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理工邀請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Jeng-Shing Chern教授作學術交流

2021-02-10 i北理

    應北京理工大學宇航學院張景瑞教授的邀請,國際宇航科學院(IAA)院士、Acta Astronautica期刊的主編Jeng-Shing Chern教授於2016年12月12日-16日訪問北京理工大學,並於13日上午為我校師生做了關於「從國際宇航聯大會談宇宙航行學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和「Acta Astronautica期刊主編談SCI投稿要訣」兩個內容的學術報告。

  Acta Astronautica是北理工學術委員會認定的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學科的頂級期刊,現任主編Chern院士1947年生於臺灣,在臺灣國立成功大學機械工程系獲得學士和碩士學位後,又在美國密西根州大學航空航天工程系被授予碩士和博士學位。在過去45年中,Chern院士一直從事飛彈和遙感衛星相關領域的研究,他獲得過臺灣地區和國際空間組織頒發的多個獎項,發表論文超過200篇,目前擔任國際宇航科學院(IAA)的全職院士,併兼任Journal of Guidance,Control, and Dynamics期刊的國際顧問。

  Chern院士介紹了國際宇航聯(IAF)、國際宇航科學院(IAA)、國際宇航大會(IAC)的相互關係與歷史淵源;結合自己32次參加國際宇航聯大會的經歷,從研究人員的角度闡述了他對宇航學科發展的觀點。

  作為Acta Astronautica期刊的主編,Chern院士給大家分享了SCI期刊論文的投稿經驗,對在場的師生提出了很多寶貴建議,其中包括題目的擬定,論文格式要求,參考文獻引用技巧等方面。同時,他希望每個投稿的作者都應該遵守學術倫理,真實、誠懇地面對自己和他人的學術成果。

  在報告後的互動環節中,在場的師生就報告的內容和自身的投稿情況和Chern院士進行了熱烈的交流討論,現場氣氛活躍,Chern院士詳細回答了同學們關於自己在Acta Astronautica 期刊投稿過程中遇到的具體問題和處理的原則。

  報告會後,北理工研究生院唐勝景副院長、宇航學院馬少鵬副院長和張景瑞教授與Chern院士在舉辦國際高水平學術會議、建立全英文暑期課程和高校間人才互訪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會談。Chern院士的此次到訪,對提高北理工科研人員學術論文的撰寫質量和促進北理工科研學術與人才培養的國際化,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相關焦點

  • 西工大李學龍教授當選國際宇航科學院正式院士
    日前,國際宇航科學院公布了2020年院士選舉結果,西北工業大學李學龍教授當選國際宇航科學院基礎學部正式院士。李學龍,西北工業大學教授,校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據悉,今年的選舉中,中國共有18名專家成功入選(含臺灣地區),其中正式院士11名,通訊院士7名。基礎學部中,正式院士2名,通訊院士1名。截至今年,在國際宇航科學院基礎學部的中國大陸院士一共有13人,李學龍教授是基礎學部首位來自中國西部的院士。
  • 西工大李學龍教授當選國際宇航科學院正式院士
    日前,國際宇航科學院公布了2020年院士選舉結果,我校李學龍教授當選國際宇航科學院基礎學部正式院士。李學龍,西北工業大學教授,校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據悉,今年的選舉中,中國共有18名專家成功入選(含臺灣地區),其中正式院士11名,通訊院士7名。基礎學部中,正式院士2名,通訊院士1名。
  • 西北工業大學李學龍教授當選國際宇航科學院正式院士
    日前,國際宇航科學院公布了2020年院士選舉結果,我校李學龍教授當選國際宇航科學院基礎學部正式院士。李學龍,西北工業大學教授據悉,今年的選舉中,中國共有18名專家成功入選(含臺灣地區),其中正式院士11名,通訊院士7名。基礎學部中,正式院士2名,通訊院士1名。截至今年,在國際宇航科學院基礎學部的中國大陸院士一共有13人,李學龍教授是基礎學部首位來自中國西部的院士。
  • 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莊逢源寄語青少年多問「為什麼」
    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莊逢源寄語青少年多問「為什麼」 2019-10-……9日在中國科學技術館舉行的一場報告會上,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莊逢源向在座的中學生連續發問,引來孩子們冥思苦想、積極作答。  「我希望小朋友們能夠以好奇心來觀察世界,發現世界當中的奧秘,多問世界中的『為什麼』。」莊逢源在作這場題為《空間生命科學,期待你的參與》的專題報告時說。慶祝2019年世界空間周科普報告會10月9日在北京舉行。圖為專家向學生代表贈送航天科普圖書。
  • 清華校友周志成當選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
    7月20日,國際宇航科學院(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Astronautics, IAA)2018年院士選舉結果公布,清華校友、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五研究院研究員周志成當選國際宇航科學院工程學部正式院士。
  • 校友邱家穩當選國際宇航科學院終身院士
    10月27日,國際宇航科學院公布了2020年院士選舉結果,蘭州大學1979級校友、曾任蘭州空間技術物理研究所所長的邱家穩研究員當選工程學部終身院士。曾任中國真空學會副理事長,甘肅省物理學會理事長,中國物理學會理事,中國宇航學會理事,表面工程技術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主任等職務。主持完成了多項科研成果,經鑑定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曾獲省部級以上科技進步獎12項。出版《真空設計手冊》(第3版)、《太空飛行器熱控薄膜技術》等專著,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11項。
  • 甘肅省兩名科學家當選國際宇航科學院終身院士
    我省兩名科學家當選國際宇航科學院終身院士每日甘肅網11月2日訊(掌上蘭州·蘭州晨報首席記者武永明)國際宇航科學院日前公布了2020年院士選舉結果,我省兩名科學家當選工程學部正式院士,他們分別是:曾任蘭州空間技術物理研究所所長的邱家穩研究員、現任蘭州空間技術物理研究所科技委主任的李得天研究員。
  • 和德宇航總裁周大創當選國際宇航科學院終身院士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8月15日訊(記者徐紅)國際宇航科學院(IAA)近日在其官方網站公布了2017年新當選院士名單,北京和德宇航技術有限公司總裁周大創位列其中,榮幸當選為國際宇航科學院社會科學部終身院士。
  • 紅城驕子邱家穩當選國際宇航科學院終身院士
    10月27日,國際宇航科學院公布了2020年院士選舉結果曾任蘭州空間技術物理研究所所長的曾任中國真空學會副理事長,甘肅省物理學會理事長,中國物理學會理事,中國宇航學會理事,表面工程技術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主任等職務。主持完成了多項科研成果,經鑑定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曾獲省部級以上科技進步獎12項。出版《真空設計手冊》(第3版)、《太空飛行器熱控薄膜技術》等專著,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11項。
  • ...倪明康教授授應西北師範大學邀請作學術報告:《奇攝動微分方程...
    華東師範大學倪明康教授學術報告:《奇攝動微分方程中的漸近理論》  9月3日下午,華東師範大學博士生導師、俄羅斯科學院院士倪明康教授應西北師範大學邀請作了題為《奇攝動微分方程中的漸近理論》的學術報告。該校數學與統計學院教師及研究生80多人參加了報告會。
  • 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何質彬和他的三個「夢」
    擔任太空體育學課題組首席科學家的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何質彬在發表主題演講。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何質彬日前在珠海參加「基於人類的太空體育運動學分類研究」研討會時接受了中新網記者專訪,八十多歲的他表示,自己仍然要繼續為中國的航天夢做貢獻。
  • 北京國際學術交流季——腦科學與類腦研究論壇舉辦
    2018年12月11日至12日,由北京市科委支持,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聯合北京師範大學、中國神經科學學會認知神經生物學分會共同舉辦了北京國際學術交流季——腦科學與類腦研究論壇暨北京師範大學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IDG/麥戈文腦科學研究院學術年會。
  • 東南大學王承祥教授當選歐洲科學院院士
    近日,歐洲科學院(AcadamiaEuropaea或The Academy of Europe)正式公布2020年新晉院士名單,東南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移動通信國家重點實驗室王承祥教授因在無線通信領域的傑出貢獻
  • 東南大學王承祥教授當選為歐洲科學院院士
    近日,歐洲科學院(AcadamiaEuropaea或The Academy of Europe)正式公布2020年新晉院士名單,東南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移動通信國家重點實驗室王承祥教授因在無線通信領域的傑出貢獻當選為歐洲科學院院士。
  • 從河南農村走出,他創造這項"中國第一",當選國際宇航科學院終身院士!
    10月27日,國際宇航科學院公布了2020年院士選舉結果,曾任蘭州空間技術物理研究所所長、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發部總工程師、實踐十號衛星總指揮等職,現擔任某對地觀測衛星系統總指揮的蘭州大學1979級傑出校友邱家穩當選工程學部終身院士。
  • 華東理工大學教授張金龍當選歐洲科學院院士—新聞—科學網
    張金龍教授當選歐洲科學院院士   近日,歐洲科學院
  • 深耕無線通信 東南大學王承祥教授當選歐洲科學院院士
    來源:交匯點新聞客戶端交匯點訊 近日,歐洲科學院(AcadamiaEuropaea或The Academy of Europe)正式公布2020年新晉院士名單,東南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移動通信國家重點實驗室王承祥教授因在無線通信領域的傑出貢獻當選為歐洲科學院院士。
  •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邀請上海交通大學王開學教授作高端學術報告
    新聞網訊:8月28日上午,上海交通大學王開學教授應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邀請,在博知樓102教室為我校學生作了題為《多孔材料在儲能領域的應用》的夏季學期高端學術報告,報告由副院長李洪亮教授主持。王教授著重介紹了納米孔材料的基本概念,製備方法以及在各種領域(吸附、氣體分離、催化以及新型的二次電池等)的重要應用,展開介紹了近些年組內優秀成果。報告內容精彩豐富,展示的圖片精美絕倫,語言通俗易懂,將晦澀的專業理論知識淺顯的表述出來。在報告中對老師和同學們的提問知無不言,營造了一個較為舒適的學術交流氛圍,讓大家暢所欲言,給在場的師生們上了生動且極具意義的一課,讓與會的師生們收益頗豐。
  • ...訪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中國航天系統科學與工程研究院院長薛惠鋒
    16日,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中國航天系統科學與工程研究院(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十二研究院)院長薛惠鋒接受本報記者獨家專訪時說。2020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啟動航天強國建設的關鍵之年。系統科學與工程在我們國家的航天事業當中是什麼樣的定位?有什麼樣的使命?
  • 美國科學院院士朱健康教授訪問大連化物所
    7月8日,美國科學院院士朱健康教授應邀到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訪問,並作了題為Understanding and improving plant abiotic stress resistance的學術報告。大連化物所相關研究人員和研究生聽取了報告並與朱健康進行深入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