世界
    山東師範大學化學化工與材料科學學院唐波、董育斌、李平、王鵬、李娜等領銜的科研團隊,經過近二十年的刻苦攻關,有效地解決了細胞成像這一難題,極大地推動了該領域的國際研究步伐,他們完成的「細胞穩態調控活性分子的螢光成像研究」項目於近日獲得2018年度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成為首個以第一完成單位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的山東省省屬高校。
  • HORIBA在線講座|深度學習光譜技術在材料領域的應用(螢光/拉曼)【6...
    如何利用螢光技術檢測發光材料的螢光增強?如何表徵寬禁帶結構半導體的光電特性?如果你對以上問題感興趣,那就來參加HORIBA舉辦的在線講座吧!如果你在科研中有什麼疑問,不要錯過這次機會~只需電腦和網絡,無需付費光譜應用知識就能輕鬆享,還不趕緊來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