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這片創新熱土,再一次吸引全球目光。全球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給我們什麼啟示?「硬核」科技如何讓複雜世界變得聰明又簡單?全球的創新鏈條上,中關村應擔當什麼樣的角色?
昨天啟幕的中關村論壇上,包含11位諾獎級科學家、70位中外院士在內的200多位全球知名專家學者共議科技創新大勢,共商科技創新合作,共享科技創新思想。這些頂尖科學家們所展望的科技創新願景不僅美好,而且觸手可及。
中關村論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北京峰會在新首鋼三高爐開幕。本報記者 和冠欣攝
人類挑戰面前更需創新力量
截至9月17日,全球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病例逼近3000萬例。
前所未有的挑戰面前,更需科技與創新的力量。
「如果我們10年後回頭看,就可以發現,新冠肺炎和隨之而來的創新浪潮,為世界指明了更好的方向。」昨天的主論壇上,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英國劍橋大學三一學院前院長格雷戈裡·溫特帶來了《攜手科技合作,應對全球挑戰》的主題演講。
他說,新冠病毒的兩個特點使其非常危險,一是很多患者沒有任何症狀;二是成因尚不明確,少數人群非常脆弱、易感。更讓人頭疼的是,當前新冠肺炎的診斷技術和設備都有很高的專業要求,檢測人員需要有豐富經驗,集中檢測設施很難擴大規模滿足當前的需求。
如此狡猾的病毒,也激起了一輪又一輪的創新攻關。他在演講中提到,藉助碳納米管、全息顯微鏡等技術,只需要20秒就能進行新冠病毒檢測;現場檢測新技術可以在養老院、餐飲設施、機場進行檢測;創新方法將開發出生產速度更快、成本更低、劑量更小的疫苗。
「創新非常重要!」知名醫藥企業阿斯利康全球執行長蘇博科說,5年前、10年前人們很難想像全世界有能力應對當前面臨的挑戰。
在蘇博科看來,技術發展、創新進步可以幫助實時跟蹤病情、持續提供服務。他舉例,阿斯利康的從業人員正是獲得了數字等技術的大力幫助,才得以在疫苗研發方面獲得巨大成功,「這在過去是難以想像的」。
昨天下午,中關村論壇技術交易大會啟動。本報記者 閻彤攝
奮力攻關孕育抗疫新成果
「在美國的時候,每次回家我都為中關村日新月異的變遷所震撼。」對於出生在北京的謝曉亮而言,中關村有著特殊意義。正是在中關村,他樹立了當科學家的理想。後來,他考入北京大學,畢業後到美國留學、工作,在哈佛大學任教20年後又回到北京大學。
如今他已是北京大學生物醫學前沿創新中心主任、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這次「重返」中關村,他還帶來了自己的重磅成果——動物試驗結果表明,中和抗體BD368-2對新冠肺炎具有顯著的治療效果。
「我們的目標是快速找到並製備高純度中和抗體,作為藥物,代替血漿給病人注射。」他說,目前團隊已經找到表位上完全不重合的兩個中和抗體,互相配對後可抑制免疫逃逸。
更重要的是,這項成果正利用世界領先的單細胞基因組學技術開發成創新型藥物,並已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科學是無止境的,這半年來我們天天都沒停歇。」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生物晶片北京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博奧生物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程京也介紹了抗疫新成果——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晶片系統,最快僅需35分鐘就能出結果,且操作簡單便捷,已經進入藥監部門應急審批通道。
程京此次還展示了一款機械手採樣、避免數據錯報漏報的移動新冠病毒快速檢測車。它配備了多項硬核技術,機械手從檢測車的窗口伸出來,採集咽拭子後,自動送入車內的快速病毒滅活儀;接著,只需要半小時就能進行快速檢測;之後,5G通訊系統將快速報送檢測結果。
中關村論壇會議間隙,各國嘉賓繼續交流。本報記者 閻彤攝
與會嘉賓在論壇中線上發言。本報記者 閻彤攝
前沿科技勾畫未來生活方向
中關村論壇上,最前沿的創新思想、最頂尖的科學技術,為人們勾畫出更清晰的未來方向。
「未來很多年,中國經濟的成長將主要依靠科技創新所帶來的效率提升。在這個過程中,智能產業將扮演不可或缺的,甚至是最主要的角色。」百度創始人、董事長李彥宏認為,隨著智能技術的應用,AI將徹底改變生產方式,推動產業智能化的進程。以交通領域為例,經過測算僅通過軟體升級的方式,以車路協同為基礎的智能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就能夠提升15%-30%的通行效率,從而為GDP貢獻2.4%-4.8%的絕對增長。
他更大膽地預測,隨著技術進步推動智能交通體系逐步完善,未來5年內,中國一線城市或不再需要限購限行,10年之內,交通擁堵問題基本可以解決。
在醫療健康領域,由於智能技術的賦能,大量生命信息的數位化將提速新藥研發。過去研發新藥需要10至15年,未來可能兩三年就完成一個新藥研發周期。在金融領域,人工智慧、大數據等信息技術與行業端的深度融合,也將為金融科技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心臟起搏器能靠呼吸驅動、可穿戴設備靠走路就能供電、就連微風和雨水也能用來發電……中科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所長、院士王中林則在中國北歐可持續發展與創新論壇上描述了物聯網時代納米材料的神奇應用前景。而在論壇技術交易大會首發產品展示區,幫助截癱患者康復訓練的骨骼機器人、觸感輕薄柔軟卻有超強保暖效果的新材料、瞄準癌症領域的創新藥物等大量新技術、新產品,更讓觀眾清晰感知到未來生活正加速來到人們身邊。
(原標題:200多位頂尖科學家中關村論道—— 匯聚科創力量 應對全球挑戰)
來源:北京日報
流程編輯:u014
版權聲明:文本版權歸京報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改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