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2007年7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傳播學概論試題
湖北自考網4月18日整理
課程代碼:00642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後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傳播學的誕生地是( )
A.英國 B.美國
C.德國 D.日本
2.第一個明確提出並使用「大眾傳播學」這一概念的學者是( )
A.施拉姆 B.霍夫蘭
C.盧因 D.拉斯韋爾
3.申農一韋弗模式把傳播過程中的媒介細分為三種,即發射器、接收器和( )
A.訊息 B.信號
C.信道 D.噪音
4.伯洛提出了一種傳播過程模式,這種模式可以略稱為( )
A.「M—S—R—C」 B.「S—M—C—R」
C.「S—R—M—C」 D.「M—R—S—C」
5.確定樣本數量的實質,是確定一個能夠滿足研究者對調查精度要求的( )
A.最小樣本數 B.總體指標
C.最大樣本數 D.樣本指標
6.控制實驗法區別於傳播學其他研究方法的突出特點是( )
A.控制 B.實驗
C.變量分析 D.環境模擬
7.施拉姆把拉斯韋爾提出的環境監測功能比喻為( )
A.「反饋功能」 B.「雷達功能」
C.「整合功能」 D.「議程設置功能」
8.按照拉扎斯菲爾德等的觀點,由知名人士在電視上推薦產品,具有( )
A.提供信息功能 B.授予地位功能
C.溝通交流功能 D.麻醉精神功能
9.報刊的四種理論中繼集權主義理論之後出現的是( )
A.自由主義理論 B.法西斯主義理論
C.社會責任理論 D.蘇聯共產主義理論
10.《權力的媒介》的作者是( )
A.賽伯特 B.阿特休爾
C.施拉姆 D.馬萊茨克
11.大眾傳播中最主要最受重視的信息是( )
A.新聞信息 B.教育信息
C.娛樂信息 D.商業信息
12.符號最基本的特點在於它的( )
A.一般性 B.鮮明性
C.操作性 D.指說性
13.現階段普及率最高的大眾傳播媒介是( )
A.報紙 B.雜誌
C.廣播 D.電視
14.情景是一種信息系統,這個觀點的提出者是( )
A.英尼斯 B.戈夫曼
C.梅羅維茨 D.麥克盧漢
15.下述成語中與選擇性理解的意思最接近的是( )
A.愛屋及烏 B.明察秋毫
C.見仁見智 D.見微知著
16.大眾傳播有各種反饋,其中重要的是( )
A.報刊雜誌的發行量 B.一段時間的累計性反饋
C.廣播電視的收視率 D.一定範圍的一次性反饋
17.李普曼在一本著作中闡述了現代人與「第一手信息隔絕」的問題,這本著作是( )
A.《人際影響》 B.《輿論學》
C.《人民的選擇》 D.《自由與新聞》
18.按照「沉默的螺旋」理論的觀點,大眾傳播的社會效果是( )
A.有限的 B.強大的
C.無力的 D.微小的
19.傳播學批判學派的直接策源地在( )
A.英國 B.美國
C.德國 D.日本
20.傳播學傳統學派對傳播現狀的基本態度是( )
A.肯定 B.否定
C.中立 D.批判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至少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後的括號內。錯選、多選、少選或未選均無分。
2l.安排問卷的提問結構必須遵循的原則是( )
A.先易後難 B.先「面」後「點」
C.同類集中 D.先一般後特殊
E.主體清晰
22.按照信息對受傳者的不同心理效果,可以把信息分為( )
A.說服性信息 B.告知性信息
C.指導性信息 D.維持性信息
E.復原性信息
23.以下觀點中屬於麥克盧漢媒介理論的是( )
A.地球村 B.媒介即訊息
C.情境決定論 D.媒介有「冷」「熱」之分
E.媒介是人體的延伸
24.拉扎斯菲爾德等對美國選民的調查發現,大眾傳播可能產生的效果主要是( )
A.「改變」效果 B.「強化」效果
C.「結晶」效果 D.「沉默」效果
E.「從眾」效果
25.羅傑斯把傳播學傳統學派的特徵歸納為( )
A.經驗的 B.廣泛聯繫的
C.思辨的 D.具體實證的
E.注重效果研究的
三、填空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請在每小題的空格中填上正確答案。錯填、不填均無分。
26.施拉姆對傳播學的最大貢獻是_________。
27.拉斯韋爾模式由五個環節構成,其中第三個環節是_________。
28.正確的抽樣(武漢自考)調查的前提是樣本,而樣本必須是_________的縮影。
29.拉扎斯菲爾德和默頓認為大眾傳播具有三種功能,即授予地位、促進社會準則的實行
和_________。
30.在傳播學中,針對傳播主體「誰」這一要素的研究,稱為_________。
31.麥克盧漢的媒介理論借用了他的老師_________的觀點。
32.受眾不僅是大眾傳播媒介發出信息的接收者,也是這種信息積極主動的_________。
33.傳播效果依其發生的邏輯順序或表現階段可以分為三個層面,即認知層面、心理和態度
層面以及_________層面。
34.在傳播研究中,傳統學派主要關心的是「如何」傳播的問題,而批判學派主要關心的則
是_________的問題。
35.在網際網路上,有些人通過破譯通訊代碼,擅自闖入別人的網頁,或亂加篡改,或竅取信息。這些「闖入者」被稱為_________。
四、名詞解釋(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
36.「控制組」
37.可讀性
38.「熱媒介」
39.「免疫效果」
40.「文化工業」
五、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5分,共25分)
41.簡述傳播學誕生的條件。
42.伯洛關於傳播過程的主要論點是什麼?
43.什麼是環境監測功能?
44.簡述報刊的自由主義理論的基本主張。
45.受眾使用大眾傳播媒介有哪些基本動機?
六、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46.什麼是大眾傳播?與一般人際傳播相比,它有哪些特點?為什麼說網際網路的出現使二者的界限變得模糊了?
47.為什麼蒂奇諾認為社會經濟地位高的階層是造成「知識溝」不斷擴大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