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手套要被實驗室封殺了?知名高校承諾5年後消滅塑料耗材

2021-01-21 中國生物技術網

對於每個在實驗室工作的科研人來說,一次性塑料製品已經成為了日常不可或缺的耗材工具。根據一組英國研究者估算,全世界的生物醫藥和農業實驗室每年可產生 550 萬噸的實驗室塑料廢物,相當於 2012 年全球塑料回收總量的 83%。在白色汙染越來越嚴重的今天,一所知名高校採取了一項頗為激進的行動:他們決定在 5 年後,徹底「封殺」校園內的一次性塑料製品,這其中就包括「一次性塑料使用大戶」——實驗室。

圖片來源:Daniel Stier at Twenty Twenty and Miren Maraón at East Photographic for Mosaic

編譯 甄婷

來源 Mosaic, UCL等

編輯 魏瀟

前段時間,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UCL)宣布了一項針對一次性塑料的禁令。校方承諾,從現在起到 2024 年,UCL 將逐步淘汰食堂、商店和實驗室中一次性塑料製品的使用和售賣。這意味著不僅塑料瓶、一次性餐具、包裝袋、吸管等生活中常見的塑料製品將在未來 5 年中從 UCL 的校園逐漸消失,連塑膠手套、移液槍吸頭、一次性培養皿等實驗室常用耗材也將被學校「封殺」。

比起那些日常生活中的一次性塑料汙染,實驗室產生的一次性塑料汙染常常不那麼受關注,而實際上,科學研究是一次性塑料的潛在消費大戶之一。塑料培養皿、各種類型和尺寸的試劑瓶、多種類型的手套、一系列不同量程的移液器和配套使用的槍頭、樣品管和瓶裝試劑……它們一般不會出現在大多數人的日常生活中,但就像是每日的咖啡和加班一樣,早已是現代科學研究的日常。這些塑料製品和儀器是 21 世紀科研行業賴以生存的基礎,沒有它們,就沒有我們現在所擁有的知識、技術、產品和藥物。它們至關重要,但也極度汙染環境。

「一次性」文化

追溯科學的歷史,很難確切地說出一次性塑料何時進入實驗室——我們恐怕要從 「一次性」文化的興起和塑料的發明說起。

19 世紀中葉,伴隨著工業革命帶來的機器大規模生產,布和紙的生產變得更加容易,成本也更低。比起清洗和重複使用(或付錢讓別人來做),扔掉要顯得便宜和容易得多。「一次性」文化從此興起。而從 19 世紀後期開始,塑料逐漸被合成出來並不斷優化,戰爭則刺激了塑料製造業的爆炸式增長,大量的塑料製品迅速湧入二戰後的房屋和實驗室中。

塑料的優點多,應用廣泛。它能夠很好地將材料與外界環境隔離並保護起來不受汙染,即使在運輸過程中也不必擔心洩露,與此同時,也能讓我們避開與有毒試劑的直接接觸。這種材料可以模製出各種形狀。一些研究領域也在一次性塑料的助推下得到蓬勃發展,比如 DNA 研究。

現如今實驗室產生的塑料廢物的數量可謂驚人。倫敦大學學院校方表示,實驗研究中用到的諸如培養皿和移液器槍頭之類的塑料製品,佔全球塑料廢物的 2% 。2015 年,埃克塞特大學(University of Exeter)的研究人員評估了他們的生物科學系每年的塑料廢物總量,並推斷出全世界的生物醫藥和農業實驗室每年可產生 550 萬噸的實驗室塑料廢物,這相當於 2012 年全球塑料回收總量的 83%。這種「生產-使用-丟棄」的消費方式,使塑料廢物在不知不覺之中積少成多,危害著環境。

圖片來源:Daniel Stier at Twenty Twenty and Miren Maraón at East Photographic for Mosaic

如何處理?

然而實驗室塑料廢物的處理問題也相當棘手。首先在於塑料無法自然降解,廢棄塑料製品能夠分解出的幾乎肉眼不可見的微小碎片——微塑料,這些同樣能在化妝品和衣服纖維中找到的微小碎片正在不知不覺之間引發全球範圍的汙染。2017 年的一項研究發現,全球範圍內採集的 81% 的自來水水樣中都含有微塑料。在過去的幾年間,研究人員甚至在美國和法國山脈的雨水中發現了微塑料;最近也在北極發現了它的身影。

其次,實驗室塑料廢物可能存在生化藥品的汙染,導致它們的回收過程繁瑣,成本高昂。這類塑料廢物不能隨便和咖啡杯一起扔進校園內的回收垃圾箱,它們需要被收集在一處然後進行高壓滅菌(這是一項耗能和耗水的滅菌過程),然後再送至垃圾填埋場填埋。這些因素都導致實驗室塑料廢物的回收並不那麼容易進行。

儘管如此,有一部分科學家已經開始了他們的摸索,努力推進實驗室塑料廢物的回收進程。來自約克大學(University of York)的生物醫學研究員戴維·昆汀(David Kuntin)和他的同事發現,並不是所有的塑料廢物都被嚴重汙染到無法回收——仍有一部分塑料廢物可以通過去汙淨化的過程重複利用。昆汀和他的同事們檢查並挑選出實驗室中的那些汙染程度較低的塑料廢物,並自主開發了一個「去汙站」,將塑料廢物在高效消毒劑中浸泡 24 小時,然後漂洗以進行化學去汙。他們還研究塑料的材質,選購易於回收的塑料。基於這些舉措,他所在的實驗室大約有一噸的塑料廢物被回收下來而不必送去填埋。並且他們在保證滅菌效果的同時儘量縮短高壓滅菌設備的運行時間,這一過程也節省了能源和水的消耗。

「僅僅是我們 20 人就使用了一噸可回收的塑料!」昆汀仍難以相信這麼少的研究人員就能堆積這麼多的廢物,它們能足足裝滿 110 個浴缸。「作為科研人員,花著國家經費做研究,我們必須對自己在做的事情負責,」昆汀說到,「任何人都不應該對這回收下來的一噸塑料無動於衷。」

在布裡斯託大學,技術人員喬治娜·莫蒂默(Georgina Mortimer)和薩蘭娜·奇珀·基廷(Saranna Chipper-Keating)設立了實驗室廢物分類和回收方案。她們通過和一家專門處理難以回收垃圾的公司合作,完成了實驗用手套和冰袋的回收。莫蒂默意識到只有回收利用才能讓她們走得更遠。她們還熱衷於思考再利用和減少塑料廢物的方式,比如通過批量購買減少包裝浪費。

圖片來源:Daniel Stier at Twenty Twenty and Miren Maraón at East Photographic for Mosaic

重返玻璃時代

重新用回玻璃製品也不失為消除一次性塑料汙染的好辦法。「過去有一段時間我們不依靠塑料也能進行先進的科學研究。這並不是說我們現在做的所有科學研究都能不依賴塑料來完成,而是說既然有一些科學研究我們曾經可以不依靠塑料就能完成,就說明我們現在也能不依賴塑料而完成。」 露西·吉利姆(Lucy Gilliam)曾是實驗室中一次性塑料製品的「忠實用戶」,現在她在布魯塞爾(Brussels)研究環境運輸政策,正成為消除一次性塑料汙染的領軍人物。在布裡斯託大學的喬治娜·莫蒂默和薩蘭娜·奇珀·基廷也在行動,她們正在嘗試重新啟用玻璃器皿,「我們正努力讓玻璃器皿在我們系裡再次時髦起來。」

然而重返玻璃時代也帶來了一些必須要面對的問題。首先,重複使用玻璃意味著必須對其進行清洗和消毒,這個過程也消耗了資源。來自利茲的露西·斯圖亞特(Lucy Stuart)表達了這一憂慮,他們不希望「無塑料承諾」僅僅是一個環境問題被另一個環境問題取代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

同時,大衛·昆汀還擔心切換回玻璃製品所引發的連鎖效應。實驗室中日常使用的諸如細胞培養基一類的試劑,是學界在數十年間基於塑料培養皿的培養環境,不斷優化配方和濃度的結果。切換回玻璃器皿意味著這些試劑可能也要配套更新。最重要的是,切換回玻璃製品可能會對實驗結果產生影響。細胞對它們的生長環境格外敏感,它們能夠感知所依附的環境表面的粗糙程度和硬度。與塑料培養皿相比,在玻璃器皿中培養的細胞可能會發生不同的細胞行為,這可能會導致意想不到的實驗結果出現。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重複使用玻璃製品的時間成本。使用玻璃儀器所增加的實驗時間、清洗和消毒所消耗的水和加熱過程,都會增加實驗室的開銷。使用一次性培養皿或槍頭的速度明顯更快。通過全生命周期成本的估算分析,安娜· 劉易斯(Anna Lewis)發現使用塑料確實要便宜得多,「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需要更多的補貼。」

圖片來源:Daniel Stier at Twenty Twenty and Miren Maraón at East Photographic for Mosaic

減少實驗室一次性塑料汙染需要更多政策的實施和多方的合作努力。「任何真正的改變都會需要科研資助方式跟著改變」,安娜·劉易斯認為在理想情況下,大學在申請某些撥款計劃之前應當證明其項目具有一定程度的可持續性。

與此同時,利茲大學正在積極地和周邊其他組織建立聯繫。他們建立了一個覆蓋利茲市的合作網絡,包括周邊的大學、約克郡救護車服務組織、市議會和約克郡水務公司。露西·斯圖亞特表示,要解決校園內的一次性塑料問題,這種合作是必不可少的,因為它們都是組成整個地方經濟的一部分,互相存在經濟利益聯繫,這種聯繫可以保證學校的研究和創新能以對當地有利的方式被加以利用。

在過去的十年中,倫敦大學學院已經降低了校園內 27% 的碳排放量,並且做到了 垃圾零填埋,還修建了環保型建築。到今年年底,倫敦大學學院將不再對參與化石燃料開採或生產的公司進行投資,並將公開校方的投資組合。未來,學校計劃到 2024 年實現校園內所有建築物的零碳排放,到 2030 年實現整個學校的零碳排放,包括停止學校餐飲服務和招待活動中的肉類供應。

倫敦大學學院校長麥可·阿瑟(Michael Arthur)教授表示:「高校有責任領導這場環境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變革。我們應當先發制人,動員校園內的員工和學生,激發下一代年輕人去改變世界。」

相關焦點

  • 潔特生物:國內生物實驗室一次性塑料耗材龍頭
    來源:紅刊財經作者:韓晉廣州潔特生物過濾股份有限公司專業從事生物培養和液體處理兩大類生物實驗室一次性塑料耗材的研製和銷售,是國內最早生產生物實驗室一次性塑料耗材的企業之一。經過近二十年來的不懈發展,潔特生物不僅掌握了相關的核心技術,而且實現技術成果的產業化,業務規模保持穩步擴張,經營業績保持良好增長,現已成為國內生物實驗室一次性塑料耗材細分領域的領先企業。
  • 潔特生物,實驗室塑料耗材供應商
    第一,基本申購情況:2020年1月13日,有1隻新股申購。第二,重點剖析個股:潔特生物——實驗室塑料耗材供應商公司是主要從事細胞培養類及與之相關的液體處理類生物實驗室一次性塑 料耗材研發、生產和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主要產品包括生物培養和液體處理兩 大類生物實驗室一次性塑料耗材,並配有少量試劑、小型實驗儀器等,涉及 700 餘種產品。
  • 名不見經傳的塑料貼牌工廠,風生水起的生物實驗室耗材
    生物實驗室耗材的種類繁多,製造材料包括塑料、玻璃、橡膠、金屬等。此研究報告所涉及的「生物實驗室耗材」主要指目前在生物實驗室研究中使用最多,使用量最大的以聚苯乙烯(GPPS)、聚丙烯(PP)、聚乙烯(PE)等為原材料製成的一次性塑料耗材。一次性生物實驗室塑料耗材主要分為生物培養和液體處理兩類。生物培養類耗材主要是指細胞培養板、培養瓶、培養皿等,為細胞提供生長和繁殖的培養表面或培養空間。
  • 實驗室裡,你知道一次性手套有哪些必備的特性嗎?
    因此,奇悅的一次性丁腈手套和一次性乳膠手套是實驗室耗材類的首選。所以,實驗人員的手套必須能夠具備一定的耐腐蝕性,才能保障個人的安全。 市面上一次性手套的種類繁多,不建議在實驗室中使用一次性PVC和PE手套,推薦使用奇悅的一次性丁腈手套和一次性乳膠手套。
  • 生物實驗室耗材行業特點及未來發展趨勢(附報告目錄)
    相關報告:北京普華有策信息諮詢有限公司《2020-2026年中國生物實驗室耗材行業專項調研及投資可行性分析報告》 2018年全球生物實驗室一次性塑料耗材市場規模達到110.1億美元,2014年至2018年期間年複合增長率為5.3%。
  • 盤點:一文了解我國實驗室耗材的發展歷程與產業現狀!
    一、實驗室耗材的概念 實驗耗材是專業院校或醫療單位的檢驗檢測部門、第三方的獨立檢驗檢測機構以及其他的實驗室開展實驗工作的常用物品,主要是指完成檢驗、實驗項目過程中的標本採集裝置、標本盛放裝置以及實現標本檢測的提取、分杯、比色等工作的裝置;其最本質的特點就是一次性使用,主要為一次性塑料製品和一次性玻璃製品等
  • 潔特生物科創板過會:主打實驗室耗材,外銷佔比超七成
    生物實驗室一次性塑料耗材廠商—潔特生物科創板首發上市申請已獲通過。財務數據顯示,2016年至2018年期間,公司營收和歸母淨利潤的年複合增速分別為29.20%和42.35%,業績增長較快,並且利潤增速超過營收增速。公司的銷售區域方面,主要集中在歐美地區,報告期內的外銷收入佔比均保持在七成以上。
  • 日本擬撤銷一次性塑料手套進口關稅
    共同社消息,日本政府和執政黨3日基本決定,在2021年度稅制改革中,將暫時撤銷從國外進口一次性塑料手套時所需的關稅。為預防新冠病毒感染,醫療和護理一線的需求驟增,此舉旨在降低成本以便採購。日本國內使用的塑料手套多半依賴於來自中國和越南的進口。目前徵收5.8%的關稅,但隨著全球需求高漲,價格也在上升,採購時的負擔有所加重。此外,為實現數字社會,關稅手續原本需要的蓋章也將取消。「通關文件」此前需要海關負責人審查後籤名蓋章。修改納稅申報書時也一直需要在改動處蓋章。此類手續的相關規定將修改,並取消蓋章。
  • 美國宣布豁免一次性工業級丁腈手套關稅
    2020年2月5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公布了第三批2,000億美元加徵關稅的豁免清單、第四批第一期3,000億美元的徵稅清單。在這個清單中,國內上市公司藍帆醫療(002382.SZ)等生產的一次性工業級丁腈手套和醫療級手套均包括在內,其中:丁腈非醫療級手套在2000億美元排除清單中,丁腈醫療級手套在第四批3000億美元減稅清單中。
  • 【採購頭條】那麼多種一次性手套,到底選哪個呀?
    一次性手套大家第一個想到的會不會是夏天我們撥小龍蝦用的一次性塑料手套呢!哈哈哈哈😂其實一次性手套是有很多用處的,在歐洲服務行業都是要帶手套的,通常建議使用一次性手套,這樣不但可以避免交叉感染,更可以大大節約更換成本,比如醫療行業、實驗室、食品加工行業等對衛生要求比較高的行業。
  • 細胞培養耗材市場超60億美元 一次性生物反應袋增速將超2位數
    實驗耗材是專業院校或醫療單位的檢驗檢測部門、第三方的獨立檢驗檢測機構以及其他的實驗室開展實驗工作的常用物品,其最本質的特點就是一次性使用,主要為一次性塑料製品和一次性玻璃製品等。按照相關管理辦法,實驗耗材分為試劑類實驗室耗材和非試劑類實驗室耗材。
  • 一次性TPE手套——讓你的雙手告別油汙
    大家都知道一次性手套中有一次性乳膠手套,一次性丁腈手套,一次性pvc手套,一次性PE手套。卻很少有人知道在一次性手套中還有一次性TPE手套,那為什麼會很少有人知道一次性tpe手套呢?難道是因為TPE手套不好?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談談TPE環保手套怎麼樣?
  • 生命科學相關化學試劑及實驗耗材市場研究
    化學試劑產品品種分散和客戶高度分散,目前國際上流通的化學試劑超過20萬種,國產企業有能力生產的卻不超過5萬種,尤其是中高端科研試劑產品缺口更大。目前化學試劑國外廠商主要有美國Sigma-Aldrich(2014年被德國Merck收購)、美國Thermo Fisher、德國Merck、英國Alfa  Aesar、日本WAKO、日本TCI等企業。
  • 「零垃圾」實驗室能否變為現實?
    越來越多的塑料產品不受控制地被拋棄到環境之中,塑料汙染問題逐漸得到主流關注。塑料製品因其優異的耐溶劑性、耐化學性、重量輕,以及較低廉的生產成本,使得塑料成為實驗室耗材的不二之選。據了解,實驗室每年能生成重達550萬噸的塑料垃圾。然而,實驗室是否一定要每天產生大量的塑料垃圾,其中哪些物品可以被替換?這些垃圾是否可以回收利用?以及可以採用哪些解決方案?
  • 一次性防護手套之丁腈與PVC 手套行業主要品牌(附報告目錄)
    美國是全球消耗一次性健康防護手套數量最多的國家,根據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網站公布的進口數據統計,2012 年至 2017 年,一次性健康防護手套的進口數量整體呈現上升趨勢,丁腈手套進口數量從 3,118.88 萬箱增加到5,164.68 萬箱;按產品分類看,乳膠手套佔一次性健康防護手套的比例從
  • 實驗室耗材商城——您值得信賴的儀器耗材採購平臺
    自從行業發展到現階段,曾經十年前的賣方市場早已不復存在了,中國實驗室儀器發展早就完成了原始積累。另一方面,隨著高校發展和改革步伐的日趨加快,辦學規模不斷擴大,為了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和實驗探究的能力,目前都加大了對高校實驗室的投入。尤其是隨著國家控制和整合科研經費的使用,提高已有實驗室設備的利用效率。實驗室的建設已經進入成熟穩定期,甚至有些機構已經處於飽和狀態。
  • 一次性PVC手套的介紹及未來發展趨勢
    一次性PVC手套是高分子一次性塑膠手套,是保護手套行業中發展最快的產品。醫護人員和食品工業服務人員之所以認準該產品,是因為PVC 手套穿戴舒適、使用靈活,不含任何天然乳膠成分,不會產生過敏反應。
  • 他創業做實驗室耗材銷售,公司年營業額超過300萬元
    讓實驗室耗材市場規範化、讓商家掙良心錢、讓客戶買到更符合要求的產品,這是劉偉平為自己劃定的人生的跑道。劉維平是武漢生物工程學院2011屆生物技術專業畢業生,現任湖北省晟瀚鴻圖實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公司主要銷售實驗室試劑耗材,主打吸頭、離心管類產品,面向醫院、高校及科研機構,年營業額超過300萬元。成長於鄂州市一個家境殷實的家庭,父母經商,生活富裕,劉維平從小就有一個創業夢。初中時,劉維平的家境日漸衰落。特別是上了高中,看著年過花甲的父親為他和讀大學的哥哥辛苦奔波、苦苦支撐,劉維平決心將來做生意賺錢讓父母過上好日子。
  • 一次性使用醫用橡膠手套標準 中國與歐盟比對分析
    一次性使用醫用橡膠手套主要用於醫用檢查和診斷、外科操作過程中防止病人和使用者之間交叉感染,也用於處理受汙染醫療材料。目前,我國生產的一次性使用醫用橡膠手套包括一次性使用醫用橡膠檢查手套、一次性使用滅菌橡膠外科手套兩大類,包括滅菌的與非滅菌的,主要用於醫用檢查和診斷治療、外科操作過程中防止病人和使用者之間交叉感染、也用於處理受汙染醫療材料。主要技術要求有:分類、材料要求、規格尺寸、拉伸性能、不透水性、滅菌、抽樣方案、包裝標識要求。
  • 實驗室及試劑耗材管理不得不知的幾點注意事項!
    另外,實驗室安全的問題也有很多,包括電氣安全、化學品安全、生物安全、信息安全、設備安全、環境安全等等。對於這些實驗室的安全管理,不但要加強相關實驗室人員的培訓,更重要是大家要嚴格按照實驗室規範流程操作。相關人員要時刻保持實驗室安全意識並做好防護措施,比如試驗時要戴好眼鏡、防護手套、穿好防護服等,實驗室有一些應急處理的藥箱、洗眼器、噴淋、滅火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