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擾150年的問題終於解開,史上最亮螢光材料誕生… | Weekly New (第30期)

2021-02-15 清華經管創業者加速器

應該有很多人都記得小時候玩過的螢光手環,買回來之後折一折甩一甩,到了晚上就會發出各種顏色的光,還會帶在手上和小夥伴一起比誰的最亮。但是經常出現的一個問題就是,過不了多久,螢光棒就會逐漸黯淡下去,不會再維持原有的亮度。

其實,這是螢光材料面臨的一個最普遍的問題,並且困擾了科學家們150年之久。儘管目前已經有超過100,000種螢光染料存在,但是幾乎沒有任何染料能以一種可預測的方法匹配和設計發光材料,由它們轉化成的固態材料分子會緊密排列並相互幹擾,由此產生螢光淬滅和電子耦合問題,導致光子產生的數量在很短的時間內衰減或者消失,從而無法永久的發光。

最近,美國印第安納大學的Flood教授、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的Laursen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找到了解決方案。他們的研究方法是,通過將螢光染料和一種含有大環化合物—氰星(cyanostar)的無色溶液混合,凝固形成小分子離子隔離晶格(SMILES),類似於棋盤格一樣,以阻止螢光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 完美地將染料的光學性質復刻到固體材料中,由此創造了有史以來最明亮的螢光材料。

對於SMILES這種小分子離子隔離晶格,研究人員可以將其變成晶體,也可沉澱成乾粉末,還可製成薄膜或直接與聚合物結合。由於類似棋盤格的構建,研究人員只需在格子中插入一種染料,無需進一步調整,結構就會呈現出它的顏色和外觀。

這項研究中,最關鍵的一點就是無色的星形大環分子氰星。其實,之前的研究已經開發出利用大環分子來分隔染料的方法,但一直依賴於彩色大環完成。而氰星是無色大環,它不僅可以防止螢光分子在混合物凝固時相互作用,更能保持其完整的光學特性。研究人員使用了多種商業染料用來驗證SMILES材料的普適性,發現氰星的特性使它能夠輕鬆容納幾乎任何螢光染料。

研究團隊認為SMILES這種新型超亮材料擁有很多可能性,它能夠應用於路標上,幫助自動駕駛汽車確定它們在道路上的位置。另外,還可以用於太陽能收集、固體雷射器、醫學診斷、生物標記以及3D顯示等領域。

美國印第安納大學Flood教授也表示:「由於這些材料是全新的,所以我們不知道它們的哪些固有特性能夠提供更好的功能。我們也不知道材料的極限。因此,我們將需要對它們的工作原理有一個基本的了解,並為創建新屬性提供一套可靠的設計規則。」

接下來,研究人員計劃探索使用這種新技術形成的螢光材料的性質,以便在未來與染料製造商合作時,實現該材料在各種不同應用中的全部潛力。

本文整理自環球科學、搜狐網、中國光學澎湃號,圖片來自百度圖片

相關焦點

  • Chem:史上最亮螢光材料誕生
    傳統的螢光染料在液體狀態下發光,但當它們被製成固態材料時,由於螢光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幾乎沒有任何染料可以保持其原有優異的發光性能,進而限制了其應用轉化。圖源:Grand Valley State University近日,美國印第安納大學的Flood教授、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的Laursen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為這個困擾了科學家150年的問題找到了解決方案。
  • Chem:史上最亮螢光材料誕生
    傳統的螢光染料在液體狀態下發光,但當它們被製成固態材料時,由於螢光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幾乎沒有任何染料可以保持其原有優異的發光性能,進而限制了其應用轉化。150年的問題找到了解決方案。創造了有史以來最明亮的螢光材料。
  • 突破150年來淬滅現象瓶頸,科學家設計出史上最明亮固體螢光材料
    螢光材料從醫學生物標記到太陽能電池都能發揮不小作用,然而它有個瓶頸:染料分子在固體狀態下不再發射光子,這也是為什麼螢光棒裡面添加裝了螢光染料的化學物質是液體。現在科學家終於突破150年來一直未解的難題,設計出稱為「SMILES」的新材料,能讓螢光染料分子在固態狀態下發出前所未見的明亮螢光。
  • 科學家打造出現存最亮的螢光材料
    來源:cnBeta.COM據外媒報導,科學家通過克服一些技術上和長期存在的障礙成功地製造出了被稱為現存最亮的螢光材料。研究人員已經成功地將高螢光染料的特性轉移到固體光學材料上,這為從下一代太陽能電池到高級雷射器的發展開闢了新的可能性。 據悉,這項研究由印第安納大學和哥本哈根大學的科學家聯合展開,他們打算解決150年前的螢光染料使用問題。
  • 科學家打造出現存最亮的螢光材料
    本文轉自【cnBeta.COM】;據外媒報導,科學家通過克服一些技術上和長期存在的障礙成功地製造出了被稱為現存最亮的螢光材料。研究人員已經成功地將高螢光染料的特性轉移到固體光學材料上,這為從下一代太陽能電池到高級雷射器的發展開闢了新的可能性。
  • Chem封面:困擾150年的螢光淬滅問題,一「笑」而解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X-MOLNews無論是下一代光子器件和有機發光二極體的開發,還是生物醫學領域,螢光材料都有重大的應用價值,科學家也投入了大量精力開發了超過10萬種無機或有機螢光染料。但是,螢光染料也有揮之不去的大麻煩——固體狀態下會發生螢光淬滅。
  • 10萬螢光材料無一倖免,150年來都沒有解決的問題,最近找到答案了!|史上最強螢光材料
    光學材料涵蓋從生物成像到太陽能採集的多種應用,它們由各種材料製得,然而,傳統的螢光染料卻很難進入其中。化學家們在染料的合成上遊刃有餘,但對於如何保證在不損失螢光的情況下將染料與材料結合這件事上卻一籌莫展:當染料在材料中堆積時發生強激子耦合,染料便不再發射光子。目前的10萬多種材料無一倖免,因此將會嚴重阻礙光學材料的發展。
  • 世界上最亮螢光材料誕生!可應用於太陽能電池、信息存儲或OLED屏等
    ,開發了一種保留螢光染料光學特性的新材料,「地球上最亮的材料」誕生了!當染料進入固態時,它們往往會發生「猝滅」——降低螢光強度,從而產生更柔和的輝光。而隨著一種叫做小分子離子隔離格(SMILES)的新型材料被開發出來後,得以克服長期存在的製造螢光固體的障礙。這種「SMILES」新型材料混合了一種有色染料和一種無色的星形分子,這種分子阻止螢光分子相互作用,使它們保持明亮。這項工作並不只是為了好玩!
  • 化學家創造出最亮螢光材料
    (SMILES)的新型材料中,化合物燦爛的光芒可以無縫地轉化為固態結晶狀態。這一進展克服了長期以來開發螢光固體的障礙,有助於開發目前已知的最亮材料。「這些材料在任何需要明亮螢光或設計光學特性的技術上都有潛能,包括太陽能收集、生物成像和雷射。」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化學家Amar Flood說。他與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的Bo Laursen均為該論文的資深作者。
  • 化學家創造出最亮螢光材料 還能收集太陽能
    8月6日,研究人員在Cell Press細胞出版社旗下期刊Chem(《化學》)上報告說,通過將帶正電荷的螢光染料合成到一種名為小分子離子隔離格(SMILES)的新型材料中這一進展克服了長期以來開發螢光固體的障礙,有助於開發目前已知的最亮材料。「這些材料在任何需要明亮螢光或設計光學特性的技術上都有潛能,包括太陽能收集、生物成像和雷射。」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化學家Amar Flood說。他與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的Bo Laursen均為該論文的資深作者。
  • 10萬螢光材料無一倖免,150年來都沒有解決的問題,最近找到...
    光學材料涵蓋從生物成像到太陽能採集的多種應用,它們由各種材料製得,然而,傳統的螢光染料卻很難進入其中。化學家們在染料的合成上遊刃有餘,但對於如何保證在不損失螢光的情況下將染料與材料結合這件事上卻一籌莫展:當染料在材料中堆積時發生強激子耦合,染料便不再發射光子。
  • 突破150 年來淬滅現象瓶頸,科學家設計出史上最明亮固體螢光材料
    螢光材料從醫學生物標記到太陽能電池都能發揮不小作用,然而它有個瓶頸:染料分子在固體狀態下不再發射光子,這也是為什麼螢光棒裡面添加裝了螢光染料的化學物質是液體。現在科學家終於突破150 年來一直未解的難題,設計出稱為「SMILES」的新材料,能讓螢光染料分子在固態狀態下發出前所未見的明亮螢光。
  • 陳根:有史以來最明亮螢光材料,為下一代太陽能電池開闢新可能
    文/陳根螢光染料進入固態時會產生「淬滅」和耦合的問題,使得材料螢光強度逐漸降低,這一問題困擾著當今存在的100000多種染料中的絕大多數。而根據8月6日細胞出版社(Cell Press)旗下期刊Chem上的一份報告,研究人員成功克服了該障礙,創造出有史以來最明亮螢光材料。
  • 陳根:有史以來最明亮螢光材料,為下一代太陽能電池開闢新可能
    文/陳根螢光染料進入固態時會產生「淬滅」和耦合的問題,使得材料螢光強度逐漸降低,這一問題困擾著當今存在的100000多種染料中的絕大多數。而根據 8 月 6 日細胞出版社(Cell Press)旗下期刊 Chem 上的一份報告,研究人員成功克服了該障礙,創造出有史以來最明亮螢光材料。
  • 150年後,物理學家終於解決了這個沙雕問題
    但即使物理學發展到如此程度,我們身邊不少小問題在物理學上仍然沒有令人滿意的答案。例如「沙雕是怎麼立起來的?」,這種看上去有些「沙雕」的問題,實際上卻是物理學家150年來都未能解決的難題。近日,曾以看上去有些「沙雕」的方式獲得諾貝爾獎的物理學家,在《自然》雜誌上發表了一篇論文,以看上去不那麼「沙雕」的方式,終於回答了這個「沙雕」問題。
  • 華人學者解開計算機領域 30 年難題:布爾函數敏感度猜想
    整理 | 郭芮1992年,布爾函數敏感度猜想(Boolean Sensitivity)被提出,這成為了理論計算機科學近三十年來最重要、最令人困惑的開放性問題之一。而近日,來自Emory大學計算機與數學科學系的華人教授黃皓,用兩頁紙證明了困擾理論計算機領域數十年的問題。
  • 困擾科學界半個世紀之久的鎂二聚體謎題解開
    最近,它作為一種潛在的探索方法出現,用於理解化學和物理交叉領域的基本現象,但它的使用卻被一個半世紀前的謎團——五種高振動態所阻礙,這五種高振動態是理解鎂原子如何相互作用的關鍵,但50年來一直未被發現。密西根州立大學基礎化學傑出教授Piotr Piecuch,以及自然科學學院化學系研究生Stephen H.Yuwono和Ilias Magoulas,得出了新的、由計算推導的證據,不僅在第一原理量子化學上實現了量子躍遷,也終於解開了50年前的Mg2之謎。
  • 一根巨石柱心終於解開英國巨石陣謎團
    一根巨石柱心終於解開英國巨石陣謎團此前考古學家一直未能確定巨石陣薩森巖石的來源地英國巨石陣的謎團終於解開,科學家藉助一根遺失了60年之久的巨石柱心,終於發現了巨石的確切來源。1958年考古挖掘過程中,史前巨石內一根長達一米的柱心被取出。研究人員先用X光對巨石陣所有現存的薩森巖石進行螢光測試,發現大部分都是同樣的化學屬性,來自同一個地區。然後他們再分析諾福克郡和德文郡的薩森巖石,並將其化學成分和失而復得的巨石柱心的化學成分進行比較。
  • 就差這一根,英國巨石陣謎團終於解開
    英國巨石陣謎團終於解開,科學家藉助一根遺失了60年之久的巨石柱心,終於發現了巨石的確切來源。研究人員先用 X 光對巨石陣所有現存的薩森巖石進行螢光測試,發現大部分都是同樣的化學屬性,來自同一個地區。然後他們再分析諾福克郡和德文郡的薩森巖石,並將其化學成分和失而復得的巨石柱心的化學成分進行比較。
  • 150年後,物理學家終於解決了這個沙雕問題
    這種顆粒材料因含水而對形變產生阻力的現象,可以用一個物理名詞毛細冷凝來描述。毛細冷凝是空氣中的水蒸氣自發凝結於多孔材料內部,或與空氣接觸面上的物理現象。其中有一種橋接效應,可以解釋鬆散的顆粒狀沙子是如何被順滑的水加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