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00萬搭配光學防抖 小米Note拍照測試
上個月中旬小米推出了全新的智慧型手機小米Note,作為首款價格突破1999元心理關口的產品,小米Note的雙面玻璃設計、5.7英寸大屏幕和驍龍801處理器的性能表現都受到關注,自然1300萬像素+光學防抖的拍照能力也不例外。
-
20cm對焦VC防抖 騰龍35mm F1.8評測首發
35mm F1.8 VC)採用了F1.8的大光圈設計,讓拍攝對焦變得更為輕鬆,並且該鏡頭還配備了VC防抖功能,這在35mm焦段的鏡頭中並不多見,F1.8大光圈配合防抖功能讓此款鏡頭在弱光環境下的拍攝能力進一步得到提升,為弱光條件下的手持拍攝提供了畫質保障。
-
F1.8大光圈專業操控 三星DC旗艦EX1評測
其全金屬的機身外殼,24mm的超大視野廣角鏡頭以及那恐怖的F1.8超大孔徑光圈,有望成為新一代「大眼睛」DC的代表。1/1.7英寸1000萬像素CCD,依仗這個尺寸,不遜於其他各廠的同類機型。,擁有F1.8超大光圈,並且三星為其加入了OIS光學防抖機構,在夜景拍攝過程中更可選擇DUAL雙重防抖(OIS+DIS)功能,在暗光拍攝時可以選擇手持,還是比較實用的。
-
出色的Z卡口標定 尼克爾Z 50mm F1.8 S評測
我們知道,卡口內徑限制了鏡頭在設計時的最大光圈,因此在不考慮其他因素時,內徑越大對鏡頭的設計就越有優勢,同時對於提升鏡頭的邊緣畫質也非常明顯,而尼康的Z系列鏡頭正是為此而生。得益於新卡口的大口徑以及短法蘭距,Z系列鏡頭在拍攝靜態影像和錄製視頻時能實現相較於以往更好的畫質表現。
-
全能選手畫質新標 適馬70-200mm f/2.8 S評測
在去年的photokina展會前夕,適馬推出了一款大三元長焦鏡頭:70-200mm F2.8 DG OS HSM | Sports,是前代產品時隔五年後的升級版。作為以出色光學質量、堅固做工以及優秀的操控性能著稱的Sports系列新成員,它引起了極高的關注度。適馬近來推出的定焦鏡頭展現出強悍的光學素質,或許他們正在嘗試將屢獲成功的鏡頭設計移植到變焦鏡頭系列上去,這引起了我們的期待。
-
分析結果:相機差異大,別亂買
相機規格榮耀20:前置3200萬像素鏡頭,f/2.0光圈;後置4800萬像素主攝,索尼IMX582傳感器,f/1.8光圈,支持AF對焦+1600萬像素超廣角鏡頭,f/2.2光圈+200萬像素景深鏡頭,f/2.4光圈+200萬像素微距鏡頭,f/2.4光圈;後置單LED閃光燈,視頻錄製支持電子防抖,最大支持10倍數字變焦。
-
富士XF 50-140mm f/2.8
:WR全天候防護能力、OIS光學防抖系統、HT-EBC鍍膜以及全新的Nano-GI塗層技術都一一應用到了這枚全新的富士長焦鏡上,其成像和實用性表現自然是值得期待。最大光圈:f/2.8 最小光圈:f/22 最近對焦距離:1m 最大放大倍率:0.12x 鏡頭尺寸:ø82.9mm x 175.9mm(直徑/長度) 鏡頭重量:995g 濾鏡尺寸:72mm
-
給A6400一個防抖的機會,騰龍推出17-70 F2.8鏡頭
這款鏡頭的基本情況是12組16片鏡頭結構,35mm焦距25.5-105mm,最大光圈恆定F2.8,光圈葉片數9,最近對焦距離0.19m,67mm濾鏡尺寸,重量525克,並具有防塵防滴濺設計。其配置了2片GM玻璃鑄造非球面鏡片和1片複合非球面鏡片,提供了優秀的光學性能。
-
首款F1.8防抖標頭 騰龍45mm F1.8評測首發
一直以來F1.8光圈定焦鏡頭都是原廠鏡頭的天下,各大廠商在50mm F1.8左右焦段的鏡頭,一代一代的推出了多款產品,親民的價格加上收縮兩擋光圈後就能獲得不錯的解析度及焦外成像,令該級別鏡頭成為了很多用戶在套機鏡頭之外購買第二支鏡頭的首選。
-
時隔八年為高像素而生,佳能70-200mm F2.8 III評測|鈦極客
機身:佳能EOS 5DS 鏡頭:EF 70-200mm f/2.8L IS III USM 焦距:200mm 光圈:f/2.8 快門:1/800s ISO:125拍攝過程中,小鳥的羽毛和樹葉的經脈都成為了天然的測試標板。在200mm的焦距下光圈開到F2.8後,我們從截圖可以看到,兩張照片的細節還原都非常清晰。
-
佳能RF50 F1.8 RF70-200 F4 12月上市
佳能正式發布了rf50mmf1.8stm和rf70-200mmf4lisusm鏡片,將分別於12月初和12月中旬上市。Rf50mmf1.8stm使用五組六種光學結構,包括一個最大孔徑為f1.8的非球面透鏡和最小孔徑為F22的非球面透鏡。利用STM步進聚焦電機,最近的焦距為0.3m,放大倍數高達0.25x。
-
不到1千塊的f/1.2大光圈 七工匠新鏡體驗
不過其實我買鏡頭的目的也很簡單,這個鏡頭買回來就是當做一個f/1.2大光圈的新玩具,因此光圈值控制上到也不太在意。不過跟同價位的50mm f/1.8比的話,畫質還是比較接近的。鏡頭焦外相比於很多大光圈鏡頭的確有自己的特色所在,一方面f/1.2的虛化能力的確很強,另一方面,鏡頭焦外光斑有些輕微的魚鱗式焦外的感覺,而形狀又較為規則。因此用來拍拍f/1.2大光圈,鏡頭的焦外感還是很不錯的。
-
佳能RF50mm F1.8 、RF70-200mm F4鏡頭 12月上市
09:56:19 來源: ITheat熱點科技 舉報 佳能正式發布了RF50mm F1.8
-
一加5T為何無緣OIS光學防抖?官方回應
有用戶詢問,一加5T為何沒有OIS光學防抖。對此,官方正式做出回應。一加表示,光學防抖會增加一加5T的物理尺寸,這對手機的外觀設計是非常不友好的,所以我們砍掉了這項功能。今年上半年發布的一加5同樣無緣光學防抖,一加員工@酸數碼在微博就解釋過原因。
-
人像鏡皇對決 中一光學85mm f/1.2戰佳能
,無級光圈,大阻尼對焦環,而佳能85mm f/1.2的設計有些特殊,這枚鏡頭使用的是電子對焦環,並非物理對焦環。佳能85mm f/1.2的全開可用度是非常高的,而且這枚鏡頭可以說是佳能光學設計的巔峰,雖然這些年佳能的鍍膜、對焦等鏡身技術越來越好,但是85mm f/1.2的光學素質依然是可圈可點,究竟中一光學面對如此強敵,表現如何,我們來看一下。首先我們來看一下解析度標版,由於中一光學在5DSR上識別度有問題,因此我們使用5D4進行測試。
-
小米10Ultra真實拍照體驗!真的實至名歸
小米10Ultra(至尊版)發售一段時間了,但貌似還沒有一個專門的拍照體驗測評,今天數碼圈就實際拍照測試一下小米10Ultra的拍照性能是不是真的和DXO總分第一名一樣名副其實,高清大圖原汁原味呈現給大家!
-
高素質旅遊頭 富士XF 16-80mm F4鏡頭測試_富士 XF 16-80mm F/4 R...
ED鏡片)焦距:f=16-80mm(24-122mm)視角:83.2°-20.1°最大光圈:F4最小光圈:F22光圈控制:9片葉片(圓形光圈葉片)對焦範圍:35cm - ∞最大放大率:0.25倍(望遠端)外形尺寸:78.3mm(直徑)x88.9mm(廣角端)/131.5mm(長焦端)重量(不包括鏡頭蓋):440g濾鏡口徑
-
長焦利器 尼康200-500mm f/5.6鏡頭評測(全文)_尼康 AF-S尼克爾200...
,原先的光圈耦合杆變成了金屬突起卡榫 尼康尼康200-500mm f/5.6 VR鏡頭採用12組19片的光學結構設計,鏡頭鍍膜主要呈現黃色和綠色的反光色彩,至於其在抗眩光以及色散控制方面的表現,我們在後邊會詳細測試。
-
小三元扛鼎大將 佳能EF24-70/F4L IS評測(全文)_佳能 EF 24-70mm f...
·首支2470小三元 F4家族圓滿了 不過就像大三元家族這兩年不斷更新一樣,小三元家族在經過愛死小小白換血小小白之後,這支新出的24-70mm F4L IS鏡頭我們可以看作是對小三元家族最合適的標變鏡頭的補充了。
-
佳能16-35mm f/2.8L II/III畫質對比
佳能的大三元序列中的中焦24-70和長焦70-200已經於2010年前後完成了更新,但是廣角序列中的16-35/2.8L II其實就有些尷尬,這款鏡頭上市於2007年,要說老,並沒有光學設計還處於20世紀的那些真·老頭(比如35/1.4L)那般有急切更新的緊迫性,但實際上2007年的圖像傳感器主流還是APS-C,全幅也不過1000萬像素出頭,那個年代的超廣角鏡頭放到現在,畫質能不能看都是一件很難說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