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德宇航總裁周大創當選國際宇航科學院終身院士

2020-11-29 中國網財經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8月15日訊(記者徐紅)國際宇航科學院(IAA)近日在其官方網站公布了2017年新當選院士名單,北京和德宇航技術有限公司總裁周大創位列其中,榮幸當選為國際宇航科學院社會科學部終身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2016年新公布的院士名單中有11名中國科學家,2017年新增17名中國科學家

  國際宇航科學院是聯合國框架下獨立的非政府性國際學術組織,由20世紀最偉大的航天工程學家、被譽為「航空航天時代科學奇才」的馮·卡門倡導,於1960年8月16日在瑞典斯德哥爾摩成立。IAA由在航天技術及其相關領域有突出貢獻的專家組成,有基礎科學、工程科學、生命科學和社會科學四大學部。其宗旨是利用航天技術促進人類的和平與社會的發展,並表彰在涉及航天學科某一分支領域中取得卓著成績的個人。宇航科學院院士均是各國空間和航天活動的先導,當選宇航科學院院士是對其所做貢獻和成績記錄的認可。

  周大創於1998年大學畢業後加入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工作,這是中國衛星設計與研製的核心部門。在工作實踐中周大創敏銳地發現,航天事業不能關起門來搞,航天國際化是勢不可擋的潮流,如能引進國際航天領域的最新成果並直接服務於中國航天事業,將會實質性縮小中國和歐美航天技術的差距,並在某些領域實現超越。為此,周大創於2007年創立了北京和德宇航技術有限公司,專注於中國航天的國際合作,其成果在航天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如2007年周大創帶領團隊耗時6個月,完成了世界範圍內空間機械臂技術狀態與發展課題;2010年至今,該公司成功引進了宇航級高精度諧波驅動減速器,打破了日本在該領域對中國的封鎖;2013年,和德宇航在瑞士與義大利分別成立了「中瑞空間機構聯合實驗室」「中意電推進聯合實驗室」,為我國在相關領域科研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持,並為中國宇航領域國際合作開創了嶄新的模式與平臺……10年間,和德宇航提供的技術和產品廣泛應用於探月工程、載人航天、北鬥導航等多項國家重點型號任務,解決了國家重大專項任務的研製生產急需,多次受到總體單位和承研承制單位的好評。

  周大創在今年6月初的國際航天探索大會期間曾表示,以商業應用需求為牽引的新航天將是未來航天產業發展的方向,除了傳統的宇航系統集成業務外,和德宇航正努力向衛星星座建設和運營、小衛星技術支持與服務等業務發展,為加速航天科技成果轉化,推進商業航天和產業發展,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不懈努力。

(責任編輯:羅伯特)

相關焦點

  • 校友邱家穩當選國際宇航科學院終身院士
    10月27日,國際宇航科學院公布了2020年院士選舉結果,蘭州大學1979級校友、曾任蘭州空間技術物理研究所所長的邱家穩研究員當選工程學部終身院士。拓展閱讀據悉,2020年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選舉共有來自中國、美國、俄羅斯、義大利、日本、法國、德國等28個國家的54名航天專家入選國際宇航科學院通訊院士,59名航天專家受聘國際宇航科學院終身院士。
  • 甘肅省兩名科學家當選國際宇航科學院終身院士
    我省兩名科學家當選國際宇航科學院終身院士每日甘肅網11月2日訊(掌上蘭州·蘭州晨報首席記者武永明)國際宇航科學院日前公布了2020年院士選舉結果,我省兩名科學家當選工程學部正式院士,他們分別是:曾任蘭州空間技術物理研究所所長的邱家穩研究員、現任蘭州空間技術物理研究所科技委主任的李得天研究員。
  • 紅城驕子邱家穩當選國際宇航科學院終身院士
    邱家穩研究員當選工程學部終身院士他負責完成並發射了我國第一顆微重力科學實驗衛星和某型號高分衛星,為我國空間科學與國防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同時是國際宇航聯結構與材料委員會委員和裝發部先進位造技術專業組專家。
  • 清華校友周志成當選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
    7月20日,國際宇航科學院(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Astronautics, IAA)2018年院士選舉結果公布,清華校友、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五研究院研究員周志成當選國際宇航科學院工程學部正式院士。
  • 從河南農村走出,他創造這項"中國第一",當選國際宇航科學院終身院士!
    10月27日,國際宇航科學院公布了2020年院士選舉結果,曾任蘭州空間技術物理研究所所長、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發部總工程師、實踐十號衛星總指揮等職,現擔任某對地觀測衛星系統總指揮的蘭州大學1979級傑出校友邱家穩當選工程學部終身院士。
  • 西工大李學龍教授當選國際宇航科學院正式院士
    日前,國際宇航科學院公布了2020年院士選舉結果,西北工業大學李學龍教授當選國際宇航科學院基礎學部正式院士。李學龍,西北工業大學教授,校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據悉,今年的選舉中,中國共有18名專家成功入選(含臺灣地區),其中正式院士11名,通訊院士7名。基礎學部中,正式院士2名,通訊院士1名。截至今年,在國際宇航科學院基礎學部的中國大陸院士一共有13人,李學龍教授是基礎學部首位來自中國西部的院士。
  • 西工大李學龍教授當選國際宇航科學院正式院士
    日前,國際宇航科學院公布了2020年院士選舉結果,我校李學龍教授當選國際宇航科學院基礎學部正式院士。李學龍,西北工業大學教授,校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據悉,今年的選舉中,中國共有18名專家成功入選(含臺灣地區),其中正式院士11名,通訊院士7名。基礎學部中,正式院士2名,通訊院士1名。
  • 西北工業大學李學龍教授當選國際宇航科學院正式院士
    日前,國際宇航科學院公布了2020年院士選舉結果,我校李學龍教授當選國際宇航科學院基礎學部正式院士。據悉,今年的選舉中,中國共有18名專家成功入選(含臺灣地區),其中正式院士11名,通訊院士7名。基礎學部中,正式院士2名,通訊院士1名。截至今年,在國際宇航科學院基礎學部的中國大陸院士一共有13人,李學龍教授是基礎學部首位來自中國西部的院士。
  • 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何質彬和他的三個「夢」
    擔任太空體育學課題組首席科學家的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何質彬在發表主題演講。林慧 攝「我已經圓了『兩彈一星』夢和『航天強國』夢,有生之年,我還要為第三個夢而努力,那就是建設一個智慧航天城。」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何質彬日前在珠海參加「基於人類的太空體育運動學分類研究」研討會時接受了中新網記者專訪,八十多歲的他表示,自己仍然要繼續為中國的航天夢做貢獻。
  • 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莊逢源寄語青少年多問「為什麼」
    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莊逢源寄語青少年多問「為什麼」 2019-10-……9日在中國科學技術館舉行的一場報告會上,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莊逢源向在座的中學生連續發問,引來孩子們冥思苦想、積極作答。  「我希望小朋友們能夠以好奇心來觀察世界,發現世界當中的奧秘,多問世界中的『為什麼』。」莊逢源在作這場題為《空間生命科學,期待你的參與》的專題報告時說。慶祝2019年世界空間周科普報告會10月9日在北京舉行。圖為專家向學生代表贈送航天科普圖書。
  • 北理工邀請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Jeng-Shing Chern教授作學術交流
    應北京理工大學宇航學院張景瑞教授的邀請,國際宇航科學院(IAA)院士、Acta Astronautica期刊的主編Jeng-Shing
  • 戚發軔院士獲國際宇航聯合會「名人堂(Hall of Fame)」獎
    近日,2019年國際宇航大會(IAC)在美國舉辦,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戚發軔院士榮獲了本年度國際宇航聯合會(IAF)「名人堂」( Hall of Fame)獎項,該獎項旨在表彰對推動空間科學技術有傑出貢獻的科學家。
  • 王小軍當選國際宇航聯合會副主席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0月16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記者今天從中國宇航學會獲悉,在剛剛結束的2020年國際宇航大會上,經中國宇航學會推薦,中國宇航學會常務理事、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院長王小軍成功當選國際宇航聯合會(IAF)副主席。
  • ...訪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中國航天系統科學與工程研究院院長薛惠鋒
    16日,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中國航天系統科學與工程研究院(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十二研究院)院長薛惠鋒接受本報記者獨家專訪時說。2020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啟動航天強國建設的關鍵之年。系統科學與工程在我們國家的航天事業當中是什麼樣的定位?有什麼樣的使命?
  • 他是中國光學之父,兩彈一星獎章獲得者,被評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
    王大珩院士與王淦昌院士等而在我國當代也有這麼一批科學家,他們時刻心繫祖國和人民,在他們年輕的時候都曾留學異國他鄉王大珩的家庭是一個典型的「學霸家庭」和「科技大家庭」。他的父親王應偉是我國近代著名科學家,曾是清末秀才,畢業於東京物理學院。家中兄弟姐妹七人,都是大學霸,四個畢業於北大,一個清華,還有兩個畢業於燕京大學和南開大學。祖籍江蘇蘇州吳縣,父親是科學家,母親也是接受了良好教育的知識分子,教育孩子很有一套,孩子們也是個個出類拔萃。
  •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當選工程院院士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當選工程院院士 澎湃新聞記者 張家然 2015-12-07 10:36 來源:澎湃新聞
  • 工程院院士姚穆:中國的太空衣處於世界先進水平
    「『神五』太空衣不簡單」──訪中國著名紡織材料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姚穆 「楊利偉所穿的太空衣是太空衣中要求比較簡單的一種,但其中所含的科技成份不簡單」。正在香港理工大學訪問講學的中國著名紡織材料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姚穆在接受本社記者專訪時不無自豪。
  • 先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又當選歐洲科學院院士,北京這位教授厲害了!
    7月27日,歐洲科學院 (Academia Europaea, the Academy of Europe) 正式公布,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成秋明教授當選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歐洲科學院年會暨新當選院士入會儀式將推遲至2021年10月在西班牙巴塞隆納市舉行。
  • 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李得天:有心人一年,無心人十年
    1月5日,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蘭州空間技術物理研究所科技委主任李得天做客人民網《科學家面對面》欄目時介紹道,嫦娥五號從月球採樣返回時用到的「存儲罐」——月球樣品密封封裝裝置是基於他所在團隊技術研製開發的,正因為李得天及其團隊在真空計量領域的不斷開拓,才使得月球土壤樣本能夠「原汁原味」地帶回地球。
  • 慈谿籍院士餘夢倫獲「國際宇航聯合會名人堂」獎​
    慈谿籍院士餘夢倫獲「國際宇航聯合會名人堂」獎​ 2020-06-19 05: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