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試藥人」的罪與罰:7天掙10萬,拿命做籌碼

2020-12-04 撐起那一抹朱紅

你關注我的時候,我從未羨慕過別人。點擊右上角「關注」讓我們一起紅塵煉心。

11 月 6 日上午,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

試藥志願者小文熟練地捲起外套的袖子,露出左臂彎內的4 根留置針,它們沿著靜脈血管連成一排。

在過去的3天5夜裡,她一共被抽了 23 次血。

護士將針管連接上,暗紅的血順著細細的軟管流進管道,透明的針管慢慢被濃稠的鮮血填滿。

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Ⅰ期臨床研究室,報名試藥的志願者一般在這裡體檢。

在充斥著消毒水味兒的醫院裡,那暗紅的血液聞不到絲毫的血腥味,但小文卻聞到了金錢和自由的味道。

抽完這一管,小文就能離開全封閉的病房,拿到 9000元的報酬。

這不是她第一次做人體試藥,也絕不會是最後一次。

今年 19 歲的小文,來自湖南東南部的一個小城市。2000 年出生的她,在同批參加體檢的志願者中年齡最小。她喜歡蹦極、坐過山車,不喜歡穩定的工作。

她說:「過山車在起伏中飛速前進,可以讓人感覺到自由。」

在全中國,有50萬人在捨命追逐著這種自由,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做:

職業試藥人。

01

你有沒有想過,我們每次吃藥前看的說明書上,關於用法用量、不良反應等結論,是如何得出的?

我國平均每天都有370種新藥問世,如何確保這些新藥可以給患者服用?

根據國際上的一般做法,為了測試新藥的毒性和代謝過程,在藥品上市前要先進行臨床檢測,也就是人體試藥。

簡單來說,就是弄清楚究竟吃多少,既能治病,又不會害人。

藥品研發公司聯合醫院面向社會徵集志願者試藥,是新藥上市前不可或缺的環節。志願者會得到相應豐厚的報酬。

然而,凡是有利可圖之處,黑色或灰色交易總會像蚊蟲一樣滋生。

「試藥中介」,就是這樣一種產物。

他們在各種網站、論壇裡發布試藥招聘,甚至出現在大學生兼職平臺裡。

豆瓣上,一個名為「北京大學生兼職信息交流」的小組裡,出現一個「試藥員」招募的帖子。

7天,酬勞3萬塊。

不可謂不誘人。

在搜索欄中輸入「試藥」二字,出現不少相關的帖子,報酬豐厚,長期招聘,需求遍及全國各地。

在海量的招聘信息中,有網友這麼提問:

「試藥兼職可以做嗎?其實我不太在意對健康是否有影響,主要是現階段太缺錢了。」

大學生做兼職是常態,想賺快錢更是當下年輕人的浮躁通病。

而來錢最快又隱秘的方式,試藥中介沿著網路擺在了他們面前。

小文第一次看到了試藥志願者的招募信息,就是在一個兼職信息交流群裡。她報了名,卻沒去體檢。領隊打電話來,她直接說:「不去了。」

「還是有些顧忌,而且當時也不怎麼缺錢。」

第一次試藥是在今年5月,試藥之前小文和男友去看了一場演唱會。

她吃下了一種助消化的藥,拿到6500元。錢一到帳,小文就把中介的聯繫方式都刪了:

「就想著以後都不會再試藥了」。

但是沒有人能抵得住金錢赤裸裸的誘惑。

小文付了3個月房租之後,積蓄所剩無幾,她再次報名試藥。

眼看著雙十一要到了,她的購物車裡已經填滿了護膚品、包包、衣服和鞋子。

幾次試藥之後,她都沒覺得身體有什麼不適,有人建議多喝水加快新陳代謝,她也沒有刻意增加飲水量,不過幾乎每天晚上會吃一根香蕉通便。

第一次入院試藥時,一個學醫的志願者說到了一種排毒的藥,可以清除體內的藥物殘留,但出了院,小文就忘記了藥名,只好作罷。

「體內的藥兩三個月就排出去了」,小文似乎對試藥的風險毫不在意。

像小文這樣的大學生,如今已成了試藥的主力軍。

《新民周刊》曾報導,在武漢,大約有1000多位試藥人,其中,大部分是武漢各高校的學生。

北京一家醫院的醫生也證實,參加試藥的無業者、大學生要佔到80%~90%。

巨大的利益誘惑面前,人們總是願意鋌而走險。

如享受命運的饋贈一般,吃下一粒藥丸,換得一張演唱會門票,一套高級護膚品,一個閃亮的包包。

但他們不知道的是,你所輕易得到的,終將以另一種方式還回去。

02

何金虎曾經也是「職業試藥人」中的一員。

「如果重來,你還會選擇試藥嗎?」

「再也不會了。」

他掀起衣服,露出小腹上的疤痕,那是2010年為了獲取1萬元受試費,注射抗腫瘤藥物留下的印記。

那一次,他險些喪命。

一天,他接到醫藥公司的電話,說協和醫院有一個一萬元的實驗,為期三個多月。一萬塊錢的補償費,讓何金虎很是心動。

他甚至連試什麼藥都沒有問清楚,就匆匆做了體檢,籤下了《知情同意書》。

何金虎盤算著,這一萬塊錢,一部分寄回家裡,再拿一部分出來給自己換個一個新手機。

只是這次試藥和以往不同,不是服用藥物,而是往肚皮上打針。

注射之後十幾秒,何金虎感到打針的部位疼痛難忍。

很快,何金虎出現了強烈的藥物反應:口渴、心慌、頭疼,脈搏甚至降到了每分鐘40次。

面對第一次出現的臨床反應,醫生也束手無策,只是不停地給他做心電圖,而每次結果都顯示——嚴重心律不齊。

終于堅持到第三天,何金虎出院回家。但是他的心臟至今也沒能恢復到實驗前的健康狀態,始終覺得胸悶,胸口像是壓了一塊石頭。

試藥人在杭州第二醫院臨床試驗中心門口排隊報名

時隔3年,何金虎依然時常感到呼吸不暢,稍微劇烈點兒的運動心臟都無法負荷。

因為心率不齊,他屢次通不過試藥體檢。如今他成了一名電梯工,一個月只有兩三千元的收入,還要給家裡寄一半。

生活始終捉襟見肘,根本無力支付高昂的治療費,他只好選擇了放棄。

試藥後遺症就像是綁在他身上的一顆定時炸彈,一不小心就有可能爆炸。

試藥圈內流傳著一個試藥危險性公式,錢數÷天數=藥物危險性。給的報酬高的試驗,通常危險係數也相對較高。

曾有一支治療愛滋病的疫苗招募受試者,這是一款從未進行過臨床測試的新型藥物,給出的報酬是7天10萬。

但是試藥者根據藥物危險性公式換算之後,往往會出於恐懼而主動放棄,試驗可能會因為無法招募到足夠的受試者而被迫延遲。

中介遇到這種情況,一招就能解決:壓低報酬。

「試藥者一看,錢不多,估計不會有危險,反而倒去了。」

這意味著,在試藥人的認知裡,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承受了更高的風險,甚至是冒著生命危險去試藥。

多麼令人絕望而窒息的操作!

在這場人與藥的戰鬥中,中介才是那個看不見的魔鬼。

在拿出健康與魔鬼交換時,試藥人從未想過,他們將承受怎樣的代價。

江蘇無錫的沈雨辰,在2009年的一次試藥之後,患上了面癱。

他的眉毛、左邊的眼睛、鼻子,還有很多肌肉都不受控制,刷牙漱口的時候嘴巴閉不攏,吃飯的時候只能用半邊咀嚼。

沈雨辰是90後,但他在頻繁試藥後發現,自己的皮膚變得非常粗糙。每到秋冬天的時候,身上就像魚鱗一樣的蛻皮,每次脫衣服下來,衣服就是像下雪一樣。

每次打掃衛生,家裡面可以掃出半簸箕的皮屑。而且自從試藥之後,沈雨辰的體重從140斤長到了200斤。

真的,人千萬別天真。

世上沒有白得的便宜,輕易得來的不僅燙手,還可能要命。

在試藥的代價面前,你遠比你想像的更不堪一擊。

03

如今在北京成了小藥頭的魏翔,有些後悔了。

他後悔的是進入這個圈子太晚。

魏翔計劃,專門成立一個公司做試藥招募,打的名號就是中介機構。如果可以接下整個項目,一次可以賺個二三十萬。

十五六歲外出打工,直到前兩年魏翔才進入試藥圈。

試過一次藥之後,他便覺得自己試藥並不是長久之計:「一是好項目不是天天都有的,二是經常做試藥對自己身體總歸是不好的。」

在此之前他一直張羅著求職中介的活兒,手上有不少打工者的微信和求職群,魏翔順手做起了試藥中介。

他又加進了一大批求職群,開始每天在兩百多個群裡發一輪廣告。

「平常吃藥都是一把一把的,試藥只吃幾粒有什麼危險?」他在群裡這麼吆喝。

轉發給網友的試藥中介提醒中,第一條就是:「體檢往前排!不要臉的往前排!抽血多喝水,一天五瓶礦泉水!」

魏翔說,幹了這行之後,他見過不少「要錢不要命」的試藥人。

根據要求,參加試藥項目要留有至少3個月的「空窗期」,為了給試藥人身體代謝恢復的時間,也為了保證試藥結果不會互相干擾。

然而以獲取補貼為生的「職業試藥人」為了多掙錢,會找要求不嚴只間隔一個月的,或者查不到之前試藥經歷的未聯網項目,甚至會隱瞞前一次試藥史。

「有的瘋子要錢不要命!半年做10次!抽掉身體裡2000cc鮮血。」魏翔很激動,「那些人都有肝損傷、貧血!可笑的是他每次體檢都合格。」

體檢造假是試藥圈公開的秘密。

體重過輕的人,在身上綁沙袋增重; 上一次試藥留下的針眼還未痊癒,拿粉底厚厚地遮上一層即可; 抽菸的人,在尿樣裡滴一兩滴化學試劑就能過關; 健康不達標的,提前準備一小瓶別人的尿樣,在尿檢的時候換上; 試藥群裡還可以買到身份證,多備幾張一年參加好幾次聯網項目。

2014年,曾有一位女性試藥人在未發覺自己懷孕的情況下,去參加試藥,拿著別人的尿樣順利矇混過關。

醫院因此也未能發現她懷孕一事,直到試藥結束,她才察覺。

孩子無奈只能流產。

職業試藥人肖周說,這是一門來錢快的生意,不需要什麼技能和學歷,只要有一副合格的身體,只要你願意,就可以參與。

掉進了錢眼的試藥人告訴你,只要你願意,身體垮掉也可以參與。

做了中介的魏翔,已經不再參加試藥了。「這個事,一旦開始做了,可能就停不下來了」。

躺著掙錢的快感,像吸毒一樣上癮。

而那些靠試藥掙快錢的人,斷掉的不僅是自己的人生後路,還有無數渴望著新藥救命的病人生路。

04

有人說,人類的痛苦就是上帝給了他與他能力不相匹配的欲望。

在網際網路信息暢通的時代,人的欲望是隨著環境的變化不斷增長的。

當我們看到小視頻裡玩到天南海北的旅遊博主,未免不心動羨慕;

當我們看到網友開開直播就能日進鬥金時,隔著網線也能心生嫉妒;

當我們看到別人穿的光鮮亮麗,出入高級場所,內心對高級感的渴望愈發強烈......

但我們很難想到的是,他們在表面風光的背後,要付出怎樣的辛苦和努力。

李佳琦在《吐槽大會》上吐露真心:「人們都說我是一夜爆紅,其實我在紅之前已經做了3年直播。」

可惜很多人看不到。

大家選擇性地忽視成功背後的辛酸付出,暴露的是當下年輕人想「不勞而獲」的浮躁心態。

賺錢很難,賺快錢,沒那麼難。

賣笑、賣腎、賣卵、賣身、賣子宮,父母給予的身體髮膚,皆可賣。

職業試藥人更絕,直接把自己的命賣了。

是什麼樣的貪婪和欲望,讓一個人寧肯把命豁上去,去換個包、換個手機,甚至只是換一時片刻的揮金如土?

欲想讓其死亡,必先讓其瘋狂。

賺快錢,是毀掉一個年輕人的最好方式。

透支生命和明天,滿足的是今日的貪念與懶惰。

和魔鬼做交易的人,終將接受地獄的輪迴與孤獨。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你的點讚留言和轉發就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相關焦點

  • 揭秘職業試藥人:一周掙幾千 副作用如定時炸彈
    原標題: 揭秘職業試藥人:一周掙幾千 副作用如定時炸彈  揭秘試藥人  有這樣一個神秘的群體,他們不用「上班」,但卻擁有高額的薪水;他們把冒險當成了工作,但高收入的背後卻也伴隨著悔恨終身的危險,每一步都走得心驚肉跳。他們就是鮮為人知的「職業試藥人」。
  • 職業試藥人生存狀況調查:某種程度上連小白鼠都不如
    「最近生意不好,20多天沒接到活兒了。」22歲的李成老家在河北農村,中學畢業後來到北京闖蕩,曾經做過擦車工和保安,「又辛苦,錢又少」是他辭職的原因。李成租住在門頭溝的一處民房中,每月200元的一個床位讓李成勉強可以接受。兩年前,在一次與老鄉的飯局上,李成第一次聽說了「試藥」這兩個字。老鄉告訴他,做這個幾天時間收入就能有兩三千塊,李成神經立刻被刺激了。
  • 健康試藥人調查(二):中介搭橋,通往潛藏著命運轉機的博弈
    「本地三甲醫院,10天5000;有價值1200的免費全面體檢。」「在院期間包吃包住,全程美女醫護陪同。」「你還在等什麼?連做個體檢都不敢嗎?就這點膽量和氣魄?你還想掙大錢?」這是某一中介分發的傳單上的內容,用詞頗具煽動性,提到最多的是補貼金額和各種福利。
  • 全國約50萬人涉及"以身試藥" 5天可賺5000元
    畢竟,「5天5000元」的藥物試驗很有吸引力。  我國每年都有大量新藥上市,幾乎每天都有藥物臨床試驗進行。這些藥在動物身上試過毒性後,便開始在健康人身上測試安全性,之後在病人身上測試療效。  試藥不僅給他們帶來了收入來源,同樣也給新藥的研製做出了巨大貢獻。試藥的風險跟賠付保障缺失,讓職業「試藥人」面臨著巨大的不安。
  • 試藥人:行走在刀尖上
    這個群體是鮮為人知的「試藥人」。  在中國,試藥人就好像是陽光下的影子,師出有名卻總給人偷偷摸摸的印象。許多試藥人不願意向別人提及自己在做試藥,即使面對家人朋友,都謊稱「在外面出差」。事實上,試藥人的存在,對醫療事業發展有著極大意義,現代醫藥的發達成果離不開他們的奉獻。  有人形容試藥人就像是在「刀尖上跳舞」,賺到快錢的同時,卻為自己的健康埋下隱患。
  • 拿命試藥的年輕人:一次賺1萬,卻毀掉了人生
    為了錢,他們可以做撲火的飛蛾。1. 年輕試藥人,5天裡被抽38次血藥品研發上市,有嚴格的規定。為了測試新藥的毒性和代謝過程,根據國際上的一般做法,要在人體上先測試。簡單來說,就是弄清楚究竟吃多少,既能治病,又不會害人。
  • 試藥可以理解,但請不要這麼玩命
    並非所有「試藥人」想著為社會做貢獻。涉及利益,社會貢獻僅是附屬品。衝著錢試藥才是真。在國內,「試藥人」基本上由學生、醫護人員和社會無職業者組成。而試藥補貼少則兩三千,多則7天3萬。賺快錢,讓部分人心甘情願成為小白鼠。因此產生了職業試藥人。職業試藥人在以命相搏,賭自己能在下次試藥中「活著」。「在試藥的代面前,你遠比你想像的更不堪一擊」。
  • 試藥人看重的是較高補償
    在我國,由於各方麵條件的局限及在倫理道德上的考慮,這個話題在公開場合始終保持低調,試藥界的研究者、試藥人或臨床試驗本身,數十年來都被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省內一業內人士說,2002年8月中旬,北京中日友好醫院貼出啟事招募「試藥志願者」,這也是我國第一次向社會公開招募「試藥者」。首嘗的藥物,名為「痛風舒」和「重組人血管內皮抑制素」,分別適用於痛風和肺癌。
  • 廣州職業試藥人每次賺八九百 部分血奴轉行(圖)
    ,以健康為籌碼以身試藥,為藥物上市前進行安全測試。「每天晚上6點做到第二天凌晨5點收檔,雖說很辛苦,但每個月包吃包住,還能拿700塊錢。」阿龔說,9月初,「血頭」阿超找到了他,說有一單輕鬆又好賺錢的活,只要去深圳一家醫院試幾天藥,就能掙1700元,問他願不願幹。阿龔一開始還不相信,「賣血每次也就100元,什麼活那麼好賺錢啊。」原來,阿超要招的是「試藥人」。
  • 108人提前注射「新冠疫苗」,揭秘50萬玩命的「試藥人」。
    志願者會被分為低劑量組、中劑量組和高劑量組三組,每組36人。一批志願者已注射,此後的14天,為集中隔離觀察期。接種後的半年內,醫學團隊會定期隨訪,看其是否有不良反應。絕大部分人的回答都是否定的。在很多人看來,試藥人不僅時刻「自殘」著自己的身體,更是一份見不得人的職業。可是我們忽略的是,試藥人的存在,對我們每個人都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他們為新藥上市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是檢驗藥物進入人體後,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唯一方法。
  • 試藥人是不是被剝削的小白鼠?月暈效應左右公共議題
    其三:試藥人的權益是不是得不到保障?其四:試藥人的報酬是不是被盤剝?事實上,從好幾年前開始,就有各種關於試藥人的報導,基本上也滿足了人們對這一神秘職業的想像——危險、被藥企控制等等。而一些採訪案例,也容易讓媒體人得出類似的結論。另一方面,遵守規範、信任規則的研究人員、行業人員,自然也會根據自己的工作環境而得出結論。
  • 昆明醫院招募試藥人 患者質疑自己是否成試驗品
    「拿病人做試驗,是不是有違倫理?」  「志願者的健康和權益如何得到保障?」  帶著同樣的疑問,記者通過走訪「試藥人」、醫院專家和相關部門,一個長期存在而卻鮮為人知的藥品試驗工作及其參與者,慢慢地呈現在眼前。
  • 打工人「拿命換錢」是當今職場常態嗎?
    這種年齡鄙視鏈一旦建立,即便對年輕人也是不小的衝擊:工作狀態越來越不穩定,職業前景模糊不清,而老齡化加速的社會大環境又要求職場人儘可能延長工作年限。這些因素疊加在一起,使勞動者不得不面對「必須越跑越快,才能呆在原地」的窘境。這背後折射的是:日益失衡的勞資關係。
  • 近距離觀試藥員的坎坷生活:為了錢把命豁出去,充滿了無奈、心酸
    試藥,這真是一個令人震驚的職業,在這之前完全想像不到世間居然存在試藥員這一群體,實在是刷新了人們的認識。在上海某一大型醫療中心每天都有成群結隊的男男女女們,不知情的人們可能覺得是來看病的,殊不知這些人是為了高額報酬而用健康的代價來試新藥的,他們之中有身患重病的志願者,但絕大多數都是身體健康的人,他們為了掙錢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身體健康。
  • 揭秘職業哭喪人:一年出工320天 40分鐘掙830元
    四川郫縣,職業哭喪人陳繼英(右)在一場喪禮上哭喪。  陳繼英是個職業哭喪人,家住四川省郫縣的另一個村子,靠替人家哭喪賺錢。在四川農村,哭喪(中國喪葬禮俗)帶頭人往往會獲得一定報酬,這已成為一種傳統。  陳繼英通常是受僱於死者家屬,並於喪禮兩小時前抵達死者家中,並會詳細詢問死者生平事跡。  了解完死者信息之後,陳繼英表現得如同逝者子女一般,稱其為父親或母親,哭泣著複述其生平事跡。
  • 北京大學BBS網貼招募試藥者 4天5晚可獲1000元
    招試藥者引發質疑  發帖人稱,自己為醫學部學生,受學校臨床藥理研究所老師委託招募為新藥做實驗的受試者,需要男生3名,女生10名。藥名為鹽酸安託沙星,是一種消炎藥,可能出現頭暈、噁心的不良反應。  據帖子稱,實驗前統一安排體檢,合格後晚上8點入住研究單位,第二日給藥2片(僅服藥一次),第五天早上8點離開。
  • 最新數據:全國50萬試藥人 每天工資一千
    畢竟,「5天5000元」的藥物試驗很有吸引力。我國每年都有大量新藥上市,幾乎每天都有藥物臨床試驗進行。這些藥在動物身上試過毒性後,便開始在健康人身上測試安全性,之後在病人身上測試療效。試藥不僅給他們帶來了收入來源,同樣也給新藥的研製做出了巨大貢獻。試藥的風險跟賠付保障缺失,讓職業「試藥人」面臨著巨大的不安。
  • 南京6家醫院開展"人體試藥":在謹慎中前行
    試藥安全嗎?這讓我們不得不重新關注這個特殊的人群。記者日前走訪了南京的試藥群體和試藥人。   南京六家醫院開展試藥   南京市通過國家相關部門批准,能做一期臨床藥物試驗的只有江蘇省人民醫院、省中醫院、軍區總院等三家醫院,一期臨床主要是對人體對新藥的耐受性進行考察,以便確定藥物上市之後正確使用的劑量。
  • 中國股市:「籌碼一線天」戰法選股神器,數萬次交易驗證成功!
    單峰的密集程度越大,籌碼換手月充分,上攻的力度越大。注意要素:一旦價格有效站上了籌碼峰,同時後面必有回調發生!而且回調是縮量的!成交釋放的第一根陽線果斷進場!形態3:上漲出現多峰密集——持續上漲看圖要點:股價經低位單峰密集後啟動上攻行情,在拉升途中做震蕩整理形成了一個或一個以上密集峰。新密集峰形成時原密集峰雖減小但仍存在。
  • 這4個工種千萬別幹了,否則落下一身毛病,掙的錢都不夠治病的!
    不過因為文化水平偏低,他們掙的都是辛苦錢,而像一些危險的行業簡直就是在拿命賺錢。而當前的經濟形勢越來越嚴峻,好的工作並不是那麼容易找的,不過小編在此還是提醒廣大農民朋友,這四大行業千萬不要再做了,否則的話以後落下一身毛病,掙的錢都不夠治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