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生物大滅絕?
顧名思義,是指一個或多個物種大規模的被消滅,有可能是全部絕種,也有可能是極少數存留下來。
根據外國媒體的報導,在地球的發展過程中,最起碼遭遇過六次生物大滅絕。
而這六次中,要數兩億多年前的二疊世紀末爆發的生物大滅絕事件最為慘烈,人們對其研究也最多。蘇黎世大學的一名生物學家認為:氣溫的變化是導致這次生物大滅絕的主要因素。出於某種原因,當時的氣溫變得非常之低,適合海洋生物繁殖成長,因此,大批的海洋生物開始出現。但是,後來氣候逐漸變暖,二氧化碳增加,使得海洋生物的生存環境變差,很多無法適應新環境的生物都從地球上消失了。
然而,溫暖的環境也孕育了不少新的物種,可是,這些物種的生命周期卻普遍偏短。所以,在地球溫度由寒轉暖再轉寒的過程中,再次導致了大量物種滅絕。從現在而言,科學家們已經達成了一種共識,那就是這次物種大滅絕程度非常之大,許多植物或者動物用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才恢復過來,一直到了中三疊世才漸漸走出這段歷史。此時,距物種大滅絕已經過去了半個多世紀。
一位來自瑞士的古生物學專家組建了一支研究小隊,專門研究這次生物滅絕。他們從古菊石屬和牙形化石中發現,有的海洋生物在災難後的三四百萬年就開始慢慢甦醒了。
當然,科學家們做事向來以嚴謹著稱,他們不會憑空猜測,任何沒有證據的假設都是謠言。而且,出於對研究的負責,科學家們繪製了溫度變化的曲線圖。之後,通過對空氣中物質的對比,分析了海洋生物的變化對陸生生物的影響。
在分析完牙形化石的氧同位素後,科學家們建立起了當時地球的氣溫模型。模型分析結果與之前的猜想差不多,地球先是經歷了長時間的寒冬,接著漸漸轉暖,可是,剛暖沒多久卻又開始降溫。換個角度思考,如果,早上你發現溫度特別低穿上了羽絨服,到了中午溫度又變高了。之後,迫於無奈你只能脫掉羽絨服,換上短袖。但結果,晚上氣溫又來了個大反轉,你在寒風中瑟瑟發抖。
試問,這樣的氣溫變化,你會不會生病、感冒?所以,溫度的變化是生物大滅絕的一個重要因素,不斷變化的溫度導致海洋生物和陸地生物的生態圈極其不穩定,最後,超出了生物的承受範圍,使得物種消失。此外,氣候變暖除了有溫度觸底反彈的原因,還有一個重要原因: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增加。都知道,二氧化碳會引發溫室效應,使地球溫度變高,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
那麼,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為什麼會突然增加呢?
科學家經過長時間的研究,認為:西伯利亞火山爆發事件才是這件事的罪魁禍首。
當時,西伯利亞大面積都是火山,它們經過漫長歲月的沉寂,在某一天突然爆發。而這裡釋放的二氧化碳,足以引起一次物種的更新。之後,大量有機物不斷消耗海洋裡的氧氣,沒有足夠的氧氣,海洋生物趨於滅絕。所以,科學家們堅信,全球氣候變化是這次生物滅絕的主要因素,而火山爆發則是氣候變化的誘因。寒冷的環境促使海洋生物多樣性增加,但後來,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實在太高,對生物多樣性的危害不言而喻。
總之,地球進化就是如此神奇,在漫長的時間裡,一步步演化出了現代文明。其實,最初的地球大部分都是海洋,因為,地殼運動變的頻繁,海洋漸漸變成了陸地。之後,自然環境的變遷,促進了生物的演變。
在這場生物大滅絕中,百分之九十的海洋生物消失了,百分之七十的陸地生物無法繼續存活。也正是因為這次生物大滅絕,才使得佔領海洋三億多年的物種漸漸消失,新的生物群體開始出現,生態系統重新更新。
不過,現在關於這次生物滅絕的說法還有很多,除了火山爆發這個因素外,還有一種說法就是大陸漂移。由於海平面的下降 ,原本零零散散的大陸聚集成了一個聯合大陸,海洋面積減少,很多生物失去了賴以生存的空間。此外,更重要的是,海底有著豐富的有機物,這些有機物隨著海水的消失暴露在陽光之下。之後,分解這些有機物需要大量的氧氣,而消耗氧氣的同時也會釋放二氧化碳,這對陸地生物也十分不友好。
所以,不管原因到底如何,這次生物大滅絕都是生物演化的一個轉折點,希望在科學家的探索下,更多秘密能夠被人們揭開。
在地球的發展史上,生命從無到有,再到多樣化,經歷了長達數億年的時間。而且,在這漫長的時間裡,不單單是動植物生命輪迴的過程,還是無數物種滅絕再生的過程。所以,時至今日,只有珍惜現有的物種,探索物種滅絕的秘密,才能更好地預測未來。
參考資料:
【《生物大滅絕》、《揭秘生物大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