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大後才明白:聽父母的話有多重要

2020-12-04 小洲邊上

從小到大就不停在耳邊聽到父母那句:我走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還多,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米還多。

當時特別不耐煩,絲毫也聽不進去,就覺得為什麼每次自己的想法和父母不一樣,他們就嘮叨不停呢。

如今,自己為人父母,孩子也日漸長大。我每每語重心長地教導女兒時總是換來她的牴觸和嫌棄,就深深感到:現在的孩子怎麼那麼難教,我可是用自己活了幾十年的經歷來......

呵呵,對吧,時間就是拿來檢驗真理的,自己曾經不屑一顧的「至理名言」們就這麼一點點地很快被證明了。

真是年少輕狂,不諳世事啊!

父母用他們走過的「橋」和吃過的「鹽」來告訴我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還在嬰幼兒的時候,我們迫於父母的威嚴,對父母言聽計從,卻心有不服;長大以後我們讀了很多書,自以為很有見地和想法,父母的思想就是迂腐的過時的,自然不會在意。

等到自己長成了父母的年齡,有了孩子,那種回看的恍悟不亞於茅塞頓開。

從小父母就教育我們一定要努力讀書,好好學習,讀書可以改變命運。這真的不是「唯讀書論」,更不是傳統偏見。無數成長的經歷告訴我們,讀書是一個人的開始,知識文化是一個人一生的核心價值。讀書、上大學、考學位不是衡量一個人最終成功的標尺,卻是一個人步入社會的最堅實的敲門磚和踏腳石;它決定了你的起步線的高度。

不要說什麼「行行出狀元」,那是我們錯誤理解了讀書和擇業的關係。一個人讀書學習的能力是貫穿一生的,但是運用所學去選擇怎樣的職業卻是興趣和擅長所致。也不要拿那些極少數不讀書成為富豪的個例來教育引導孩子,這些不讀書偶然成功的人士也會在他未來的人生裡花時間去學習彌補之前知識體系缺漏的遺憾,更會把自己的孩子送進最好的學校。

曾經大學畢業時,父母告訴我們一定要選一個大型國有企業,也就是正規單位工作,或者做個老師,考個公務員什麼的,穩穩噹噹,衣食無憂。年少輕狂的我們真的覺得自己多厲害,何必受困於穩定的飯碗。

然而今年的疫情真的太久了,於是我們又開始讀懂了父母的話。如今不知有多少正在創業的青年人和中年人開始羨慕起老師、公務員、國有企業。因為只有這些單位這些職業無論是否停工,工資照發、福利照有,還有更多人文關懷在裡面。

父母永遠不會坑自己的孩子,也清楚明白跨越階層不是一代兩代人可以迅速實現。他們不是不鼓勵拼搏,只是太清楚明白在現有的條件下,一個普通家庭成長的自己的孩子沒有足夠的能力可以創造太大的奇蹟,只能為他們指引更快捷輕鬆的路。他們用自己的汗水、淚水換來的這些道理告訴我們:自知拼搏,循序漸進。

有些道理真是從古自今,從未過時,只是年輕的你我從未參透。

父母也用自己的婚戀觀為我們賭上一把:門當戶對才是最長久的婚姻歸宿。

父母的婚戀幸福度常常影響著我們每個人的童年生活以及成年以後的婚戀取向。於是我們本能地急於掙脫這個「枷鎖」,認為父母輩自己都過不好的人生有什麼資格給予我們指點。其實不然,正是因為大多數父母輩用自己傾盡一生的酸甜苦辣去體味了這個世間最大的難題:愛情和婚姻,才會不顧一切地保護自己的孩子,讓他們擦亮眼睛,尋到最適合的人。

門當戶對不是宿命論,是始於愛情,終於現實,成就彼此的婚姻,這樣的婚姻能夠抵禦最大的風險,即使分開也不至於毫髮盡傷。

我想經歷過的你我,全懂。

還有許許多多父母們常掛嘴邊的話,什麼「百聞不如一見,百見不如一幹」,「飽帶飢糧,晴帶雨傘」,「不怕少年苦,只怕老來窮」等等,現在回想真是字字在理啊!

這個世界只有父母是永遠不會背叛自己的那個人,那些「理」雖然歷經時代變遷,也總是樸實妥當。

停下繁忙的腳步,認真聽一聽父母的話吧,總不會吃虧的。

相關焦點

  • 長大後才明白的道理
    長大後才知道, 「儘量不給別人添麻煩,別人最好也別麻煩我。」 這句話不是冷漠,而是成熟。 我從來不相信什麼懶洋洋的自由,我嚮往的自由是通過勤奮和努力實現的廣闊人生,那樣的自由才是最珍貴的,有價值的;我相信一萬小時定律,我從來不相信天上掉餡餅的靈感和坐等的成就,做一個自由又自律的人,靠勢必實現的決心認真的活著。
  • 年齡到了才懂,親情也講究緣分深淺,明白了這點你才真正長大
    但事實上,年齡大了才懂,有些親情也是講緣分深淺的,明白了這一點,你才真正長大。在親情的定義中,一個人從出生到長大成家前,和你最親的親人是父母和手足。這連接著血緣的關係,很難打斷。但是這種親情關係也講究緣分深淺,如果碰上下面這些情況,親情有可能會變成一種傷害:01父母偏心,孩子在原生家庭中感受不到愛
  • 有娃之後才明白的道理,懂了5個詞,日子真得一寸寸過
    逗樂媽說:我覺得有了孩子,自己才有了真正意義上的成熟成長,生活太實際了,來不得半點虛的假的浮的,日子真是一寸寸過出來的;有幾個詞以前常說常用但是無感,自從有了孩子才真正懂了其中的深刻含義,我問,哪幾個?
  • 「羞恥感」對孩子來說有多重要?父母別因「玩笑」毀了這教育法寶
    孩子放學後,我把孩子回到家中。孩子正在吃東西,我對孩子說:"寶貝,你吃完這包餅乾就去寫作業。"孩子聽了我的話,立即露出了很不高興的表情。我以為這只不過是孩子的小脾氣,也就沒放到心上。然後,我就去忙自己的事情了。但是,我忙到一半,出來客廳,竟然看到孩子還在客廳吃東西。我有些嚴肅地說:"都已經過了半個鐘了,你還開始寫作業嗎?"
  • 孩子生於幾點鐘,天生聰明過人,孝順父母,長大後前程似錦
    導語:孩子出生的時辰很重要,在老一輩人的眼裡,不同時辰出生的孩子,身上帶有不同的氣質和命格。一個人運勢好與壞,人生路坎坷與否,都與出生的時辰之間,有這神秘莫測的聯繫。因此出生時辰不同的孩子有著截然不同的命運,有些孩子出生在良辰吉日,因此這輩子都會相當順利。
  • 「我兒子在外面欠下的錢是個天文數字,我也不知道該如何收場 」 :孩子還沒長大,是父母這輩子最大的機會
    2015年,中央十套《講述》欄目播出了一期名為《兒子,回來吧》的節目。 節目中白髮如雪的老人叫李雪英,多年前,她的兒子大學畢業後炒股欠下了75萬元外債,兒子離家出走,那之後音訊全無。李雪英老人的話讓我們認清了這樣的事實:在學校,學生有畢業離校的那一天,可是,在家庭中,孩子永遠沒有畢業離家的那一天。
  • 女兒小時候有三個「缺點」,父母請不要過多幹涉,長大後更優秀
    有很多父母都吐槽,我們家的女兒啊,真每個女孩樣,性格大大咧咧,活蹦亂跳根本安靜不下來,就像是小男孩一樣。確實,在中國父母的眼中,女兒就應該溫婉文靜。女兒過於活潑反而是「缺點」。女兒小時候有三個「缺點」,有利於身心發展,父母請不要過多幹涉,孩子長大後更優秀:1.自戀臭美家裡有女兒的父母,應該都經歷過這樣的事情,大概3、4歲的女兒十分自戀臭美,學著大人化妝
  • 人生最重要的是伴侶還是父母?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後來,才慢慢演化成今天的「盡心奉養父母,順從父母的意志」的意思。「孝順」老人,聽起來似乎是一種美德,深思後才發現,其實並不然。在我看來,「盡心贍養父母」,這個自然是必要的,就是所謂的「孝」。但是,我們沒有必要做到「順」,也就是「凡事順從父母的意志」,這就太迂腐與陳舊了,應該予以取締與廢除。
  • 成長環境對孩子多重要?2對雙胞胎被交叉抱錯,27年後差距太大
    對於養育孩子,我們都知道家庭的環境以及父母的教育,才是孩子後天成長的關鍵。成長環境對於孩子來說,就是一個基礎。生活在怎麼樣的環境裡,孩子以後的為人、性格等等,都會趨近於這個環境裡的人。比如在充滿暴力氛圍的家庭環境下長大,孩子以後大多脾氣暴躁,是個急性子。
  • 長大後才明白
    在農村的生活中總有著很多新奇的事情,這些事情讓大家的生活變得更有趣味性。從小的時候孩子們都會在村裡漫天遊蕩,在各種遊戲中尋找著快樂的元素。老人們也都會告訴我們很多的道理,比如說看到壁虎後不能將其打跑,不然會不吉利,這句話科學嗎?長大後才明白。
  • 為什麼孩子不愛聽父母說話?因為一開口,他們就錯了
    王先生的兒子雖然才小學三年級,但是時下熱門的手機遊戲沒有他不熟練的,每天放學後回家就是要打遊戲。王先生和妻子好說歹說,孩子就是軟硬不吃,偶爾被嚴厲責罵時才暫時放下手機。當王先生就這一情況向兒子的班主任求助時,老師語重心長地告訴他,其實大部分時候孩子之所以不愛聽父母說話,是因為父母一開口就用錯了表達方式。
  • 再聽《童年》才發現,中年後一直缺少的東西,原來就在歌詞裡
    中年,不負夏天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聲聲叫著夏天小時候不明白,「知了叫夏天」,明明不順的句子,為什麼聽起來卻很舒服?如今明白了一些。兒時期盼夏天,因為摸知了猴,因為堵水摸魚,因為戲水遊泳……這些遊戲,只有夏天才會給你門票,讓我們盡情地享受。
  • 看完《出路》後才知道,孩子的出路其實在父母手裡,逆襲談何容易
    總拍攝歷經六年,分別記錄了中國不同階級小人物心裡的矛盾,在節目播出後,引發了巨大的反響,不少網友說,看完《出路》後才知道,孩子真正的出路其實是掌握在父母手裡,逆襲真的不是一個簡單的字眼。一、農民工家庭的孩子我國除了老齡化問題外,留守兒童的數量也是一年比一年多,對比80年代生活條件已經好多了,因為袁老發明的高產量雜交水稻,溫飽問題大部分已經解決。
  • 孩子聽不進家長的話?想要跟孩子有效溝通,父母應該注意這3點
    許多家長都會發現,隨著孩子年紀的增長,會有一段時間表現得好像沒有耳朵一樣。總是聽不進家長的話,一件小小的事情也需要家長三番四次的催促。可孩子依舊仿佛聽不見一樣的無動於衷,讓家長非常苦惱。5歲的小明正處於這樣一個時期,總是把父母的話當成耳旁風。
  • 長大後才明白的道理,有些人不能見,只適合放在回憶裡
    似乎只有當愛無法擊倒的時候,它才是你所愛的。你不會聽別人說什麼的,但當愛情落到現實和時間裡,分手卻成了在正常不過的事。你不知道你為什麼想要自由,誰在青春年少時愛過你,誰曾在青春年少時天真地認為自己的是完美的,誰也看不出其中的曖昧和情感。
  • 長大後再聽居然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長大後再聽兒歌居然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各位讀者大家好,我是小編木婉,兒歌對於我來說是陪我長大的良師益友,在失眠,煩躁,壓力大,失落的時候我都會選擇聽幾首。輕快的音樂不僅僅讓我精神放鬆愉悅,有的還會鼓勵我讓我對生活充滿希望。《種太陽》這首歌大家還記得嗎?
  • 當你開始感到父母內心的脆弱,說明你長大了
    在父母面前,我們只需要撒嬌和任性就可以了,從不用擔心生活的艱苦,世事的艱辛。父母在孩子面前是最堅強的,他們會把最美好的東西就給你,無論你是襁褓中脆弱的嬰兒,還是長大後高他半頭的壯實小夥,在父母面前你都是個孩子,父母都想為你遮風避雨。
  • 自從有了親人躺在那裡我才明白鬼不可怕
    以前怕墳覺得那裡面是鬼自從有了親人躺在那裡我才明白原來小時候害怕的鬼是別人日思夜想卻再也見不到的人我是聽著長輩老人講的鬼故事長大的。漸漸的長大了,才知道這個世界是沒有鬼的。其它兩次父母瞞著我的。事情結束了才說。我參加的那次,印象深刻。我是假期在家臨近過年,是我的一位長輩,挺好的一個長輩。
  • 用錯了方法,孩子長大後反而容易走極端
    他把每個孩子單獨安排在一個房間裡,並返回了一些他們喜歡的小零食,有棉花糖、餅乾等。他告訴孩子們,可以立刻把這些小零食都吃完,但吃完了就沒有了。也可以先等15分鐘再吃,這的話可以再得到一份小零食。實驗結束後,據統計,只有約20%的孩子堅持等到了15分鐘才吃零食,而大部分孩子都沒能堅持到5分鐘就忍不住吃掉了。
  • 孩子要經歷什麼後,才能懂得學業的重要和父母的不易?
    所以,沒有哪個孩子天生就懂得體恤父母。只有真真切切地讓孩子吃一些苦頭,讓孩子感受到未來生活的不容易;才能更加珍惜當下的學習機會;才能明白父母的艱辛。故事二:十幾年前,我老家的一個鄰居的孩子他家四口人有一個妹妹,父母以務農為生,還養了三頭牛,一公一母還留一個小牛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