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鼠手」是醫學概念上「腕管症候群」的通俗稱謂,是正中神經在腕管內受壓而引起的手指麻木和功能障礙,又稱為遲發性正中神經麻痺,屬於「累積性創傷失調」症。如果您經常感覺到手或者手指發麻、手腕活動不便,一定要提高警惕,有可能「滑鼠手」已經悄悄地找上您了。
上班族如何防治「滑鼠手」
「滑鼠手」的病因
腕管是由腕橫韌帶及腕骨形成的一個管道,正中神經包裹在其中,正常情況下手腕活動是不會影響到正中神經的。隨著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使用電腦的人越來越多,他們每天長時間上網,在鍵盤上打字和移動滑鼠,手腕關節因長期過度密集重複性的活動而漸漸使腕關節產生了麻痺和疼痛。在操作電腦時,由於鍵盤和滑鼠有一定的高度,手腕必須背屈一定角度,這時腕部處於強迫體位,不能自然伸展,久而久之極易壓迫正中神經,使神經傳導受阻,產生手掌麻木、腕關節扭曲腫脹、手部工作不靈活甚至無力等症狀。若不及時治療,還可能造成神經受損、手部肌肉萎縮。
上班族如何防治「滑鼠手」
「滑鼠手」易患人群
除了電腦族人群容易患「滑鼠手」外,其他諸如音樂家、教師、編輯記者、建築設計師、礦工等一些頻繁使用雙手且長時間重複一種動作的人都有可能患上此病。有資料顯示,30歲至50歲年齡段的辦公室女性是腕管症候群(滑鼠手)的多發人群,這是因為女性手腕管通常比男性的小,正中神經容易受到壓迫。一些中老年婦女常常會在下午感覺手部有脹痛,食指、中指感覺麻木,且逐漸加重,嚴重影響晚間入睡甚至夜半麻醒。此外,孕婦、風溼性關節炎、糖尿病、高血壓和甲狀腺功能失調的人,也易患上「滑鼠手」。
「滑鼠手」病體症狀及自我診斷
「滑鼠手」臨床表現
滑鼠手的早期症狀比較輕,隨著時間推移,由於手長時間保持緊張狀態,導致手部活動不靈活,出現拇指、示指(俗稱食指)、中指麻木。白天勞動時感覺不明顯,症狀加劇在夜間,常常會在夜間麻醒。拇指外展力差時偶有端物、提物突然失手現象發生。嚴重者甚至出現手部魚際肌肉萎縮、癱瘓。
上班族如何防治「滑鼠手」
「滑鼠手」的自我診斷
如果您頻繁使用雙手且出現以下某種症狀,需儘快去正規醫院檢查。
手指、手腕、手掌、前臂僵直,麻木,不適。
手部麻木,主要集中在拇指、示指(俗稱食指)、中指。
夜間麻木加重,會影響睡眠,偶有睡眠中麻醒。
握力和手部各部位協同工作能力降低,用手拾物、穿針引線、撥電話號碼等簡單工作都會覺得很困難。
手部魚際肌肉萎縮。
「滑鼠手」的預防措施
積極的預防是可以避免或減輕「滑鼠手」的發生。
1、保持良好的操作姿態。鍵盤應放置在身體正前方中央位置,避免把鍵盤斜擺在一邊,以與肘持平高度靠近鍵盤或使用滑鼠,可以預防腕管受到傷害;手腕儘可能平放操作鍵盤,既不彎曲又不下垂;肘部工作角度應大於90度,以避免肘內正中神經受壓。
2、前臂和肘部應儘量貼近身體,並儘可能放鬆,以免使用滑鼠時身向前傾;確保使用滑鼠時手腕伸直,坐姿挺直並使用優質背墊;雙腳應平放地面或腳墊上;顯示屏放置在身體前面的高度以不使頭部上下移動為宜;當坐正之後,雙眼應與屏幕處於平行直線上;確保顯示屏的亮度適中。
上班族如何防治「滑鼠手」
3、工作期間經常伸展和鬆弛操作手,可緩慢彎曲手腕,每小時反覆做10秒鐘,也可每小時持續做10秒鐘的握拳活動。
「滑鼠手」的治療方法
1、外固定:症狀明顯者,用石膏託或夾板固定腕部於輕度背伸位(手腕向背側抬高約20度至30度)1周至2周。
2、腕管封閉:用普魯卡因和強的松龍(激素)做腕管內注射,每周一次,共3次至4次。
3、服消炎止痛類藥物。
4、手術治療:非手術治療無效或症狀加重或有大魚際肌肉萎縮者,應及早進行手術治療。如切斷腕橫韌帶,解除對正中神經的壓迫。但大多數病人以腕管封閉為主,可輔以消炎止痛類藥物。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