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長光所Light中心 中國光學
撰稿 | 蔡昊 博士生(北京科技大學)
01
導讀
螢光染料是指吸收某一波長的光後發射出另一波長光的有機化合物,它在生物標記、太陽能技術等領域都扮演著重要角色。傳統的螢光染料在液體狀態下發光,但當它們被製成固態材料時,由於螢光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幾乎沒有任何染料可以保持其原有優異的發光性能,進而限制了其應用轉化。
圖源:Grand Valley State University
近日,美國印第安納大學的Flood教授、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的Laursen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為這個困擾了科學家150年的問題找到了解決方案。通過將螢光染料和含有一種大環化合物—氰星(cyanostar)的無色溶液混合,凝固形成小分子離子隔離晶格(SMILES)來阻止螢光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 完美地將染料的光學性質復刻到固體材料中,創造了有史以來最明亮的螢光材料。該成果以 Plug-and-Play Optical Materials from Fluorescent Dyes and Macrocycles 為題發表在Cell Press旗下期刊《Chem》上。
封面圖:使用3D列印技術製作摻有SMILES材料的螢光螺旋立方體
圖源:Flood教授
02
背景介紹
螢光對於光學領域中的許多技術(如OLED)都至關重要,大量螢光材料通過混合和匹配離子結構單元來控制光學性能的手段製備而成,其中就包括革命性的滷化鉛鈣鈦礦。在眾多染料分子中也很容易看到螢光,這些染料分子在稀溶液中顯示出明亮的發光。
儘管已知有超過100,000種螢光染料存在,但是幾乎沒有任何染料能以一種可預測的方法匹配和設計發光材料,由他們轉化成的固態材料分子緊密排列並相互幹擾,產生螢光猝滅和電子耦合問題。Flood教授將這一現象形象地比喻成聽故事的孩子們,「當染料在固體中並肩站立時,它們情不自禁地「觸碰」彼此,就像坐在一起的小孩兒一樣互相干擾,不再像個體一樣行事。」並且轉化成固態後染料的顏色會發生改變,量子效率也會降低(圖1)。
圖1 固態染料的螢光猝滅
圖源:Chem, 2020, 6(8): 1978-1997. Fig.1
想要將高性能螢光染料製成具有優良光學特性的固態螢光材料,規避耦合和發射猝滅是關鍵。以往的工作中,許多規避猝滅的策略依賴於螢光團的空間隔離。科學家們利用陽離子染料與大的陰離子聯合組裝(co-assembly),雖然可以復刻光學性質,但是並不能達到根據需要設計材料的目的。
03
創新研究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Flood教授和Laursen教授的研究團隊使用了一種被稱為氰星(cyanostar)的環狀分子來分離帶正電荷的螢光染料分子和它們的反陰離子,氰星分子就像甜甜圈一樣,將反陰離子包裹在中空孔道中,而陽離子染料位於外部(圖2)。通過這種方法,材料以分層自組裝(Hierarchical self-assembly)的方式【拓展:】,從一個初始的結構基序開始,逐步創建一個複雜的分子。正離子和負離子在一個「棋盤格」中電荷疊加,就像在氯化鈉的晶格中看到的那樣。所以當溶液凝固時,染料分子被分開。這些棋盤格被稱為小分子離子隔離晶格(SMILES)。
圖2 利用螢光染料製備SMILES材料
圖源:Chem, 2020, 6(8): 1978-1997. Fig.1
研究人員使用多種商業染料驗證了SMILES材料的普適性,發現氰星的特性使它能夠輕鬆容納幾乎任何陽離子染料,並完美復刻原有的發光性質(圖3)。雖然之前的研究已經開發出利用大環分子來分隔染料的方法,但它依賴於彩色大環完成這項工作,液態染料的光學特性並不能完美復刻。Flood教授和Laursen教授的工作,創新之處在於材料結晶同時產生了螢光團的空間和電子隔離,並且使得利用陽離子染料合理設計,理解和發現先進光學材料成為可能,從而無縫地規劃從分子到材料的靶向光學特性。
圖3 商業染料單獨以及整合成SMILES材料的螢光表現
圖源:Chem, 2020, 6(8): 1978-1997. Fig.5
04
應用與展望
SMILES材料是由螢光染料組成的第一類「即插即用(plug-and-play)」光學材料, 染料可以直接在SMILES材料中使用而無需優化或調整。Flood教授說:「我們現在可以通過設計而不是反覆試驗來製造更多的這種先進光學材料,這就是這種材料的力量。」
SMILES材料是目前已知的單位體積亮度最高的螢光材料,它的一個潛在應用價值是幫助自動駕駛汽車確定它們在道路上的位置。車輛通過向路邊編碼有SMILES材料的物體發出光,接收返回的信號然後獲取位置信息。另外,SMILES材料還可以應用於太陽能電池、固體雷射器、醫學診斷、生物標記以及3D顯示等領域。
文章信息
Chem, Volume 6, Issue 8, 6 August 2020, Pages 1978-1997
原文地址
https://doi.org/10.1016/j.chempr.2020.06.029
【】
公眾號時間軸改版,很多讀者反饋沒有看到更新的文章,據最新規則,建議:多次進「中國光學」公眾號,閱讀3-5篇文章,成為「常讀」用戶,就能及時收到了。
歡迎課題組投遞成果宣傳稿
轉載/合作/課題組投稿,請加微信:447882024
Banner 區域
往期推薦
走進新刊
開 放 投 稿:Light:Advanced Manufacturing
ISSN 2689-9620
期 刊 網 站:www.light-am.com
敬請期待
新 刊:eLight
ISSN 2662-8643
即 將 隆 重 上 線
這是中國光學發布的第1395篇,如果你覺得有幫助,轉發朋友圈是對我們最大的認可
【長春光機所·Light學術出版中心-期刊導航】
原標題:《Chem:史上最亮螢光材料誕生》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