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龍敏飛
2020年12月31日零時,郭敬明就當年小說《夢裡花落知多少》抄襲莊羽的作品《圈裡圈外》一事在微博上道歉,並表示將把《夢裡花落知多少》的全部收益賠償給莊羽,「如果莊羽女士不願意接受,我會把這筆錢捐給公益慈善機構」。
15年後,郭敬明終於就自己抄襲一事向莊羽道歉了!
從時機來看,這並非他與人生的和解,也不是「人到中年」的自我覺悟與覺醒,更像是一個被裹挾的無奈選擇。在郭敬明道歉的10天前——2020年12月21日,編劇餘飛、宋方金等發布111位編劇、導演、製片人、作家聯名信,聯名抵制郭敬明、於正;次日,這封聯名信上的署名人員增加至156位;之後,郭敬明參與的節目被推遲。置於這般現實語境下,郭敬明道歉的「意味」,便值得玩味。
在各種鬼畜、惡搞、另類短視頻走紅之時,有一句話發人深省:只要你不尷尬,尷尬的就是別人。過去這些年,在行業規範不夠好、監管力度不夠到位的現實下,其實也有另一種異化的現實:只要你不覺得自己錯了,那麼錯的就是別人。這話用在郭敬明身上,恰如其分。無論是再次出書,還是上綜藝節目,抑或是當導演等,郭敬明都「底氣十足」,仿佛當年犯錯的人不是他,而是別人。
郭敬明、於正等人的風生水起,以及各種言論、做法的爭議,讓上百名編劇、導演、製片人和作家「無法忍受」,最終才有了聯名抵制的「奮力一搏」。這些人的言行很悲壯,為了淨化行業內風氣,哪怕會得罪很多「圈裡圈外」的人,他們也在所不惜。抵制郭敬明、於正的背後,其實也是在抵制他們背後的資本、資源以及各種人脈關係。
過去的這些年,「貴圈真亂」的確是對娛樂圈最好的描述,各種混亂的男女關係被曝光,各種緋聞隱私被拿來炒作,各種醜聞負面傳言成為積攢人氣的跳板……顛倒的三觀、不良的示範,也讓郭敬明之流迅速成為資本逐臭的「香餑餑」。郭敬明之流名利雙收,卻給社會帶來非常負面與惡劣的影響。
公道自在人心。任何圈子、行業的發展,都會從「野蠻發展」向「規範發展」邁進。近年來,在任何正式的編劇圈子內,都沒有於正、郭敬明的身影,便是這個圈子正本溯源的開始,如今的「聯名抵制」,更是將肅清行業氛圍的行動推上新高度。可以預期的是,未來隨著行業規範的約束力更大,法律法規的落實效果更明顯,對「劣跡影視人」的管控也會越來越好。
在任何圈子,肯定都會包容一些犯錯之人,但絕對不會包容屢教不改者,也很難包容「拒不道歉者」。源於這般常識,郭敬明的道歉,便有點「為長遠謀」的意思了。之後,莊羽發文稱:「我接受郭敬明先生的道歉。」這也算是一份諒解。同樣地,業內也有多名編劇稱讚郭敬明作出了一個明智的決定。事態的反轉很快,也多少讓人看清了郭敬明道歉的目的。因為,拒不道歉、拒不改正與誠懇道歉、堅決改正,在一個健康的圈子內,肯定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命運。
看到郭敬明的道歉,分析背後的種種成因,的確很容易讓人想起北大教授錢理群關於「精緻的利己主義」的說法:「他們高智商,世俗,老道,善於表演,懂得配合,更善於利用體制達到自己的目的。」對這些人來說,他們的所作所為,都是為了「利己」。
對郭敬明來說,此前他拒絕道歉,拒絕認錯,就是為了不讓人覺得自己錯了,彰顯個性,吸引關注,然後獲得更高的人氣、更多的資源;如今,他選擇道歉,選擇妥協,也是因為行業規範越來越好,社會對「劣跡影視人」的包容度越來越低,他的節目甚至被推遲,他意識到什麼才是更好的、更利於未來的選擇了。這樣的郭敬明,就是精緻利己主義者的鮮活案例,他的所作所為,都是對當下自己最有利的決定。
「正義可能會遲到,但是不會缺席。」正寫稿間,另一邊的於正也向瓊瑤道歉了。無論他們的道歉是不是發自內心的,一個無法否認的現實是:有道歉,總比沒有道歉好;正義遲到了,總比「沒有到」要好。
我們希望,這是一個全新的起點。這個圈子未來的環境,是原創者的「天堂」,也是抄襲者的「地獄」。
作者為媒體評論員
(校對:顏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