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紅「基因魔剪」斬獲諾獎,相關公司股價大漲但挑戰猶存

2020-10-09 第一財經

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了有「基因魔剪」之稱的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

「這個基因編輯工具擁有巨大能量,會影響到我們每個人。它不僅在基礎科學領域引發了變革,還產生了很多創新性成果,並將帶來具有獨創性的新治療方法。」諾貝爾化學獎評選委員會10月7日在新聞公報中說。

當天,兩名女性科學家——法國的埃馬紐埃爾·卡彭蒂耶(EmmanuelleCharpentier)和美國的詹妮弗·杜德納(JenniferA.Doudna)因其在「基因組編輯方法研究領域作出的貢獻」而成為新晉諾獎得主。

基因編輯技術早在20世紀90年代就已出現,但曾經非常耗時,甚至難以完成。利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可在幾周時間內改變生命的密碼——脫氧核糖核酸(DNA)。

CRISPR/Cas9技術徹底改變了生物學研究,並催生了新一代生物醫療企業的發展。

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一位研究員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CRISPR/Cas9尚未被作為疾病臨床診斷使用,但很多概念正在被驗證,比如對於寨卡、新冠以及癌症的診斷,顯示了其靈敏性;對於遺傳疾病的修正或極具爭議的人類基因改造,也取得了積極的概念驗證。」

他還表示,CRISPR/Cas9已成為研究實驗室的相關系統必不可少的工具,應用更廣泛,它的意義甚至超過2008年諾貝爾化學獎「綠色螢光蛋白」(GFP)的意義。

基因編輯公司股價猛漲

「這個獎實至名歸。」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之一的麥可·萊維特教授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很多人都希望憑藉CRISPR獲獎,但最終僅頒給了兩位女性科學家,我認為是對的。」

201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蘭迪·謝克曼(RandySchekman)對他的同事杜德納的獲獎表示欣喜。

謝克曼教授通過郵件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他認為「詹妮弗和埃馬紐埃爾一定會得獎的,只是時間問題」。

謝克曼教授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不管CRISPR是否獲得諾貝爾獎,基因編輯技術都已經「像野火那樣在生物醫學和生物技術領域蔓延」。「人們已經利用CRISPR技術開發出首個鐮狀細胞性貧血的療法,這只是個開始,更多的積極嘗試伴隨著一些坎坷,正在推動著這種革命性技術的應用發展。」

在諾貝爾化學獎公布後,10月7日的海外市場上,基因編輯公司的股價出現了大幅上漲。美股周三收盤,瑞士基因編譯公司CrisprTherapeutics股價大漲超過11%,基因療法公司EditasMedecine股價上漲近8%,IntelliaTherapeutics股價上漲超過13%——上述三家公司都是由杜德納或卡彭蒂耶聯合創立或參股的企業。

CrisprTherapeutics是杜德納和卡彭蒂耶共同創立的公司,也是將基因編輯帶入臨床的企業中走得最遠的一家。

在一期臨床試驗中,它已經開始治療患有鐮狀細胞性貧血的人,並且這種療法已經使得一些人擺脫了疾病的可怕症狀。

EditasMedecine是杜德納與哈佛大學教授喬治·丘奇(GeorgeChurch)以及麻省理工學院(MIT)終身教授張峰共同創立的,該公司在CRISPR/Cas9的應用方面也走在同行的前列。

杜德納創立的其他基因編輯生物技術公司還包括CaribouBiosciences,MammothBiosciences和ScribeTherapeutics等。

就在6日,ScribeTherapeutics宣布與生物科技公司渤健(Biogen)建立合作夥伴關係,前者正在使用CRISPR技術開發一種用於治療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即盧伽雷病)等神經系統疾病的治療方法,如果開發成功,至少可帶來超過4億美元的收益。

技術仍未完全成熟

基因編輯技術為一次性治療提供了希望,這種療法可以治癒由人類先天基因缺陷引起的遺傳性疾病。

首個進入臨床的基因療法用來治療鐮狀細胞性貧血,這種療法通過給蛋白編程,使得該蛋白能夠將DNA當中缺陷部分非常精準地剪切掉,然後再讓編輯後的細胞來修復這段被剪切掉的DNA,並插入剪切掉的DNA的位置。

使用CRISPR/Cas9進行基因編輯的原理是通過引入新的基因編碼來糾正缺陷基因,從而修復某些遺傳疾病,使癌症治療更加成功。該技術具有發現和操縱特定基因的能力,也使其具有成為探索所有生理和診斷疾病的日常工具的潛力。

「CRISPR的技術到底還有多大的提升空間?目前來看實現精準剪切已經沒有問題,但是要實現精準修復還有差距。」一位國內細胞免疫專家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但他認為,CRISPR技術提升的空間有限。

深圳市醫學基因重編程技術重點實驗室一位研究人員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CRISPR所面臨技術上的問題包括安全性和效率的提升。」他還表示,諾獎有望推動這一技術獲得更多資本的關注。

此前呼聲較高的華裔科學家張峰沒有獲獎也讓人惋惜。張峰就職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博德研究所(BroadInstitut),被認為是真正將基因編輯技術帶向人體細胞治療的人,他是CRISPR/Cas9多項關鍵核心專利的擁有者。張峰和哈佛大學的喬治·丘奇教授最早發表了關於將CRISPR/Cas9技術應用於人體細胞的論文。

圍繞這一熱門技術,產生了不少專利爭端。美國專利辦公室曾裁決,張峰是基因編輯技術的發明者。

丘奇教授曾針對CRISPR的專利爭端表態稱:「專利之爭總是會平息的,況且CRISPR/Cas9技術能夠真正作為藥物研發的話,還需要非常多的研究和技術上的改進。如果沒有杜德納等人的技術基礎作為支撐,張峰是不可能實現人體細胞上的應用的,但是如果沒有新的科學研究來提升技術,那麼無論是杜德納或張峰的研究,都不足以支撐藥物的研發。」

美國冷泉港實驗室教授安東尼·扎多爾(AnthonyZador)此前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CRISPR/Cas9不是有可能,而是一定能獲得諾貝爾獎,但是問題是由誰來獲得這個獎項。這一基因編輯技術的影響力已經遍布全球幾乎所有的實驗室。」

CRISPR技術被授予諾獎,有望助推該技術的商業化進程。杜德納對CRISPR技術的商業前景表示樂觀。

在2016年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杜德納曾表示:「這些會創造就業,並且帶動新的技術發展,潛力非常大。我個人非常期待看到這一技術儘快實現轉化,以解決現實世界的實際問題。」

倫理挑戰依然巨大

儘管學界幾乎所有人都歡呼CRISPR/Cas9技術的開創性意義,可以重寫生命的密碼,但是也有科學家擔心這項技術被不正當地使用,或是過度使用。比如當基因編輯變得如此簡單之後,人們完全可以任意編輯人體胚胎和生殖細胞,製造出「轉基因嬰兒」,也就是說未來人們可以根據設計來創造出一部分「精英人群」,他們從智力水平、長相和特質都優於普通人種,並且能代代相傳,再換句話說,就是能夠影響人類進化,這引起倫理捍衛者的抗議。

英國政府曾批准允許在人體胚胎上做實驗;在美國,一些私人基金也投入大筆資金支持基因的基礎研究。

杜德納很早就意識到應在科學和倫理之間找到平衡。她近幾年來一直在同社會各界人士交流,以保證社會倫理的紅線不被跨越。杜德納曾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對於有可能影響人類進化的技術,我們要格外小心,因為它的後果是深遠且不可逆的。」

她還表示,科學的進步不應該因為擔心倫理問題而停滯不前,基礎研究是非常重要的,能夠幫助科學家解釋很多根本性的問題。

諾貝爾化學委員會增補委員、斯德哥爾摩大學教授、瑞典皇家科學院院士鄒曉冬在諾貝爾化學獎公布後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任何一個科學方法或科學發現,都有為人類造福的潛力,也有被濫用的危險。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也不例外。技術從發展到應用,都需要科學家有責任感,同時有關部門也應該制定相關的規定及明確的指導,來監管並防止各種方法的濫用,因為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倫理問題。」

相關焦點

  • 諾貝爾化學獎頒給2位歐美女生物學家,基因魔剪有望攻克醫學難題
    不過,人們的預測總是跟不上諾獎的結果,問世僅8年的基因編輯技術,和其背後的兩位女性科學家,還是打破了許多個「不可能」。對公眾而言,基因編輯技術本身並不陌生。雖然許多人並不清楚它的來龍去脈,卻多少都對「基因魔剪」這個別稱留有印象。
  • 諾貝爾化學獎頒給2位歐美女生物學家,基因魔剪有望攻克醫學難題
    不過,人們的預測總是跟不上諾獎的結果,問世僅8年的基因編輯技術,和其背後的兩位女性科學家,還是打破了許多個「不可能」。對公眾而言,基因編輯技術本身並不陌生。雖然許多人並不清楚它的來龍去脈,卻多少都對「基因魔剪」這個別稱留有印象。
  • 兩位女性科學家憑「基因魔剪」斬獲諾獎,「一哥」張鋒為何無緣?
    諾獎委員會說道,杜德納和卡彭蒂耶開發了基因技術中最銳利的工具之一01「魔剪」CRISPR-Cas9的前世今生CRISPR是Clustered Regularly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成簇規律間隔短回文重複序列)的首字母縮寫,為基因組DNA上的一段特殊序列,源於細菌及古細菌中一種獲得性免疫系統
  • 基因編輯技術獲諾獎:與爭議同行的「魔剪」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0月7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今天揭曉,法國生物化學家埃馬紐埃爾·卡彭蒂耶和美國化學家詹妮弗·杜德納獲得該獎,諾獎委員會給出的理由是「她們發現了基因編輯技術中最有力的工具之一:CRISPR/cas9基因剪刀」。
  • 基因編輯技術獲諾獎:與爭議同行的「魔剪」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0月7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今天揭曉,法國生物化學家埃馬紐埃爾·卡彭蒂耶和美國化學家詹妮弗·杜德納獲得該獎,諾獎委員會給出的理由是「她們發現了基因編輯技術中最有力的工具之一:CRISPR/cas9基因剪刀」。
  • 兩位女性科學家憑「基因魔剪」斬獲諾獎,基因編輯「一哥」張鋒為何與之無緣?
    諾獎委員會說道,杜德納和卡彭蒂耶開發了基因技術中最銳利的工具之一:>CRISPR-Cas9「基因剪刀」。「魔剪」CRISPR-Cas9的前世今生CRISPR是Clustered Regularly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成簇規律間隔短回文重複序列)的首字母縮寫,為基因組DNA上的一段特殊序列,源於細菌及古細菌中一種獲得性免疫系統,能夠識別出入侵細菌的病毒,並通過一種特殊的酶破壞入侵病毒。
  • 基因魔剪,是怎樣修改生命的說明書的?
    原則上我們已可隨意修改基因,只是還有太多未知風險。|來自網絡這是個基因的時代。你一定對「基因改良」、「基因療法」這些字眼很熟悉,也可能聽過被稱為「基因魔剪」的革命性技術CRISPR-Cas9。憑藉「傻瓜式」的簡單操作和高效的工作效率,CRISPR-Cas9技術令基因編輯推廣和商業運作迅速發展。商業價值逐年激增,諾獎呼聲始終高漲。有人為它的發明專利爭奪至今,有人急於用它來創造新型人類。
  • 「基因魔剪」將生命科學帶入一個新的時代,如何善用還需全社會共同努力
    自從這兩位女科學家於2012年研發出CRISPR/Cas9技術以來,這把神奇的「基因魔剪」就將生命科學帶入了一個新的時代。能夠在底層修改遺傳密碼,「基因剪刀」的出現,如同捅破了一層窗戶紙。如今,全世界幾乎所有的分子生物學實驗室都在使用這一技術或開發相關工具。然而,正是由於其改寫生命遺傳信息的便利性,也使得其面臨巨大的倫理挑戰。
  • 「基因魔剪」摘得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四年前預測終應驗
    「基因魔剪」摘得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四年前預測終應驗,但缺了張鋒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X-MOLNews2020年10月7日,新一屆諾貝爾化學獎揭曉,這次獲獎的是此前呼聲很高的「基因編輯技術」,可以說絲毫不讓人覺得意外。
  • 「基因魔剪」背後專利之爭:基因編輯「一哥」張鋒為何無緣諾獎?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基因魔剪」背後的專利之爭:基因編輯「一哥」張鋒為何無緣諾獎?諾獎委員會說道,杜德納和卡彭蒂耶開發了基因技術中最銳利的工具之一:CRISPR-Cas9「基因剪刀」。利用這項技術,研究人員可以極其精確地改變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的DNA。這將對生命科學產生革命性的影響,可以幫助研究者開發新的癌症療法,並使治癒遺傳疾病的夢想成為現實。
  • 為基因編輯提供「魔剪」兩位女科學家獲諾貝爾化學獎
    這項被稱為「基因魔剪」的技術,還因其專利紛爭和倫理爭議而引人關注當地時間2020年10月7日,瑞典,瑞典皇家科學院將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這種基因工具有著巨大的力量,影響著我們所有人。它不僅使基礎科學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而且產生了創新的產物,並將導致開創性的新醫療方法。」諾貝爾化學委員會主席克拉斯·古斯塔夫森(Claes Gustafsson)說。諾貝爾獎官方新聞稿中這樣描述:自2012年夏彭蒂埃和杜德娜發現CRISPR/Cas9基因「魔剪」以來,它們的使用量激增。
  • 基因編輯「一哥」張鋒為何無緣諾獎?「基因魔剪」背後的專利之爭
    贏了官司卻輸了諾獎?諾獎委員會說道01「魔剪」CRISPR-Cas9的前世今生CRISPR是Clustered Regularly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成簇規律間隔短回文重複序列)的首字母縮寫,為基因組DNA
  • 「基因魔剪」背後的專利之爭:基因編輯「一哥」張鋒為何無緣諾獎?
    諾獎  01、「魔剪」CRISPR-Cas9的前世今生  CRISPR是Clustered Regularly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成簇規律間隔短回文重複序列)的首字母縮寫,為基因組DNA上的一段特殊序列,源於細菌及古細菌中一種獲得性免疫系統,能夠識別出入侵細菌的病毒,並通過一種特殊的酶破壞入侵病毒
  • 「基因魔剪」背後的專利之爭:基因編輯「一哥」張鋒為何無緣諾獎?
    諾獎委員會說道,杜德納和卡彭蒂耶開發了基因技術中最銳利的工具之一:CRISPR-Cas9「基因剪刀」。利用這項技術,研究人員可以極其精確地改變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的DNA。01「魔剪」CRISPR-Cas9的前世今生CRISPR是Clustered Regularly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成簇規律間隔短回文重複序列)的首字母縮寫,為基因組DNA上的一段特殊序列,源於細菌及古細菌中一種獲得性免疫系統,能夠識別出入侵細菌的病毒,並通過一種特殊的酶破壞入侵病毒
  • 新聞背後|基因魔剪:基礎科學的革命力量
    2位女科學家因發現「基因魔剪」獲獎  二人共同發現了基因技術中最強大工具之一的CRISPR/Cas9基因剪刀,相關論文在2012年底發表在《科學》雜誌上。這項技術又被稱作「魔剪」,可以用來在遺傳物質的任何預定位點上進行精確切割,使改變生命密碼成為可能。藉助這個工具,研究人員可以極其精確地修改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的DNA。
  • 「基因魔剪」原創者獲諾貝爾化學獎,華人學者張鋒與之無緣
    「魔剪」背後的專利之爭CRISPR是術語「規律成簇間隔短回文重複」(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的簡稱,因其簡單、廉價、高效等特點,問世至今迅速成為全球流行的基因剪輯技術,被稱為「基因魔剪」和「上帝的剪刀」。
  • 化學無處不在,理綜獎實至名歸:化學家解讀2020年諾獎
    「諾貝爾理綜獎」,因為很多獲獎者和獲獎研究,有的跟化學相關,有的則跟我們日常熟知的化學學科沒有那麼強的關聯,比如冷凍電鏡等。,不得不提到中國的鄰國日本,他們曾在2000年說要在50年內拿30個諾獎,到目前為止已經拿了19個了。
  • 專家談諾獎:化學獎為什麼頒給了生物學工具「基因編輯」
    基因編輯的研究,對生命科學的基礎科學研究起到了重大的推動作用,比如我們可以在細胞水平、動物個體水平上對基因進行編輯,從而研究基因的功能和機制;同時,這個技術對生物醫學、農業環境等相關領域也有重大的推動作用,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力。獲得諾獎,我不覺得奇怪。這個技術未來的方向,需要增加基因編輯的保真性,以及提高在某些組織或細胞裡面的活性。
  • CRISPR技術獲諾獎,為什麼張鋒與諾獎失之交臂?
    >將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應用於哺乳動物和人類細胞的華人科學家張鋒,卻與該獎失之交臂。因為簡單、廉價和高效,CRISPR已經成為全球最為流行的基因編輯技術,被稱為編輯基因的「魔剪」。科學家通過它可以高效、精確地改變、編輯或替換植物、動物甚至是人類身上的基因,經過改造的CRISPR技術被廣泛地應用於農業和生物醫藥領域。Jennifer Doudna 和 Emmanuelle Charpentier做了什麼貢獻?
  • 數十億美元基因魔剪專利案裁決:華裔科學家張鋒所在機構贏了
    數十億美元基因魔剪專利案裁決:華裔科學家張鋒所在機構贏了 澎湃新聞記者 王盈穎 2017-02-16 10:23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