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李氏家譜大全,李家人必看!【來源+字輩+祖訓+郡望+遷徙】
關注開始
李氏家譜:李氏家譜內容包括李氏源流、世系表、家訓、家傳、藝文著述、家譜圖像、李氏家譜字輩等。
李氏家譜序言
李姓,中原姓氏之一,世界第一大姓。中國人口9500萬,全球人口總規模超過1.2億。在中國,湖南、四川、重慶是第一大姓,河南是中國李姓的第一大省。古隴西,即今甘肅臨洮,為李氏重要發源地。在臺灣地區、朝鮮和越南,李姓也是常見姓氏,在朝鮮李姓為第二大姓。 為區別其他同音姓,常說「十八子李」或「木子李」。 在香港李姓的英文譯音分別有Li、Lee及Lay等,而澳門則有Lee、Li及Lei等。Li為漢語拼音,Lee及Lay為粵語拼音,而Lei則為葡萄牙語譯音。李姓歷代名人極其多,如思想家李耳、詩仙李白等。
李氏家譜說明
李姓家譜種類繁多,數量驚人,據說美國猶他州譜學會存有115種,北京圖書館收藏有67種,民間保存者不計其數。從時間上說,李姓族譜始於宋代,盛於明、清,還有一些是近現代的,基本上都是私修,而且有初修、續修、再修等版本。修譜的主要目的是「尊祖收族」,並對宗族成員進行「尊尊親親之道」的倫理教育,也就是尊敬祖先,加強宗族團結,明確怎樣為人處事。族譜的主要內容是記載李姓世系(即世代相傳的統系)和重要人物的事跡,一般前有序文、凡例,後記祠堂、祖塋、輩分、族規、家訓等。序文介紹李姓起源、分支始祖、本譜編修宗旨等
李氏家譜祖訓
明明我祖,漢史流芳,訓子及孫,悉本義方,仰繹斯旨,更加推詳。
曰諸裔孫,聽我訓章:讀書為重,次即農桑,取之有道,工賈何妨;
克勤克儉,毋怠毋荒; 孝友睦姻,六行皆臧; 禮義廉恥,四維畢張;
處於家也,可表可坊; 仕於朝也,為忠為良,神則佑汝,汝福綿長。
倘背祖訓,暴棄疏狂,輕違禮法,乖舛倫常,貽羞宗祖,得罪彼蒼,
神則殃汝,汝必不昌。最可憎者,分類相戕,不念同愾,偏倫異鄉,
手足幹戈,我民憂傷。願我族姓,怡怡雁行,通以血脈,泯厥界疆;
汝歸和睦,神亦安康,引而親之,歲歲登堂,同底於善,勉哉勿忘。
李氏家譜來源
李(Lǐ)姓出自嬴姓,顓頊的後代皋陶,在堯舜時擔任掌管刑獄的理官,他的子孫世襲了「大理」職務,並以官為姓,稱為「理氏」。商代末年,皋陶後代理徵因辦案公正,得罪了紂王,被暴君無故處死,其妻帶著兒子利貞逃難,一路上以木子為食才得以活命。為了不忘這段蒙難的歷史,利貞的母親決定將「理」姓改為「木子」構成的「李」姓。李利貞從而就成了李姓的得姓始祖。李氏是中國第一大姓氏,人口近一萬萬人,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七點九四。起源主要有三:
出自嬴姓
傳說皋陶也叫咎繇,是上古東夷族首領少吳氏曾孫。商朝末年,皋陶後裔理徵因直諫紂王而被殺害。其妻契和氏攜幼子利貞外出逃難,走到今河南西部伊河流域「伊侯之墟」(也就是伊侯曾經居住過而後已經荒廢了的地方)時,母子二人飢餓難忍,疲憊不堪,幸好契和氏發現附近樹上結有一些「木子」,母子二人靠吃野果保全了性命。後到豫東,在離淮陽不太遠的苦(gu)縣(治所在今河南鹿邑東)安家落戶。為感激「木子」保命之功,同時為躲避紂王追緝,又因皋陶曾任堯、舜的大理之職(掌管刑法的官),理、李同音通用,自利貞開始改理氏為李氏。
李氏家譜改姓
三國時,諸葛亮平哀勞夷後,賜當地少數民族趙、張、楊、李等姓。北魏鮮卑族有複姓叱李氏,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實行漢化政策,改為漢字單姓李氏。唐李思摩,原為突厥頡利(東突厥)族人,名阿史那思摩,唐太宗李世民賜為李氏。李嘉慶,本蛛鞘族人,姓茹,名常,徙幽州,為朔方部將,以戰功賜姓李,更名嘉慶。李國昌,本朱邪氏,名赤心,沙陀突厥酋長朱邪執宜之子,因隨從康承訓擊敗龐勳起義軍有功,被賜姓李名國昌。另有回族李姓、苗族李姓、壯族李姓、瑤族李姓、白族李姓、畲族李姓、猶太人李姓等。
賜姓改姓
唐朝大規模賜姓,是李氏宗族龐大的轉折點。受唐朝賜姓者,見諸史籍之人頗多。據《路史》及《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徐氏、邴氏、安氏、杜氏、胡氏、弘氏、郭氏、麻氏、鮮于氏、張氏、阿布氏、阿跌氏、舍利氏、董氏、羅氏、朱邪氏,皆以立功被賜國姓李氏。
李氏家譜遷徙
始祖:李利貞
李姓從形成時起,族人世居今安徽渦陽一帶,春秋時期的李耳,是正史中立傳的第一個李姓人物。據《新唐書》記載:李姓始祖李利貞娶陳國契和氏家的女兒,生子李昌祖,後在陳國任大夫,住在苦縣。李昌祖的兒子叫李彤德,彤德的曾孫李碩宗,被周康王賜採邑於苦縣。其後代分出兩支,一支在隴西(治所在今甘肅臨洮),為隴西房;一支在趙郡(治所在今河北邯鄲西南),為趙郡房。後來,隴西房又分為三十九房,趙郡房又分為東、南、西三組。
兩漢、三國時期,李姓人又在許多地方開闢出新的聚居點。西漢時,李姓有徙居今山東、江西者。到東漢、三國時,李姓有更多的人走向四面八方,向東北發展至今遼寧一帶,向西北發展至今寧夏一帶,如東南發展至今江蘇,向南發展至今廣東、湖南、湖北,向西南發展至今雲南。十六國時,先後出現了兩個李姓政權——大成國和西涼國,提高了李姓聲望。隋唐時期,李姓隨陳化父子入閩留居當地,子孫散處龍溪、漳浦諸縣。武周時因避禍,宗室李姓部分人從長安、洛陽逃到比較安靜的江南定居。「安史之亂」時,又有一批李姓人逃往江南避難。隨後,李光弼因平定「安史之亂」出鎮徐州,進封臨淮王,徙居金陵(今江蘇南京),從此形成金陵李氏,後分衍於江西、四川、雲南、貴州等地。唐宣宗時,因「牛李黨爭」,李派首領李德裕被貶為崖州(治所在今海南瓊山東南)司戶,子孫有部分人留居當地,成為最早徙居海南的李姓人。
唐末至五代年間,河南一些李姓人隨王潮兄弟入閩,定居於莆田、晉江,後又分支寧化、上杭、邵武、清流等地,進而又向西發展,分布於廣東、廣西一些地方。唐代以後,出於多種原因,李姓播遷更加頻繁,分布地更為廣泛。特別是宋代「靖康之變」後,中原人大規模南遷,有的追隨宋高宗趙構,有的則自找去處,總的流向是長江以南地區。遷徙江南的李姓人,以寓居浙江、江蘇者為多,其次還有遷至上海、江西、湖北、湖南、福建、廣東、廣西等地者。
明清時,李姓已遍布全國大部分地區。除大陸地區外,李姓還是少數在海外形成大族的姓氏,如在越南,自1009年起,李姓朝廷歷八主二百一十六年,李姓人口急劇擴充,成為越南的大姓。在朝鮮,自1392年起,李氏朝鮮歷二十七王五百一十九年,至到日本侵佔為止。李姓發展為朝鮮第二大姓。此前李姓人口列全國第一位。
炎黃子孫,華夏一統。天下李氏,同宗隴西。海外李氏華人與中華李氏同出一源,血濃於水,情系大唐。他們秉承著盛唐帝王之血脈,施展著帝王般的雄才大略,裂土封疆,稱王海外,延續著李唐盛世的帝王霸業。海外李氏,主要分布在中國東、南部周邊國家,如越南、朝鮮、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等;其次歐、美、澳洲等國家和地區;非洲則是李氏人口相對較少的地區
李氏家譜字輩
1、隴西堂李氏一支五修族譜字派(部分)
……國、正、添、必、茂,高、騰、秀、起、彰,宗、榮、徵、瑞、慶,祖、澤、遠、光、昌,德、盛、繁、家、祉,修、悠、發、久、祥,於、時、增、振、耀,弈、稷、衍、其、行。……
2、東山一支李氏家譜字派(部分)
……世、開、國、運,文、士、宏、興,正、心、誠、意,盛、德、日、新,英、才、應、遇,克、建、功、勳,榮、華、繼、美,光、宗、顯、親。……
3、高橋一支李氏三修族譜字派(部分)
……世、德、相、承、遠,揚、澤、錫、恆、光,文、明、是、明、昭、裕、啟,家、聲、慶、福、長。……
4、隴西堂李氏七修族譜字派(部分)
……山老派起語:派、紀、長、相、承,續、祖、義、秋、均。同漢庚午增派語:太、官、人、諱、義,司、千、兩、派、承,更、增、君、應、萬,秋、 、林、傅、均。黑山原派:衛、嗣、瑛、耀、玉,立、志、潮、添、榮,光、輝、廷、秀、美,隆、盛、遇、先、春。井山原派:文、景、榮、人、金,勝、紹、 木、太、雍,學、高、邦、大、美,隆、盛、遇、先、春。續修改正派語:卓、武、宏、忠、俊,賢、良、佑、上、賓,善、能、崇、祖、緒,閱、代、益、昌、 興、恢、聲、源、自、遠,後、啟、象、全、新, 蠨、範、開、元、運,鹹、恆、垂、澤、清。續修新增派語:南、雅、其、祥、合,西、都、本、度、呈。和、敦、現、左、有,富、有、慶、安、平。……
5、善邑曲江李氏一支家譜字派(部分)
……本、曰、守、承、先、世、逢,紹、廷、政、學、安、邦、國,書、田、基、業、振、家、聲,景、運、文、明、光、祖、澤。……
6、雲湖李氏一支家族譜字派(部分)
……義、根、思、遠,榮、秉、丹、良,應、開、永、世,枝、芳、助、茂。今定十六字:瑞、集、星、垣,祥、徵、齊、宇,德、紹、前、徽,光、昭、祖、緒。……
7、錦瀟堂李氏一支五修族譜字派(部分)
……子、民、享、盛、世,國、祚、自、長、春,祖、德、周、賢、士,宗、功、漢、彥、臣,貽、謀、宏、遠、大,文、允、啟、開、新。
8、寧鄉李氏一支五修族譜字派(部分)
……崇、志、奉、正、宗、祖、方、應、兆、龍、榮、華、發、達、茂、永、遠、曜、先、公。一修原派:文、光、恢、世、緒、良、澤、啟、廷、封、長、振、 家、聲、大、禎、祥、國、祚、雍。三修新派:忠、孝、功、名、顯、詩、書、道、業、隆。派次:宏、開、景、象,家、世、克、昌,承、宜、祖、德,永、錫、 賢、良。……
9、沅江李氏一支四續宗譜字派(部分)
……景、繼、修、鳳、玉、應,春、世、時、之、成,大、學、文、名、顯,鴻、勳、泰、運、新,克、勤、功、益、懋,遵、道、治、常、隆,守、訓、承、先、志,敦、行、尚、本、真,有、恆、斯、建、業,能、立、定、增、榮。……
10、敘樂堂李氏一支宗譜字派(部分)
……森、堂、惟、思、永,珠、仕、忠、正、春,良、善、惟、思、永,興、隆、福、壽、昌。英霍六太三支合議新增派:孝、友、傅、家、學,詩、書、顯、國、長。……
11、南郭李氏一支十一修宗譜字派(部分)
……居、均、元、景,丕、基、式、廓,文、獻、日、存,英、明、代、作,規、啟、來、哲,道、裕、先、覺,美、繼、西、崑,盛、傅、東、洛,奕、葉、香、騰,新、枝、秀、擢,甘、雨、和、風,增、輝、花、萼。……
12、龍船港李氏一支五修族譜字派(部分)
……德、以、仕、大、萬、李、春、勝,賜、隆、先、光、開、聯、榮、蔭,人、文、蔚、起、升、朝、輔、政,世、澤、孔、長、家、風、愈、盛。……
13、滕衝疊水河李氏一支家譜字派(部分)
……自、立、根、肇、守,誠、振、本、性、生,天、其、鍾、有、慶,端、顯、永、炳、文。
14、隴西李氏一支族續字派(部分)
……經、綸、道、節、展、奇、才,輔、佐、天、家、登、相、臺,憲、章、祖、訓、揚、先、澤,洪、起、心、傅、慶、方、來。重定:經、綸、承、祖、澤, 光、裕、振、家、聲,肇、建、洪、模、永,宗、支、裔、代、榮。通譜班次: 、敘、傅、謨、典,洪、基、肇、吉、安,泰、和、家、政、協,鼎、甲、煥、新、班。……
15、隴西李氏一支宗譜字派(部分)
……榮、祖、顯、宗,大、德、永、福,左、昭、右、穆,至、道、崇、仁。……
16、中湘河頭李氏一支四修族譜字派(部分)
……序、茂、廷、溪、峰,宇、文、元、大、邦,世、紹、光、宗、澤,家、聲、裕、楚、湘,志、篤、賢、儒、道,心、懷、孔、孟、鄉,俊、顯、昭、潭、士,倫、常、正、益、昌。……
17、京江李氏一支族譜字派(部分)
……福、澤、由、天、定,心、田、在、而、耕。……
18、井崗李氏一支四修宗譜字派(部分)
……秀、公、九、族、親,甲、第、冠、千、軍,石、羊、發、基、址,均、志、李、連、陛,應、尚、仕、忠、臣,國、太、永、安、寧,榮、華、光、宗、祖,富、貴、遠、傅、名,道、德、輝、先、澤,詩、書、裕、哲、昆,文、章、稱、壽、世,學、業、建、經、綸。……
19、竹馬館東李氏一支宗譜字派(部分)
……成、震、泰、可、忠、茂、禮、志、倚、謨、葵、普、光、曾、願、啟、信、怡、雲、建、慈、昂、濟、得、信、端、恭、良、壬、拱、華、進、敬、尚、璦、 文、勝、長、魁、順、記、餘、貴、厚、忠、共、盛、福、獻、成、元、處、宗、秀、繼、忠、皋、緒、紹、纘、維、綱、綺、紓、綢、緻。……
20、衍慶堂李氏一支宗譜偶八股字派(部分)
……萬、榮、道、興、愷,明、常、崇、德、彰,春、應、貞、元、泰,雍、熙、樂、允、祥。賢公股前派:才、文、壽、炒、廣,永、玉、萬、森、崇,應、一、 啟、振、家,聲、川、長、必、祥。偶賢兩支合汀後派:忠、義、開、鴻、緒,龍、族、著、烈、光,經、綸、昭、實、學,廉、敬、歷、官、方,根、本、培、 深、厚,芝、蘭、奕、世、香。……
21、三橋李氏一支宗譜字派(部分)
……遠、世、思、明、德,昌、時、衍、令、謨,彥、奇、蕃、克、紹,昭、朗、盛、宏、敷。……
22、巖田李氏一支宗譜字派(部分)
……仁、信、興、邦、本,忠、誠、忠、具、輝,高、實、從、正、發,滋、贊、美、明、頎,俊、秀、潛、龍、躍,簪、纓、起、飛,詩、書、光、德、業,文、採、煥、珠、璣。……
23、高密李家一支家譜字派(部分)
……元、憲、詒、敦、迪,嗣、符、亶、毓;衍、祚、最、隆、翼,永、傳、贊、厚。……
24、豐鑑堂李氏一支宗譜字派(部分)
……皋陶、伯馨、思成、理徽、利貞、呂祖、彤德、酋孫、碩宗、乾耳、宗、同、兌、清、烙、洪、翼族、敢、禹、承、先、長宗、君況、本、次公、軌、隆、艾、雍、柔、弇、昶、暠、歡、重耳、熙、天錫、虎、昺、潤、世民、恪。……
25、龍河李氏一支宗譜字派(部分)
……興、元、鐸、鏡、鋼、錦、鈴、鋮、文、東、秦、蘭、芳、茂、馨、鳴、搤、勞、有、能、用、榮、受、志、忠、轟、秉、元、汝、御、衡、茂。……
26、錢山李氏一支家譜字派(部分)
……其一:富、貴、顯、耀、升,榮、宗、時、順、文,行、純、震、禮、森,彬、智、萊、煥、圭(第二世李則開始啟用)。其二:錦、洄、松、燦,永、聯、 倫、敘,昭、穆、繁、昌,長、發、其、祥。其三:繡、錢、鵬、程,德、堪、輔、世,人、文、繼、起,共、慶、榮、華。(1996年重修譜後啟用)。
27、楓林李氏一支家譜字派(部分)
……東、壁、圖、書、府,西、園、翰、墨、林。誦、詩、聞、國、正,講、易、見、天、心。……
28、洢溪李氏一支家譜字派(部分)
……一、春、輝、紫、杏,夏、映、紅、蓮。秋、催、桂、發,冬、送、梅、先。二、東、階、葉、茂,南、圃、枝、榮。西、園、花、盛,北、苑、香、清。(民國元年增)……
29、天門市嶽口鎮李氏一支家譜字派(部分)
……國、正、天、興、順、官、清、民、自、安、妻、賢、夫、禍、少、子、效、父、心、寬。……
30、麻城孝感李氏一支家譜字派(部分)
……國、為、輝、宗、遠、芳、澤、映、時、新。……
31、中江李氏一支家譜字派(部分)
……學、成、文、武、義、孝、順、最、為、先、國、正、天、星、社、朝、王、永、遠、風。……
32、淮安李氏一支家譜字派(部分)
……平、敬、增、前、信。……
33、黃縣遇家村李氏一支家譜字派(部分)
……(玉、龍、昌、秀)守、正、可(蘭、宏、蓉)九、希、丕、恆、樹、同、宗、本。……
34、如皋李氏一支家譜字派(部分)
……士、民、承、德。……
35、安康紫陽李氏一支家譜字派(部分)
……自、繼、紹、家、增、福、文、章、啟、運、長興、傳、承、道、學、萬、世、永、隆、昌。……
36、河北高邑李氏一支家譜字派(部分)
……發、榮、從、晉、鍾、秀、在、高、世、繼、昌、盛、光、裕、永、昭。……
37、高密李氏一支家譜字派(部分)
……元、憲、詒、敦、迪、嗣、符、亶、毓、衍、祚、最、隆、翼、永、傳、贊、厚。……
38、李金脈派一支宗譜字派(部分)
……榮、升、芳、建、定、萬、代、承、宗、明、世、時、乾、坤、太、子、文、應、必、興。……
39、隴西郡李觀脈派一支族譜字派(部分)
……紹、祖、隆、先、澤、道、德、傳、家、良、學、士、登、首、榮、華、萬、載、香、光、宗、思、繼、述、世、代、發、籍、長、久、遠、綿、祖、德、永、賴、振、綱、常。……
40、三橋李氏一支族譜字派(部分)
……遠、世、思、明、德、昌、時、衍、令、謨、彥、奇、蕃、克、紹、昭、朗、盛、宏、敷。……
41、慈谿李氏一支家譜字派(部分)
……季、安、仁、偉、信、義、儼、偵、佳、貴、顯、承、思、寵、忠、良、遠、益、昌、宏、能、思、繼、緒、奕、裔、永、芬、芳、久、大、家、聲、振、綿、延、祖、德、長、椒、聊、蕃、百、世、榮、富、集、千、祥。……
42、淄博博山李氏一支家譜字派(部分)
……王、昌、同、治、安、樂、恩、良。……
43、商丘李氏一支家譜字派(部分)
……敬、成、先、業、烙、守、書、香、秉、麟、衛、起、鄞、遠、澤、長。……
44、桂林中庸李氏一支家譜字派(部分)
……必、晏、餘、定、全、登、宗、如、得(瑞、漢)相(萬、棲)、呈繡(繡)高、穎、景、順、繼、文、明、遠、功、崇、振、澤、長、學、科、聯、興、上、邦、國、永、增、光。……
45、重慶豐都李氏一支家譜字派(部分)
……惠、長、永、文、明、盛、世、德、安。……
46、寧化泉上李氏一支家譜字派(部分)
……天、福、德、賜、明、鳳、厚、春、世、日、本、枝、長、懋、祥、人、傳、鹹、振、力、似、古、尚、忠、仁、萬、平、承、祖、澤、和、順、迪、吉、康、淳、良、由、可、則。……
47、泰安西南李上章李氏一支家譜字派(部分)
……榮,希、子、士、應、思、學、廷、秉、長、發、其、祥。積、德、存、仁、厚、光、盛、昌、世、家。……
48、泰安李氏一支家譜字派(部分)
……昌、秉、元、泰、清、林、燦、成、心、助、慈、建。……
49、荊州李氏一支家譜字派(部分)
……逢、水、仕、金、廷、陽、了、可、必、自、居、世、成、善、國、其、家、祥、光、美,……
50、四川李氏一支家譜字派(部分)
……文、章、開、太、運、少、弟、進、家、新。……
51、南昌李家巷李氏一支家譜字派(部分)
……伴、國、仕、光、春、湛、應、時、坤、尚、祖、德、恢、宏。……
52、池州李氏一支家譜字派(部分)
……一、元、開、抄、瑞、百、成、超、青、支、雲、向、玉、方、維、桂、傳、家、紹、有、文。……
53、孝感李氏一支家譜字派(部分)
……啟、延、宗、慶、統、承、宏、系、基、賢、繼、聖。……
54、福建李氏一支家譜字派(部分)
……繼、傳、忠、孝、紹、先、賢、振、作、家、邦、承、祖、德。……
55、通許大崗李李氏崗李氏一支家譜字派(部分)
……一、輔、廷、培、邦、生、應、懷、居、良、富、祥、呈、兆、瑞、吉、慶、現、榮、光、修、德、功、宜、力、行、仁、善、自、揚、孝、敬、本、天、性、忠、義、振、綱、常。……
56、夔州奉邑李氏一支家譜字派(部分)
……光、國、五、之、大、忠、孝、家、傳、遠、詩、書、啟、相、賢、科、名、洪、世、緒、盛□譜、長、聯。……
57、會東小水井李氏一支家譜字派(部分)
……莫、俊、賢、良、泰、榮、華、富、貴、昌、首、源、應、天、遠、世、代、永、貞、祥,……
58、河北李氏一支家譜字派(部分)
……啟、承、必、尚、志,繼、發、永、存、之。……
59、三亞李氏一支家譜字派(部分)
……恭、恩、季、子、清、秀、德、春、開、瑞、錦、廷、宗。……
60、孝感李氏一支家譜字派(部分)
……華、源、文、師、宗、祖、仁、庭、永、達、逢、茂、先、安、幫、國、存、德、本、良、立、忠、尚、正、手、紹、道、學、世、延、浮、應。……
61、大名李氏一支家譜字派(部分)
……萬、群、士、兆、紹、延、邦、國、永、振。……
62、泰和李氏一支家譜字派(部分)
……應、華、繁、苓、如、開、選。……
63、壽縣柏楊灣李氏一支家譜字派(部分)
……普、世、萬、成、茂、正、大、光、明、有、龍、先、富、貴、榮、華、安、邦、定、國、意、統、山、河、運、轉、乾、坤。……
64、麻陽芷江李氏一支家譜字派(部分)
……時、思、本、宗、萬、世、興、隆、茂、昭、祖、德、永、代、榮、昌、家、傳、逢、盛、運、士、克、樹、今、光、汝、繼、超、名、彥、中、元、耀、國、祥、恩、祿、常、群、瑞、賢、良、詩、書、香、耕、讀、千、秋、業、聯、登、顯、威、揚。……
65、吉水谷村李氏一支家譜字派(部分)
……榮、紹、昭、士、漢,國、邦、朝、山、林、 。……
66、郯城小李莊李氏一支家譜字派(部分)
……寄、榮、洪、春、舉、學、慶、花、枝。……
67、膠州北鄉小高李氏一支家譜字派(部分)
……世、德、家、實、久、倫、常、瑞、鹹、昌。……
68、膠州東鄉圈子村李氏一支家譜字派(部分)
……瑞、永、金、士、春、效、建、旺、雨、任、德、澤、文、衍、茂、洪、振、克、成、森。……
69、高密李氏一支家譜字派(部分)
……元、憲、詒、敦、迪、嗣、府、亶、毓、儲、衍、祚、最、隆、翼、永、傳、纘、厚、圖。……
70、廣東汕頭李氏一支家譜字派(部分)
……隴、西、開、統、者、冠、勉、盛、大、唐、將、相、功、勳、偉、經、書、道、德、祥、守、成、嗣、續、績、創、業、祖、宗、光、詩、禮、家、聲、顯、 仕、師、世、澤、長、學、文、兼、習、武、修、紀、並、立、綱、孝、友、充、庭、宇、臣、鄰、重、贊、襄、平、居、講、仁、讓、報、國、效、忠、良、積、 善、有、餘、慶、承、先、自、永、昌、箕、裘、歡、克、紹、蘭、桂、喜、騰、芳、燕、翼、貽、謀、遠。……
71、四川重慶李氏一支家譜字派(部分)
……谷、在、種、子、思、受、遇、加、上、文、承、先、啟、後、光、忠、孝、必、然、芸、奇、策、丹、現、祥、開、徹、 、昌。……
72、河南李氏一支家譜字派(部分)
……自、斈、開、文、明。……
73、廣西全州龍水鎮李氏一支家譜字派(部分)
……承、景、繼、思、連、守、恭、臣、自、友、元、大、一、士、葵、祖、惟、志、延、克。……
74、廣西全州臨桂萬鄉李氏一支家譜字派(部分)
……文、才、良、春、芳、雲、景、應、大、道、啟、乾、坤、林、燦、榮、華、茂、有、先、清、祚、治、安、幫。……
75、湖南新寧盆溪村李氏一支家譜字派(部分)
……文、華、再、彥、斌、子、仕、希(繼)弘、應、登、芳、裕、必、志、尚、光、宗、楊、祖、福、祿、爾、攸、宜。……
76、四川武勝縣李氏一支家譜字派(部分)
……文、華、再、彥、斌、子、仕、希(繼)、弘(汝)應(有)、登(春)、芳、裕、必、志、尚,光、宗、楊、祖、茂(福)、盛(祿)、榮(爾)昌(康)、齊(正)家治、國,世(克)佩(配)金、章,賢、能、遠、邁、道、德、綿、長、人、才、蔚、起、永、紹、書、香。……
77、四川定運縣李氏一支家譜字派(部分)
……光、宗、楊、祖、隆、盛、榮、昌、正、家、治、國、賢、孝、純、良、才、能、增、益、道、德、深、長、久、存、世、澤、永、紹、書、香。……
78、廣西全州延白梅 塘李氏一支家譜字派(部分)
……思(昱)仕、彥、應、子、必、永、文(承)得、才、仲、有、世、嘉、正、大(維)、國、芸。……
79、四川開江縣長嶺廣西溝李氏一支家譜字派(部分)
……天、開、沛、春、明、志、能、上、朝廷、三、元、光、先、代、德、澤、顯、宗、榮。……
80、四川重慶萬州區水田壩及開縣中心鄉蔡家坪李氏一支家譜字派(部分)
……克、昱、仕、彥、伯、彪、思、應、子、必、顯、大、明、有、得、傳、才、加、正、學、林、燦、榮、華、茂、清、祚、治、業、光、鴻、酞、輝、寶、鑑、慶、瑞、肇、天、祥。……
81、山東泰安寧陽華豐鎮李氏一支家譜字派(部分)
……含、莫、咀、華、做、文、章。……
……亭、永、成、玉、德、修、明、正、道。……
82、山東壽縣草廟門雙廟南周崗李氏一支家譜字派(部分)
……家、聲、景、國、光、盛、世、尚、賢、良、本、支、傳、永、久、有、德、慶、修、祥。草廟門一支派輩序,前五字為:乾、坤、延、澤、廣,以下15字壁合。
83、山東微山留莊李氏一支家譜字派(部分)
……肇、崇、思、來、忠、誠、為、質、耕、讀、教、佳。……
84、東門山李氏一支家譜字派(部分)
……鳳、象、文、雲、集、勝、永、慶、振、少、昌。……
85、慈利李氏總派語(二甲堂〈心泰房〉)
……天、簡、孟、大、心、藍、勳、仲、紀、道、文、添、興、守、之、萬、載、永、長、春、祖、緒、名、經、錫、景、思、先、則、厚、運、祚、宏、啟、昌、 鹹、享、有、喜、慶、元、善、吉、禎、祥、崇、 家、學、業、炳、煥、邦、國、光、宗、人嗣、士、續、尚、佩、前、成、章。……
(七甲堂〈心泰房〉)
……天、簡、孟、大、心、友、良、顯、會、伯、泰、榮、朝、堂、臣、世、代、兆、文、明、少、庭、開、盛、景、思、先、則、厚、運、祚、宏、啟、卜、嗣、士、續、尚、佩、前、成、章。……
86、廣西湖南漢、榜、標、機、聰五房裔孫重新議定八十字
……慶瑞紹彩群,共壽康強勝;孝敬定賢鈞,勤儉主吉敏;真實致和平,教育則為訓;奉先可迪後,謹紀丘孟經;品道果忭行,修性奕固根;喜若河山秀,恆昆肇剛毅;湘桂系屬本,綿澤暢梓檳。
註:廣西及湖南全州、興安、荔浦、資源、新寧等五縣師祐公脈裔新議字輩。
87、四川重慶文機(昱欽)公裔孫新議字輩
……浩翰譜新章,俊嗣續長賡;先聖會江山,全州晉雅名;瑜劭貴行尊,立業建琦勳;崇科舉秀欽,朋程翔遠昀;品君廉道秉,施策群安順;淳厚廣積恩,修善澤瑞寧;宏宇 瑋琨,英賢代恒生;朝輝映美錦,萬象熙和平。……
註:四川、重慶文機(昱欽)公裔孫於2005年修譜時,重新議定的八址新字輩。
88、湖北省黃安(今紅安)李氏一支家譜字派(部分)
……王、樹、承、先。……
89、尖山李氏一支家譜字派(部分)
……思、志、單、名、廷、名、世、國、春、天、地、元、光、大。續宗派:文、章、昭、著、景、運、肇、開、祖、德、崇、長、賢、才、佑、啟、先、猷、式、 守、敦、篤、彝、倫、和、敬、鍾、祥、家、聲、永、振。再續派:遠、懷、前、哲、高、亮、恢、宏、克、 、貽、謀、道、明、禮、順、達、仁、由、義、慎、詔、後、昆、世、頌、清、芬、丕、承、駿、澤。……
90、東山李氏一支家譜字派(部分)
……世、開、國、運、文、士、宏、興、正、心、誠、意、盛、德、日、新、英、才、應、遇、克、建、功、勳、榮、華、繼、美、光、宗、顯、親。……
91、高橋李氏一支家譜字派(部分)
……世、德、相、承、遠、揚、澤、錫、恆、光、文、明、昭、 、啟、家、聲、慶、福、長。……
92、
……篤、志、承、先、懌、同、心、翼、後、賢、見、龍、徵、瑞、兆、科、甲、心、集、聯。……
93、李氏隴西堂原派語
……「山老派起語派紀長相承祖義秋均」。同漢庚午增派語:「太、官人、諱、義、司、千、兩、派、承、更、增、君、應、萬、秋、 林、傅、均」。黑山原派:「衛、嗣、瑛、耀、玉、志、潮、添、榮、光、輝、廷、秀、美、隆、盛、遇、先、春」。井山原派:「文、景、榮、人、金、勝、紹、 木、太、雍、學、高、邦、大、美、隆、盛、遇、先、春」。續修改正派語:「卓、武、宏、忠、俊、賢、良、佑、上、賓、善、能、崇、祖、緒、閱、代、益、 昌、興、恢、聲、源、自、遠、後、啟、象、全、新、蠨、範、開、元、運、鹹、恆、垂、澤、清」。續修新增派語:「南、雅、其、祥、合、西、部、都、本、 度、呈、和、敦、觀、左、有、富、有、慶、安、平」。
94、李氏萬葉堂一支家譜字派(部分)
……天、正、啟、賢、遠、傅、宗、系、大、顯、家、聲、孝、思、維、德。……
95、善邑曲江李氏一支家譜字派(部分)
……本、曰、守、承、先、世、逢、紹、廷、政、學、安、邦、國、書、田、基、業、振、家、聲、景、運、文、明、光、祖、澤。……
96、雲湖李氏前編字輩
……義、根、思、遠、榮、秉、丹、良、應、開、永、世、枝、芳、助、茂,今定十六字:「瑞、集、星、垣、祥、徵、齊、宇、德、紹、前、徽、光、昭、祖、緒。……
97、李氏錦瀟堂一支家譜字派(部分)
……子、民、享、盛、世、國、祚、自、長、春、祖、德、周、賢、士、宗、功、漢、彥、臣、貽、謀、宏、遠、大、文、允、啟、開、新」。……
98、源頭李氏淳敘堂湖南寧鄉鞠公口佔原派字輩
……「崇、志、奉、正、宗、祖、方、應、兆、龍、榮、華、發、達、茂、永、遠、曜、先、公」。一修原派字輩:「文、光、恢、世、緒、良、澤、啟、廷、封、 長、振、家、聲、大、禎、祥、國、祚、雍」,三修新派字輩:「忠、孝、功、名、顯、詩、書、道、業、隆」,再修派次字輩:「宏、開、景、象、家、世、克、 昌、承、宜、祖、德、永、錫、賢、良」。……
99、湖南沅江李氏隴西堂一支家譜字派(部分)
……景、繼、修、鳳、玉、應、春、世、時、之、成、大、學、文、名、顯、鴻、勳、泰、運、新、克、勤、功、益、懋、遵、道、治、常、隆、守、訓、承、先、志、敦、行、尚、本、真、有、恆、斯、建、業、能、立、定、增、榮。……
100、李氏敘樂堂老派字輩
……森、堂、惟、思、永、珠、仕、忠、正、春、良、善、惟、思、永、興、隆、福、壽、昌。英霍六大三支合議新增字輩:孝、友、傳、家、學、詩、書、顯、國、長。……
101、城福李氏一支家譜字派(部分)
……瓏、庭、文、成、甫、鄉、仁、新、志、仁、山、本、宗、春、繼、龍、中、日、之、可、登、大、任、世、際、明、良、原、善、其、修、催、德、斯、昌、敬、斯、昌、敬、心、恆、存、天、錫、福、光、榮、行、裕、嗣、萬、年、永、長。……
102、南郭李氏一支家譜字派(部分)
……「居、均、元、景、丕、基、式、廓、文、獻、日、存、英、明、朝、作、規、啟、來、哲、道、裕、先、覺、美、繼、西、 、盛、傅、東、洛、奕、葉、香、騰、新、枝、秀、擢、甘、雨、和、風、增、輝、花、萼」,湛公長房新舊排行字輩:「谷、琰、宣、閎、伯、居、均、元、景、 昌、思、時、嘉、顯、廷、希、承、李、會、象、淑、廷、德、茂、儲、榮、恩」,湛公二房新舊排行字輩:「谷、琰、宣、閎、伯、居、均、元、必、寬、本、 沅、理、春、家、恢、宏、學、時、逢、泰」。……
103、李氏近房李氏一支家譜字派(部分)
……「崇、成、如、永、延、長、維、世、洪、熙、光、文、肇、啟、文、明、萬、國、鹹、寧、進、德、修、業、雲、龍、風、虎、剛、健、中、 、得、主、有、常、承、天、時、行、含、章、可、貞、敬、義、立、並、方、大」。……
104、龍船港李氏一支家譜字派(部分)
……德、以、仕、大、萬、李、春、勝、賜、隆、先、光、開、聯、榮、蔭、人、文、蔚、起、升、朝、輔、政、世、澤、孔、長、家、風、愈、盛。……
105、上湘李氏龍門堂一支家譜字派(部分)
……「志、必、仁、本、政、文、仲、湖、廷、欽、就、可、世、宗」,新派字輩:「樹、德、景、先、正、存、心、學、大、賢、忠、良、維、國、祚、孝、友、作、家、傅、積、善、徵、餘、慶、修、身、華、福、緣、昌、隆、符、泰、運、興、發、定、科、聯」。……
106、滕衝疊水河李氏一支家譜字派(部分)
……自、立、根、肇、守、誠、振、本、性、生、天、其、鍾、有、慶、端、顯、永、炳、文。……
107、甘肅隴西李氏初定字輩
……經、綸、道、節、展、奇、才、輔、佐、天、家、登、相、臺、憲、章、祖、訓、揚、先、澤、洪、起、心、傅、天、方、來,重定字輩:經、綸、承、祖、 澤、光、裕、振、家、聲、肇、建、洪、模、永、宗、支、裔、代、榮,通譜班次字輩: 、敘、傅、謨、典、洪、基、肇、吉、安、泰、和、家、政、協、鼎、甲、煥、新、班。……
108、甘肅隴西李氏字輩
……榮、祖、顯、宗、大、德、永、福、左、昭、右、穆、至、道、崇、仁。……
109、開沙李氏一支家譜字派(部分)
……太、幹、福、壽、榮、祿、祥、智、英、宗、元、孚、恆、豐、儉、裕、孝、順、謙、恭、純、誠、愷、悌、宣、慈、惠、和、明、允、篤、敬、純、厚、為、 良、德、振、興、必、有、成,繼派字輩:篤、敬、儒、行、名、賢、經、師、瑞、徵、家、慶、善、培、邁、基、人、文、蔚、起、功、紀、鼎、彝、長、承、 祖、佑、百、世、傅、之。……
110、中湘河頭李氏行派字輩
……序、茂、廷、溪、峰、宇、文、元、大、邦、世、紹、光、宗、澤、家、聲、裕、楚、湘、志、篤、賢、儒、道、心、懷、孔、孟、鄉、俊、顯、昭、潭、士、倫、常、正、益、昌。……
111、京江李氏一支家譜字派(部分)
……福、澤、由、天、定、心、田、左、而、耕。……
112、井崗李氏排行字輩
……秀、公、九、族、親、甲、策、冠、千、軍、石、羊、發、基、址、均、志、李、連、陛、應、尚、仕、忠、臣、國、太、永、安、寧、榮、華、光、宗、祖、 富、貴、遠、傅、名、道、德、輝、先、澤、詩、書、 、哲、昆、文、章、稱、壽、世、學、業、建、經、綸。……
113、竹馬館東李氏排行字輩
……成、震、泰、可、忠、茂、禮、志、倚、謨、葵、普、光、曾、願、啟、信、怡、雲、建、慈、昂、濟、得、信、端、恭、良、王、拱、華、進、敬、尚、瑗、 文、勝、長、順、記、餘、貴、厚、共、盛、福、獻、成、元、處、宗、秀、繼、忠、皋、緒、紹、纘、維、綱、紓、綢、緻。……
114、李氏衍慶堂偶公股前派字輩
……「萬、榮、道、興、愷、明、常、崇、德、前、春、應、貞、元、泰、雍、熙、樂、允、祥」,堅公股前派字輩:「才、文、壽、炒、廣、永、玉、萬、森、 崇、應、一、啟、振、家、聲、川、長、必、祥」,偶賢兩支合汀後派字輩:「忠、義、開、鴻、緒、龍、族、著、烈、光、經、綸、昭、實、學、廉、敬、歷、 官、方、根、本、培、深、厚、芝、蘭、奕、世、香」。……
115、李氏一支家譜字派(部分)
……永、遠、純、良、富、貴、吉、祥、發、源、道、學、詩、書、緒、長、謹、遵、先、訓、佑、啟、壽、康、聲、名、顯、達、紹、美、周、唐。」……
116、李氏豐鑑堂字輩派語
……皋、陶、伯、馨、思、成、理、徽、利、貞、呂、祖、彤、德、酋、孫、碩、宗、乾、耳、宗、同、兌、清、烙、洪、翼、族、敢、禹、承、先、長、宗、君、況、本、次、公、軌、隆、艾、雍、柔、弇、昶、暠、歡、重、耳、熙、天、錫、虎、昺、潤、世、民、恪。……
117、龍河李氏綿達堂字派
……興、元、鐸、鏡、鋼、錦、鈴、鋮、文、東、榮、秦、蘭、芳、茂、馨、鳴、搤、勞、有、能、用、榮、受、志、忠、轟、秉、元、汝、御、衡、茂。……
118、江西建昌李氏一支家譜字派(部分)
……輅、德、寶、弼、岑、林、松、榮、義、乾、朝、集、千、端、可、夫、亭、文、本、處、如、吉、士、春、韶、淑、近、日、正、大、光、明、顯、忠、厚、傳、家、鴻、儒。……
119、李氏列李金脈派字輩
……榮、升、芳、建、定、萬、代、承、宗、明、世、時、乾、坤、太 、子、文、應、必、興。……
120、隴西郡李氏列李觀脈派字輩
……紹、祖、隆、先、澤、道、德、傳、家、良、學、士、登、魁、首、榮、會、萬、載、香、光、宗、思、繼、述、世、代、發、籍、長、久、遠、綿、祖、德、永、賴、振、綱、常。……
121、湖南衡東縣慄木鄉泉新李氏一支家譜字派(部分)
……光、宗、在、立、本、萃、植、待、春、來、萬、甲、和、孫、懋、群、英、象、子、開。……
122、江蘇省蕭縣李氏一支家譜字派(部分)
……綱、常、治、世、純、忠、厚、傳、家、有、逸、方。……
123、湖北省宜昌李氏一支家譜字派(部分)
……開、大、發、達、邦、家、之、光。……
124、
……在、盛、通、光、存、廷、文、正、明、德、永、照、世、化、榮、昌。……
125、
……增、偕、廷、王、廣、家、傳、國、學、宏。……
126、湖北省棗陽李集李氏一支家譜字派(部分)
……兆、理、華、新、啟、德、發、萬、龍、長。……
127、湖北利川李氏一支家譜字派(部分)
……文、鴻、天、地、泰、心、元、顯、秀、昌、世、應、光、先、德、繼、少、永、連、方。……
128、安徽合肥李氏一支家譜字派(部分)
……孟、太、傑、子、德、玉、賢、廷、培、興、家、傳、繼、廣、昭、憲、慶、樊、祥。……
129、四川省儀隴李氏一支家譜字派(部分)
……正、大、光、明、本、根、維、新。……
130、山東省章丘李氏一支家譜字派(部分)
……繼、毓、嘉、師、慶、傳、世、思、延、福、運、興、公、莫。……
131、河北李氏一支家譜字派(部分)
……文、中、德、揚、毅、天、進(靜)、世、朝、明、國、際、春、長、在、百、寓、佐、大、廷。……
132、河北唐山李氏一支家譜字派(部分)
……文、忠、德、揚、義、天、進、世、朝、明、殿、學、體、可、全、百、福、從、容、佐、大、庭。……
133、安徽省太和縣李氏一支家譜字派(部分)
……司、光、宗、祖、丙、心、正、良、善、成、克、迪、萬、世、永、康。……
134、
……正、德、由、來、遠、忠、臣、作、儒、生……
135、
……雲(樹)、鵬、洪(光)、展(五)、桂(明)、蘭、同、錦、沐、思、承、惠、普、化、達、權、循、規、秉、度、碧、合、珠、連、世、基、良、善、永、遠、榮、全。……
136、湖北李氏一支家譜字派(部分)
……逢、水、仕、金、廷、陽、一、可、必、自、居、世、成、善、國、其、家、祥、光、美。……
137、四川安嶽李氏一支家譜字派(部分)
……華、時、應、有、文、才、必、仲、仁、義、智、信、正、大、光、明、克承、先、緒。……
138、四川安縣李氏一支家譜字派(部分)
……大、福、智、忠、信、文、才、必、仲、國、德、應、有、慶、世、守、常、培、孝、順、綿、基、緒、詩、書、啟、俊、英、若、能、立、邦、本、定、可、振、家、聲。……
139、江西李氏一支家譜字派(部分)
……光、天、化、月、照、鴻、先、喜、泰、堯、才、發、光、隆、茂、林、應、登、文、朝、忠、厚、傳、家、遠、開、祥、重、得、尊……
140、浙江仙居李氏一支家譜字派(部分)
……仁、義、禮、智、信、天、地、元、黃、宇、宙、蘭、馨、竹、秀。……
141、李煜同族李氏一支家譜字派(部分)
……大、祖、原、安、福、衡、湘、玉、樹、連。……
142、重慶涪夌李氏一支家譜字派(部分)
……萬、文、登、聯、國、弘、世、成、福、大、倫、常、家、齊、治、山、青、永、長、安。……
143、湖北當陽李氏一支家譜字派(部分)
……世、時、正、宏、大、光、宗、承、榮、昌、永、遠、傳、家、德、賢、名、萬、方。……
144、重慶梁平李氏一支家譜字派(部分)
……汝、名、時、聞、可、仲、彥、仕、為、善、承、宗、大、光、萬、世、金、堂、衍、聖、江、佑、開、先、詩、書、繼、首、代、啟、英、賢。……
145、陝西漢中李氏一支家譜字派(部分)
……作、芳、樹、陽、建。……
146、福建李氏一支家譜字派(部分)
……正、自、大、學、繼、洪、儒、道、法、傳、時、中、國、乃、泰。……
147、
……俊、發、齊、莫、啟、瑞、祥、經、綸、華、史、慶、賢、良、國、正、家、興、棟、林、茂、盛、大、日、新、富、有、常。……
148、湖茫李氏一支家譜字派(部分)
……再、如、承、先、祖、文、嗣、仕、永、昌、德、厚、能、繼、美、聲、名、必、遠、揚。……
149、四川威遠李氏一支家譜字派(部分)
……派、衍、隴、西、代、象、賢、簪、纓、甲、第、慶、纏、綿、南、宮、歸、獲、超、今、古、兆、楚、人、文、極、萬、千。……
150、湖北安陸李氏一支家譜字派(部分)
……派、衍、隴、西、代、象、賢、簪、纓、甲、第、慶、纏、綿、南、宮、歸、獲、超、今、古、兆、楚、人、文、極、萬、千。……
151、四川安嶽李氏一支家譜字派(部分)
……恆、鴻、周、國,明、眸、滄、桑,節、良、品、正,睿、智、逐、強,心、懷、浩、宇,百、世、留、芳。……
152、祖籍安嶽李氏一支家譜字派(部分)
……民、安、國、自、太、家。……
153、祖籍淮安李氏一支家譜字派(部分)
……舜、世、啟、顯、禧,弘、尚、達、茂、奇,紹、汝、光、耀、祖,正、慶、子、登、時,和、日、文、連、德,廷、逢、功、彩、維,逵、成、光、尹、罕,希、輔、烈、以、儀,傳、仕、榮、勳、學,凌、雲、志、漢、輝,仲、芳、調、元、美,聯、宗、必、敬、之。……
3300字輩查詢,請關注李氏家風,回復「字輩」即可了解。
新增補充:
1.廣東南雄:天地日洪盛,金連相光堂,銘甫樹勳芳,
2.某地李氏:克、永、宗、傳、自、正、仕、夢、餘
3.湖北孝感:久世同春德,文明天下傳。(李翔宇2015年提供)
4.北京 李玉全字輩:風 雲 世 土 國,福 有 維 振 海,玉 東 永 慶 雙,豐 超 全 勝 美,德 強 喜 真 春。
5.湖北廣水:天開文運宏先澤 ,家有經書裕後人 。
6.貴州鳳岡
昌 輝 志 茂 正,
雲 開 有 學 文,
大 德 興 萬 世,
仁 義 啟 佳(家) 生,
永 少 書 鄉 慶,
登 貴 輔 法{朝} 廷
7.陽江龍脊:悅廣永傳,家修正學,可以經邦,英才應運,上國觀光,顯揚偉業,休有烈光,家傳忠厚,仁澤孔長
8.河南省新縣八裡畈李南衝村:德、乃、安、幫、寶、傳、家、定、克、昌。
9.四川資州李(資陽,資中)
廷懷定國志,家紹顯忠心;若克光先緒,人文久可欽。
祖澤宗功遠,蘭芳桂子芬,詩書門第大,世代仰賢聲。
10.重慶李氏:懋攀更興廷,春風林之文,萬應在大仁宗慶,朝元永紹昌(方),賢才欣祖德,靈秀啟家光,道學昭明盛,榮華瑞澤長。
11.山東省棗莊市山亭區:
宏,端,金,朋,啟。柔,思,幹,元,勳。延,久,超,道,廣。五,福,兆,祥,臨。
12.河南固始李家花園族譜:
正文傳家國,寶書祥胤章。清真廣慈惠,緒祖志剛強。吉德康壽爾,宗固世永昌。金玉培元茂,芬芳慶遠長 。
13.江西遂川桃洞李氏字輩:
瑞宗承維德,子仲玉朝廷,奇繼芳李盛,克紹書香名,人文昌發遠,奕世永傳榮…!
14.江西萬載湖溪派衍如下:秀德義一謙,彥永元玉喬芳邦。時大文名成,乾坤嘉瑞生。鴻圖常安奠,萬載樂昌平。家世傳清白,科第衍雲祁。承祖繼宗祧,蘭貴自寧康。書香更進步,光前恩澤長。
15.江蘇連雲港徐圩地區
天大爻廣,秉恩振(正)殿,鴻仕長慶。後續家譜,即,文學易道,聖德中華,偉志生典;觀論佔果,取善山高,群和福國;太才仙卦,家本海青,永平祿雅;,鬥科成明,教根秀峰,顯榮壽君;景胤賢祥,遠繼貞昌,順興嘉貴;
16.貴州岑鞏李氏字輩:春世應之長〈單〉,大實永昌茂,膏澤復培元,佳植髮清秀,良才國自安,盛德天常佑,光華耀祖宗,萬代榮仁壽。
17.貴州思南李氏字輩:德別正大秀 金應仕文中 原朝太天靜 世先少紅元。
18.廣東鬱南大垌廷旺李氏字輩:公、爵、秀、芳、伍、西、元 (聯繫人:李均其微信:Li2014416220288,QQ群:416220288)
19.湖北南漳肖堰 李氏字輩排序:
廣李萬廷國,禮繼祥應仲,仕相維,清啟連方秀,永遠世澤長,文明傳祖德,錦繡燦輝光,學亦宏大,守志以成,庸昭逸憲,誓克欽臣。
20.四川瀘州:
萬仕純含質,生國紹廷明,敦和成盛世,澤大永昌榮。一世祖江西省,吉安府,太和縣,遷往麻城縣孝感鄉,再遷往四川瀘州大騰角轉到現在黃木嶺,到黃木嶺有三百多年了。聯繫人:李和均/古藺:13518383216
21.河南南召瓦房莊60輩字:
龍進方英文,長來天啟光,鳳華定奇才,雲志寶紅亮,太慶士正安,中存寧開江,會自立公明,尚書友全良,久富申金宇,少青本有常,百生齊豐學,世代貴永廣。(李付德13903776601)
22.鄆城李氏字輩:
汝傳欽善繼永慶昭潤修養陪興遵法希泰長,聯繫人微信:li13134214567
23.火德公系下老字輩:
1德 2三 3四 4千 5念 6萬 7十 8大 9高 10郎 11以 12仲 13世 14曰 15宗 16顯 17禮 18萬 19清 20守 21應 22茂 23盛 24家 25和 26兆 27榮 28昌 29贊 30修 31繩 32祖 33武 34紹 35述 36裕 37書 38香 39善 40積 41多 42餘 43慶 44敦 45倫 46必 47發 48祥 49傳 50家 51惟 52禮 53儀 54華 55國 56在 57文 58章 59卓 60立 61英 62才 63毓 64科 65名 66濟 67美 68長……贛州市于都縣鐵山壠大富腦下別宗連公。聯繫人:李武儀,聯繫電話18470402446
15179753509
篇幅有限,沒有統計在上面的字輩支系,請宗親在文末的留言區留言備註。
李氏家譜郡望
隴西郡 戰國置郡。此支李氏開基始祖為秦司徒李曇長子李崇。
趙郡 漢置郡,治所在邯鄲(今河北邯鄲西南)。此支李氏開基始祖為秦太傅李璣次子李牧。
頓丘郡西晉置郡,治所在頓丘(今河南清豐西南)。此支李氏為隴西李氏分支,開基始祖為西漢名將李廣一世孫李忠。
中山郡 漢高帝置郡,治所在盧奴(今河北定州)。此支李氏為趙郡李氏分支,開基始祖為李璣第三子李齊。廣漢郡 漢時置郡,治所在乘鄉(今四川金堂東),東漢移治雒縣(今四川廣漢北)。此支李氏為隴西李氏之後,開基始祖為李尚(李廣之父)。
渤海郡 在今遼寧、河北、山東三省之間,渤海灣沿岸一帶。
襄城郡 治所在襄城(今河南襄城)。
江夏郡 治所在安陸(今湖北雲夢)
梓潼郡 治所在梓潼(西魏改巴西,今四川梓潼)。
範陽郡 公元226年改涿郡,治所在涿縣(今河北涿州)。
梁國 公元前202年改碭郡為梁國,治所在睢陽(今河南商丘南)
南陽郡 治所在宛縣(今河南南陽).
李氏家譜堂號
隴西堂 因為李氏望出隴西郡,故名。 其它堂號:①郡望堂號:趙郡、範陽、頓丘、渤海、丹陽、安邑、平涼、姑臧、敦煌、絳郡、武陵、牛山、穎川、常山、平棘、遼東、江夏、廣陵、漢中、柳城、略陽、雞田、武威、高麗、西哉、代北、河南、京兆、南陽、梁國、廣漢、梓潼、中山、襄城。②自立堂號:綿遠、平棘、衍慶、篤誼、本立、雍穆、培元、善慶、世美、介祉、追遠、師儉、敦復、崇禮、如在、敦本、青蓮、敘倫、四平、百德、敦睦、三鑑、四平、龍門、五經、思孝、致和堂、裕令堂、裕合堂、垂裕堂、衍慶堂、世德堂、倫要堂等。
感
謝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