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5號獨創技術PK美日:以前沒人這樣幹過!火星取樣或可期?

2020-12-12 科學史評話吳京平

嫦娥 5 號上升器已經順利從月球表面起飛了。它要經過幾次變軌,才能逐漸和環繞器匯合。這次任務的重頭戲就是在環繞月球軌道進行無人交會對接。這是我們以前沒有做過的事情,也是一次大的突破


最早的交會對接技術起源於美蘇兩國。雙子座飛船和聯盟號飛船都曾經實現過伴飛,也就是兩艘飛船儘量靠近,進行編隊飛行。這兩個國家當時已經掌握了太空人太空行走的技術。他們甚至想讓兩艘飛船通過太空行走來交換太空人。但是到最後,還是作罷了。


接下來就是發展交會對接技術。雙子座8號和阿金納上面級首先完成了對接。阿金納上面級是無人火箭,雙子座 8 號搭載了 2 名太空人。雖然只是把火箭和飛船做了物理鎖定。根本沒辦法讓人從對接的地方鑽過去,但總歸是一個創舉。


雙子座8號和阿金納上面級對接成功,可惜後來控制不住姿態而不斷翻滾


蘇聯人最開始實現飛船對接,接口也是死的,沒辦法走人,只是起到了物理連接的作用。即便蘇聯人設計的登月艙,中間也是不通的,需要太空人從飛船裡爬出來,進行太空行走,然後爬進登月艙。這個過程很麻煩,總設計師科羅廖夫也不願意,但是時間來不及,只能先這麼湊合著。


後來,蘇聯人為了和空間站對接,美國人為了阿波羅飛船和登月艙對接,不約而同發展出了插頭插座的對接系統。飛船頂上是一根插頭。空間站或者登月艙這邊的接口是一個圓錐形的漏鬥。只要慢慢調整飛船的姿態,把插頭捅進漏鬥裡插到底就算是萬事大吉。隨後插頭被拉緊,對接機構的圓環也就逐漸靠攏,隨後鎖定在一起,對接過程也就圓滿完成。這時候,只要拆下中間的漏鬥和插頭系統,中間就是一個通道,可以供人員往來。


美國阿波羅飛船的對接機構


蘇聯的這套對接機構也曾經出過故障,聯盟 10 號和禮炮 1 號空間站對接的時候,硬是留下一道縫子沒對齊,對接沒有到位,自然是沒辦法開門。結果 3 個太空人只能在門外睡了一宿。回家沒帶鑰匙,進不去門的糗事兒很多人都遇到過,那種感覺真的讓人抓狂,他們後來灰頭土臉的回了地球。


周邊對接機構


後來美蘇關係緩和,開始開展合作。要完成阿波羅飛船和聯盟號的對接任務。蘇聯那時候已經研發出了一套周邊對接機構,美國人也跟著做了一套。這套機構比原來的插頭插座的對接系統可好用多了。不用再分公母,任意的飛船和太空飛行器都可以對接。後來,這種周邊對接機構不斷改進,成了國際空間站的標配。大家普遍都願意遵循這個標準,我國的神舟飛船的接口也是符合這個標準的。不過國際空間站的還是保留了和聯盟號對接用的插座,可以和聯盟號的插頭相匹配。進步貨運飛船其實就是聯盟載人飛船的改進版,也是用的同樣的對接機構。


進步號貨運飛船對接國際空間站


美國人有太空梭,國際空間站全靠這個大卡車把一個個艙段運上太空。後來太空梭退役了,就只能靠聯盟號在運人,進步號來運貨,效率大不如前。美國的私營企業 spacex 研發了龍飛船,不但能運貨,還能運人。經過一個漫長的空白期,美國終於恢復了載人航天的能力。歐洲和日本沒有載人的能力,但是他們都分別研發了自己的貨運飛船 ATV 和 HTV。


「牽牛星」和「織女星」對接


日本人 1997 年就專門發射了一顆試驗衛星 ETS-7 來驗證對接技術。這顆衛星分兩部分,體積大的那個叫牽牛星,體積小的那個叫「織女星」,說到底還是「兩口子」。牽牛星安裝著一個機械臂,這也是唯一的帶有機械臂的衛星了。過去全靠飛船的精確操控,而且對接的時候要非常輕柔,振動要小。現在有了機械臂,等對接飛船靠近了,直接用機械臂抓住,慢慢靠到對接口,別提多方便了。


歐空局的ATV貨運飛船


因為國際空間站就有一根機械臂,所以日本在測試對接技術的時候,針對的就是國際空間站,歐洲人也參與了,現在大家都很喜歡用機械臂來輔助對接。過去的聯盟號是用微波來進行通訊和對接校準,雷射的精確度比微波更高一些。不過有了機械臂,事情就簡化了不少,而且衝擊力也很小。不僅如此,有時候為了讓出中間的對接口,需要把飛船或者是某個艙段移到側面去,這就是機械臂大顯身手的好機會了。傳統的對接裝置是沒這個本事的。所以,機械手幾乎成了大型多艙段空間站必備的裝置。


國際空間站的機械臂抓住了日本的HTV貨運飛船


不過,以上的一切對接裝置都不適用於嫦娥 5 號。為啥呢?因為太過複雜,重量太大了。為了保證氣密性和電路管路暢通,對接環的結構很複雜。對於嫦娥 5 號的上升器和環繞器,完全犯不上。畢竟太空飛行器能輕一點是一點,都是要一克一克的計較的。這東西是無人的,傳遞的只是土壤和巖石樣本,不需要考慮這麼多亂七八糟的事兒。為此,航天 8 院的工程師們專門設計了一個用於小型無人太空飛行器的對接機構,整個重量只有傳統周邊對接機構的 1/15,這可是獨創的技術。因為其他國家還沒有類似的需求,他們沒有考慮到小型的無人太空飛行器居然也要玩兒交匯對接


嫦娥5號的抱抓對接機構


大家從畫面上可以看得出,上升器上有 3 根金屬杆,重量很輕。環繞器上的 3 個抱抓也很輕,但是這已經足夠拉緊兩個太空飛行器了,結構就這麼簡單。對接的全部動作要在 21 秒內完成,1 秒捕獲、10 秒校正、10 秒鎖緊。為此工程師們做了 35 項故障預案,全部採用自動控制,地球和月亮之間的無線電通信有 1 秒多的延遲,全靠地面操作根本來不及,只能靠太空飛行器的全自動交會對接。


過去,探測器降落在火星,或者是歐羅巴這種大衛星上是根本不可能取樣返回的,只能就地檢測,局限性很大。俄羅斯的福布斯-土壤探測器設定的目標是登陸火星的兩顆衛星之一的福布斯,這個衛星長得就像是個歪瓜裂棗,肯定是「後娘養的」。


火星和衛星福布斯


我們大致可以判斷,這兩個小的不值一提的衛星肯定是火星沒事兒撿了個漏。但是小有小的好處,從福布斯上取樣,然後起飛返回相對比較容易,不是一件做不到的事情。畢竟福布斯的引力非常的小,很容易脫離。


但是,即便是崇尚暴力美學的俄國人,也只敢在火星的衛星上打主意,從不敢想從火星上取樣返回,因為代價太大了。現在,有了在外星軌道的自動對接技術,運載能力大大提高。從火星取樣返回再也不是遙不可及的事情了。有了這套對接技術,我們能玩兒出來的花樣就非常多,可以說是打開了一扇嶄新的大門。


追蹤嫦娥五號系列:

相關焦點

  • 嫦娥5號月球取樣和隼鳥2號小行星取樣,哪一個技術難度更大?
    我國計劃在今年11月份發射嫦娥5號到月球進行月球土壤採集,並帶回地球。而日本則是「隼鳥2號」探測器成功地從「龍宮」小行星採樣,目前已經在返回地球路上。作為亞洲的兩個強國,也是航天領域先進技術的體現,兩國的天外採樣難度有什麼不同,哪家的難度更大呢?
  • 預測嫦娥5號月球順利取樣返回的戰略意義
    之所以有月球或者火星的碎片出現在地球上,在於早年月球和火星都發生過猛烈的天體碰撞,大量碎片被撞擊的動能拋灑在空間中,最終受到地球的吸引力而自然隕入。實際上只有取自月球表面的部分巖石和月壤,或許還有部分取樣自小行星或者彗星彗核的少量樣品。而對火星的人工取樣返回仍然在規劃之中。美國的阿波羅計劃在多次任務中,宣稱一共帶回了382公斤月巖和月壤樣品。而與之競爭的蘇聯方面,由於N1大火箭的連續爆炸,最終也沒實現有人登月。只能屢次嘗試無人取樣再返回。一開始的嘗試都沒有成功,直到Luna 16探測器整體落月,才首次取回樣品100克。
  • 同是星外取樣,嫦娥5號,隼鳥2號,阿波羅11號,誰技術更先進?
    同是星外取樣,嫦娥5號,隼鳥2號,阿波羅11號,誰技術更先進? 最近關於中國的嫦娥5號探月,網上議論得如火如荼。這也是中國在2020年科學界的頭等大事了。嫦娥5號執行的任務是到月球取2kg的月壤,然後回到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現如今,嫦娥5號已經取樣完畢,還在返程的路上,預計本月中旬就能著陸了。
  • 國家航天局:不排除嫦娥六號到月背去取樣
    我國對於深空探測的實踐還遠沒有結束,目前,執行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天問一號正在奔火途中;嫦娥六號、七號、八號,小行星探測、火星取樣返回、木星系探測等任務也將按計劃陸續實施。 探月工程四期,總共包括四次任務。第一次任務是嫦娥四號月球背面著陸巡視探測。第二次任務是嫦娥六號,我們還將進一步優化論證工程目標和科學目標。
  • 日本飛船取樣,美國飛船取樣,我國嫦娥5號取樣,誰更先進?
    環繞在200公裡高月球軌道上的嫦娥5號,成功在月球風暴洋附近取得月球樣品。已經送回小行星樣品的日本隼鳥2號,現在開啟了第2段探索旅程。已經取得小行星樣品,等待返程的美國OSIRIS-REx號。美國OSIRIS-REx號,我國嫦娥5號,三艘人造飛船都已經成功在地外世界取樣,從取樣技術上來看,誰的技術更先進呢?
  • 美國取樣380千克,嫦娥5號預計取樣2千克,是技術不夠先進嗎
    380千克,而現在我國嫦娥5號預計取樣2千克,為何差這麼多,可能有人覺得很少,是技術不夠先進嗎?24號成功著陸月球,月球20號取回了30克月球樣品,月球24號取回170.1克月球樣品,所以前蘇聯三次取樣一共獲得了約301克月球樣品,平均每次約100克,而我國的嫦娥五號預計自動取樣2000克,是不是要比蘇聯取樣數量多得多?
  • 美國取樣380千克,嫦娥5號預計取樣2千克,是技術不夠先進嗎
    在50多年前,美國阿波羅號飛船共獲得月球樣品約380千克,而現在我國嫦娥5號預計取樣2千克,為何差這麼多 美國阿波羅號計劃共有12名美國太空人成功登上月球,進行了人工取樣,所以阿波羅號計劃取樣和現在嫦娥五號自動取樣不同,沒有什麼可比性,那麼人類史首次自動取樣的太空飛行器是哪艘?是蘇聯的月球16號飛船。
  • 天問一號降落火星比美國更加安全,和嫦娥五號取樣返回哪個更難?
    2020年中國航天領域最大的兩件事情應該是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的發射,以及將在11月24日發射的「嫦娥五號」月球取樣返回任務。作為中國航天最先進技術的代表,兩個任務到底哪一個任務的技術難度更大呢?下面我們一一分析!
  • 除了嫦娥四號,探月四期還有嫦娥六號、七號、八號,將承擔哪些使命?
    以嫦娥四號任務圓滿成功為標誌,我國探月工程四期和深空探測工程全面拉開序幕。 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在今天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透露,嫦娥五號月面採樣返回任務將於今年年底左右實施,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將於2020年前後實施。
  • 嫦娥五號新進展,俄專家打破沉默:以前從未有人像中國人這樣幹過
    嫦娥五號最新進展披露之後,為何俄羅斯科學院的科學家打破了沉默,說以前從未有人像中國人這樣幹過?12月2日,嫦娥五號探月最新進展披露:成功在完成鑽取2千克月壤的採樣和封裝之後,俄羅斯科學院航天研究所核行星學科室主任伊戈爾·米特羅法諾夫打破了沉默,接受了媒體採訪。這位來自航天大國的科學家在研究嫦娥五號探測器相關資料後做出了評價:嫦娥五號探月不是其他國家以前完成項目的重複,中國展現了其技術的獨特性,以前從未有人這樣做過。
  • 嫦娥五號新進展,俄專家打破沉默:以前從未有人像中國人這樣幹過
    嫦娥五號鑽取月壤在嫦娥五號最新進展披露之後,為何俄羅斯科學院的科學家打破了沉默,說以前從未有人像中國人這樣幹過?12月2日,嫦娥五號探月最新進展披露:成功在完成鑽取2千克月壤的採樣和封裝之後,俄羅斯科學院航天研究所核行星學科室主任伊戈爾·米特羅法諾夫打破了沉默,接受了媒體採訪。這位來自航天大國的科學家在研究嫦娥五號探測器相關資料後做出了評價:嫦娥五號探月不是其他國家以前完成項目的重複,中國展現了其技術的獨特性,以前從未有人這樣做過。
  • 同是太空取樣,中國的嫦娥5號和日本的隼鳥2號,哪個更難?
    同是太空取樣,中國的嫦娥5號和日本的隼鳥2號,哪個更難?近段時間,除了疫情和美國大選之外,全球最關心的兩件事肯定就是中國的嫦娥5號奔月取樣返程地球,以及日本的隼鳥2號取樣返程地球了。不知什麼時候,網友們總喜歡拿中國和日本來做對比,這次兩國的太空取樣"撞車",更是引發了網友們激烈的討論。我國的嫦娥5號登月取樣行動是在11月24日凌晨4:30開啟的,長徵4號推動嫦娥5號飛向月球飛向月球,並在月球成功著陸。之後,嫦娥5號就在月球上開始"挖土"預計在12月中旬返回地球。
  • 同是太空取樣,中國的嫦娥5號和日本的隼鳥2號,哪個更難?
    同是太空取樣,中國的嫦娥5號和日本的隼鳥2號,哪個更難?近段時間,除了疫情和美國大選之外,全球最關心的兩件事肯定就是中國的嫦娥5號奔月取樣返程地球,以及日本的隼鳥2號取樣返程地球了。首先,來看距離:隼鳥2號的目標是一個距離地球約3億公裡的小行星龍宮,而嫦娥5號的目標是距離地球40多萬公裡的月球。就距離而言,隼鳥2號的飛行距離是嫦娥5號的750倍,可以說,兩者有著天壤之別!
  • 嫦娥5號剛發射成功,美國NASA伸手討要所得數據,俄羅斯也緊隨其後
    一直以來,人類對於月球以及火星的好奇心就沒有斷絕過,尤其是進入2020年,各國火星探測工作相繼展開,近日,好奇號火星探測器傳出消息,稱已經在火星表面發現了遠古時期洪水出現的痕跡,也就是說,火星上是有水存在過的,未來或許還能發現更多適合人類居住的物質。實際上,除了火星外,人類對月球的探索也在一直繼續著。
  • 相比較50年前美俄的月球取樣返回,嫦娥5號有什麼特點和優勢?
    一晃眼,2020年又快到年底了,時間過得真是快。進入11月份,我國航天還有一個壓軸大戲,那就是世界矚目的「嫦娥五號」即將要發射,不但是我國首次進行月球取樣返回,也將是21世紀世界上首個完成月球取樣並返回的國家!
  • 嫦娥5號為何在這一天著陸月面?取樣要求48小時完成,為什麼?
    跟之前的嫦娥3號和嫦娥4號著陸情況不同,嫦娥5號要求在48小時內完成表取和鑽取兩種方式的取樣,然後將2千克月球樣品倒進一個特殊貯存罐中,特殊貯存罐位於上升器頂部,採樣完成後進行密封,做好返回近月軌道的準備。按要求,12月3日晚23時左右,嫦娥5號上升器帶著月球樣品擇機點火起飛,尋找等待在200公裡高近月軌道上的軌道器。問題來了,為何嫦娥5號選擇在這一天著陸月面?
  • 嫦娥5號衝向太空,東西還沒回來,各國要求中國分享數據?
    眾所周知,我國在航天方面取得了巨大進展,比如北鬥導航系統、火星探測器,再加上這次的嫦娥五號。我國這次發射的嫦娥五號目的非常明確,那就是攜帶月球土壤樣本回國,一旦成功,我國將成為繼美國、蘇聯之後第三個月球取樣的國家。
  • 嫦娥5號衝向太空,東西還沒回來,各國要求中國分享數據?
    眾所周知,我國在航天方面取得了巨大進展,比如北鬥導航系統、火星探測器,再加上這次的嫦娥五號。我國這次發射的嫦娥五號目的非常明確,那就是攜帶月球土壤樣本回國,一旦成功,我國將成為繼美國、蘇聯之後第三個月球取樣的國家。但是我國嫦娥5號剛剛衝向太空,東西還沒回來,各國就要求我國能分享一些樣本,因此很多人都認為這是想坐享其成嗎?
  • 嫦5登月能否踏出火星取樣第一步?
    >嫦娥5號探測器發射質量為8.2噸,當其進入月球軌道,著陸器與支撐艙分離,形成"軌道器、返回器組合體"與"著陸器、上升器組合體"。而要知道的是,早在嫦娥五號任務開始時,也曾有直接從月面起飛返回的採樣方案。如果只是為了取樣,為何要舍易求難?其實這不過是火星取樣的預演。為什麼這麼說?了解一下美國火星取樣計劃你就懂了。
  • 相比較50年前美俄的月球取樣返回,我國「嫦娥5號」有什麼特點和優勢?
    一晃眼,2020年又快到年底了,時間過得真是快。進入11月份,我國航天還有一個壓軸大戲,那就是世界矚目的「嫦娥五號」即將要發射,不但是我國首次進行月球取樣返回,也將是21世紀世界上首個完成月球取樣並返回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