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多位頂尖科學家中關村論道:匯聚科創力量,應對全球挑戰

2020-09-18 北晚新視覺網

中關村這片創新熱土,再一次吸引全球目光。全球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給我們什麼啟示?「硬核」科技如何讓複雜世界變得聰明又簡單?全球的創新鏈條上,中關村應擔當什麼樣的角色?

昨天啟幕的中關村論壇上,包含11位諾獎級科學家、70位中外院士在內的200多位全球知名專家學者共議科技創新大勢,共商科技創新合作,共享科技創新思想。這些頂尖科學家們所展望的科技創新願景不僅美好,而且觸手可及。

中關村論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北京峰會在新首鋼三高爐開幕。本報記者 和冠欣攝

人類挑戰面前更需創新力量

截至9月17日,全球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病例逼近3000萬例。

前所未有的挑戰面前,更需科技與創新的力量。

「如果我們10年後回頭看,就可以發現,新冠肺炎和隨之而來的創新浪潮,為世界指明了更好的方向。」昨天的主論壇上,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英國劍橋大學三一學院前院長格雷戈裡·溫特帶來了《攜手科技合作,應對全球挑戰》的主題演講。

他說,新冠病毒的兩個特點使其非常危險,一是很多患者沒有任何症狀;二是成因尚不明確,少數人群非常脆弱、易感。更讓人頭疼的是,當前新冠肺炎的診斷技術和設備都有很高的專業要求,檢測人員需要有豐富經驗,集中檢測設施很難擴大規模滿足當前的需求。

如此狡猾的病毒,也激起了一輪又一輪的創新攻關。他在演講中提到,藉助碳納米管、全息顯微鏡等技術,只需要20秒就能進行新冠病毒檢測;現場檢測新技術可以在養老院、餐飲設施、機場進行檢測;創新方法將開發出生產速度更快、成本更低、劑量更小的疫苗。

「創新非常重要!」知名醫藥企業阿斯利康全球執行長蘇博科說,5年前、10年前人們很難想像全世界有能力應對當前面臨的挑戰。

在蘇博科看來,技術發展、創新進步可以幫助實時跟蹤病情、持續提供服務。他舉例,阿斯利康的從業人員正是獲得了數字等技術的大力幫助,才得以在疫苗研發方面獲得巨大成功,「這在過去是難以想像的」。

昨天下午,中關村論壇技術交易大會啟動。本報記者 閻彤攝

奮力攻關孕育抗疫新成果

「在美國的時候,每次回家我都為中關村日新月異的變遷所震撼。」對於出生在北京的謝曉亮而言,中關村有著特殊意義。正是在中關村,他樹立了當科學家的理想。後來,他考入北京大學,畢業後到美國留學、工作,在哈佛大學任教20年後又回到北京大學。

如今他已是北京大學生物醫學前沿創新中心主任、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這次「重返」中關村,他還帶來了自己的重磅成果——動物試驗結果表明,中和抗體BD368-2對新冠肺炎具有顯著的治療效果。

「我們的目標是快速找到並製備高純度中和抗體,作為藥物,代替血漿給病人注射。」他說,目前團隊已經找到表位上完全不重合的兩個中和抗體,互相配對後可抑制免疫逃逸。

更重要的是,這項成果正利用世界領先的單細胞基因組學技術開發成創新型藥物,並已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科學是無止境的,這半年來我們天天都沒停歇。」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生物晶片北京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博奧生物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程京也介紹了抗疫新成果——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晶片系統,最快僅需35分鐘就能出結果,且操作簡單便捷,已經進入藥監部門應急審批通道。

程京此次還展示了一款機械手採樣、避免數據錯報漏報的移動新冠病毒快速檢測車。它配備了多項硬核技術,機械手從檢測車的窗口伸出來,採集咽拭子後,自動送入車內的快速病毒滅活儀;接著,只需要半小時就能進行快速檢測;之後,5G通訊系統將快速報送檢測結果。

中關村論壇會議間隙,各國嘉賓繼續交流。本報記者 閻彤攝

與會嘉賓在論壇中線上發言。本報記者 閻彤攝

前沿科技勾畫未來生活方向

中關村論壇上,最前沿的創新思想、最頂尖的科學技術,為人們勾畫出更清晰的未來方向。

「未來很多年,中國經濟的成長將主要依靠科技創新所帶來的效率提升。在這個過程中,智能產業將扮演不可或缺的,甚至是最主要的角色。」百度創始人、董事長李彥宏認為,隨著智能技術的應用,AI將徹底改變生產方式,推動產業智能化的進程。以交通領域為例,經過測算僅通過軟體升級的方式,以車路協同為基礎的智能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就能夠提升15%-30%的通行效率,從而為GDP貢獻2.4%-4.8%的絕對增長。

他更大膽地預測,隨著技術進步推動智能交通體系逐步完善,未來5年內,中國一線城市或不再需要限購限行,10年之內,交通擁堵問題基本可以解決。

在醫療健康領域,由於智能技術的賦能,大量生命信息的數位化將提速新藥研發。過去研發新藥需要10至15年,未來可能兩三年就完成一個新藥研發周期。在金融領域,人工智慧、大數據等信息技術與行業端的深度融合,也將為金融科技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心臟起搏器能靠呼吸驅動、可穿戴設備靠走路就能供電、就連微風和雨水也能用來發電……中科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所長、院士王中林則在中國北歐可持續發展與創新論壇上描述了物聯網時代納米材料的神奇應用前景。而在論壇技術交易大會首發產品展示區,幫助截癱患者康復訓練的骨骼機器人、觸感輕薄柔軟卻有超強保暖效果的新材料、瞄準癌症領域的創新藥物等大量新技術、新產品,更讓觀眾清晰感知到未來生活正加速來到人們身邊。

(原標題:200多位頂尖科學家中關村論道—— 匯聚科創力量 應對全球挑戰)

來源:北京日報

流程編輯:u014

版權聲明:文本版權歸京報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改編。

相關焦點

  • 200多位頂尖科學家中關村論道:匯聚科創力量 應對全球挑戰
    中關村這片創新熱土,再一次吸引全球目光。全球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給我們什麼啟示?「硬核」科技如何讓複雜世界變得聰明又簡單?全球的創新鏈條上,中關村應擔當什麼樣的角色?昨天啟幕的中關村論壇上,包含11位諾獎級科學家、70位中外院士在內的200多位全球知名專家學者共議科技創新大勢,共商科技創新合作,共享科技創新思想。
  • 2020中關村論壇開幕,全球科技領袖匯聚,給出關於未來的「參考」答案
    2020中關村論壇開幕,全球科技領袖匯聚,給出關於未來的「參考」答案
  • 匯聚全球「最強大腦」世界頂尖科學家社區上海啟幕
    上海世界頂尖科學家發展基金會在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開幕式上揭牌。新華社記者 王翔 攝新華社上海10月31日電(記者何曦悅、楊有宗)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2020)30日在上海開幕,世界頂尖科學家社區同步啟幕。該社區將集聚全球頂尖國際組織總部,未來將形成具有全球資源配置能力的特殊經濟功能區。世界頂尖科學家社區位於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規劃面積2.5平方公裡。
  • 打造全球創新網絡重要引擎 中關村論壇:向世界發出科創合作「最強音」
    累計收穫超十億人次關注的中關村論壇,向全世界發出了科創合作「最強音」。前沿策源,北京科創舞臺吸引「最強大腦」「很高興能夠回到中關村,繼續追逐我的科學夢想。」在中關村論壇開幕大會的演講臺上,北京大學生物醫學前沿創新中心主任、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謝曉亮感慨萬分。
  • 中關村論壇:向世界發出科創合作「最強音」
    北京日報本報記者 孫奇茹過去幾天,海澱公園北側,彩旗飄揚的中關村展示中心星光璀璨。全球頂尖科學家、企業家、投資人、國際學術機構負責人,在此共議前沿科技和未來產業發展趨勢,共商全球創新規則和創新治理。累計收穫超十億人次關注的中關村論壇,向全世界發出了科創合作「最強音」。
  • 世界頂尖科學家共識:聯合科學力量抗擊新冠疫情
    10月30日,為期3天的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開幕。基礎科學研究和青年科學家培養一直是頂尖科學家論壇聚焦的宗旨。但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讓科學家無法迴避這個全球矚目的話題,聯合科學力量對抗新冠疫情成為與會科學家的共識。
  • 從2020中關村論壇洞見未來
    「會議+展覽+交易+發布」四大板塊全新亮相,各界精英跨界對話,9月20日,隨著科博會的結束,2020中關村論壇正式落下帷幕。在當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擴散蔓延的形勢下,2020中關村論壇以「合作創新·共迎挑戰」為年度主題,共舉辦了50多場活動。
  • 2020中關村論壇開幕,全球科技領袖匯聚,給出關於未來的「參考...
    今日,2020中關村論壇精彩啟幕。開幕大會圍繞「全球疫情下的民生福祉」開展思想碰撞和交流分享。15位國內外嘉賓將為你打開未來世界的科技想像力。2020中關村論壇開幕大會精彩於此定格。下面一起走進「智慧密度」最高的珍貴時刻。
  • 頂尖科學家達成共識:應對氣候變化最大挑戰是全球合作
    在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來自全球的頂級科學家從各自研究的領域出發,對於這個與人類休戚相關的熱點問題進行討論。他們一致認為,氣候變化是人類面臨的最大危機之一,當前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全球各國如何協同一致共同應對。長期以來,氣候問題始終是全人類所共同關切的重要議題。
  • 全球聚焦中關村 洞察中國科創巨變
    11位諾獎級科學家,70位中外院士,400多名著名企業家和投資人,150多名國內外政府官員及駐華使節,40多名國際組織及頂級學術機構負責人……來自全球產學研以及政商界的嘉賓代表們,通過線上和線下的方式相聚中關村。當前,世界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流行促使世界經濟格局加速變化,給人類生產生活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和考驗。
  • 世界頂尖科學家共談聯合科學力量對抗新冠疫情
    基礎科學研究和青年科學家培養一直是頂尖科學家論壇聚焦的宗旨。但是今年新冠疫情的發生,讓科學家無法迴避這個全球矚目的話題。應對新冠疫情,世界需要理性的聲音。今年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聯合科學力量對抗新冠疫情成為共識。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用科學的理性之光衝破不確定性的迷霧:近140位世界頂尖科學家「雲」聚上海,傳遞團結與合作的力量
    昨天,近140位來自全球的頂尖科學家線上、線下準時赴約,「雲」端相聚於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WLF)。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人類正共同面臨新冠肺炎疫情所帶來的嚴峻考驗。在這特殊之年,史上最強「科學天團」對於這一科技盛會,表現出極大熱情。「最強大腦」們無懼疫情帶來的阻隔、克服時差帶來的不便,跨越時空開啟了一次史無前例的全球聯動。
  • 中國加速融入全球科創網絡,「科學天團」呼籲交流合作
    在全球科創新版圖不斷重塑的背景下,科學技術的發展也更強調交流與合作。10月30日,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在上海開幕,圍繞「科技,為了人類共同命運」這個主題,共有包括61位諾貝爾獎得主在內的近140位全球頂尖科學獎項得主通過線上和線下的方式出席論壇。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疫情之下,頂尖科學盛會展現開放熱度與「上海擔當」
    這三天,「科學天團」的腦力激蕩頻上熱搜這三天,在浦江會客廳發生的星光璀璨的全球大聯動,呈現給世界跨越時空的信心與祥和的力量這幾天,秋意正濃的上海瀰漫著一股濃鬱的「科學的味道」。三天來,近140位來自全球的頂尖科學家線上線下準時赴約,「雲」端相聚於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WLF)。
  • 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與諾華集團進博會籤約,共同培養醫藥研發力量
    11月7日,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WLA)與 諾華集團(中國)(以下簡稱「諾華」)在上海第三屆進博會期間正式籤署戰略合作備忘錄。本次合作通過在諾華上海園區向WLA提供辦公和實驗室設施,助力實現多學科合作、創建豐富多元的人才庫、搭建友好型生態系統。
  • 科技合作助力應對全球挑戰
    2020-10-22 04:31:25 來源:人民日報瑪吉·達爾曼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這場二戰結束以來全球最嚴重的公共衛生危機,國際科學界展示出極大的毅力和努力。顯然,全球性大流行病不可能單由一個國家應對,而是需要各方通力合作。帝國理工學院裡來自中國的科學家和學生們在流行病學、疫苗研發和患者治療等領域作出了重要貢獻。
  • 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在溫開幕,現場齊聚43位院士,鍾南山作主旨報告
    本次峰會以「匯聚天下英才、共創美好未來」為主題,聚焦消除貧困、生命健康、青年未來、可持續發展等全球性議題,其中「全球青年科技領袖圓桌會」「大健康論壇」「中外大學校長論壇」「國際青年女科學家論壇」「大學創業世界盃全球總決賽」等系列活動是重頭戲。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世界「最強大腦」緣何青睞上海?
    科技創新的大拿,願意與上海結緣,得益於機制上的創新——在今年論壇上即將全球「雲啟幕」的世界頂尖科學家社區,把不少「最強大腦」拉進了「群」。論壇走到第三年,「回頭客」越來越多,「朋友圈」越來越大。多位諾貝爾獎得主說,蓬勃發展的上海,讓他們看到了對原始創新的尊重、對「後浪」人才的鼓勵。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副主席麥可·萊維特在首屆論壇開幕前短暫造訪申城,他感受到以上海為代表的中國城市,正越來越重視基礎研究。在優秀青年科學家齊聚的「桌布」論壇上,「最強大腦」頻頻為青年英才的表現豎起大拇指。
  • 習近平主席視頻致辭,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在滬開幕
    李強強調,要以世界眼光匯聚全球創新智慧。圍繞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目標,致力於當好科技和產業創新的開路先鋒。希望世界頂尖科學家幫助我們凝練研究大方向、選準創新突破口,助力上海集世界之智,成為科學新發現、技術新發明、產業新方向、發展新理念的重要策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