螢光棒發的,竟然不是螢光?!那...那它們是怎麼發光的?

2020-11-23 搜狐網

原標題:螢光棒發的,竟然不是螢光?!那...那它們是怎麼發光的?

在演唱會和夜間爬梯上營造氣氛,螢光棒是一個常見的選擇,你有沒有想過,這些塑料棒棒為什麼掰一下就開始發光呢?

yoyo切克鬧!

化學反應來幫忙

螢光棒裡面其實藏著兩組化學物質:一組是各種不同的螢光染料加上一種叫草酸二苯酯的物質,另一組是過氧化氫溶液,也就是雙氧水。在開始使用之前,這兩組成分是不會相遇的,因為其中的一組被封裝在一根玻璃管裡面。而掰螢光棒的過程弄斷了玻璃管,這時候不同成分接觸,反應才會開始。

這裡面的化學反應其實是發生在過氧化氫和草酸二苯酯之間。在過氧化氫的氧化性作用下,會生成一種1,2-二氧雜環丁烷二酮的中間產物(下圖中那個有四元環的東西)。這種產物是很不穩定的,它會自發地分解,變成二氧化碳,而且在這個過程中還會釋放能量。這個能量可以傳遞給螢光染料分子,讓它進入激發態。而激發態也是不穩定的,最終還會回到低能量的基態。那多出來的能量去哪兒了呢?就變成了我們所看到的光。

上圖中的dye是染料,dye*是進入激發態的染料,hv是發出的光

不同化學結構的螢光染料,可以產生不同顏色的光,常見的是以下幾種:

圖片來自compoundchem 點擊看大圖

當然,最終反應物總是要消耗完的,所以這時候螢光棒就不能繼續發光了。不過,也有一個給螢光棒稍微續點命的方法:放冰箱。化學反應速率收到溫度影響,放到冷的地方保存的話,反應物消耗的速度就會慢一些。相反,在溫度比較高的環境下,發光會變得更亮,但持續的時間也會相應變短。

螢光棒不是「螢光」?

螢光棒的發光過程其實並不是螢光,而是化學發光,因為它不是被光激發的,而是從化學反應中汲取能量。同理,魯米諾反應也是屬於化學發光。

不過螢光棒中所用的發光染料確實一般也有螢光。

因為過氧化氫等物質的刺激性,不推薦大家把螢光棒拆開玩。

別想了,看看就好

酷炫科學

ID:SciencePorn

靈魂譯者窗窗的公眾號

介紹各種「臥槽好棒」的科學小知識和科學趣圖

本文來自果殼網,謝絕轉載

如有需要請聯繫sns@guokr.com

歡迎轉發到朋友圈~

yoyo來點讚!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相關焦點

  • 鴨嘴獸竟然會「發光」!皮毛髮出藍綠色的螢光,實在是太漂亮了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據報導,前段時間,來自美國的哺乳動物學家保拉·斯佩思·阿尼什和他的同伴們在一次對於鴨嘴獸的研究中,無意中發現鴨嘴獸的皮毛竟然會發出藍綠色的螢光讓人意外的是,雖然鴨嘴獸沒有完全進化,但是它們卻是少數可以用毒液來自保的哺乳動物之一。鴨嘴獸的毒液藏在那裡?研究者在鴨嘴獸的身上,一共找到了3種毒素,在這些毒素存在於鴨嘴獸的膝蓋背面、腳掌下面,當它們遇到危險的時候,就會用這些部位攻擊敵人,然後快速釋放毒液。此外,鴨嘴獸最不可思議的一點是:它們竟然是多性別的動物。
  • 看那黑暗中的螢光
    而最新的研究則發現,鴨嘴獸的皮毛原來還有生物螢光——在紫外線的照射下,它們會發出藍綠色的光。經過紫外線照射,鴨嘴獸腹部的皮毛髮出了螢光| 參考資料[1]一些魚類、鳥類、兩棲動物、爬行動物等都有生物螢光,但這在哺乳動物身上一直比較少見。
  • 表面等離激元調控非線性上轉換發光:多光子生物成像和螢光偏振技術
    表面等離激元調控非線性上轉換發光:多光子生物成像和螢光偏振技術   摻鑭族元素的上轉換納米晶是一種新穎的螢光材料。和傳統的螢光材料比較,它們具有光譜可調和光穩定性好等諸多優點,在近紅外生物成像和非線性光電子器件等領域應用前景廣闊。
  • 神奇的螢光蛋白:讓老鼠和豬也發光
    綠色螢光蛋白質可以幫助科學家了解細胞機制如何工作。利用轉基因技術,所有細胞和動物都可以產生螢光蛋白質。 康乃狄克學院化學家、《發光基因》作者馬克·齊默(Mark Zimmer)將綠色螢光蛋白質稱之為「21世紀的顯微鏡」。通過讓基因攜帶綠色螢光蛋白質——與瘤轉移或大腦功能有關的基因——科學家只需通過尋找螢光便可知道基因何時以及為什麼「開啟」。
  • 科普丨螢光反應與螢光增白劑
    妝說行業群裡有提到螢光增白劑相關信息,我就在網絡上搜索了關於螢光增白劑的問題,發現真的有人推薦用紫外燈或驗鈔等照射,出現發光的現象,即是化妝品產品中添加了螢光增白劑。我表示一臉懵逼,要糾正一下這種說法,那我們就來說說螢光反應和螢光增白劑。什麼是螢光反應?螢光是物質吸收電磁輻射之後發出來的光。
  • 揭秘神奇螢光蛋白:讓老鼠和豬也"發光"
    綠色螢光蛋白質可以幫助科學家了解細胞機制如何工作。利用轉基因技術,所有細胞和動物都可以產生螢光蛋白質。    康乃狄克學院化學家、《發光基因》作者馬克·齊默(Mark Zimmer)將綠色螢光蛋白質稱之為「21世紀的顯微鏡」。通過讓基因攜帶綠色螢光蛋白質——與瘤轉移或大腦功能有關的基因——科學家只需通過尋找螢光便可知道基因何時以及為什麼「開啟」。
  • 螢光增白劑有毒???真相只有一個
    我只是Freestyle一下並不是真的「變異」哦這些會「發光」的螢光物質,普遍存在於我們的自然界中,最常見的有螢火蟲,以及蝦、蟹、水母等海洋生物。△ 會發的光無毒無公害認證於是乎,這些靠物理性質發光的無毒螢光物質就被各行各業廣泛應用,生出今天我們要講的主角——螢光增白劑。
  • 生豬肉晚上竟會發螢光 工商人員建議不要食用
    原標題:生豬肉晚上竟會發螢光 工商人員建議不要食用   慈谿新聞網訊 「我買的生豬肉,夜裡竟然發出螢光樣的綠光,好幾個晚上了都能看得到。」這兩天,家住掌起鎮的黃先生一直很疑惑,為什麼從市場上買來的豬肉會發光?  臘月二十,黃先生在掌起鎮周家段村的農貿市場一豬肉攤位上買了10多斤新鮮的生豬肉。
  • 盤點會發螢光海洋動物:水母發出引人入勝光波
    據最新發表的一篇論文說,儘管一項有關生物螢光的研究最近獲得了諾貝爾獎,但是人們對這一現象了解的還非常有限。該論文對近來有關生物螢光的好處、它的進化和動、植物產生發光物質的多種方式進行了論述。該報告發表在5月7日的《科學》雜誌上,據該報告說,生活在海洋裡的80%的生物都能產生螢光。
  • 用過的螢光棒不要扔,你還沒見過它發出真·螢光的樣子呢
    今天想做一件稍微有點蛋疼的事情:給大家看一下螢光棒發出真·螢光時的樣子。
  • 技術乾貨 | 螢光成像與生物發光成像技術對比
    在上一期的專欄裡,我們對比了螢光成像和生物發光的基本原理。那針對自己的課題,生物發光和螢光成像哪個好?什麼情況下選擇生物發光,什麼情況下選擇螢光成像?今天為大家解答關鍵問題:螢光成像和生物發光成像的優缺點是什麼?
  • ...科學獎一等獎「聚集誘導發光」:聚集七彩螢光 打造「品牌分子」
    中國科學院院士、香港科技大學教授唐本忠向記者展示實驗室中製備的裝在玻璃小瓶中的AIE材料粉末,它們在紫光燈照射下可以發出強烈螢光。抑制發光分子的聚集,是一種順理成章並被大多數研究人員採用的思路,但效果並不理想。  「從焓熵角度看,分子在固態下聚集是一個不可抗拒的自發過程。分子就喜歡聚堆抱團,幹嘛非得拆散它們呢?」具有逆向思維的唐本忠想到,只要找到越聚集越發光的螢光分子,就可以輕而易舉解決ACQ效應的瓶頸。
  • 那隻發光的水母
    水母是一種古老的生物,大多數水母具有漂亮的外形和優雅的泳姿,極具觀賞性,然而真正吸引人的還是水母那誘人的螢光。水母為什麼會發光,因為研究水母發光原理的日本學者下村修和美國學者馬丁·查爾菲、錢永健為什麼會獲得諾貝爾化學獎,這裡面有多少因緣際會,又有多少唏噓感嘆!
  • 螢光材料會產生有害輻射嗎?
    1852年,G.G.斯託克斯用分光計觀察奎寧和葉綠素溶液時,發現它們所發出的光的波長比入射光的波長稍長,由此判明這種現象是由於物質吸收了光能並重新發出不同波長的光線,而不是光的漫射作用引起的,斯託克斯稱這種光為螢光。
  • 顯微鏡下的「花花世界」——螢光蛋白的發現
    1955年,Davenport和Nicol發現水母可以發綠光,但不知其因。20世紀60年代,一位日本科學家從美國西岸打撈了大量發光水母,帶回位於華盛頓州的實驗室進行研究。這些水母在受到外界的驚擾時會發出綠色的螢光。
  • OLED發光材料分為螢光發光材料和磷光發光材料
    【導讀】:OLED發光材料的分類有多種,根據發光方式來分,可分為螢光發光材料和磷光發光材料。
  • 青島出現「螢光海」,大海中螢光閃閃美輪美奐,其實不是好現象
    如果沒有燈光,夜晚的海灘會是漆黑一片,但是盛夏季節某些地方的大海卻會螢光一片,海浪中不斷閃爍著藍綠色的光芒,看上去美輪美奐,不是很神奇?其實海水中的螢光來自於生長在海水中的夜光藻,它是夜晚能發出螢光的藻類,多呈圓球形,想來這種藻類應該是很可愛了,然而其實它並不受人待見,因為人們常說的大海中出現的赤潮其實就是它。
  • 廚房豬肉半夜發藍色螢光似鬼火(圖)
    >  -記者張頤佳攝影田超  螢光棒大家都見過,可「螢光豬肉」你沒見過吧?家住長沙的馬海宏先生半夜起來發現房子裡有兩塊藍幽幽的東西懸在半空,壯著膽子上去一摸還是軟的,嚇得他趕緊喊醒家人開燈查看,結果發現這「藍幽幽」的東西竟然是自己從家樂福超市買回來的豬肉。  驚魂:半夜起床見「鬼火」  2月7日凌晨兩三點鐘,馬先生迷迷糊糊地從床上爬起來方便。由於怕驚動了家人,他沒有開燈。
  • 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聚集誘導發光」:聚集七彩螢光 打造「品牌...
    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獲獎項目「聚集誘導發光」解讀中國科學院院士、香港科技大學教授唐本忠向記者展示實驗室中製備的裝在玻璃小瓶中的AIE材料粉末,它們在紫光燈照射下可以發出強烈螢光。AIE材料的技術應用AIE材料:越聚集,越發光!
  • 神奇的綠色螢光蛋白:讓老鼠和豬也能發光(圖)
    利用轉基因技術,所有細胞和動物都可以產生螢光蛋白質。    康乃狄克學院化學家、《發光基因》作者馬克·齊默(Mark Zimmer)將綠色螢光蛋白質稱之為「21世紀的顯微鏡」。通過讓基因攜帶綠色螢光蛋白質——與瘤轉移或大腦功能有關的基因——科學家只需通過尋找螢光便可知道基因何時以及為什麼「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