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日是第33個「世界愛滋病日」,中國吉林網記者面對面專訪了我省一位HIV(愛滋病病毒)感染者,傾聽了她的抗艾故事。
初次見到「溫暖」是在長春市傳染病醫院,今年已經50歲的她精神飽滿,很難把她與愛滋病患者關聯起來。
「溫暖」是她的化名,當問及為什麼要取這個名字的時候,她笑著說:「溫暖自己,溫暖HIV感染者和愛滋病患者。」
目前,感染HIV已經7年的她一直在服用藥物。病毒載量已經控制為0。但這7年她經歷了什麼?又承受著多少常人難以想像的痛苦和壓力?「溫暖」向記者敞開了心扉。
離婚後遇到心儀「男友」領證時遭對方婉拒
「溫暖」被感染上HIV還要從兩段不幸福的婚姻說起。
她與第一任丈夫由於感情不和,經常因為瑣碎的事而大打出手,最終讓兩個人的婚姻走向了決裂,「溫暖」帶著已經工作的女兒離開了那個讓她憎恨的家,開始了母女倆的全新生活。
女兒平時工作忙,經常早出晚歸,隨著年紀越來越大,「溫暖」也希望能夠找到一個心靈伴侶,重新過上幸福的生活。
而這個願望不但沒實現,還毀掉了她的後半生。
性格開朗的「溫暖」在一次聚會上,認識了一個「朋友」,通過多次接觸,兩個人的感情 不斷升溫,隨後,便從朋友變成了情侶。
這段感情並沒有像「溫暖」所希望的那樣發展,經過了一年多的相處,「溫暖」想讓兩個人的感情更加名正言順,便提出領證結婚,但是卻遭到了男友的委婉拒絕,為此,兩個人也開始不斷爭吵,最終以分手告終。
去美容時被告知感染HIV 拿到檢測結果後崩潰大哭
兩段失敗的婚姻讓「溫暖」心灰意冷,她並沒有意識到遭男友婉拒背後的真相。
跟男友分開後的兩年時間裡,她的身體開始出現不適症狀。
「我年紀大出現不適症狀也比較早,當時通過檢查和住院也沒有發現任何問題。」她說,但在一次紋眉店做眼袋檢查血液時,發現自己已經被感染了HIV病毒,開始自己懷疑結果,便到其他醫院進行進一步檢查。
第二天,「溫暖」在醫院拿到確診的檢測報告時,她徹底崩潰了,蹲在地上嚎啕大哭。愛滋病這個詞原本對她來說遙不可及,為何會被感染,她無法理解。
醫生一邊安慰她,一邊用電話通知了她的女兒,女兒趕到醫院後,把她帶回了家。
為何會得上這個病?究竟還能活多久?心裡的慌亂和恐懼讓「溫暖」整日以淚洗面,她不敢見人,也不敢接電話,她把自己關在家裡,幾乎與外界斷了所有的聯繫。
後來,在社區取藥時,她遇到了婉拒自己的男友,這時,她才徹底恍然大悟。自己的病情正是被這位不與自己結婚的男友所傳染的,面對她的質問和得到肯定的回答後,「溫暖」再次崩潰了。
女兒和醫護的開導讓她走出陰霾 加入志願者幫助更多患者
患病初期,「溫暖」自暴自棄,放棄治療,想讓自己早點結束這樣的痛苦。
因為不進行治療,「溫暖」的病情越來越嚴重,身體出現了多種併發症,最嚴重的是胃開始潰爛,由於是HIV患者,一些醫院無法進行手術,女兒帶著她到處求醫問藥進行救治。
看到憔悴的女兒「溫暖」重燃了生的希望。她說:「女兒非常懂事,為了我到現在還沒有找男朋友,也沒結婚,經常勸我這個病沒啥大不了,及時治療就不會有生命危險。」
對於女兒,「溫暖」內心是愧疚的,她知道女兒不找男朋友的原因是為了她。為了不再讓女兒擔心,她開始接受治療,長春市傳染病醫院的醫生和護士也經常給她做心理疏導,她也漸漸地走出了陰霾。
隨著身體逐漸好轉,病情也得到了控制。得到幫助的「溫暖」也決定用自己的經歷去幫助更多的患者重燃生的希望。她加入了志願者協會,幫助患者進行相關的心理諮詢,為一些外地患者取藥送藥,幫助患者協調就診渠道等。
被歧視是她心中無法逾越的坎 希望更多人關愛愛滋病患者
對絕大部分的愛滋病患者來說,歧視和不被理解是比疾病本身更讓他們感到煎熬和痛苦的事情。
這種感受「溫暖」也有親身經歷,她不敢告訴別人自己是一名感染者,因為怕被歧視。很多人談「艾」色變,甚至一些醫護人員也會嫌棄愛滋病患者,甚至在得知後直接拒診。
「溫暖」表示,不管自己的生活態度如何陽光,說到愛滋病,自己仍像蜷縮在一個隱秘的角落。
「隨著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愛滋病患者只要按時用藥治療,生活質量幾乎與普通人沒什麼差別。」她說,希望社會上有更多的人關注和關愛愛滋病患者,多一些理解,少些歧視,全社會共同聯動,參與防止愛滋病,戰勝愛滋病。現在自己最大的願望就是有一天能真正站在「陽光」下,與大家一樣。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記者 越明/文 趙葉洋/攝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