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生活創新家| 小時候趴張園牆根看蟲子長大後讓更多人擁有自然小夥伴
圖說:夜間探險草叢荒地,自然界的小昆蟲很神奇來源/採訪對象供圖
「輕輕撓一下,看,玉帶鳳蝶幼蟲會玩個小『戲法』——吐出兩條像蛇的信子一樣的觸角,這是它在自我保護……」夏夜,在寶山區一片植被豐富的荒地上,28歲的沈斌正帶著一群孩子和他們的父母,進行一次有趣的昆蟲觀測。
沈斌從事的是眼下逐漸興起的「自然教育」工作,在業內,更多的人喜歡叫他「辣子老師」。
童年愛好「玩」成職業
在威海路上張家花園長大的沈斌,從小愛趴在牆根看螞蟻搬家、蟋蟀打架、鼻涕蟲慢慢爬。工作後,他有一次去大自然昆蟲館參觀,忽然發現,自己真正的興趣點還在眼前這些小精靈上。憑藉著豐富的昆蟲知識儲備,沈斌應聘成功,並很快升任了上海大自然野生昆蟲館養殖部主管。
沈斌坦言,在小蟲子身上,他似乎看到了童年的自己。「鍬甲小時候躲在土裡,不見光,要經歷漫長的羽化之後,才會長出帥氣的硬殼。」沈斌說,另一方面,飼養蟲子也需要有很強的耐心和愛心,就拿雙叉犀金龜(俗稱「獨角仙」)來說,幼蟲期超過1年,每個月要換土、換糞便,小蟲子並不會有任何的變化。而亞克提恩大兜蟲的幼蟲期更長,要3至5年。「如果小朋友也能體驗這樣一個過程,就漸漸能培養對生命的敬畏。」沈斌說。
圖說:鍬甲來源/網絡
避免「中國式參觀」
然而,沈斌發現,很多孩子並不懂得如何愛護這些小精靈。雖然昆蟲館明明有禁止標誌,可是孩子們興奮地拍打玻璃,大聲喧譁,開啟閃光燈照相,使得一些小動物受到驚嚇,出現了食慾減弱、掉毛等症狀,甚至危及生命。有的孩子雖然在觀展,但是,遇到地上偶然爬過的蜈蚣、螞蟻等小蟲子,還是毫不猶豫地一腳踩下。
「希望孩子們能夠尊重自然,懂得不打擾自然。」抱著這樣的念頭,他辭去昆蟲館的工作,成立了「昆漣教育科技工作室」。
圖說:雙叉犀金龜來源/網絡
設計都市裡的生態之旅
白天開講座,夜間帶領親子遊團隊深入草叢森林探訪昆蟲家園……每到暑假,沈斌總是格外忙碌。「鍬甲的幼蟲會吃掉朽木,糞金龜、蜣螂會吃掉其他動物的糞便,沒有它們,地球會變成怎樣?」沈斌說,孩子們聽昆蟲故事時,總是格外專注。每一棵樹木都藏著昆蟲的秘密。例如,柳樹的汁液最能吸引鍬甲、蟬、蛞蝓駐足,運氣好的時候,孩子們還能看到蟬蛻的神奇模樣。
圖說:蛞蝓來源/網絡
植物、鳥類、海洋生物……在沈斌帶動下,好幾名和他一樣熱愛自然的達人也加入了團隊,成為一名自然講師。雖然工作室仍受到資金、場地等問題的困擾,但看到越來越多家長願意帶著孩子走出鋼筋水泥的包圍,這就是支持他堅持在自然教育領域耕種的最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