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科學領域著名雜誌《自然》(Nature),很多人都不陌生。今後,來自北京中關村生命科學園的科研成果將定期亮相在這本頂級學術雜誌推廣展示,向世界傳遞中國創新實力。近日,中關村生命科學園與施普林格·自然集團籤署合作意向書。記者獲悉,施普林格·自然集團已在北京設立辦公室,還將繼續與中關村、北京市科委等展開合作。
早在這次合作前,中關村生命園內誕生的科研成果就曾多次發表在《自然》雜誌。去年9月,位於生命園的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邵峰研究組在《自然》上發文,介紹了研究組在新型NOD樣受體分子方面的研究成果。而近期,該研究組又再次在《自然》上發文,揭示一種新的病原菌效應蛋白阻斷宿主炎症信號通路的機制,並首次報導半胱氨酸甲基化在調節信號轉導中起關鍵作用。北生所副所長黃嵩告訴記者,過去十幾年,北生所共發表近500篇高水平學術文章,其中大概十分之一發表在《細胞》《自然》《科學》三大生命科學雜誌主刊上。
去年,中關村生命科學園迎來建園20周年。歷經多年發展,這家以生命科學研究、生物技術和生物醫藥相關領域研發創新為主的高科技專業園區已吸引550多家單位入園,聚集了一批行業領軍企業,形成基礎研發、中試生產、藥品流通、終端醫療的全鏈條資源聚集,成為我國生命科學領域創新資源最為集中的園區之一。
生命園不斷產出的創新成果吸引著施普林格·自然集團的關注。該集團提供期刊、資料庫、研究者服務等一系列優質產品,涵蓋生命科學、物理、化學和應用科學等領域。其中,大名鼎鼎的《自然》雜誌創建於1869 年,是國際領先的科學周刊。此外,該集團還出版一系列冠名「自然」的訂閱型期刊、重要的多學科開放獲取期刊《自然-通訊》等。
根據合作意向書,施普林格·自然集團將為生命園提供豐富多樣和具有權威性的國際學術資源和服務網絡,全面提升生命園科研轉化服務能力。此外, 雙方同時籤訂了品牌內容服務協議,生命園將在《自然》主刊定期展示園區科研成果,以及轉化孵化創新創業服務。
北京的創新實力還吸引著施普林格·自然集團尋求更多合作。該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安諾傑(Arnout Jacobs)告訴記者:「近20年來,中國已發展成為全球重要的科研力量,北京則走在最前列。2017年以來,我們追蹤自然科學高質量論文產出的自然指數(Nature Index)數據顯示,北京在全球科研城市中一直居於第一位。」
去年9月,施普林格·自然集團出席了中關村論壇,並發布《自然》增刊「2020 自然指數-科研城市」。安諾傑透露,未來,施普林格·自然還將繼續強化與北京市科委的合作,通過自身的平臺和全球網絡,探討與北京市在培訓、國際會議、學術交流、合作出版、科研評估等多個領域展開合作,促進北京與全球科研界的學術交流,支持北京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進一步增強北京的全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