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北京創新」,中關村生命園成果將定期亮相《自然》雜誌

2021-01-09 北京日報客戶端

提到科學領域著名雜誌《自然》(Nature),很多人都不陌生。今後,來自北京中關村生命科學園的科研成果將定期亮相在這本頂級學術雜誌推廣展示,向世界傳遞中國創新實力。近日,中關村生命科學園與施普林格·自然集團籤署合作意向書。記者獲悉,施普林格·自然集團已在北京設立辦公室,還將繼續與中關村、北京市科委等展開合作。

早在這次合作前,中關村生命園內誕生的科研成果就曾多次發表在《自然》雜誌。去年9月,位於生命園的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邵峰研究組在《自然》上發文,介紹了研究組在新型NOD樣受體分子方面的研究成果。而近期,該研究組又再次在《自然》上發文,揭示一種新的病原菌效應蛋白阻斷宿主炎症信號通路的機制,並首次報導半胱氨酸甲基化在調節信號轉導中起關鍵作用。北生所副所長黃嵩告訴記者,過去十幾年,北生所共發表近500篇高水平學術文章,其中大概十分之一發表在《細胞》《自然》《科學》三大生命科學雜誌主刊上。

去年,中關村生命科學園迎來建園20周年。歷經多年發展,這家以生命科學研究、生物技術和生物醫藥相關領域研發創新為主的高科技專業園區已吸引550多家單位入園,聚集了一批行業領軍企業,形成基礎研發、中試生產、藥品流通、終端醫療的全鏈條資源聚集,成為我國生命科學領域創新資源最為集中的園區之一。

生命園不斷產出的創新成果吸引著施普林格·自然集團的關注。該集團提供期刊、資料庫、研究者服務等一系列優質產品,涵蓋生命科學、物理、化學和應用科學等領域。其中,大名鼎鼎的《自然》雜誌創建於1869 年,是國際領先的科學周刊。此外,該集團還出版一系列冠名「自然」的訂閱型期刊、重要的多學科開放獲取期刊《自然-通訊》等。

根據合作意向書,施普林格·自然集團將為生命園提供豐富多樣和具有權威性的國際學術資源和服務網絡,全面提升生命園科研轉化服務能力。此外, 雙方同時籤訂了品牌內容服務協議,生命園將在《自然》主刊定期展示園區科研成果,以及轉化孵化創新創業服務。

北京的創新實力還吸引著施普林格·自然集團尋求更多合作。該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安諾傑(Arnout Jacobs)告訴記者:「近20年來,中國已發展成為全球重要的科研力量,北京則走在最前列。2017年以來,我們追蹤自然科學高質量論文產出的自然指數(Nature Index)數據顯示,北京在全球科研城市中一直居於第一位。」

去年9月,施普林格·自然集團出席了中關村論壇,並發布《自然》增刊「2020 自然指數-科研城市」。安諾傑透露,未來,施普林格·自然還將繼續強化與北京市科委的合作,通過自身的平臺和全球網絡,探討與北京市在培訓、國際會議、學術交流、合作出版、科研評估等多個領域展開合作,促進北京與全球科研界的學術交流,支持北京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進一步增強北京的全球競爭力。

相關焦點

  • 展示「北京創新」,這個園區的成果將定期亮相《自然》雜誌
    提到科學領域著名雜誌《自然》(Nature),很多人都不陌生。今後,來自北京中關村生命科學園的科研成果將定期亮相在這本頂級學術雜誌推廣展示,向世界傳遞中國創新實力。近日,中關村生命科學園與施普林格·自然集團籤署合作意向書,施普林格·自然集團已在北京設立辦公室,還將繼續與北京市相關部門展開合作。早在這次合作前,中關村生命園內誕生的科研成果就曾多次發表在《自然》雜誌。去年9月,位於生命園的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邵峰研究組在《自然》上發文,介紹了研究組在新型NOD樣受體分子方面的研究成果。
  • 翱翔在夏都 夢想正啟航丨中關村延慶園無人機創新基地開園
    延慶園無人機創新基地開園暨企業籤約儀式隆重舉行,無人機創新基地正式開園亮相,6家無人機企業當天籤約入駐。會前,與會領導嘉賓實地參觀了無人機創新基地,觀看了無人機項目成果展示,了解了無人機創新技術能力、應用場景等。
  • 中關村將打造創新發展「生態雨林」
    數十年來,中關村充分發揮「試驗田」作用,始終走在中國科技體制改革的最前列。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2018年中關村示範區擁有高新技術企業2.2萬多家,總收入超過5.8萬億元。人工智慧、集成電路等高技術產業總收入佔示範區總收入比重的七成以上,高精尖產業發展優勢明顯。今後,海澱中關村將立足首都發展戰略定位,以創新生態雨林為特徵的區域創新體系,持續穩定保持高質量發展的態勢。
  • 中關村豐臺園成為北京豐臺區經濟發展的主引擎
    近日,記者從中關村豐臺科技園了解到,今年前三季度豐臺園經濟運行總體平穩,人均產出、地均產出均位列全市示範區第二位,豐臺園已成為豐臺區經濟發展的主引擎和科技創新的主戰場。搭建產業協同服務平臺按照「市區聯動、政企共贏」的思路,豐臺園聯合京投公司和中發展集團於今年5月21日註冊成立了北京中關村軌道交通產業發展公司
  • 中關村延慶園計劃三年內建成無人機科技園
    已建成「一學院兩基地三中心」,從教育培訓、科技研發、成果轉化、飛行安全、檢測服務等方面,助推全生命周期產業鏈條形成。藉助獨特的空域優勢,延慶將無人機作為重點培育產業之一。截至目前,延慶已集聚了航天九院、美團、清航裝備、遠度科技等40餘家無人機及相關企業,主要涵蓋各類無人機研發生產、通信鏈路、傳感設備、檢驗檢測、教育培訓、飛行反制等領域。
  • 中關村現代園藝產業創新中心迎來新一批籤約入駐企業
    人民網北京4月25日電 (尹星雲)4月24日,中關村現代園藝產業創新中心入駐企業籤約儀式暨現代園藝產業新技術新產品推介活動,在中關村現代園藝產業創新中心圓滿舉行,1家聯盟、4家企業與中關村科技園區延慶園管委會籤訂了合作協議。
  • 2020中關村論壇圓滿落幕 北京疊加態備受矚目
    2020中關村論壇圓滿落幕 北京疊加態備受矚目 2020年09月22日 15:10作者:網絡編輯:宏偉   2020年9月19日,由科技部、中科院、中國科協、北京市政府主辦的2020中關村論壇發布會在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展示中心東序廳舉行。
  • 全息投影等亮相2020中關村論壇 科技創新賦能建築 醫療無限想像
    原標題:全息投影等亮相2020中關村(000931,股吧)論壇 科技創新賦能建築 醫療無限想像——首都網絡媒體「新模式 新業態」主題採訪活動  昨天(16日)上午,記者參加了由市網信辦、中關村管委會等牽頭組織的,以「新模式 新業態」為主題的實地探訪活動,採訪參觀了2020中關村論壇的舉辦場地之一——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展示中心,提前領略了本次論壇上將會亮相的各種高端科技
  • 中關村開放實驗室首批概念驗證項目亮相
    來源:中國證券網原標題:中關村開放實驗室首批概念驗證項目亮相跑好科技成果轉化「最先一公裡」科技研發要面向經濟社會主戰場,成為推動產業發展的核心力量。吸附式加工機器人關鍵技術與裝備、面向機器人安全的電子皮膚技術研究、柔性機器人和新型人工肌肉……近日,一批來自清華、北大、中科院、北航、北理工、北工大的中關村開放實驗室項目集中亮相。作為首批中關村開放實驗室概念驗證項目,這些技術有望藉助概念驗證項目計劃,坐上從基礎研究、應用研究轉向產業化落地的「快車」。
  • 中關村豐臺園給企業發超2億元「紅包」
    在豐臺園另一入駐企業——北京英視睿達科技有限公司樓下,記者看到了空氣品質微型監測設備,其核心部件傳感器是企業的自主研發產品。通過微型設備就能實現對空氣品質的監測,得益於企業創新研發的「頂天立地」的「地球大數據」產品體系。
  • 報名丨中關村火花系列活動——中科院自動化所成果項目路演
    中關村科技成果轉化「火花」活動是在中關村管委會指導下,中關村技術經理人協會、高校院所、大企業、醫院、技術轉移機構、投資機構、中關村各分園等聯合舉辦的系列活動,旨在推動科技成果找到應用場景,實現技術供需對接,促進投融資、產業鏈、創業服務、空間載體、落地政策等資源要素融合支撐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加速項目落地發展。
  • 從2020中關村論壇洞見未來
    8項重磅創新成果與政策、5項科創指數與研究報告、6個創新平臺與集聚區首次發布;集中推出200多個國內首發產品、重點推介300多個國際領先技術項目;據不完全統計,科博會期間共有技術交易、產業合作籤約、交易項目42個,總金額178.48億元人民幣……如今的中關村論壇正在不斷探索拓寬邊界,進一步提高論壇專業化水平和國際影響力,成為集科技交流和創新成果展示、發布、交易於一體的國際化科技創新交流合作平臺
  • 2019中關村論壇16日開幕 聚焦5G、腦科學等話題
    除了論壇,還將舉辦1場中關村國際前沿科技成果展和1場重大成果發布會。據了解,此次論壇將展示來自清華、北大、中科院、微軟等國內外116家單位的近170項科技成果。論壇設置的18場平行論壇,將圍繞5G、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腦科學、硬科技創新、智慧財產權等熱點話題展開。
  • 全球聚焦中關村 洞察中國科創巨變
    昨天上午,北京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展示中心會議中心,2020中關村論壇大幕開啟,中關村張開雙臂,與世界相擁。2020中關村論壇以「合作創新 共迎挑戰」為主題,推出「會議+展覽+交易+發布」四大板塊,共計50餘場活動將在4天會期裡精彩呈現。中關村論壇立足北京、面向世界,將在新起點上奏響科技創新的前沿交響樂。昨天,15名全球行業大咖在開幕式上閃亮登場,圍繞「全球疫情下的民生福祉」話題分享交流。
  • Science關注:中關村專業園區20年發展進程
    他的辦公室坐落在北京北部郊區,一個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地方。「周圍的路上都空蕩蕩的,沒人也沒車。」他回憶道。十多年過去,變化天翻地覆。蔥鬱的綠色空間中建起了設備齊全的辦公室和研究室,原本寧靜的城郊成了今天的中關村生命科學園。
  • 風能利用重點實驗室落戶中關村延慶園!
    9月1日,風能熱利用項目落地延慶座談會暨中國科學院風能利用重點實驗室掛牌儀式在啟迪之星(延慶)體育科技創新園圓滿落幕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科學院大學航空宇航學院院長徐建中一同與中關村延慶園
  • 北京:攻克核心技術 中關村從「裂變」走向「聚變」
    北京:攻克核心技術 中關村從「裂變」走向「聚變」 中國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8年06月01日 21:29 A-A+ 他指出:「要突破自身發展瓶頸、解決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根本出路就在於創新,關鍵要靠科技力量。」北京市在建設全國科創中心過程中,以中關村為主陣地,依託清華、北大、中科院等400多所高校院所,主動服務國家戰略需求,一手抓原創,持續攻克關鍵核心技術;一手抓科技成果轉化及市場推廣應用,初步形成產學研結合、上下遊銜接、大中小企業協同的高質量發展格局。
  • 打造全球創新網絡重要引擎 中關村論壇:向世界發出科創合作「最強音」
    過去幾天,海澱公園北側,彩旗飄揚的中關村展示中心星光璀璨。全球頂尖科學家、企業家、投資人、國際學術機構負責人,在此共議前沿科技和未來產業發展趨勢,共商全球創新規則和創新治理。2年前,在哈佛任教20年後的謝曉亮全職回到北京,回到最初種下科學夢的起點。這次「重返」中關村,演講臺上的他帶來了自己的重磅成果——動物試驗結果表明,中和抗體BD368-2對新冠肺炎具有顯著的治療效果。謝曉亮、王中林、施路平……一批頂尖科學家的回歸,成為中國科技發展磁場效應的風向標。他們回國尋夢的落腳點,均是北京。
  • 首頒北京科學技術最高獎——突出貢獻中關村獎,彰顯北京科技創新風向標
    2019年,北京市科學技術獎首次分設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學技術進步獎,共154項成果獲獎。包括自然科學獎15項,其中一等獎5項,二等獎10項;技術發明獎12項,其中一等獎6項,二等獎6項;科學技術進步獎127項,其中特等獎1項,一等獎33項,二等獎93項。這些獲獎成果服務創新型國家建設,支撐北京高質量發展,為北京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積蓄了新動能。
  • 首頒北京科學技術最高獎-突出貢獻中關村獎 彰顯北京科技創新風向標
    北京商報訊(記者 陶鳳 王晨婷)9月10日,2019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頒發。此次北京科學技術獎首次設立突出貢獻中關村獎、傑出青年中關村獎、國際合作中關村獎。並首次分設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學技術進步獎,共154項成果獲獎。包括自然科學獎15項,其中一等獎5項,二等獎10項;技術發明獎12項,其中一等獎6項,二等獎6項;科學技術進步獎127項,其中特等獎1項,一等獎33項,二等獎93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