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季風導致臺灣霧霾天氣 全臺霧茫茫(圖)

2021-01-10 華夏經緯網

強大冷氣團挾帶境外汙染物造成濁水溪揚塵,雲嘉地區昨天籠罩在霧霾中,雲林臺西更測得懸浮微粒近三年最高值,即使身處市區,也有如墜五裡霧中。記者劉明巖/攝影圖片來源:聯合報

臺北空氣品質也明顯變差,民眾外出都戴上口罩。記者林澔一/攝影 圖片來源:聯合報

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昨天全臺從北到南空氣中的懸浮微粒(PM10)含量都超標,雲林縣更因風砂揚塵影響,達到空汙最嚴重的有害等級。「環保署」頻頻呼籲易過敏的民眾及老人、小孩儘量避免外出,若要出門應戴上口罩。

顆粒更小的細懸浮微粒(PM2.5)含量昨天也超標。「環保署」監測發現臺灣北部PM2.5含量達每立方公尺100微克,中南部也有八、九十微克,皆比一般標準空氣品質的35微克高出許多。

PM2.5為顆粒直徑在2.5微米或以下的細懸浮微粒,約為頭髮直徑的28分之一。學界研究多認為PM10及PM2.5有致癌風險,後者更因為顆粒小、容易隨呼吸進入人體,被視為嚴重的健康危害。「環保署」也早已把PM2.5列為一級毒性化學物,超過一定標準將對身體有危害。

十面「霾」伏 全臺霧茫茫

寒流南下帶來的空氣汙染物,造成臺灣各地昨天霧茫茫;由於風力強勁,不僅讓平常是空氣品質模範生的宜蘭地區也淪陷,常亮紅燈的雲嘉南地區,空氣品質更出現「有害」等級,從雲林臺西測站外望,連近景都一片模糊。

臺「環保署」表示,這次汙染物主要為懸浮微粒,昨天中午前後西半部和離島金馬,空氣品質幾乎全達不良等級。「環保署」預報今、明兩天中南部地區空氣品質仍可能達不良,民眾若沒事儘量別出門,出門也要記得戴口罩,並留意過敏族群、老人及小孩身體狀況。

臺灣訂定的懸浮微粒PM10(粒徑小於十微米的塵埃)濃度,每日平均標準值為150微克/每立方公尺;昨天下午雲林縣臺西、麥寮、侖背和臺南市樸子的PM10實時濃度都達四百以上;臺西的懸浮微粒濃度更一度逼近1000,是標準值的6倍多。

雲林縣昨天籠罩在霧霾之中,跨越濁水溪的西螺大橋及中沙大橋,站在北端幾乎看不到南端;臺西地區整天籠罩在漫天風沙中,尤其是離島新興工業區及養殖區空曠地,更是狂沙滾滾。

至於雲嘉南地區空汙情況特別嚴重,天氣風險管理公司總經理彭啟明則說,這是「臺灣自己的問題」,濁水溪因中上遊攔河堰截水,導致下遊乾涸,風吹當然揚起大量塵埃;他認為政府應好好重新思考水資源調控和改進綠化才能解決。

中部天空灰濛濛 一路髒到周五

臺中市沙鹿區被監測到空氣品質極差,黃昏時刻一片霧蒙蒙,平日清楚可見的火力發電廠,昨如同海市蜃樓。記者陳秋雲/攝影 圖片來源:聯合報

東北季風增強,臺灣西岸昨天起空氣品質普遍不佳,空氣中懸浮微粒濃度超過標準;臺中市環保局強調,中部地區以海線空氣品質較差,入夜後各地都不好,預計周五才會逐漸改善,外出請戴口罩。

臺中市海線地區上空昨天整日霧蒙蒙,站在高處,平日清晰可見的火力發電廠4根大煙囪,如同海市蜃樓,只依稀可見輪廓。

根據「環保署」空氣品質監測網,東北季風盛行,將大陸地區懸浮微粒往南吹,臺灣西岸近日空氣品質呈「不佳」;昨天白天台西、侖背空氣品質最糟,今天會往南移到高雄地區。

臺中市昨天空氣灰濛濛的,戶外風勢強勁,市府舉行春安校閱時,風大到吹倒鋼骨背板,現場飛砂陣陣。臺中市環保局說,白天有陽光照耀,懸浮物擴散容易,但入夜後輻射冷卻,空氣品質會更糟,應避免外出。

沙鹿童綜合醫院護理人員說,近日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原本就增加,昨天到診病患咳得更嚴重,可能與空氣品質有關,但需要進一步統計證實,不過醫師都叮矚病人「沒事少出門」。

退休教師黃勤貞說,桌椅擦過一下又有灰塵,出門就得戴口罩,否則冷風中咳到說不出話來。

臺中市環保局說,習慣清晨、夜間運動的民眾,近日應避免外出活動,以免懸浮微粒影響健康;民眾外出最好戴口罩,普通布質口罩無法過濾汙染物,最好使用醫療口罩,尤其呼吸道、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更要小心注意。

雲林中「霾」伏 全臺空氣最差

強大冷氣團挾帶境外汙染物,以及東北季風,造成濁水溪揚塵,雲林縣昨天籠罩在霧霾之中,環保局表示這是雲林最近三年測得最高的數值,也是昨天全臺空氣品質最差的地區。雲林沿海地區沙塵嚴重,環保局呼籲民眾儘量少出門,外出最好戴口罩。

 

責任編輯:孟雲

相關焦點

  • 東北季風影響 臺氣象專家:下周臺灣北部溼冷
    臺灣氣象專家吳德榮昨天在「三立準氣象·老大洩天機」專欄中表示,18日至21日受到另一波強東北季風南下,北部、東半部因迎風面的抬升作用產生的雲雨,加上南海引進的中層水氣,將有明顯降雨;中南部中層雲增多,也有些零星短暫飄雨的機率、主要在山區。
  • 228連假東北季風攪局 臺灣氣象部門:北部這兩天會變天
    雖然強烈颱風將逐漸減弱成低氣壓且不會來臺。但臺灣氣象部門表示,這周將有兩波東北季風來襲,導致北臺灣整天溼涼、有短暫雨,第一波是周四(2/28),第二波是周日(3/3) 到下周一(3/4),剛好是228連假的第一天及最後一天。
  • 微弱東北季風"搗亂" 北臺灣出現"超級暴雨"(圖)
    (張謙俊攝)圖片來源:中時電子報    華夏經緯網9月25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今年入秋以來首波東北季風與挾帶暖溼空氣的東南風,過去兩天在基隆北海岸「撞個正著」,臺北縣萬裡鄉昨天單日降雨超過400毫米,基隆也有超大暴雨發生,雙雙創下當地單日第二高降雨紀錄。
  • 東北季風到午後降溫有雨 臺灣玉山明後天有初雪可能
    臺灣氣象部門表示,今(15)日上午東北風較弱,午後則明顯增強,迎風面的北部及東半部降雨機率提高,中南部不受影響。明起至周五(18日)持續受東北季風影響,尤其明後天受到華南雲雨區影響,各地都會降雨,北部及東半部全天溼涼;中部以北及東北部低溫將下探14、15℃,其他地區約17至19℃。
  • 臺灣東北季風減弱 桃園大黃鴨充氣作業待命(圖)
    大黃鴨將進行充氣前置作業,一旦天氣適合之下,會進行浮臺吊掛及充氣。(圖片來自臺灣「中廣新聞網」) 中國臺灣網11月8日消息 據臺灣「中廣新聞網」報導,桃園大黃鴨充氣作業,先前受到東北季風影響暫停,隨著桃園地景廣場藝術節即將閉幕,民眾都期待大黃鴨能夠重回到陂塘展示。桃園縣文化局表示今天中午將進行充氣前置作業,一旦天氣適合之下,會進行浮臺吊掛及充氣。
  • 東北霧霾原因:逆溫現象、汽車尾氣和燒秸稈
    大霧來襲,中國東北三省省會哈爾濱、長春、瀋陽全部沒能倖免。哈爾濱最早進入霧霾天氣。20日以來,哈爾濱市正式開始供暖,PM2.5指數隨之 持續「爆表」。21日,黑龍江省內高速公路全線封閉,太平國際機場關閉,多條公交線路陷入癱瘓,哈爾濱全市中小學全部停課。隨後,長春和瀋陽也被捲入大霧 之中,不僅市區交通難行,連鐵路、高速公路和民航班機也不同程度受到影響。
  • 北臺灣受東北季風和暖溼氣流影響暴雨不斷
    臺海網9月25日訊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
  • 受東北季風影響 北臺灣天氣陰陰涼涼淡水最冷
    華夏經緯網11月23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中央氣象局」表示,今日受東北季風影響,整個北臺灣的天氣都是陰陰涼涼的天氣,最低溫出現在淡水,僅15.5度創下今年入秋後的最低溫。「氣象局」預估,這波冷空氣將會持續影響到周日(26日),下周起便會回暖,周二(28日)甚至可能出現30度以上的高溫。
  • 臺"氣象局":季風槽移到臺灣附近 雨帶觸南臺
    正當全臺民眾度過酷暑時,今日已是24節氣的立秋了,立秋前後通常是一年中最熱時。(圖為小朋友玩水消暑,臺灣《中時電子報》資料照片)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今日是24節氣的立秋,臺「中央氣象局」預報中心主任鄭明典在臉書提醒,已觀測季風槽移到臺灣附近,水氣偏多「西南風裡的雨帶接觸南臺灣了!」
  • 周三全臺水氣更多 臺氣象專家曝北臺灣最冷時間
    華夏經緯網3月2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今天東北季風影響北臺灣陰冷,明天回暖。臺氣象專家吳德榮指出,周三、周四(3/4、5)另一波鋒面加上冷空氣南下,北臺灣轉溼冷,最低溫約在13度,白天最高溫僅17、18度,且水氣比上一波更多,溼冷的感受明顯,仍要注意保暖。
  • 蝴蝶轉中臺再轉強臺 二二八連假天氣先看
    強烈颱風蝴蝶(編號2號,國際命名 WUTIP),24日晚間曾一度轉弱為中臺,25日再成強臺,其中心位置位於北緯
  • 霧霾天氣成因分析及應對思考
    霧是空氣中的水汽凝結現象,是自然的天氣現象,和人為汙染沒有必然聯繫;霾是排放到空氣中的塵粒、煙粒或鹽粒等氣溶膠的集合體,是大氣汙染所導致。兩者可從空氣溼度上作出大致判斷,通常在相對溼度大於90%時稱之為霧,小於80%時稱之為霾,80%~90%之間則為霧霾混合物[1]。霧和霾在一天之中可以變換角色,也可能在同一區域內有些地方是霾有些地方為霧。
  • 偏振光學成像去霧:「擦去」照片上的霧霾
    隨著汙染的日益嚴重,霧霾現象越來越普遍,在霧霾天氣影響下,光學成像系統的能見度和所採集圖像對比度均大幅度降低。如何恢復和提高霧霾氣象條件下的光學成像質量,即去霧技術,逐漸成為了一個研究熱點。由於霧霾等散射顆粒散射太陽光形成的大氣光都具有部分偏振特性,因此,偏振光學成像去霧(效果如圖1)適用於各種場景的各類霧霾天氣,應用範圍廣泛,成為研究熱點之一。   (a) 霧霾圖像 (b) 去霧效果圖圖1 偏振去霧效果偏振光學成像去霧技術主要分為被動偏振光學成像去霧技術和主動偏振光學成像去霧技術。
  • 臺灣氣候諺語
    臺灣的雷雨,大致可分為五種類型:   1.鋒面過境所誘發的鋒雷雨;   2.日間增溫所誘發的熱雷雨;   3.間熱帶輻合區附近輻合氣流導致的雷雨;   4.颱風過境由於輻合氣流或強制上升氣流導致的渦流雷雨;   5.赤道氣團籠罩下所發生的雷雨。
  • 「天氣詞彙」匯總貼
    來源:新東方網編整理 【關於「天氣」的英文說法】天氣暖、熱warm/ hot天氣冷 cold好天氣fine,clear壞天氣badweather陰天cloudy(day)颳風天windy(day)雨天rainy(day)下雪天snowy(day)
  • 東北季風影響 臺灣北部東部感覺溼涼局部有大雨
    中新網11月23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氣象部門表示,23日受東北季風影響,臺灣北部及東半部地區有局部短暫降雨,基隆北海岸及東北部一帶降雨時間較長,可能有局部大雨,高溫僅21-23度,感覺溼涼,民眾出門需帶雨具。資料圖:臺灣降雨。
  • 受東北季風影響 臺灣北部、東半部地區雨勢明顯
    華夏經緯網11月3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北部氣溫遽降,小心感冒!臺灣「中央氣象局」表示,今天受到鋒面通過及東北季風增強的影響,天氣會比較不穩定,尤其北部、東半部雨勢會越來越明顯,甚至會出現局部性大雨,中南部也會有局部短暫陣雨。前「氣象局」預報中心主任吳德榮提醒,周六(4日)晚間到周日(5日)清晨氣溫降至最低,嘉義以北最低溫約在16、17度。
  • 臺灣北部今天空檔好天氣! 吳德榮:周末溼涼微冷
    臺氣象專家吳德榮今天在專欄指出,最新模式模擬顯示,明日至21日受「東北季風」影響,桃園以北及東半部有局部雨,北臺灣為「溼涼微冷」的天氣;冷空氣約比上一波弱2度,平地最低氣溫可降至14度左右,都會區最低氣溫則在16度左右。    吳德榮表示,今天凌晨雲量減少,僅北海岸、宜蘭有零星少量降雨。
  • 2020春節全國天氣預報:無大範圍持續性低溫雨雪冰凍霧霾
    今天(1月22日)上午,中國氣象局正式發布春節假日天氣預報,預計2020年春節假日期間(除夕至初六),我國天氣較為平穩,無大範圍持續性低溫雨雪冰凍和霧霾天氣。但是,除夕到春節前期黃淮、江淮、江南、華南等地有雨雪天氣過程,需防範雨雪霧天氣及道路溼滑對交通運輸和群眾出行等方面的不利影響。
  • 臺灣鄭氏也迷信「神風」?清軍艦隊三次渡海攻臺,都曾被大風擊退
    公元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7月澎湖海戰爆發,名將施琅率清朝水師大敗臺灣鄭氏水軍,最終逼迫鄭氏政權投降,從而宣告臺灣全島被納入清朝的版圖。但是,澎湖海戰卻存在著一個歷史謎團。劉國軒指揮的鄭氏水軍作戰過程令人困惑:偌大的水師艦隊按兵不動,幾次貽誤主動出擊的好機會,坐等施琅水師前來進攻。最終鄭氏水師被打得一敗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