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氣候諺語

2020-12-05 中國臺灣網


一、冬看山頭,春看海口。

  冬季時山頭有雲,則易致雨;春季時,海上有雲,則降雨機會較多。臺灣冬季盛行東北季風,降雨的雨源主要來自北方海面,降雨形式多為地形雨,春季進入季風轉換期,西南氣流挾帶熱帶海域大量的水氣進入本島時,即創造較多的降雨機會。

二、初一落、初二散,初三落到月半。

  農曆正月初一下雨的話,第二天可能就雨過天晴;農曆正月初三降雨的話,可能會連續下到正月十五以後。臺灣春季的春雨期,大致是從立春日(2月4的)到3月30日左右。春季的降雨形式,主要系冷暖氣流交會時所形成的鋒面雨。在立春日前後(即大致農曆春節前後),因西南氣流的勢力尚弱,故成間歇性的降雨;立春後不久,西南氣流漸強,和冷氣流勢力相當,鋒面停滯於臺灣上空,故成連續性降雨。

三、春寒,雨愈泉(噴、下之意)。

  春天愈冷的話,降雨機會愈少。春季冷暖氣團交會於臺灣上空,形成鋒面而降雨時,一方面冷氣團因密度較薄而切進地面,另一方面,地面因降雨而溼度較大,因此,在春雨期間,地面的體感溫度較低。

四、雨淹上元燈,日曝清明種。

  上元(元宵節)前後,是臺灣春雨季,上元燈籠常遭雨淋;清明節以後,天氣放晴,日照時間較長。根據統計資料顯示,清明節以後至梅雨期來臨前,為臺灣春雨期和梅雨期間的過渡期。在這段時間裡,因鋒面北移到長江流域,造成該地「清明時節雨紛紛」的現象;反之,在臺灣,則因鋒面離去而降雨機會較少,俗稱春旱。

五、二月初二彈雷,稻尾較重秤錘。

  農曆二月節前後,如果發生雷雨,則有助於水稻春耕,預兆著本年度的豐收。臺灣的雷雨,大致可分為五種類型:

   1.鋒面過境所誘發的鋒雷雨;
   2.日間增溫所誘發的熱雷雨;
   3.間熱帶輻合區附近輻合氣流導致的雷雨;
   4.颱風過境由於輻合氣流或強制上升氣流導致的渦流雷雨;
   5.赤道氣團籠罩下所發生的雷雨。

  一般而言,雷雨的降雨強度較大;臺灣在春雨期的中、後階段,正值早冬水稻的插秧季,需水較多,如果降下雷雨,則春耕順利,預兆豐年。

六、春霧曝死鬼,夏霧作大水。

  春天時,如果清晨地面罩霧,則當天放晴,日照強烈;夏天時,如果地面清晨罩霧,則當天下雨機會甚大。

  1.春霧曝死鬼:在春季,當大陸暖性氣團(CPK)位於華南至臺灣東方海上30o N以南的地區且氣壓梯度微弱時,臺灣西部平原即易生輻射霧。輻射霧生成的條件包括:

   (1)地面靜風或微風(風速每秒不超過2-3公尺);
   (2)在夜間,地表冷卻而使下層空氣產生逆溫層。

  由于晴朗天氣有利於夜間溫度迅速冷卻,故輻射霧為好天氣的預兆。

  2.夏霧作大水:夏季時,在西南海面飽含水氣的氣流,於夜間移入陸地時,若雲層稀少,經夜間地面長波輻射而在底層造成逆溫層,也會形成濃霧,稱為平流輻射霧。夏季的平流輻射霧也是好天氣的預兆,但夏季的晴朗天氣,卻因日照強烈,對流旺盛,而易至熱雷雨,雨勢強大,宛如作大水。

七、三月死魚鰍,六月風毀稻。

  農曆三月時是乾季,常發生圳溝中的魚鰍因缺水而死的情況;農曆六月時是颱風季,強風常吹毀吐穗代收的稻榖。農曆三月(公曆四、五月間),是春雨期和梅雨期間的過渡期,為旱季,易生旱災;農曆六月(公曆七、八月),是颱風頻率最高的月份,易生風災。

八、初七落至五月十一,初八落至午月節。

  農曆四月初七前後,臺灣即進入連續的降雨日,到農曆五月五日前後才停止。就長期平均而言,臺灣梅雨季的入梅時間,在公曆五月十六到十七日;出梅時間,在六月十七、十八日。入梅、出梅時間,換成農曆,大致在四月七至八日左右和五月五日到十一日之間。

九、未食午月節粽,破裘不甘放。

  未過端午節之前,天氣變化尚大,冷熱不一,故大衣還不能收起來。端午節以後,臺灣梅雨季結束,時序才正式進入夏季,冬衣才可以收藏起來。

十、夕暴雨,落不過田岸--(農村);夕暴雨,落不過車路--(都市)。

  夏季午後所下的西北雨,常挶限在某塊田地或街塊中,不會越過另一塊田塊田地或街塊。臺灣進入夏季以後,因為日照強烈,對流旺盛,易於午後形成熱雷雨。熱雷雨的特性有:

   (1)多出現於日間最高氣溫出現後的下午三時左右;
   (2)降雨時間不長,約為二至三小時;
   (3)降雨常伴雷電發生,且強度極大,易導致積水和雷極等災害;
   (4)降雨範圍很小。

十一、虹倚山,曝到凝幹;虹倚海,落到無地放屎。

  臺灣西部平原如果山邊出現彩虹,則預兆當天天晴日強,幾乎把人曬乾;反之,如果靠海方向出現彩虹,則預兆當日會下大雨,且雨勢強到把田間的糞坑都淹滿了,連大便時都無地落腳。到夏季,如果當日西南季風較強勁,則臺灣西南海上的雲塊,在下午時就已被吹到山邊,山邊在傍晚容易出現彩虹;同時,平原地區的午後,因水氣較少,風力較強而對流不盛,以致天晴日燥,燠勢難當。反之,若當日西南季風風勢較弱,雲塊在清晨時仍停留在海岸附近,則上午海邊方向容易出現彩虹;過了中午左右,這些水氣才被西南氣流輸送到平原上方,因風勢較弱、日照強烈,對流作用旺盛,故常出現強勢熱雷雨。

十二、六月初一,一雷壓九臺;七月初一,一雷九臺來。

  在農曆六月份的時候,如果有雷雨出現,颱風來襲的機會就會減少。在農曆七月份的時候,如果有雷雨出現,颱風來襲的機會就會增加。農曆六月份時,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向西伸展至我國臺灣和華南地區,這些地區雷雨最多,乃高壓西邊局部性強烈熱力對流作用造成,與颱風並無關連。所以農曆六月份打裡根本不是颱風的前兆,也因為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的籠罩,造成颱風較少來襲。到了農曆七月份以後,大陸冷高壓力量開始增強,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力量開始減弱,於是這兩個高壓同時控制東亞地區的天氣,熱雷雨出現的機會減少,兩個高壓之間的鋒面或低氣壓容易吸引颱風來襲,尤其農曆七月底,八月初南下的冷鋒,鋒面坡度陡降,暖空氣被迅速抬升,形成雷雨天氣,所以只要出現雷雨,往往預兆颱風的到來。

十三、六月十九,無風水也吼

  農曆六月十九日觀音生日前後常有颳大風、海浪大作、下大雨的天氣出現。颱風為發生於北太平洋低緯地區的西部海域之熱帶氣旋,生成後即向西向北移動。颱風侵襲臺灣,最早始於四月下旬,最晚終於十一月下旬,期間長達半年有餘,根據82年來的記錄(1897--1979)預七、八月份的侵臺頻率最高,換算成農曆約為六月份,常造成強風豪雨的現象。颱風侵臺前後除了颳大風、下大雨之外,風浪也很大。

十四、好中秋,好晚稻

  中秋節如果天氣好,則預兆該年晚冬稻作豐收。中秋節前後(公曆九月下旬),正是晚冬稻作抽穗的時間,也是臺灣進入西南季風和東北季風轉換的前夕。如果東北季風來的較晚,則秋高氣爽,微風習習,有利稻米花粉傳播,預兆豐收;反之,如果東北季風來的較早,則因東北季風過於強勁,花粉傳播不易,稻株易生白穗(授粉不全),預兆晚冬稻收成不佳。

十五、九月,九降風;九月,九公風

  九月的時候,東北季風強勁,宛如從天而降。另意:九月的時候,季風強勁,宛如發情的公牛到處亂竄。農曆九月,公曆十月以後,臺灣進入東北季風感行期。由於臺灣的緯度位置橫跨北回歸線南北兩側,進入秋冬之際,熱赤道南移,臺灣的位置正處於行星風系的東北信風區,東北季風和東北信風合流,故臺灣冬季的東北季風,比夏季的西南季風,不僅風勢較為強勁,且風期也較長。

十六、正月寒死龜,二月寒死牛,三月寒死播田夫

  一月皆強烈寒流來襲時,連烏龜也會被凍死;二月份強烈寒流來襲時,連牛也會凍死;三月份寒流來襲時,連農夫也會被凍死。臺灣地區一至三月遇有強烈寒流來襲時,氣溫常降至攝氏十度以下,十分寒冷。根據低溫發生之早晚,臺灣地區之寒冷低溫可以分成兩種:

   1、隆冬低溫:每年十二月及一月,臺灣地區每當有強烈寒流南下,並伴隨夜間輻射冷卻作用,使地面或近地面氣溫降至十度以下,甚至降低至足以引起作物受寒害的最低溫度以下時,對農作物和魚塭養殖業危害很大。

   2、初春低溫:發生在二、三月份農作物生長期之初期,此時農作已多播種、插秧,果樹也已到開花階段,如果強烈寒流南下加上日間天晴,夜間輻射冷卻旺盛,就容易出現寒冷低溫,對農作物、園藝作物及果樹之危害較大。

                                                                                                                              編輯:秋日

相關焦點

  • 臺灣的氣候
    同時,臺灣在氣候上受海洋和大陸兩方面的影響雖均較強烈,但海洋性氣候明顯,整體上呈現高溫、多雨、多風的氣候特點。 氣溫與日照   臺灣平地全年平均氣溫為攝氏23.6度。其中,北部年平均氣溫約攝氏22度,南部約攝氏25度,南北平均溫度冬季相差攝氏5度左右,夏季差異不大。全省平地夏長冬短,南部則長夏無冬。
  • 臺灣四季氣候
    臺灣屬於亞熱帶海島型氣候,終年溫暖潮溼,臺中、花蓮兩地堪稱四季如春;進入北回歸線以南,則幾乎可稱全年如夏;只有位於島嶼北端的臺北、宜蘭兩縣,以及全島800米以上的山區,才有較明顯的四季變化。  梅雨季節   臺灣的氣候主要受西南季風和東北季風左右,每年5月至9月盛行熱帶西南季風,帶來炎熱的氣候與潮溼的水汽,是全島一年當中最主要的雨季。
  • 臺灣高溫多雨的氣候
    臺灣島南北狹長,四周流域廣闊,北回歸線恰好橫穿島的中部偏南地區,北部地區屬亞熱帶氣候,南部地區屬熱帶氣候。從平地到高山,隨著海拔高度的增加,溫度逐漸降低,形成了在同一時空內熱、溫、寒三帶兼有的氣候特點。同時,臺灣在氣候上受海洋和大陸兩方面的影響雖均較強烈,但海洋性氣候明顯,整體上呈現高溫、多雨、多風的氣候特點。
  • 臺灣地理位置氣候資源
    玉山山脈的主峰玉山,高3997米,為臺灣第一高峰,也是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的最高峰。山頂終年積雪,四周雲霧繚繞,銀裝素裹。阿里山脈山勢則比較平緩,主峰大塔山頂部平坦,是著名風景區。山地之中也有不少盆地和狹窄的平原,較大的有宜蘭平原,面積300平方公裡。除了山脈之外,臺灣還是一個多火山的島。著名的有大屯山火山群、基隆火山群、澎湖火山群等。
  • 極端氣候,臺灣農業如何接招
    這個夏天,臺灣又泡在水裡。進入8月中旬,暴雨接連不斷,對於靠天吃飯的農民來說是個災年。水稻、木瓜、龍眼、香蕉、蔬菜都遭水害。去年暖冬乾旱,今夏暴雨狂灌,極端氣候對臺灣農業的傷害逐年升高。臺灣農業主管部門公布的數字顯示,近3年用於農損的補助款是前10年的3倍多。
  • 寒露時節的物候特徵是什麼 農村諺語有答案
    寒露時節的物候特徵是什麼 農村諺語有答案時間:2018-10-04 19:11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寒露時節的物候特徵是什麼 農村諺語有答案 近段時間,農村一片濃濃的秋意,農村老人常說:秋風秋雨秋連片,說的正是秋天的氣候及農村的秋藐。
  • 全球氣候變暖 臺灣蝴蝶生態秩序大亂
    中新網香港10月2日消息:全球氣候暖化,害得臺灣蝴蝶生態秩序大亂。熱帶東南亞蝴蝶拼命往北飛到臺灣來定居,最遠紀錄可到日本,慢慢入侵溫帶蝴蝶和寒帶蝴蝶地盤。  臺灣大學最近一兩年持續進行臺灣蝴蝶生態調查,原本希望藉此找出最理想的蝴蝶生態保護區,卻意外發現這生態界驚人的變化。
  • 調查顯示臺灣三大產業營業氣候測驗點連續下滑
    新華社臺北3月25日電(記者傅雙琪、吳濟海)臺灣經濟研究院25日發布調查結果顯示,2月臺灣製造業、服務業與營建業營業氣候測驗點呈現同步下滑,三大產業均連續第二個月下滑。調查報告顯示,2月製造業營業氣候測驗點為88.73點,比1月減少5.31,為2019年1月以來的新低;服務業營業氣候測驗點為86.09點,比上月減少3.79點,為2016年9月以來新低;營建業營業氣候測驗點為90.02點,比上月減少5.7點,連續第二個月下滑,為2017年6月以來的新低。
  • 臺報:因應氣候變遷 臺灣須向美國加州學習
    臺報:因應氣候變遷 臺灣須向美國加州學習   中新網2月10日電 臺灣《中國時報》10日文稱,柏克萊大學環境科學、政策與管理學系(簡稱ESPM)Tony Barnosky教授在近期演講時斬釘截鐵地說,氣候變遷已經在發生並影響著人類活動。
  • 夏至到了,各地都流傳那些諺語啊
    夏至到了,民間祖輩有哪些諺語精華。收集一些,和大家分享一下,都是大白話,很有借鑑價值的。冬至一場風,夏至一場暴 ;夏至悶熱汛來早 ;夏至東風搖,麥子水裡撈 ;夏至雨點值千金 ;夏至一場雨一滴值千金 ;夏至東南風十八天後大雨淋 ;其實這些諺語都是民間老百姓
  • 回顧今年臺灣氣候 賈新興:氣溫創新高
    總結今年臺灣氣候回顧,天氣風險公司總監賈新興在臉書表示,全臺氣溫創新高,雨季多雨秋雨少,風臺活躍擦身過,地球發燒惹人疼。    再過幾天2019年就結束,他說,地球今年的體溫看來也是坐二望一,1月至11月只比2016年低了0.07度,初步的數據顯示地球12月的溫度看來有機會創高,2019年地球全年體溫有機會打破2016年。
  • 大雪節氣的諺語農諺有哪些?2019年大雪節氣民謠附二十四節氣歌
    關於大雪節氣的諺語有哪些?2019年12月7日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1個節氣——大雪。大雪節氣到來,預示著強冷空氣會南下,氣溫會大幅度驟降,全國大範圍降雪或局地暴雪將出現,南方容易出現凍雨天氣。
  • 英國明年將主辦聯合國氣候大會,蔡英文鼓譟讓英國支持臺灣參會
    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昨天接見「英國在臺辦事處」代表唐凱琳,宣稱「能期盼未來能持續加強臺英在能源轉型等領域的合作與交流」。由於明年英國將主辦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締約方大會(以下簡稱「聯合國氣候大會」),她希望英國能支持臺灣參加明年的大會。唐凱琳2016年底來臺就職,近期將離任。
  • 中國時報:寒潮可畏 臺灣須認真應對氣候極端化
    中國時報:寒潮可畏 臺灣須認真應對氣候極端化 2016-01-27 09:57:43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吳合琴   中新網1月27日電 臺灣《中國時報》27日社論稱,近期,臺中市警官張智誠駕車偕妻至大雪山林道賞雪,不幸墜谷雙雙喪命。
  • 臺灣科學家研究氣候變化會否造成珊瑚滅絕
    新華社臺北3月19日電(記者喻菲 祁星)近年來全球氣候變暖造成一些地區的珊瑚礁出現白化現象,未來珊瑚會否因此滅絕?臺灣科學家最近研究發現,海水酸化、溫度上升會影響珊瑚生長,但某些珊瑚依然能夠適應變化存活下來。
  • 英國將主辦氣候公約大會,蔡英文不知好歹稱:盼支持臺灣參加
    【英國將主辦氣候公約大會,蔡英文不知好歹稱:盼支持臺灣參加】蔡英文今天會見英國在臺辦事處代表唐凱琳,期盼未來能持續加強臺英在能源轉型等領域的合作與交流。由於明年英國將主辦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締約方大會,她自我膨脹希望英國能支持臺灣參加明年的大會,讓雙方在能源轉型上持續加強合作。
  • 農村諺語「正月打雷墳堆堆,二月打雷谷堆堆」,有無科學依據
    農村裡把天象跟收成關聯在一起的諺語有很多種,因為緯度的不同,每個地區的打雷的情況不同,所以諺語也各不相同。越往北方,緯度越高,打雷的時間越推遲。但是總的來說,農村的諺語裡面反映了一個問題,就是該打雷的時候打雷,收成就會好。
  • 那些凝結著古代勞動人民生活智慧的諺語,你還記得多少?
    諺語,是指在民間廣泛流傳的的言簡意賅、生動確切的短句或韻語。諺語反映的是勞動人民的生產生活實踐經驗,是廣大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它口語性強,通俗易懂,表達簡潔而且意思完整,通過口耳相傳的方式世代流傳。在社會快速發展、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我們的生產生活方式發生了巨大改變,在一些領域已不再需要參考諺語來指導我們的生產生活。比如現在的天氣預報,可以較為準確的指導農業生產或生活出行(當然,也有不準的時候)。同時,現在的氣候變化無常,很多諺語也不再適用。種種原因,導致我們與古老諺語漸行漸遠,甚至忘卻。
  • 「魚鱗天」的天氣諺語
    在天氣諺語中有「天上魚鱗斑,曬穀不用翻」和「魚鱗天,不雨也風顛」之說,但同是「魚鱗天」,為什麼對未來天氣會產生兩種截然不同的預測呢?  而在諺語「魚鱗天,不雨也風顛」中的「魚鱗天」則是指那些雲塊很小,呈白色細鱗片狀分布的雲,這些雲常有毛絲光澤,成行、成群排列整齊,很像微風吹拂水面而成的小波紋,一般出現在5000米以上的高度。這種雲塊形成後,只能維持幾分鐘到一個多小時,氣象學上叫「捲積雲」。這種雲的出現表明高空氣層很不穩定,若雲層繼續降低增厚,說明本地已處於低壓槽前,天氣即將變壞。
  • 「看雲識天氣」諺語準不準?
    原標題:「看雲識天氣」諺語準不準?   問:在缺乏天氣預報設備的古代,人們根據云的形狀、來向、顏色等變化,總結出了豐富的看雲識天氣的氣象規律,變成氣象諺語口口相傳。直到今天,不少天氣諺語還廣泛使用於日常生活中,預報未來天氣變化,比如「早霞不出門,晚霞行千裡」「東虹日頭西虹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