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國際宇航科學院公布了2020年院士選舉結果,曾任蘭州空間技術物理研究所所長、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發部總工程師、實踐十號衛星總指揮等職,現擔任某對地觀測衛星系統總指揮的蘭州大學1979級傑出校友邱家穩當選工程學部終身院士。
國際宇航科學院是非政府性的國際學術組織,由世界著名科學家馮·卡門倡導,於1960年8月16日成立於瑞典斯德哥爾摩。其宗旨是利用航天技術促進人類的和平與社會的發展,由在航天技術及其相關領域有突出貢獻的專家組成,有基礎科學、工程科學、生命科學和社會科學四大學部。
2020年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選舉共有來自中國、美國、俄羅斯、義大利、日本、法國、德國等28個國家的54名航天專家入選國際宇航科學院通訊院士,59名航天專家受聘國際宇航科學院終身院士。中國共有18名專家成功入選(含臺灣地區),其中基礎學部通訊院士1名,正式院士2名;工程學部通訊院士4名,正式院士3名;社會學部通訊院士2名,正式院士6名。
出生在河南新縣的邱家穩,在學生時代就非常喜歡看體育比賽,但是經常因為國際通信衛星轉播時間問題,導致正看得津津有味的時候就突然中斷。"如果祖國航天事業發展了,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好奇心的驅使,讓邱家穩從此時開啟了追尋他航天事業夢想的徵程。
1983年,從蘭州大學畢業後的邱家穩進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510所開始攻讀研究生,對於學術的追求和孜孜不倦的努力,讓他相繼獲得了碩士、博士學位,並進入510所工作,既是所長、研究員,同時也擔任博士生導師。
作為中國最西端的一個航天研究所,510所所處的環境條件惡劣,競技水平落後,但是邱家穩卻無怨無悔、默默駐守此地數十年。"航天事業體現了一個國家的實力和綜合國力。"邱家穩表示,"對知識分子而言,個人的發展往往處於次要地位,更多的則是國家的發展。"他樂稱,越是艱苦的地方,越是磨練人。
由於從小受到父親的嚴格管教,邱家穩身上一直保持著節儉和誠信的優良品德,對於他而言,科研項目必須要用客觀事實說話,說真話,講誠信。雖然穿著普通,性格內斂,但是在他的身上永遠都有著一股不服輸的"犟脾氣",航天嚴慎細實的工作作風在他身上得到了良好的傳承,他把對待科研的"誠信"落實到每一天的工作中,落實到衛星的每一個研製數據中。這也是他所負責的衛星研製工作順利進展的堅實保障。在長期從事空間技術研究的過程中,邱家穩負責完成並發射了我國第一顆微重力科學實驗衛星和某型號高分衛星,為我國空間科學與國防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如今,邱家穩已經擁有多項國家、省、部級榮譽稱號,並在真空技術和空間應用薄膜的研究領域裡取得了多項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科研成果。眼下,他正領導著幾百名從事航天技術的科研人員,為國家空間技術的發展默默奉獻著。"隨著祖國的建設發展,甘肅亦是越變越美了。"邱家穩說,"這裡已匯集了多家全國獨一無二的科研機構,為地方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多年來,邱家穩始終發揚著蘭大人"自強不息、獨樹一幟"的校訓精神,牢記使命、堅持奮鬥,紮根在祖國西部數十年,為國家空間技術的發展默默奉獻。而他的精神與故事,也將成為激勵更多新時代航天人敢於擔當、勇於創新的時代烙印!
關注"蘭州大學招生辦公室"頭條號,獲取關於"211工程""985工程""雙一流"建設A類高校——蘭州大學的最新精彩資訊!
文章素材來源:蘭州大學官微、新縣廣播電視臺官微、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工會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