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合成新型硼酸鹽光學晶體材料研究獲進展

2020-12-04 OFweek維科網

硼酸鹽具有豐富的化學結構,B原子可採用BO3和BO4兩種配位方式,並進一步聚合成一維的鏈,二維的層和三維的網絡,使硼酸鹽具有豐富的晶體結構。因此,硼酸鹽是設計合成新型光學晶體材料的優選體系。基於陰離子基團理論,BO3 平面基元具有不對稱電子云分布的π 共軛軌道,具有較大的微觀極化率,平行排列的BO3 平面基元利於使材料獲得好的倍頻效應和雙折射性質,這兩個參數直接決定了材料的雷射轉換效率和倍頻應用波段範圍。

中國科學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新型光電功能材料研究團隊在設計合成新型紫外光學晶體材料方面進行了系統的探索研究,通過大量實驗,合成出具有新穎結構特點的硼酸鹽Li6Zn3(BO3)4。該晶體結晶於三斜晶系P-1空間群,結構中含有近平面排列的孤立BO3基團使其具有相對較大的雙折射率(0.065@1064 nm)。該結構中首次報導了共面連接的LiO4四面體。科研人員全面系統地總結了近100種含鋰硼酸鹽化合物,分析晶體結構Li-O多面體特性,歸納了Li-O配位陰離子基團種類和基團間的配位方式。研究發現,由於LiO4四面體共面連接時Li-Li原子間存在較大的斥力,導致共面連接的LiO4四面體情況非常罕見。此外,科研人員通過相關性能測試發現,Li6Zn3(BO3)4在溫度290℃-360℃和650℃-770℃範圍有兩個可逆相變,是一種潛在的相變材料。

相關研究成果作為封面文章發表在《無機化學前沿》(Inorganic Chemistry Frontiers)上。

該研究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自治區國際合作等項目的資助。

Li-O配位和硼酸鋰鋅的差熱-熱重曲線

相關焦點

  • 「新型紫外/深紫外硼酸鹽非線性光學材料的設計與製備研究」
    重點介紹了研究工作完成情況、創新性成果及對總體目標的貢獻等內容。副研究員楊雲和助理研究員張兵兵分別做了分報告,詳細匯報了該項目在結構性能關係研究與材料預測以及材料合成與晶體生長技術方面的研究進展。會議取得了預期的效果,為項目的預期目標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 「新型硼酸鹽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的研究」項目獲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由中國科學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電子信息材料與器件自治區重點實驗潘世烈研究員主持完成的「新型硼酸鹽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的研究」項目榮獲2010年度自治區科技進步一等獎。潘世烈研究員及其領導的光電功能晶體材料團隊開展新型硼酸鹽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的設計、合成、晶體生長及性能研究。首次設計、生長出具有較大非線性光學係數和雙折射率的新型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Bi2ZnOB2O6。
  • 短波長非線性光學晶體設計與合成研究獲進展
    隨著雷射精密機械加工業、雷射化學、紫外雷射光譜學和雷射醫學等學科的快速發展,全固態深紫外相干光源需求也愈加迫切,而其中關鍵突破點在於紫外和深紫外波段的非線性光學晶體的研製和應用。長時間以來,設計、合成性能優異的新型紫外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一直是新型功能材料領域的研究熱點,實現定向的設計、合成非線性光學材料則是其中難點之一。
  • 新疆理化所合成新型氟化硼酸鹽深紫外非線性光學晶體
    近日,基於陽離子結構調控策略,潘世烈團隊又合成一系列新型鹼金屬氟化硼酸鹽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RbB4O6F(RBF)、CsKB8O12基於此,研究人員提出了通過陽離子調控來優化倍頻效應的設計策略,為設計出最優的深紫外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提供了參考。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上。  研究工作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科技部、中科院和新疆科技廳等的支持。
  • 「新型紫外/深紫外硼酸鹽非線性光學材料的設計與製備研究」項目
    「新型紫外/深紫外硼酸鹽非線性光學材料的設計與製備研究」項目中期總結會召開 2015-07-17 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我國深紫外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研究獲突破
    我國深紫外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研究獲突破2017-08-07 11:23出處/作者:OFweek中國高科技門戶整合編輯:Evelyn責任編輯:huangshihong 深紫外(λ < 200 nm)非線性光學(NLO)晶體是獲得全固態深紫外 雷射 的必不可少的晶體材料。
  • 紫外非線性光學材料研究獲進展
    [CO3]陰離子基團的不同排列方式雷射光源的波長拓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頻率轉換器件材料非線性光學晶體的變頻能力。隨著雷射在紫外和深紫外波段應用的日益重要,如何設計合成性能更優的硼酸鹽非線性光學材料以及硼酸鹽以外的紫外和深紫外非線性光學材料是當前研究的重點和熱點。
  • 福建物構所碘酸鹽二階非線性光學晶體的設計與合成獲進展
    設計二階非線性光學材料的關鍵是如何誘導無心結構的形成及如何增加化合物的極化率同時保留大的帶隙。最近研究表明,簡單的雙原子位置的不等價取代的方法是一種設計新的高性能倍頻晶體的新思路。這種三原子位置的不等價取代有望成為一條簡便有效的無機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的設計方法。
  • 金屬磷酸鹽倍頻晶體的設計與合成研究獲進展
    在該體系中,利用磷酸根的縮合、引入強畸變的d0-TM(過渡金屬)多面體以及引入易於極化的陽離子框架(Cd2+、 Pb2+、Bi3+等)等設計策略,無機材料學家們獲得了一系列磷酸鹽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其中,KH2PO4(KDP)和KTiOPO4(KTP)作為商用NLO材料已被廣泛應用於各種非線性光學器件。
  • 紫外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獲新進展:雷射光源波長拓展
    雷射光源的波長拓展很大程度上依賴於頻率轉換器件材料—非線性光學晶體的變頻能力。隨著雷射在紫外和深紫外波段應用的日益重要,如何設計合成性能更優的硼酸鹽非線性光學材料以及硼酸鹽以外的紫外和深紫外非線性光學材料是當前研究的重點和熱點。
  • 福建物構所金屬磷酸鹽倍頻晶體的設計與合成研究獲進展
    金屬磷酸鹽NLO晶體具有深紫外透過、較高的熱穩定性以及易於大尺寸晶體生長的特性。在該體系中,利用磷酸根的縮合、引入強畸變的d0-TM(過渡金屬)多面體以及引入易於極化的陽離子框架(Cd2+、 Pb2+、Bi3+等)等設計策略,無機材料學家們獲得了一系列磷酸鹽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
  • 金屬氟碘酸鹽非線性光學晶體研究獲進展
    傳統的紅外晶體AgGaS2和ZnGeP2可用於中紅外波段,但因其損傷閾值較低,限制其實際應用。碘酸鹽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通常可實現大的二階非線性光學效應、高的雷射損傷閾值、寬的透光範圍(紫外-中紅外)、適中的雙折射,是一種具有潛力的非線性光學晶體。
  • 鍺(矽)酸鹽倍頻晶體設計與合成獲進展
    金屬鍺酸鹽通常作為閃爍晶體(BGO)和毫米器件被報導。將Ge、Si引入到硼酸鹽中,無機材料學家們獲得了一系列硼鍺、硼矽酸鹽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
  • 我國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研究取得新進展
    由於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在雷射科學和技術領域的廣泛應用,設計、合成性能優異的新型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一直是功能材料領域研究的前沿熱點。目前,國內外廣泛採取的設計思路包括在晶體中引入具有共軛平面結構的BO3基團,具有二階姜.泰勒畸變的d0,d10以及含孤對電子的金屬陽離子等。
  • 福建物構所短波紫外非線性光學晶體研究獲進展
    非線性光學(NLO)晶體是全固態雷射器的核心部件之一。探索兼具大的倍頻效應和短的相位匹配截止波長的短波紫外非線性光學晶體,是一項較有挑戰性的課題。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光電材料化學與物理重點實驗室葉寧課題組基於功能基元替換的思想,以平面三角形基團[CO3]2-和四面體基團ZnO2(OH)2分別替換KBBF結構中的[BO3]3-和BeO3F基團,首次在碳酸鹽體系中構築一例具備KBBF結構特徵的新型羥基碳酸鹽紫外非線性光學晶體——NaZnCO3(OH)。
  • 研究獲得新型鹼金屬滷素硼酸鹽
    獲得擁有大的非線性光學係數、合適的雙折射率以及優良的物理化學性能的紫外非線性光學晶體成為現代科技研究的一個熱點。
  • 福建物構所鍺(矽)酸鹽倍頻晶體設計與合成獲進展
    金屬鍺酸鹽通常作為閃爍晶體(BGO)和毫米器件被報導。將Ge、Si引入到硼酸鹽中,無機材料學家們獲得了一系列硼鍺、硼矽酸鹽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研究人員發現很多含孤對電子(Pb2+、Bi3+等)的非心鍺酸鹽、矽酸鹽有著較高的對稱性甚至立方結構導致其極化率低以及各向異性小,因此多數已有的鍺(矽)酸鹽晶體存在二階非線性光學效應弱以及雙折射率小的缺點,嚴重限制了它們的實際應用,而且鍺酸鹽極少作為NLO材料被報導。
  • 新疆理化所含氟碘酸鹽非線性光學材料設計合成獲進展
    隨著全固態雷射技術在光通訊、光加工和光存儲等領域的發展,深紫外及紅外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成為目前國內外的研究熱點。金屬碘酸鹽晶體因具有較強的倍頻效應、較寬的透過波段、較高的熱穩定性和光學損傷閾值在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領域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 福建物構所金屬氟碘酸鹽非線性光學晶體研究獲進展
    傳統的紅外晶體AgGaS2和ZnGeP2可用於中紅外波段,但因其損傷閾值較低,限制其實際應用。碘酸鹽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通常可實現大的二階非線性光學效應、高的雷射損傷閾值、寬的透光範圍(紫外-中紅外)、適中的雙折射,是一種具有潛力的非線性光學晶體。
  • 氟硼酸鹽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研究獲進展
    雷射光源的波長拓展很大程度上依賴於頻率轉換器件材料——非線性光學晶體的變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