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小時候有三個「缺點」,父母請不要過多幹涉,長大後更優秀

2020-12-06 媽咪有方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有很多父母都吐槽,我們家的女兒啊,真每個女孩樣,性格大大咧咧,活蹦亂跳根本安靜不下來,就像是小男孩一樣。確實,在中國父母的眼中,女兒就應該溫婉文靜。女兒過於活潑反而是「缺點」

但大多時候,女兒小時候身上有的「缺點」,長大以後可能會變成「優點」,更有利於她們未來的發展。

女兒小時候有三個「缺點」,有利於身心發展,父母請不要過多幹涉,孩子長大後更優秀:

1.自戀臭美

家裡有女兒的父母,應該都經歷過這樣的事情,大概3、4歲的女兒十分自戀臭美,學著大人化妝,穿裙子穿高跟鞋,學著模特走臺布。一些比較傳統的父母,甚至會把這些當作是不端的行為。

實際上,女兒從小有自戀和臭美的行為,是她們有審美意識的表現,她們可以意識到哪些東西是好看的,並且願意嘗試。面對這些,父母沒必要過度幹涉,一個女孩從小開始培養審美意識,可以樹立更強的自信心。

2.大大咧咧,像個男孩

這是很多父母眼裡,女兒身上「最大的缺點」。因為在父母傳統的認知裡,女兒應該文靜、溫柔,而不是像男孩一樣。但是,對於女孩來說,大大咧咧的性格「缺點」,以後反而會變成一個優點。

爽朗的性格,讓女兒更趨近於用男生的方式思考,性格方面表現的更加堅強。而且這類性格的女生,在男生女生群體中都受歡迎,人際關係很好

3.話多,安靜不下來

很多3、4歲左右的小女孩,都喜歡嘰嘰喳喳說個不停,父母聽多了就覺得煩躁,認為女孩子家家的應該要安靜

女兒話多,對她們的口頭表達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有諸多好處,一個能說會道的人,處理人際關係也更得心應手。

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也許小時候都有一些「缺點」,教育起來十分頭疼,至於怎麼引導就要看父母怎麼做了。

我在網上看到這一套《0-6歲好孩子情商培養繪本》,覺得很不錯,分享給大家。這套繪本分別通過不同的故事主題,讓孩子學到懂禮貌、謙讓,尊敬老人的道理。

為了讓孩子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繪本採用了簡潔的小故事,簡單易懂;而且故事裡的主人公形象,是可愛的小動物;再加上貼近生活的故事場景,更能讓孩子代入其中,閱讀起來愛不釋手。

和口頭教育相比,繪本的表現形式更加直接,對孩子的教育作用更強。如果父母不懂得怎麼和孩子講道理,不妨購買一套《0-6歲好孩子情商培養繪本》,讓孩子自己看自己學。平時有空,父母還可以和孩子一起閱讀,增進親子關係。

感興趣的爸爸媽媽們,【點擊下方▼商品卡購買,享受粉絲特價】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有種遺傳叫「專挑父母的缺點」,完美避開優點,爸媽:真會長
    張庭女兒 被稱為「酒窩女神」的張庭自然顏值也是不用質疑的。而張庭的丈夫林瑞陽也曾經是「臺灣第一小生」,夫妻兩個人的顏值也是十分優秀的。 但兩個人的女兒出生後,顏值卻十分不在線。
  • 哈佛大學教育家:家有男孩常對他說三句話,兒子長大後更有出息
    從小重視對孩子自信心的培養,不畏懼、不膽怯,長大後他才能更勇敢地面對自己的人生。比如,孩子幫忙做家務,或者是考試得了滿分,請家長具體且詳細的表揚他,增強他的自信。自信的男人更容易成功,自信的男人更優秀!
  • 父母愛情:安傑五個孩子中,她是最有出息的,可是長大後卻暗淡無光!
    父母愛情:安傑五個孩子中,她是最有出息的,可是長大後卻暗淡無光! If there is any infringement, please contact the author to delete it): 《父母愛情》是一部經典的年代劇,在劇中江德福有5個孩子,她是5個孩子中最有出息的,長大後卻暗淡無光的呢?就成就來說,除了三子江衛民之外,其他四子算是還有出息的,那麼最有出息的是誰呢?
  • 張家輝女兒太會長了!小時候是爸爸縮小版,長大後基因突變
    女兒小時候長得和爸爸幾乎是一模一樣,就是縮小版的張家輝。 但是沒想到隨著女兒越長越大,她竟然開始向媽媽的長相上進行變化。
  • 金龜子女兒長大了,長相繼承父母優點,和男友成最萌身高差
    金龜子女兒長大了,長相繼承父母優點,和男友成最萌身高差"金龜子"這個人相信很多朋友都不陌生,一聽到這個名字仿佛瞬間回到童年時代,每天準時守在電視機前等待動畫片播放的場景歷歷在目。以"金龜子"這一名稱被很多人熟知的劉純燕如今已經五十四歲了,早年間與同在中央電視臺工作的王寧走在了一起,兩個人有了一個女兒,取名王逸宸,多年過去了,女兒也長成了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不僅如此,還找了一個十分高大的男朋友。
  • 有一種情況該打就打,娃可能長大後更優秀
    執筆:明珠定稿:蘇子後當孩子犯錯時,到底要不要打孩子呢?有的父母認為肌膚止痛能讓娃長記性,不打不成器,而有的父母則認為簡單粗暴的體罰只會破壞親子關係,到底要不要打呢?挨打與不挨打的孩子,長大後差異大1、性格差異經常被父母打的孩子,性格比較膽小,普遍聽話懂事,可是遇到事情往往需要徵求父母的意見,不敢擅作主張,缺少主見。而有的孩子因為父母的長期打罵,內心壓抑難過,不良心理長期得不到釋放,進入青春期後會變得特別叛逆。
  • 哈佛大學:孩子會做家務長大後更優秀,父母愛孩子就要捨得用孩子
    研究人員通過長時間的追蹤統計,發現那些幸福的成功人士,通常小時候就有做家務的習慣。 而更難得的,其實並不是這個六歲孩子出色的早餐準備能力。在這個孩子上學之後,成績總是名列前茅,是老師心中典型的好學生。 你以為這就完了?並不是,這個孩子不但學習好,而且在興趣方面的進展也是十分優秀,並且多次獲獎。
  • 李玫瑾教授直言:長大後情商不高的人,小時候多半有「4個特徵」
    李玫瑾是一位大學教授,她長期從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對青少年兒童心理問題有深入的研究和獨到的見解,她的家庭教育講座往往能一針見血,指出孩子教養問題的根源所在。她曾在一次講座中表示:長大後情商不高的人,小時候多半有「4個特徵」。
  • 家有女兒,父母做好3件事,將女兒養育得堅強獨立
    女孩從出生那一刻,就與男孩的發育有很多不同。女孩在媽媽肚子裡就比男孩子發育早。女孩子左右腦連接比男孩子密集。所以出生後,女孩子的心思特別細膩,敏感,佔有欲強。睡渣少:因為體內激素的差異,女寶寶大腦的活躍度比男寶寶稍低,吃睡的時間多,磨人的時間少。喜安靜:女孩屬於直覺敏感型,同樣的聲音,女寶寶聽到的噪音量比男寶寶大兩倍,所以長大後女兒更善於聽父母的話。
  • 孫志浩的女兒長大了!黑長直穿條紋衛衣,五官不像賈靜雯酷似爸爸
    梧桐妹原名孫翎茜,她是賈靜雯、孫志浩的女兒,無奈父母婚姻破裂小小年紀的她備受媒體關注,因為兩方都想爭奪孩子的撫養權,可見梧桐妹並不缺少愛,在父母的呵護下逐漸長大,老父親孫志浩也與前妻和解。原本幸福的一家人因為大人而分開,多年後又為了孩子而破冰和解,梧桐妹與親生父母同框是人生最幸福的事情,而長大後的女兒五官越來越分明,繼承父母優秀基因長得更像爸爸。
  • 為什麼小時候打針在「屁屁」上,長大後在手上?原因讓人哭笑不得
    寶媽小方聽女兒訴苦的時候簡直笑出聲來,那天女兒忽然抱怨說自己感冒了,去醫院打針時醫生居然給自己打在胳膊上,這讓她非常疑惑,小時候打針不是都打在「屁屁」上嗎?而且就因為小時候她經常感冒要打針,導致她看到醫生就害怕,留下了不小的心理陰影。
  • 爸媽注意了:孩子如果有3個「特徵」,長大後可能情商不高
    小孩最好的老師就是父母了,從小的時候,孩子就是從父母身上學習、模仿。所以家長們自己要注意,以身作則,給孩子做個好榜樣,這樣孩子才能從家長身上學到·1好的東西,進而養成好的習慣。李玫瑾教授說,兒童的人生分為幾個重要的階段,0~3歲是孩子性格的培育期,而3-6歲則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情商不高的人,小時候基本都有3個「特徵」,家長們都要注意了。
  • 孫志浩的女兒長大了!黑長直穿條紋衛衣,五官精緻酷似爸爸
    梧桐妹,原名孫翎茜,是賈靜雯和孫志浩的女兒。然而,當父母婚姻破裂時,她小小年紀就引起了媒體的極大關注,因為雙方都想爭奪孩子的撫養權。可見吳同美並不缺乏愛,是在父母的呵護下長大的。她的老父親孫志浩也和前妻和好了。原本幸福的家庭被成年人拆散,多年後,他們為孩子破冰和好。梧桐妹和親生父母在一個框架內,是人生最幸福的事。
  • 人老了才醒悟:想要女婿幫自己養老,必須滿足這三個附加條件
    在中國幾千年傳統民俗鄉規民約下,只有養兒防老這一種說法,沒聽說過有養女防老的。女兒女婿雖是一家人,一個鍋裡吃飯、一起掙錢養家糊,但是雙方與對方家長的法律關係是不一樣的。而且我國《憲法》、《婚姻法》等法律法規都規定,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因此妻子對其父母是有贍養義務的。按照傳統,老婆如有兄弟,父母養老是兒子應盡的義務,就不用扯上女婿。
  • 易中天:教孩子請遵循「四項基本原則」和「三維坐標系」
    前幾天無意中在網上看到有個網友的這樣一段話:豆瓣有一個叫「父母皆禍害」的小組,裡面幾乎都是母親禍害女兒的例子。我也是被母親禍害長大的,脫離母親的控制之後,我才第一次知道陽光是什麼味道。查了一下豆瓣才知道,這個叫「父母皆禍害」的小組成立於2008年1月18日,至今已經有11年之久。
  • 李連杰連生4個女兒,3個繼承好基因,唯有3女兒顏值不「如意」
    有種「偏心」叫李連杰女兒,4個女兒唯有3女兒沒繼承好基因,令人感慨相信說到武打明星李連杰大家都非常熟悉,他曾經給觀眾帶來了很多非常優秀的影視劇作品。但是後來因為他身體的原因很少出現在公眾面前,所以大家對他的關注也就越來越少了。
  • 日推:當從小一起的寶可夢進化後!小時候更萌了 長大後更猛了
    從小就有咬袖子的癖好,長大後更猛了,直接咬手了。 小時候喜歡抓著主人的手,長大後也一樣。 終於知道不要扎著主人的臉了。
  • 孩子出生頭3年,家長做到「3要2不要」,孩子長大後更有出息
    因此家長只要在3歲前養育的好,那麼孩子的「雙商」(情商和智商)都會更高,不僅未來更有出息,成長的過程中家長也能更省心!尤其是孩子1歲左右的時候,睡眠時間要更長,需要達到12-16個小時,可以說是除了吃喝拉撒就是睡,但是家長不要打擾孩子,要讓孩子睡好、睡夠。3、要了解孩子的需求並給予回復孩子出生後由於還沒有學會說話,因此對外界的唯一語言就是「哭」,而家長此時就需要積極地回應,例如孩子餓了、困了、尿了等等都要給予回應和關懷。
  • 長大後才明白:聽父母的話有多重要
    從小到大就不停在耳邊聽到父母那句:我走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還多,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米還多。當時特別不耐煩,絲毫也聽不進去,就覺得為什麼每次自己的想法和父母不一樣,他們就嘮叨不停呢。如今,自己為人父母,孩子也日漸長大。
  • 80後的小學與10後的小學生相比,誰更幸福?
    給孩子講自己小時候的故事時,你總會把苦的一面說的多一些,然後對比現在的優越生活,然而孩子並不買帳,他(她)會用羨慕的眼光看著父母,並發出感嘆:「還是你們大人小時候好呀!」她調侃自己的生活和學習:玩具很多但經常更渴望和小朋友一起玩耍;冬季太冷輕易不出門,待在有暖氣的房子裡有點麻木;下雨天好喜歡走在水坑裡總是被阻止;家長講很多的上學路上的恐怖事件,我永遠跟著爸爸媽媽屁股後面走;在教室裡讀書聲大怕喊得嗓子啞了,生病上不了學;每次考不了100分看到家長嘆息的樣子很是沮喪……我們總認為自己小時候缺點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