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2020年的最後一天,居然娛樂圈還有個大瓜。
本以為今年娛樂圈的瓜從年初「227」事件肖戰被黑得體無完膚開始,到年末的何炅「何老師」收禮事件口碑翻車結束,這波譎雲詭的娛樂圈啊,在2020年已經給我們上演了一場又一場的魔幻現實主義大戲,吃瓜群眾目不暇接。
可是真的沒想這一年的瓜居然還沒有就此結束,果然最大的瓜都留到最後。
庚子年的最後一天,凌晨零點零分,郭敬明「郭小四」掐著整點兒居然在微博上就自己的抄襲事件道歉了!郭導以一己之力貢獻了娛樂圈年度最大熱搜!
莊羽女士,對您造成的傷害,我鄭重道歉,非常對不起。我也要向公眾道歉,向所有原創作者們,和中國來之不易的創作環境道歉,對不起,我做了非常不好的示範,請大家以我為戒,拒絕抄襲,尊重原創。」
十五年前,《夢裡花落知多少》以連載的形式亮相於《萌芽》雜誌。這是剛剛在文壇上起步,以《幻城》打響第一槍的嶄露頭角的第三、四兩屆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獎得主郭敬明的第二部長篇小說。
彼時,郭敬明以一己之力開始販賣青春傷痛文學,多少中學生為了追看《夢裡花落知多少》,每個月在固定的時間裡在報刊亭前排起了長隊,就為購買《萌芽》。連載結束之後,這本書就正式出版了。
這本書是2004年全國文學類暢銷書第一名,可以說郭敬明最初積累起來的粉絲就是從這本書開始的。
不得不承認,儘管郭敬明現在的口碑頗具爭議,但是對於他,確實曾經有人真實的愛過,真的被打動過,真的相信過。
所以很多粉絲長大後,即使已經拋棄了過去往前走,但回頭看時依然覺得郭敬明就像是他們青春歲月裡一道不可割裂的風景,就算回首再不堪,也總有人願意寬容。
2007年,改編自《夢裡花落知多少》的電視劇開播,這部劇在當年沒有大火,現在也很少有人記得,更少有人去重溫。可是,作為《夢裡》的書粉,小編當年是看過這部劇的。
到了現在我還是依然能夠清晰地記得扮演「綠茶婊」姚姍姍的張儷,雖然彼時剛剛出道,角色又不討喜,可是美女就是美女,再土的妝容打扮還是擋不住她耀眼的光彩。
當年扮演聞婧的王媛可,多年以後以一部大熱劇《延禧攻略》成功出圈,劇裡的大惡人」純妃「蘇靜好,那演技可真不是蓋的。
雖說電視劇沒有大火,但是這部劇對郭敬明來說意義重大,因為這是他首部被影視化的作品,是開啟他的作品影視化的裡程碑。
也正是這一年,郭敬明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在豆瓣上,《夢裡花落知多少》是郭敬明作品中熱度最高的一部書。
據豆瓣顯示,一共有22.9萬人標記讀過,數量超過他的第一部書——《幻城》。
可以說,在郭敬明自我IP化的道路上,《夢裡花落知多少》確實是不可忽略的最重要一環。可是,在梳理官方信息時,小編發現《夢裡花落知多少》在其職業生涯中的重要性已被悄然抹去。
新浪微博上、百度百科上、甚至是在天眼查上,郭敬明的個人代表作是《幻城》、《小時代》、《爵跡》、《悲傷逆流成河》,而吸粉無數的《夢裡花落知多少》已被淡化。
按理說作家對自己的作品猶如對自己的孩子一樣珍惜,這麼火的作品緣何被抹去了痕跡?
答案很簡單,兩個字:抄襲。
2004年底,法院對郭敬明和莊羽的著作權糾紛案作出了判決,判郭敬明、春風文藝出版社立即停止《夢裡花落知多少》的出版發行,不僅要賠償原告莊羽經濟損失20萬元,還要在報紙上公開向原告賠禮道歉。
隨後,兩方均對這個判決不滿意,提出上訴。
2006年5月,北京市高院終審判決認定,《夢裡花落知多少》是郭敬明剽竊作家莊羽的作品《圈裡圈外》,郭敬明和春風文藝出版社共同賠償莊羽經濟損失20萬元,追賠精神損害撫慰金1萬元,停止銷售《夢裡花落知多少》,並且要公開道歉,限期15日執行。
可是郭敬明的態度呢?我們的暢銷書作家郭小四明確表示:
賠錢可以,多少都賠,道歉,不行!
這種態度為人不齒。我不知道彼時的郭敬明知不知道所謂「抄襲」是作為作家的一切的原罪。
這場官司一經媒體報導即刻引起軒然大波,那個時候的郭敬明火到連續幾年霸著作家排行榜年度收入榜首,他的粉絲絕大多數還都是一些不太成熟的三觀未成形的學生。
狂熱的毫無理智的追捧,讓這些粉絲對原告作者莊羽進行了可以說是震碎三觀的網暴:「你寫的怎麼就是火不了?」、「你行你也抄啊!」、「想火想瘋了吧!」
這樣的冷嘲熱諷不絕於耳,要知道粉絲的這種失去理智的網暴行為針對的是一個絲毫沒有違反規則,努力爭取自己合法權益的原告人!
彼時的郭敬明做了什麼?我相信任何一個稍微有點良知的國人都會對他的行為不齒。
作家擅長的是什麼?別的作家不一定,但郭小四最擅長用文字討伐所謂的「侵犯者」。
果不其然,三個月後,郭小四的第三部長篇小說《夏至未至》出版。
你會問:這有什麼?他出書不是很正常嗎?
如果是這樣,那你一定不了解這本書。書中有一個特別的角色,女性,反派,戴著眼鏡,城府深沉,看出來了吧,這是照著誰的外貌去描寫?
她又做了什麼?她不擇手段地陷害初出茅廬的男主角傅小司抄襲他人。
等等,「小司」?「小四」!敢情寫的是他自己啊,合著您這一下子從施暴者搖身一變,成受害人了?
偶像劇寫多了,您這是把自己情不自禁地帶入悲情角色了,給自己塑造一個被害人的身份,假想著全世界與自己為敵,增加自己的悲情色彩呢?
不管你信不信,這就是事實。
當時的郭敬明就這樣靠著人氣和粉絲,高高在上地漠視著法律與規則,向著名聲遠不如自己的原告舉起了屠刀。
而當年的粉絲則成了他手中可以被隨意高舉的屠刀,可謂指哪兒砍哪兒。這群幼稚的粉絲一度相信整個事件都已經被「真實」地記錄在了《夏至未至》這本書中。
這義正言辭的樣子,這被構陷的無辜,讓原告的維權之路路長漫漫啊。此情此景下,不禁想到了郭沫若的那句詩:「人妖顛倒是非淆。」
人,竟然可以無恥到這種程度;人,竟然可以無知到這種程度!究竟誰才是人?誰又是妖?
這種態度一直持續十五年。
十五年間,名利雙收。
十五年後,111位編劇、導演、製片人、作家不再坐以待斃,他們對抄襲的郭敬明發起了聯名抵制!幾天後,又增加了45位,一共156位。這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從事影視劇創作的幾乎半壁江山都在抵制郭敬明!也許是因為他們意識到了再不發聲,就要劣幣驅逐良幣了,編劇界這個以創作為主宰的行業就會被不遵守公眾秩序的抄襲這徹底佔據了!
迫於形勢也好,迫於壓力也罷,十五年後,郭敬明選擇去道歉。態度是好的,因為道歉總比不道歉要強。可是,這十五年的時間幹啥去了?容我揣測:
如果不是那111位編劇首先發起的聯合抵制, 也許不會出來道歉吧。
如果不是新上映的電影《晴雅集》票房和口碑都不叫好,也許更不會出來道歉吧。
倘若不道歉,導致的抵制風波也許會更加劇後續的影響,必將得不償失。而在年底選擇出面道歉,無疑是可以將負面影響最小化。
誰都不傻,郭敬明更不傻。沒有人會和錢過不去,誰會嫌錢多咬手?
對於這次的道歉事件,很多人都想到了這麼一句話:正義也許會遲到,但永遠都不會缺席。
也有人說遲到的正義根本不是正義。的確,更加贊同後面這句話。
那被耽誤的人生,那被掠奪的事業,是一句遲到的道歉就能抵消嗎?這種遲到的道歉,又有什麼意義呢?
再看莊羽這邊,對郭敬明的道歉所表現出的更多的是大度。想想十五年前郭敬明的所作所為,真是讓人不得不感慨,莊羽的內心真的是非常強大。
在言語暴力和網絡暴力肆意橫行的今天,心智健全者往往無處安身。多少網絡作家深陷抑鬱之中,因為他們要直面網友的留言批評甚至是辱罵,要比一般人承受更多的言語暴力和道德綁架。
這些年裡,莊羽遭遇過的和一般網絡作家比都會只多不少。我想也許是她的內心足夠坦蕩,也許是她守住了作家堅持原創的底線,才會有著能承擔被非議的肚量和被討厭的底氣。
可是社會需要法治,更需要規則。守住規則底線,這個社會才能進步。我們要做的不只是力挺莊羽這樣守規則的人,更要拒絕抵制「郭敬明」們,這些破壞規則的人。
因為每一個社會的現代化都會經過一個從嚴刑酷法到慢慢放鬆的制度,然後訴諸於個體內在的道德和良心的過程。
為什麼呢?
因為設計的制度越多,執行的成本就越高,這是最大的問題。因而,制度的最終目的就是要減少制度,甚至是消滅制度。通過制度的整體運作,讓某些合理的行為方式內化為一種自然而然的習慣,而這種自然而然的習慣被叫做「公共秩序」。
長久以來,人們對公共秩序所表現出的自覺的敬畏心,實際上就是一種社會公信力的體現,這要靠人們長久以來養成的習慣。
可是,如果我們一直容忍郭敬明這種靠著抄襲和搬弄是非,並且堅信」有錢能夠為所欲為「的人一度繼續這樣走下去,那麼人們費盡心思,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所建立起來的社會公信力就會瞬間瓦解崩塌,所謂的公眾秩序一旦失去,就再也找不回來。
所幸的是,我們的社會還是有這樣對抗破壞的勇士存在的,他們敢於提出質疑,不相信資本至上。在這111位編劇沒發聲以前,這樣敢於吃螃蟹,對此提出非議的人,我知道的至少有兩位。
一位是馬東馬老師,另一位是「如鯁在喉、如芒在背、如坐針氈」李誠儒老師。
馬東老師近年來一直在堅持做《奇葩說》,始終在節目中堅持輸出自己的觀點。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2005年,馬老師還在央視工作,曾經主持過一檔節目,這個節目的名字叫做《文化訪談錄》,其中有一期請的訪談嘉賓是郭敬明。
節目中,一向以溫和著稱的主持人馬老師一反常態把郭敬明逼問成了逃荒而逃的難民。
那一期,當馬老師一再問到:「如何解釋《夢裡花落知多少》與莊羽創作的《圈裡圈外》一書有諸多內容和情節上的相似之處?」對此,郭敬明採取了迴避態度,他給出的解釋是「為了保護自己」,並稱不想參與到成人世界的爭鬥裡。
接下來,作為主持的馬老師追問「是否能容忍文學中的借鑑和模仿」時,除了上廁所,郭敬明再也找不到其他藉口。
此時,我們看到溫和的馬老師無視在場的郭敬明粉絲,直接犀利地表示:
在我看來,考試成績不能來自於作弊,小說的主體結構不能來自於別人的構思,是任何年紀的人能都應該共同承認的價值觀念和道德底線。」
果然,這麼多年來,馬老師一直遵守規則,價值觀超正,難怪他的《奇葩說》能火這麼多年。
再說李誠儒老師,在連續兩季的《演員情就位》中,一直堅決反對郭敬明作為導演的價值態度與價值取向。
針對郭敬明的不專業與亂發S卡的不守規則行為,說出了很多「名言」,「儒言儒語」就是在那個時候產生的。
郭敬明辯解稱:「你可以有不喜歡的東西,但是請允許他的存在。」
對此,李誠儒老師回懟:「是呀,所以你還在呀。」
真是大快人心。
當然,李誠儒老師確實犀利,針對郭敬明的種種無視規則的表現,最終選擇了主動退出節目組,不向資本屈服,不向市場屈服,始終堅持自己的原則,明確表示:「我不需要他們的資源!」
老藝人的精神品德,確實可敬。
再看郭敬明,不管是亂發s卡和李誠儒老師battle,還是無視規則被爾冬陞導演狂懟,之後總是一副受了委屈的樣子,淚灑節目組。好像全世界都與我為敵,我一個人與世界對抗,郭敬明永遠都活在自己塑造的夢裡,但願長醉不願醒。
這一刻的場景,你是否覺得熟悉?是否想到當年明明是自己抄襲卻始終一臉無辜,一副悲情的樣子,慫恿粉絲去懟原作者的嘴臉?
是不是寫青春傷痛文學出身,就永遠走不出自己的作品?
清醒一點吧,當年幼稚的粉絲都已經長大了,不再是缺乏主見、隨波逐流的孩子了。是的,確實沒有人永遠年輕,但是總有人在年輕。可是時代在進步,如今的年輕人啊,視野開闊了,接觸的東西也多了,當年唬得住八零後的東西不見得能唬得住九零後,唬得住九零後的東西不一定能唬得住零零後。
長江後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強。
作為以悲情文學起家的青年作家,一個人挑起整個中國青春文學產業,滿足無力青少年的所有幻想,毫無疑問,郭敬明曾經是成功的。
可是,這種種喪失公信力的行為,使得當年高喊著「小四好棒」,「小四我們挺你」的死忠粉,都已經不敢公開承認自己喜歡過郭敬明了。
那個曾經向世界吶喊的郭敬明,那個曾經假想著與世界為敵的郭敬明,他的追逐與夢想已經得到了應有的回報,無論這份回報是詆毀,還是讚美,他都一一笑納。
也許,也許他真的不在乎還能走多遠,他要的只是萬眾矚目。
當年的粉絲們都已經長大了,可是郭敬明還沒長大,還活在自己編織的小時代裡。
也許這就是為什麼你永遠也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
唉,就這樣散了吧。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