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經過20年發展,中關村生命科學園已成為生命科學領域創新創業的樂土:高端科研資源匯聚、尖端科學研究引領、產業鏈條日臻完善,園區產業生態環境運作高效、生機盎然。8月21日,世界知名期刊《科學》(Science)刊發In service of innovation : Zhongguancun Life Science Park(《服務創新:中關村生命科學園》)反響熱烈,特分享該稿譯文,以餉讀者。
譯文如下:
2007年,李文輝回國加入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他的辦公室坐落在北京北部郊區,一個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地方。「周圍的路上都空蕩蕩的,沒人也沒車。」他回憶道。十多年過去,變化天翻地覆。蔥鬱的綠色空間中建起了設備齊全的辦公室和研究室,原本寧靜的城郊成了今天的中關村生命科學園。生命園成立於2000年,是國家級生物醫藥研究和產業化的基地,在過去20年中為500多家以生物醫藥為主的公司和研究機構提供了空間支持、產業化服務,其中一些已成長為領域內的全球領導者。
「生物醫藥是中國的一個新興產業。」生命園總經理介紹說。2016年,國務院印發《「十三五」國家戰略新興產業發展規劃》,預計全國生物產業的收入2020年將達到8萬億-10萬億元人民幣(1.1萬億-1.4萬億美元)。生物產業將是北京未來經濟發展的一個支柱。生命園致力於服務為拯救生命而開發藥物和高端器械的創新公司來實現這一目標。
李文輝領導的生物醫藥公司——華輝安健就是其中之一。2012年,李文輝的研究團隊發現B型肝炎病毒(HBV)包膜蛋白與牛磺膽酸鈉共轉運多肽(NTCP)這一主要在肝中表達的跨膜轉運蛋白的關鍵受體相互作用,這一發現可能啟發藥物研究,將治癒影響全世界數百萬人的B肝病毒(HBV)相關疾病。
「(北生所和生命園)支持挺多的。」李文輝說。位於生命園內的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成立於2005年,致力於感染及自身免疫、程序性細胞死亡、神經生物學、表觀遺傳學、幹細胞、計算及醫學化學等方面的基礎研究。近400名研究人員在26個PI實驗室中工作。
2007年開始,李文輝就致力於找到B肝病毒的受體。這項工作重要但困難重重。幾十年來,世界各地的科學家一直在尋找它,但都沒有成功。沒有人能保證他會成功,但李文輝下定了決心。「你要理解這種疾病的話,你必須要解析感染是如何發生的。」他特別提到了北生所對他探索科學研究邊界的支持。「研究所是一個非常務實和求真的地方,」他說,「我們不想踩著別人的坑走,想自己去探索。」
北生所還提供良好的資金支持。「我們的預算是可以調整的。」李說。每個實驗室的年度預算為200萬元人民幣(30萬美元),使用限制很少;錢花在哪裡的決定取決於PI。其他機構的實驗室可能會面臨資金缺口,但這對李的團隊來說從來就不是問題。「我們從一開始就沒有這些問題,這也是比較幸運的,(北生所的)幫助很大。」李文輝說。
此外,北生所還助力孵化新的研究成果。2014年底,基於之前的研究成果,李文輝和同事已完成了B肝病毒抗體療法的實驗研究,並準備將其用於臨床試驗。但是首先,他必須成立一家公司。
「生命園挺幫忙的,一開始就幫我們落實了場地,也協調了公司開辦所需要各種申請和執照。」李文輝說。他的公司華輝安健成立於2015年,由風險投資贊助,並得到生命園和北生所的支持。它獲得了生命園一處新辦公樓裡400平方米的空間,其中一半用於臨床試驗。
李文輝高度評價生命園提供的設施,包括餐廳、酒店和會議室。重要的是,其開放式實驗室也設置有共享的大型設備,例如超速離心機和超低溫冷凍機。
園區總經理表示,園區的管理層堅信促進創新的重要性,尤其是支持像華輝安健這樣有前景的公司。
「現在生命園誰家在做新藥,我基本上都掌握,」他說,「我也會抽時間去問問他們需要哪些方面的幫助。咱們的資源有限,主要關注那些已經擁有核心技術和有初步成果出來的,有困難我們隨時協調解決,助推他們發展。」
生命園的初創企業孵化器系統提供一系列服務,包括物業管理、融資、初創諮詢以及有關智慧財產權、政策、國際業務、技術和宣傳的建議。園區初期的工作雖然主要集中在土地整理、建設和租賃上,但現在已轉向企業服務,並為創新公司與創業資本,儀器設施和生產工廠牽線搭橋。
一家初創公司必須克服許多障礙,而生命園可以幫助他們避免最嚴重的錯誤。「空間不夠、沒平臺、藥監及環保等各方面的關係,我們都是全力幫助他們去協調。」總經理說。
最近,生命園為華輝安健提供了一個6000平方米的中試平臺來測試其生產的抗體,這是從實驗到生產的關鍵步驟。該公司的創新藥HH-003現在處於1期臨床試驗的後半部分。該藥物是同類產品中的首創者,歷經將近5年的開發,但是在投放市場之前還需要經過數年的測試。「如果成功,它的經濟價值或者社會效益將十分巨大。」李文輝說。在中國尤其如此,中國現有8600萬人感染了B肝病毒,其中許多人患有與B肝相關的慢性病,例如肝硬化和肝癌。
生命園已向李的公司投資了人民幣3000萬元(420萬美元),這是生命園於2017年啟動的產業投資計劃的一部分。「開發新藥是決定我們投資的首要因素。」總經理說。園區現在有投資初創期和成長期公司的兩支基金,投資期限為五年到十年。
「咱們國家生物醫藥的發展時間不長,現在還是成長期。」總經理說。這也是生命園在該領域進行大量投資並看好未來的原因。儘管美國和歐洲在生物醫藥技術領域仍處於領先地位,但在過去的十年中,許多海外學者帶著專業知識和科學素養回到了中國。另一方面,在中國,受到良好訓練且富有激情的年輕人才的數量也有了很大增長。自2015年以來,中國的創新型初創企業數量激增,國內技術的科技含量也大大提高。「我們相信其中許多公司都會成功。」總經理信心滿滿。
生命園成立以來,見證了許多成功案例。2019年,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在細胞凋亡實驗過程中發現了一種新的分子藥物——化合物R6,可能引出有效治療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新方法,幫助全球數百萬人。同所的邵峰院士對感染引發的炎症反應和細胞焦亡的研究,為自身炎症性疾病和敗血症的藥物研發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2009年,由中國工程院院士程京領導的生物晶片北京國家工程研究中心開發出全球第一張耳聾基因篩查晶片。
生命園擁有國內許多頂級研究機構。除北生所外,由饒毅教授領導的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重點在認知障礙相關重大疾病、類腦計算與腦機智能、兒童青少年腦智發育、腦認知原理解析等領域進行攻關;賀福初院士領銜的國家蛋白質科學中心(北京),主要開展蛋白質組學、代謝組學、蛋白質功能等創新研究;諾和諾德中國研發中心(由跨國製藥公司在中國建立的首個也是最大的研發中心)則致力於開發治療糖尿病的新藥。
華輝安健也是從頂級研究機構中孵化、由生命園孕育的公司之一。生命園裡進行的基礎研究產生了許多令人興奮的新產品和技術,這些新產品和技術為眾多其他初創公司奠定了基礎。
萬泰生物與廈門大學合作開發了世界上第一種戊型肝炎病毒疫苗,其研發生產的愛滋病診斷試劑國內市場佔有率第一;保諾科技是一家於2006年入駐生命園的公司,專門為生物製藥客戶提供一站式藥物研發和中試生產服務;國內化學藥物生產和分銷的巨頭揚子江製藥集團於2003年加入生命園,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其在之前7年的複合增長率達18%。
其他已有流通產品的公司包括邁瑞醫療公司,這是一家全球醫療器械開發商,於2007年加入生命園,並已成為中國最大的醫療設備供應商;博暉創新創建了人類乳頭瘤病毒診斷的先驅該產品在2018年的銷售額為5340萬元人民幣(750萬美元),比上年增長243%;生命園的其他成功項目還包括2004年在該園區成立、現在是國內一流的生物工程試劑流通商的寶日醫,以及於2018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的藥品生產商康辰藥業。
園區還通過其豐富的醫院資源支持創新產品的臨床應用。北京大學國際醫院是北京大學的旗艦醫院,可提供國際醫療服務。園區內其他醫院如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北京霍普醫院、北京大學康復醫院、昌博研究型醫院等,為園區內的機構和公司提供基礎研究、新藥開發和醫療設備研發所需的重要臨床資源。
對於要進入園區的公司而言,主要標準是創新。總經理說,園區的科學家和企業家會參與評估新來者,「要有核心技術或創新產品才能入園。」
總經理強調,園區歡迎來自海內外的研究人員。他說:「我們希望有更多的創新創業團隊來中國開發產品。我們能夠提供發達國家標準一致的空間、技術能力和服務。」園區設立了兩個國際創新中心,一個在波士頓,另一個在舊金山的矽谷。
著眼未來,生命園正在建設更多的研究空間,以滿足公司和項目的需求。它希望擴建50至70萬平方米,再容納300家創新創業公司。
同時,園區致力於建設生態友好,以人為本的產業園區。改善公共服務和商業設施的布局,打造互聯感知、融合智能的智慧園區、智慧樓宇。在生命園工作和生活的人們將享受到多元、國際化、便捷的工作和生活環境。
生命園旨在成為國際生物科學研發的創新高地,來自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和企業家通過高效的創新生態系統合作並開發先進技術。總經理預計,未來3—5年,至少將有三家目前在園區孵化的生物醫藥公司將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並且在未來幾十年中,生命園將在帶動國家生物醫藥發展方面發揮不可或缺的作用,跟上世界生物藥發展的步伐。他希望到那時,許多重大疾病都能找到治癒的方法。他說:「製藥這個行業慢工出細活,要通過一系列檢查、檢驗、檢測,最後推向臨床。這不是三兩下能幹完的活,但是需要堅持不懈幹下去。一個藥就能解決大片病患的問題。」
當新冠病毒大流行爆發時,生命園入園企業是最早復工並開始生產新型冠狀病毒檢測試劑盒和其他醫療用品的。他們還著手開發新產品,例如可以使用人工智慧診斷肺炎的智能計算機斷層掃描儀。儘管新冠病毒給生物製藥行業帶來了許多挑戰,但它也提供了許多機會。隨著中國人民開始更加關注醫療保健的重要性,生命園創新服務的真正價值將獲得認可,迎來廣闊發展前景。
連結:《科學》雜誌介紹
《科學》(Science)是美國最大的科學團體——美國科學促進會(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AAAS)出版的一份學術期刊,為全世界最權威的學術期刊之一。
《科學》是發表最好的原始研究論文、以及綜述和分析當前研究和科學政策的同行評議的期刊之一。該雜誌於1880年由愛迪生投資1萬美元創辦,於1894年成為AAAS官方刊物;全年共51期,為周刊,目前全球發行量超過150萬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