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未被公認的電影大師

2020-12-05 Mtime時光網


  不久前第72屆威尼斯電影節授予了布萊恩·德·帕爾瑪積家榮譽電影人獎,這是對他多年來對電影做出貢獻的褒獎。而同時他還是目前正在全球熱映的

《碟中諜5》

的系列締造者。作為一個有著歐洲血統的美國導演,德帕爾瑪將其對歐洲文藝的嚮往,和根植於美國文化的劇作風格同時融於作品當中。他最愛希區柯克,近乎狂熱的模仿和致敬,令其被譽為「美國的希區柯克」。而除了致敬經典,德帕爾瑪也會常常製造經典。


  他的作品稱不上曠世傑作,但卻有很多為粉絲們追捧的經典作品。從

《姐妹情仇》

嶄露頭角,再到

《魔女嘉莉》

確立江湖地位。德帕爾瑪的電影像是對影迷的挑逗,其中充滿了戲仿與致敬,同時又極具個人風格,作品裡往往有一種乖張詭異的美感。他從不避諱血腥和暴力,他說過「我十幾年拍攝的電影中的暴力遠不及六十秒的新聞紀實」。他導演過三十幾部電影涉及了恐怖、犯罪、懸疑、情色等幾乎所有的類型片,電影歷程起起落落。他製造過票房炸彈,也成為過票房毒藥。他的電影總是充滿爭議,但在外界看來「發揮太不穩定」的德帕爾瑪,在其影迷們眼中竟是「零「爛片。當年受到外界最多批評的

《疤面煞星》

《粉紅色殺人夜》

《剃刀邊緣》

,如今回首這些影片無論在各大網站的評分還是在影迷心中的地位都已經推翻了當時的差評。

  從不錄製DVD評論音軌的德帕爾瑪對外界很是低調,不過他在圈內非常德高望重。他是

羅伯特·德尼羅

約翰·特拉沃爾塔

的伯樂,還是史蒂夫·史匹柏兩個孩子的教父。他還是70年代搖滾巨星布魯斯·斯普林斯汀的超級粉絲,還為其作品《Dancing in the Dark》拍攝了MV,從這種痴迷也能看出他特立獨行的性格特點。不論是工作還是生活,德帕爾瑪永遠拒絕平庸。「有時你遵循潮流,有時你違背它,但潮流永遠在變。」這或許正是這位「從未被公認」的「電影大師」能夠泰然處世的秘訣。 

詭異美學自成一派


「我的電影很風格化,有種怪異的美感呢。」

--布萊恩·德·帕爾瑪


歐洲鏡頭

 

  德帕爾瑪的標籤不只是黑色暴力,其獨樹一幟的鏡頭語言不得不提。他的電影看起來就像外表很歐洲範的文藝青年,而骨子裡卻是好萊塢黃金時代的黑色幽默。先來看看德帕爾瑪都致敬過哪些導演:戈達爾、希區柯克、愛森斯坦、庫布裡克、安東尼奧尼等等,他們全部來自遙遠的歐洲。或許是德帕爾瑪體內的義大利血統讓他如此嚮往歐洲文藝。

 

  長鏡頭是德帕爾瑪的慣用手法之一,都是經過導演的精心設計跟蹤拍攝。這種方法不僅製造懸疑氣氛,更給觀眾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德帕爾瑪的長鏡頭不是達內兄弟寫實的人眼鏡頭;也不是貝拉·塔爾苦大仇深的超級長鏡頭;更沒有溝口健二東方的神秘主義,他的長鏡頭有種炫技般的驕傲,即使再模仿致敬也不落俗套。

 

  除了配樂有功,上帝視角也是德帕爾瑪使長鏡頭充滿霸氣的原因。

《疤面煞星》

中,初出茅廬的託尼·蒙大拿憑藉心狠手辣得到綠卡,鏡頭置於他的頭頂跟拍直到入室行兇一氣呵成。在《黑色大麗花》中導演致敬了

奧遜·威爾斯《歷劫佳人》

(1958)開篇的長鏡頭,炫技中充滿了信息量,以一種極其流暢的方式讓故事進行。還有《蛇眼》開篇時長12分50秒的長鏡頭,幽靈般地穿梭在大西洋城的體育場,交代了三夥人物的背景和大環境,堪稱德帕爾瑪最具信息量的長鏡頭。

   雖然分屏鏡頭不是德帕爾瑪的發明,但他光大了這種拍攝手法,他通過分割屏幕製造多角度敘事,讓觀眾進行選擇,然後在故事中進一步吸引他們。看看他都在什麼電影中用過分屏:

《魅影天堂》

(1974), 《魔女嘉莉》(1976), 《剃刀邊緣》(1980),《兇線》(1981), 《虛榮的篝火》(1990), 《碟中諜》(1996), 《蛇眼》(1998), 《蛇蠍美人》(2002),《黑色大麗花》(2006),

《激情》

(2012)。請允許我叫您一聲布萊恩·分屏大拿·德·帕爾瑪。


  長鏡分屏之外,德帕爾瑪還會常常使用他的"緊張時刻",他並不使用廣角鏡頭與變焦攝影,而是延伸場景加強效果。這種手法也用在《孤獨美食家》中五郎肚子餓了的時候,只不過德帕爾瑪用在了驚悚上面。另外冷暖色調的對比運用也是構成德帕爾瑪獨特美學的一種元素。

 

美國故事

 

  電影內容上,德帕爾瑪的作品更傾向劇情化的好萊塢式轉折和衝突。他曾與許多著名編劇合作,比如

保羅·施拉德

(《迷情記》《計程車司機》)、

大衛·凱普

(《碟中諜》

《情梟的黎明》

)和

奧利弗·斯通

(《疤面煞星》)等。留有編劇強烈個人風格的劇本,經過德帕爾瑪的加工,最終變成了不失原有特點,卻又極富德帕爾瑪味道的作品。無論改編還是翻拍,德帕爾瑪的作品都會保留自己的特色,這也正是其作品的最吸引人之處。

 

  1976年的《魔女嘉莉》改編自美國恐怖小說之王史蒂芬·金的同名小說,同時這部影片也是金的作品改編電影流傳很深遠的一部。影片上映後大獲成功,自此,德帕爾瑪的江湖地位確立,其中夢魘式的經典結局更被後人多次模仿。同年德帕爾瑪與保羅·施拉德合作的《迷情記》致敬了希區柯克大作《迷魂記》,並進行個人化的改編和完善。這次合作之後德帕爾瑪把保羅·施拉德介紹給了馬丁·斯科塞斯,而後便有了《計程車司機》。


  提到德帕爾瑪的翻拍電影,不得不提《疤面煞星》,它與霍華德·霍克斯的《疤面人》是完全不同的版本。當時的編劇奧利弗·斯通深受毒品困擾,而《疤面煞星》正是其在鬱郁不得志與毒品結合下的產物。該片大刀闊斧的改編只保留了前作的一段臺詞。"他可是你的老大。"和"我現在只對你最感興趣。"雖然電影講述了一次失敗的犯罪,不過影片在商業上卻是大獲成功。

 

  1987年,他把大衛·馬梅的電視劇《鐵面無私》搬上了大熒幕,叫上好基友羅伯特·德尼羅飾演了芝加哥黑幫老大阿爾·卡彭。除此之外還請來了凱文·科斯特納和肖恩·康納利。《鐵面無私》對大部分觀眾無疑是最成功的德帕爾瑪作品,它不僅為康納利帶來了奧斯卡金像獎,其中對"敖德薩階梯"的致敬更是成為評論家津津樂道的話題。

   無論原創還是改編,德帕爾瑪的電影故事中最閃亮的角色往往都是女性,可她們的名聲卻並不是很好。她們或是多重人格的心理障礙,或是把內心陰暗面上升到超自然級別,或是妖豔嫵媚的蛇蠍美人(也可能會帶有女同傾向)。但她們也有一個共同的優點--漂亮,即使在《疤面煞星》和《火星任務》這種女性戲份不多的影片中,女人也是絕對漂亮的。

 

  漂亮女人總是危險,德帕爾瑪的電影總是如此描寫。那麼男性在他的作品中又是以什麼形式表現呢?答案是夾克。夾克應該是比蛇蠍美人出現頻率更多的事物,雖然不易察覺但真的就是這麼回事,不信可以去看看德·帕爾瑪的日常裝扮,你就知道夾克在他的心中是多麼深沉的愛了。


好萊塢的類型片全才


如果你說它們是傑作,那就這樣吧。

--布萊恩·德·帕爾瑪


文藝小眾


  從影半個世紀,德帕爾瑪拍過許多作品涉及各種類型片。他不拘泥於單純的類別,可能一部電影會融合幾種形式,最終都帶著他強烈的個人烙印。

 

  70年代初期的《嗨,媽媽!》可以概括德帕爾瑪早期的喜劇風格。當時年輕的羅伯特·德尼羅是同樣年輕的德帕爾瑪的御用卡司。他們合作了多部風格比較黑色的無釐頭喜劇,內容多是針砭時弊的諷刺劇。早期受到戈達爾的影響,電影的政治元素比較多,手法也比較粗糙,不過原聲非常獨特。此時的影片包含年輕氣盛的反叛心態,同時成本也很低廉。 


  《姐妹情仇》帶給德帕爾瑪名望和成功,同時影片也奠定了導演的黑色風格。這部懸疑驚悚片成熟簡潔、致敬橋段也恰到好處。此後的《剃刀邊緣》、《兇線》、《粉紅色殺人夜》和《危情羔羊》等都是這種風格,並且發揚光大。如果說懸疑驚悚類型是德帕爾瑪最擅長的風格也毫不為過。

 

  《魅影天堂》算是一個異類。這部向《歌劇魅影》致敬的電影揉合了喜劇、歌舞、恐怖、奇幻等風格,但它也是一部不折不扣的cult片。這種類型在德帕爾瑪的作品表中是很少見的,同樣影片也很優秀。德帕爾瑪將歌劇換成自己熱愛的搖滾,影片好像一頭兇猛的搖滾野獸,拿來與《洛基恐怖秀》比較也毫不過分。

  德帕爾瑪也拍攝過恐怖片。《魔女嘉莉》改編自恐怖小說之王史蒂芬·金的作品,該片亦是恐怖片的經典,富有創意性的震懾力和恐懼感,在全世界掀起了一股熱潮,夢魘式的結局更被後人多次模仿。緊接著他拍了同樣聚焦兒童超能力的《憤怒》,開始了與柯克·道格拉斯的合作。


  2008年,老當益壯的德帕爾瑪推出了影片

《節選修訂》

,影片加入了當時流行的偽紀錄片風格,這樣洗盡鉛華的勇氣與實力最後為德帕爾瑪贏來了一座威尼斯銀獅最佳導演獎。


商業洗禮

 

  德帕爾瑪也經歷過不少商業大片的洗禮。《疤面煞星》則是與

《教父》

風格迥異的黑幫片。《教父》系列從整個家庭講述了故事發生的大環境,《疤面煞星》則是簡單粗暴地將一個暴力邪惡的人物歷史展現了出來。比起前者的文雅委婉,德帕爾瑪更直接生猛。"世界屬於你",霸氣的臺詞,充滿了自我毀滅的意味。

 

  德帕爾瑪最著名的

《鐵面無私》

進一部拓展了導演的類型片涉獵範圍。作為一部警匪片,故事背景放在了美國禁酒令時期,同時也請來了像凱文·科斯特納和羅伯特·德尼羅等大牌卡司。片中對"敖德薩階梯"的致敬驚為天人,影片同樣在口碑與票房上實現了雙贏。  


  講述越戰故事的

《越戰創傷》

,是德帕爾瑪執導的為數不多的戰爭片之一。影片充滿正能量,甚至有些不像德帕爾瑪的作品。但導演還是加入了一些自己的元素,不過題材所限影片並不是很有特色,但仍可以說是不失水準。


  而他拍攝的《碟中諜》則是更廣為人知的商業類型片經典。影片所具有的推理懸疑色彩和精彩的橋段設計讓人過目難忘。而它的大獲成功不僅締造了一個成功的系列,也讓人們見識到德帕爾瑪對各種類型片的駕馭能力。 

  黑色雖然是德帕爾瑪的標籤,但他最愛的其實是科幻題材。《火星任務》將庫布裡克深邃的哲思轉化成通俗的語言更加平易近人,但仍彰顯出了德帕爾瑪的野心。相比奧斯卡贏家《地心引力》,對於太空戲的硬科幻表現,德帕爾瑪早了將近十年,這不得不令人感嘆,其實智慧才是最好的技術。

此之蜜糖 彼之砒霜


我不能太較真,事實是有時你遵循潮流,有時你違背它,但潮流永遠在變。

--布萊恩· · 帕爾瑪


"過山車"成績單


  從德帕爾瑪的第一部長片《婚禮宴會》就可以看出他的電影之路並非一帆風順。導演1962至1964年花了三年時間拍攝該片,但此片直到1969年才得以順利發行。而電影口碑上,德帕爾瑪更是經歷了輿論的過山車,有的被捧上天,而有的則被貶得一文不值。


  德帕爾瑪的出道,趕上了新好萊塢的潮流。在憑藉《姐妹情仇》嶄露頭角、《魔女嘉莉》票房口碑雙收後,德帕爾瑪的電影風格越來越大膽,他從不避諱色情與暴力,將黑色的風格進行到底。這些直接體現在了《剃刀邊緣》中,這部影片除了幫助德帕爾瑪將片中飾演應召女郎的

南茜·艾倫

娶過門,還讓他收到了一系列惡評。隨後《兇線》對安東尼奧尼的全新演繹還算不錯,但緊接著他就拍下了兩部爭議巨大的電影--《疤面煞星》和《粉紅色殺人夜》。


  這兩部影片在評論界炸了鍋,《疤面煞星》是珠玉在前,雖然有編劇奧利弗·斯通保駕護航,但是改編過於血腥暴力還被送去審查,四次都被定為X級,最後在舉行了一個有20位高層參加的聽證會後,才以17票對3票通過定為R級得以上映。 不過影片在年輕人心目中評價不錯,票房也是一路飄紅,還提名了當年的金球獎,但也同時提名了金酸梅。《粉紅色殺人夜》更不用多說,片中故事直接設置在了好萊塢,又是兇殺又是色情,這又傷害到了不少人的玻璃心。

  《鐵面無私》的輝煌讓德帕爾瑪到達了事業黃金期。後面的《情梟的黎明》更是德帕爾瑪評價最好的電影,還有《碟中諜》開啟了一個足以與《007》系列分庭抗禮的諜戰大片系列。但隨後的《蛇眼》又迅速讓德帕爾瑪走下神壇,這部生不逢時的影片經歷了滑鐵盧,尼古拉斯·凱奇也從此漸漸走上了」爛片大神「的道路。再到後來的《火星任務》、《蛇蠍美人》均以失敗告終。《黑色大麗花》雖然顯示了導演復甦的跡象,不過影片成本過高也不能說表現出色。


歐洲與美國


  有著義大利血統的美國人德帕爾瑪,其作品在歐洲和美國也戲劇化的得到了截然不同的評價。 他並不受學院派待見,在美國的最高成就是《鐵面無私》的幾個提名,甚至擁有最多的金酸梅導演獎提名(一共四次:《剃刀邊緣》、《疤面煞星》、《粉紅色殺人夜》和《虛榮的篝火》),不過四次提名無一獲獎(金酸梅也是一種娛樂的褒獎,《鐵達尼號》也同時獲得了奧斯卡和金酸梅)。《疤面煞星》、《剃刀邊緣》和《粉紅色殺人夜》受到許多批評,不過現在看來並不是評價的那樣,尤其前兩部都已經成為了影迷心中的經典。

  而另一邊的歐洲卻非常喜歡這位熱衷於致敬和黑色風格的導演。就在《蛇眼》的失利被美國媒體看作是德帕爾瑪的"江郎才盡"的同時,歐洲評論卻在為《蛇眼》「翻案」;而好萊塢並不怎麼感冒的《火星任務》卻被收入了法國的《電影手冊》十佳榜單;還有獲得威尼斯最佳導演獎的《節選修訂》更是打敗了像科恩兄弟的《老無所依》和史蒂夫·麥奎因的《飢餓》這些對手。諷刺的是,這部在威尼斯大放異彩的電影因為對伊拉克戰爭地描述過於真實以致"政治不正確",最初只在美國拿到了區區500萬美元的投資,不得不說是一種遺憾。不過在美國也有例外,影評人

羅傑·伊伯特

就是德帕爾瑪的鐵桿粉絲,常常會把大拇指送給這位讓人有些愛恨糾結的導演。

從未被公認的大師

 

  單從口碑來看,德帕爾瑪最好的作品可能在《情梟的黎明》、《疤面煞星》和《鐵面無私》之間。片中充滿大師氣象,而片中的鏡頭把握,節奏控制和致敬環節都是在前人巨匠的基礎上進行完善。即便如此,布萊恩·德·帕爾瑪從未被稱作大師。

 

  德帕爾瑪本人也是這麼認為,他覺得人們把馬丁·斯科塞斯或是

大衛·林奇

稱作大師這點無可否認,但的確沒人叫他大師。這段話雖然聽起來酸酸的,但導演自己卻不是很在意這些頭銜稱謂。德帕爾瑪喜歡致敬,喜歡模仿加工。他給人的感覺很自由,所以他的作品屬於影迷電影,在電影愛好者中的口碑都不賴。

 

  德帕爾瑪的電影情懷感覺上和

昆汀·塔倫蒂諾

相近,不過風格卻大相逕庭。昆汀的電影有種痞味,他片中的橋段更酷炫、更後現代、致敬也更多元,而這些和導演的性格也很有關聯。德帕爾瑪不是昆汀那種海量的致敬拼貼,而且他的致敬大方向更多的是希區柯克,所以在影片的變化上不如昆汀豐富。同時德帕爾瑪涉獵的類型也更廣泛,如果不了解導演的觀眾很難把像《疤面煞星》、《火星任務》、《剃刀邊緣》和《碟中諜》這些電影聯繫在一起。而昆汀的電影標籤更為明顯,無論是約翰·塔拉沃爾特還是蒂姆·羅斯,布拉德·皮特還是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換成是誰出現在鏡頭前,我們都可以輕易地分辨出背後的導演。也就是說,無形中有種感覺告訴我們這些作品出自一人。

 

  同是喜歡把致敬模仿加以潤色包裝,相對影迷昆汀,德帕爾瑪可能會更迷影一些。他的影片中常常會出現戲中戲和相關電影工作的情節。例如《姐妹情仇》的紀錄片現場;《兇線》開篇的恐怖片片場長鏡頭;《家庭電影》中講述一個年輕人拍電影的故事;到了《粉紅色殺人夜》則完全把故事搬到了好萊塢,還觸及到了那個年代的色情電影行業。尤其是《粉紅色殺人夜》(Body Double),它的英文片名叫做替身,原本就是一個電影的相關名詞。


  相比熱情似火的昆汀,德帕爾瑪可能太過低調。而且他們所處的年代不同,昆汀更為現代更好接觸,他在信息量巨大的時代中趕上了好時候,而德帕爾瑪還在好萊塢的新浪潮中添磚加瓦,所以從這點來看當然無法客觀比較。而從普及度上,德帕爾瑪的作品並沒有昆汀那麼普及,這也是為什麼昆汀看起來比德帕爾瑪更接近大師的一個原因吧。但有意思的是,昆汀其實是個地道的德帕爾瑪粉絲,他最喜歡的是《兇線》和《越戰創傷》。

  作為前輩的德帕爾瑪並非只是愛好希區柯克的"老古董",他同樣會"追星"。自從看過《弗朗德勒》他便成為了布魯諾·杜蒙的鐵桿粉絲。而在電影創作上,德帕爾瑪的愛好也有些太廣泛了,涉及如此多類型電影並被稱為大師的導演,恐怕只有庫布裡克一人了。要知道,庫布裡克的生涯也是伴隨著很多質疑與批評的,但更多是因為他與美國媒體交惡。


  德帕爾瑪的電影歷程起起落落,他有些被低估,就像他的《蛇蠍美人》一樣,他的電影總是比聽起來要好看得多。此之蜜糖,彼之砒霜,總而言之,德帕爾馬從不平庸。而歷史也可以給我們理智的參考。無論是電影質量還是電影票房,布萊恩·德·帕爾瑪都是成功的,從職業生涯軌跡來看,年事已高的他確實有理由放慢腳步,而我們能做的只能是靜靜地等待這位「從未被公認的大師」給我們帶來新的驚喜。


布萊恩德帕爾瑪和他的小夥伴們


德尼羅和德帕爾瑪同時出道,一個表演一個導演。德尼羅初登銀幕還自稱鮑比·德尼羅,這個"布魯克林小子"日後能夠成為鼎鼎大名的羅伯特·德尼羅也要多謝德帕爾瑪的賞識,正是他撮合了馬丁·斯科塞斯與羅伯特·德尼羅在《窮街陋巷》中的合作,從而開始了影史著名的合作佳話。


1976年,德帕爾瑪開始了和約翰·特拉沃爾塔的合作,《魔女嘉莉》的成功提升了德帕爾瑪的知名度,同時隨後的兩年特拉沃爾塔成為了美國最搖擺的舞王。


《憤怒》令德帕爾瑪結識了

柯克·道格拉斯

,這位演員兼製片人後來還贊助了德帕爾瑪的《家庭電影》。值得一提的是,《家庭電影》並不完全算是德帕爾瑪的作品,片中他只負責拍攝了不到5%的鏡頭,其餘都是薩拉·勞倫斯學院的學生拍攝的。該片主要是為了幫助母校的電影發展,其中的戲中戲也是德帕爾瑪的一部分生活寫照。


德帕爾瑪好人好事還做了不少。上世紀70年代,德帕爾瑪幫助一位好友試鏡和面試演員。雖然沒在演職員表署名,但他幫朋友做了一段簡單的開篇文字介紹,這樣能讓觀眾更方便了解故事背景。這位朋友採納了德帕爾瑪的想法,他就是

喬治·盧卡斯

,那部電影是《星球大戰》。

 

偉大系列的偉大開篇,深藏功與名:《星球大戰》(1977)開篇字幕中的文字介紹出自布萊恩·德·帕爾瑪之手



另外

阿爾·帕西諾

也多次與德帕爾瑪合作,並且影片質量都非常高。目前二人合作了一部傳記電影將於2016年上映。


約翰·利特高和威廉姆·菲利同樣不容忽視,他們都是名不見經傳的演技派。尤其是威廉姆·菲利,他是德帕爾瑪的大學同學,兩人在大學時代就合作拍片,和德帕爾瑪合作過多次。在《姐妹情仇》裡飾演的變態醫生,令人印象深刻。

相關焦點

  • 免費|電影與生活從未如此靠近
    那四方牆壁所圍繞的寬廣銀幕,密閉空間所帶來的私密感,以及科技帶來的視聽極致,都延伸至一個頗有情懷的信念,那就是:電影為影院而生。 可在漫長的電影藝術發展歷程中,特別在它走進民間的過程裡,「戶外放映」一直都存在,並深受人們喜愛。早年間,露天電影放映成為人們夜晚的重要娛樂活動。
  • 世界公認的恐怖大師:對警察有終身恐懼症,張國榮之父是他的裁縫
    1915年,希區柯克在工程航運學校的機械、電力、動力和航海培訓結束,進入到了亨利電訊公司工作,當時希區柯克還不曾想過拍攝電影的事情,並且世界上第一部電影《火車到站》,還是出現於20年前。1895年到1927年是無聲電影期,而放映出來的影片題材、鏡頭等逐漸呈多元化,美國導演大衛·格裡菲斯是第一個用特寫鏡頭的電影。
  • 《幽靈大師》影評:為拍電影而如痴如狂的怪電影
    這種在旁人眼中看似瘋狂、無法理解的執念,就是《幽靈大師》整部電影的根本創作核心。《幽靈大師》電影評價好看嗎?因此《幽靈大師》透過劇組拍攝電影遇到瓶頸,主角黑澤明因為有志難伸與內心不甘,導致他撰寫的《猛鬼大師》劇本被惡靈纏上而「魔化」,引發後續許多充滿血腥暴力的恐怖事件,都讓觀眾在全片荒謬離奇的故事調性之下,清楚感受到導演對於電影近乎痴狂的熱愛。
  • 公認最受歡迎的4部「科幻」片,《火星救援》上榜,第4部百看不厭
    公認最受歡迎的4部「科幻」片:1,《火星救援》該片根據安迪·威爾的同名小說改編,是一部很經典也很受歡迎的電影!公認最受歡迎的4部「科幻」片:2,《猩球崛起:終極之戰》,而且這種人類與其他物種之間的衝突和矛盾往往能夠給人帶來更多思考,也很能打動人。
  • 只有初中文憑,卻是公認的數學大師,華羅庚是如何創造奇蹟的?
    就是這樣一個全世界公認的數學大師,他並不像其他數學家一樣,他只有「初中文憑」。並且因為他表現出超高的數學天分,還幸運地被保送到了英國劍橋大學進一步學習,最終能夠成為全世界公認的數學大師。華羅庚除了他自己的努力和才華之外,他還有自己的學習方法。從他的學習方法中,我整理出來了3點值得我們學習!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有哪3個方法吧。
  • 雕刻時空的電影大師,塔可夫斯基紀念展再現詩意蒙太奇
    近日,位於阿姆斯特丹市中心的電影博物館(Eye Filmmuseum)展出了這位前蘇聯電影大師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的專題展覽以及配套的電影節目,專注於塔可夫斯基對存在主義真理的追求。「沒有什麼神秘感比我們存在的奧秘更深刻,更神秘,更具批判性。」
  • 張元執導"同志電影" "大師微電影"陣容曝光
    張元執導"同志電影"  "大師微電影"陣容曝光   憑藉「多面性」,呂聿來出演張元執導的大電影《有種》,兩人因此成為了「忘年交」。呂聿來也是第二次與張元合作,在片中飾演一位時而克制時而主動的同性戀者,對於這個角色他表示:「這個片子對於我來說是一個很新鮮的嘗試,片中的情感都體現在了影片名字上。我之前也出演過類似題材的影片。」
  • 電影音樂大師約翰·巴裡去世
    據英國廣播公司報導,因電影配樂而聞名世界的英國電影作曲家約翰·巴裡1月31日在紐約因心臟病去世,享年77歲。自上世紀60年代起,約翰·巴裡已為超過110部的作品創作過配樂,並因此而獲得過5次奧斯卡獎。其中他一共為11部《007》電影配樂,另外他的作品還包括《午夜牛郎》、《走出非洲》等。是當代最具代表性的大師級電影音樂家之一,曾以《冬之獅》、《獅子與我》、《走出非洲》和《與狼共舞》獲得四座最佳原著音樂金像獎。近年來約翰·巴裡的作品數量逐年遞減,主要仍是由於健康考量。雖然每年只有一部左右的作品推出,仍舊令不少樂迷引領企首。他的近期作品有《桃色交易》、《終極密碼戰》、《魔鬼專家》等等。
  • 配樂大師莫裡康內走進「天堂電影院」:20部電影回顧傳奇一生
    7月6日消息,義大利作曲大師埃尼奧·莫裡康內在羅馬去世,享年91歲。他的律師喬治·阿蘇瑪說莫裡康內上周摔倒並折斷了股骨入院。這部影片被公認為電影傑作,五位明星成就了這一經典之作:美國電影演員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美國演員李·范·克裡夫、美國影視舞臺三棲演員埃利·瓦拉奇、萊昂的攝影相機以及莫裡康內的音樂。繼《荒野大鏢客》和《黃昏雙鏢客》(《鏢客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之後,瑟吉歐·萊昂更加顛覆了西部片的樣式:這三位主角不是普通的僅有善或邪惡意圖的英雄或惡棍。
  • 走進電影大師的光影世界,費德裡科·費裡尼百年誕辰紀念放映長沙影...
    中國電影資料館館長、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主任孫向輝出席活動並講話,義大利共和國駐廣州總領事館副總領事戴偉德發言,中共長沙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陳剛同志致歡迎辭。省委宣傳部二級巡視員劉力峰主持活動。孫向輝表示,費德裡科·費裡尼是義大利傑出的電影藝術大師,在坎城國際電影節、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和奧斯卡金像獎評選中,費德裡科·費裡尼的作品都曾登上寶座。
  • 電影《你好霸王龍》曝大師陣容 恐龍世界歡樂來襲
    近日,由超人氣繪本大師宮西達也作品改編,靜野孔文擔任總監製、總導演,林珍釗執導,坂本龍一擔任音樂導演的動畫電影《你好霸王龍》發布了先導海報以及先導預告,正式宣布定檔10月19日全國上映,並於10月5日至10月7日國慶期間面向所有觀眾開啟超前點映。該片作為《你看起來好像很好吃》系列片,不僅主創陣容全面升級,更開啟了恐龍世界全新「冒險模式」。
  • 周潤發經典電影: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
    周潤發,香港影壇「雙周一成」,扶持過早年出道的劉德華,是香港電影的代表人物之一。發哥早年因出演上海灘裡英俊帥氣的許文強而一炮走紅,其實他也演過不少電視劇。不過,本文主要跟大家聊一聊他的電影作品。英雄本色1976年發哥就開始出演電影,真正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電影就是《英雄本色》,當時這部電影也聚集了吳宇森徐克等年輕導演,可以說大家共同創作了這個經典系列。從此,在周潤發的電影裡「江湖大哥」佔據重要的篇幅。
  • 好萊塢電影大師班把脈「網大」 《紅章魚》獲MPA大獎
    、北京國際電影節-電影市場(BFM)攜手主辦的「好萊塢電影大師班」在北京國際飯店會議中心報告廳隆重舉行。大師班開幕式由美國電影協會亞太區副總裁、大中華區總裁馮偉主持,美國電影協會亞太區總裁艾理善、北京市新聞出版廣電局局長楊爍、中影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江平為開幕式致辭。
  • 恐怖電影大師約翰卡朋特:我非常想為電子遊戲編曲
    恐怖電影大師約翰卡朋特:我非常想為電子遊戲編曲 時間:2018-12-16 09:14:40 來源:3DM編譯
  • 電影配樂大師約翰-巴裡病逝 曾五獲奧斯卡獎
    搜狐音樂訊 據國外媒體報導,英國著名電影配樂大師約翰-巴裡(John Barry)日前在紐約病逝,享年77歲。作為電影音樂領域的傳奇人物,約翰-巴裡評價出色的技藝曾五獲奧斯卡獎。  約翰-巴裡是當代最具代表性的大師級電影音樂家之一,自上世紀60年代起,約翰-巴裡已為超過110部的作品創作過配樂,其中包括11部007系列電影(《黎明殺機》、《八爪女》、《登月計劃》等)。約翰-巴裡以《冬之獅》、《獅子與我》、《走出非洲》和《與狼共舞》獲得四座奧斯卡最佳原創音樂獎,《獅子與我》獲得奧斯卡最佳原創歌曲獎。
  • 歐美電影大師普遍高齡 健在老妖精老而彌堅
    法國戰後新浪潮電影的關鍵人物埃裡克•侯麥,法國新浪潮導演2010年1月11日逝世,享年89歲。影迷說:也算值,默哀。曾執導《野草莓》等經典的瑞典電影大師英格瑪•伯格曼2007年7月30日逝世,享年89歲。影迷說:值了,默哀。
  • 《死侍》導演米勒聯手科幻電影大師卡梅隆,打造全新《終結者》
    >的動作科幻電影橫空出世,在電影界掀起軒然大波。導演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憑藉650萬美元投資拍攝製作,在全球攬獲上億票房,引起電影界廣泛關注。卡梅隆一戰成名,從此一路披荊斬棘,成為業界首屈一指的科幻電影大師。
  • 記憶大師是什麼類型的電影揭曉 懸疑科幻多種元素集合燒腦十足
    電影《記憶大師》將於4月28日在全國上映,早前一部《催眠大師》就讓觀眾們燒腦十足,現在的《記憶大師》燒腦程度如何呢?《記憶大師》是什麼類型的電影呢?下面隨小編一起來了解下吧。   據悉,《記憶大師》這部電影中包含了科幻、懸疑、警匪、情感等多種元素,很難用一般的電影類型來定義它,陳正道表示這部影片可以定義為「推理加冷科幻」。
  • 愛因斯坦,從未被「玩壞」的名人
    在愛因斯坦之前,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哺育和影響了很多文學藝術派別,許許多多作家仰弗大師為靈感之源;在相對論問世後,弗洛伊德的風頭就漸漸被愛因斯坦搶走了。1920年,美國「迷惘的一代」就推崇相對論,一直到戰後,新崛起的後現代主義者,言必稱玄妙無比的量子力學。愛因斯坦成名之後十分活躍,政界、商界、文化藝術界,哪個界辦點頂尖大事都會邀請他。
  • 大師級的電影調色秘籍,從諾蘭到王家衛
    很多大製作美劇也都是按照電影級畫面去調色的,但那畢竟是大製作才玩得起嘛…… 現在無論是有追求的視頻創作人,影視劇後期人員,亦或是攝影后期,平面後期等從業者都在努力學習調色以使自己的作品擁有電影的高級感。 那麼,什麼電影的高級感呢?就是給人一種色彩畫面沉穩、光線動態範圍大,暖色調和冷色調對比鮮明等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