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學重推家政課 有「港孩」哭訴不知如何吃橙

2020-12-05 中國新聞網

香港中學重推家政課 有「港孩」哭訴不知如何吃橙

    廠商會中學家政教師盧美霞(左二)表示,該校的家政科課程內容是校本設計,除製作實物,更教授餐桌禮儀及衣飾配搭等理論,令課程更貼近生活。旁為該校校長麥耀光(左一)、家政助教教師王頌華(右一)與學生。圖片來源:香港《明報》

  中新網11月5日電 據香港《明報》報導,「港孩」問題仍見於香港中學,有學生參加童軍露營時哭訴要吃家中「已搣好一片片」的橙,有學生使用洗衣機洗衫時,不知道要添加洗衣粉。為培養學生自理能力,近年不少香港中學重推家政課,其中前身為工業學校的廠商會中學,去年更豪擲170萬元(港元,下同)改建家政室,新增家政課幫助學生踢走「港孩」問題。

  開辦家政課學校數目回升

  學生主要來自基層的廠商會中學,其校長麥耀光坦言,去年新增家政課其中一個原因,是為改善時下的「港孩」問題。因不少父母均為雙職家長,長時間在外工作,無法親授子女日常生活技能,故去年通過家教會及校董會成功開科,並籌集了170萬元(港元,下同)將校內的木工室改建成全新的家政室。

  家政室採用新式的設計,以淺棕色及白色為主色,簡潔光猛,並且摒棄了舊式的煤氣爐,改用電磁爐煮食。麥耀光表示,現時不少中學生未必懂得開啟煤氣爐,對於甚少入廚經驗的學生來說,電磁爐較為安全。他希望學生透過簡單烹調技巧、家事技能,提升自理能力外,校本設計的課程亦教學生關懷身邊人,戒除「港孩」陋習。

  家中有女傭 更要教自理

  香港不少中學近年亦再推家政課,根據香港教育局資料顯示,初中開辦家政課的學校數目,曾於2009-2010學年由340間減少至325間,但2011-2112學年回升至341間,部分中學以「科技與生活」取代家政為科目名稱。

  香港迦密中學同樣於去年進行家政室翻新工程,為位於校園頂層的家政室添置了冷氣設備,又購入不少新用具。校長龔錦添表示,時下中學生比從前更需要上家政課,因多數家庭均有聘請家傭,學生連基本的生活技能也未必有機會學,故該課有絕對的實用價值。

  龔錦添透露,有一中學生參加童軍露營活動,接過領隊教師遞上一個橙時,竟然哭起來,經教師細問,原來是該學生不知道如何吃橙子。

  家長花錢 讓子女學掃地

  龔錦添又指出,聽聞有家長不惜大花金錢,專程安排子女暑假時到酒店學掃地、執房等生活技能,屬「奇怪現象」,質疑應該從日常生活中學習。他表示,現時海外升學學生增加,擔心他們欠缺自理能力,「連吃水果都慣性有人服侍,莫講煮餐簡單的飯食飽自己」,故學校有責任教授有關技能。

  香港基督教協基會屯門綜合青少年服務中心註冊社工李美英表示,中學生的自理問題一直需留意,主要為初中生。她解釋,現時很多雙職家長,「不少家庭都請家傭,難教子女生活知識」,加上科技發達令生活日趨便利,他們會認為無必要學,故近年青少年自理問題有惡化跡象。

相關焦點

  • 香港學校:大聲說出愛國愛港
    最近有人鼓吹「港獨」,有的校長態度曖昧,說校園裡可以「討論港獨」。類似的取態不時在港冒出,有分析認為會變相鼓勵「港獨」分子在校園內「播獨」。  作為香港負責教育的機構、教育工作者,到底應如何看待國民教育、國歌與國旗等國家符號?
  • 如何找到平衡?被逼出「超能力」的職場二孩媽媽
    對於目前的自由型職業,她很滿意,符合她的職業興趣,重要的是能有更多時間照顧孩子。  張欣有兩個可愛的女兒,大的5歲、小的3歲。受疫情影響,幼兒園不能開學,讓在家的張欣沒有任何工作時間。她每天都忙於處理姐妹之間的各種爭吵和糾紛,諸如這個玩具誰先玩、誰弄壞了誰的東西等等。
  • 內地生不來,港漂宿舍迎退訂潮?香港房東們怕了……
    帶你認識一個真實的香港 自從新冠肺炎爆發之後,加上去年的社會事件,內地生對留港生活「望而卻步」,原本紅紅火火的香港租賃市場也大受打擊。 5-9月向來是香港住宅租務市場旺季,準備開學的內地生,大多已選定要租的房,與同屬「港漂」的同學合租,其中不少都得先手付一年的租金!
  • 香港傳銷調查:鬼人、港傷和蟻窩
    吃了午飯後,她被帶去BV公司,進到一個大會議室,她看到一個狂熱的場面,「滿堆的人,喊著口號。」張小芳回憶,那天下午,主要是有人給新人們講產品,「說產品好得不得了,如何給父母、子女做治療,臺上臺下都哭得稀裡譁啦。」第二天,有人講如何開發市場,講的人熱血噴張,覺得發財夢近在眼前。
  • 王若愚:「港獨」思想泛濫,香港基礎教育難辭其咎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王若愚】 有什麼樣的教育,就會塑造什麼樣的青年。香港回歸20年來,「港獨」思想屢屢冒頭,一些大學校園幾乎成了「武鬥」主戰場,很多學生湧上街頭,甘當「反中亂港」急先鋒。深究其中緣由,香港基礎教育難辭其咎。
  • 臺灣扣查5名偷渡到臺的亂港分子,香港保安局:勿窩藏香港罪犯
    【環球網綜合報導 記者 趙友平】臺灣記者鍾聖雄昨日(12日)爆料5名亂港分子偷渡臺灣後被扣下禁止外聯,香港保安局今天(13日)呼籲臺灣不要窩藏香港罪犯。香港「橙新聞」報導截圖臺灣記者鍾聖雄12日在社交網站發帖,他承認曾協助5名亂港分子偷渡到臺灣,他還爆料說時隔兩個月,5人仍「扣在臺陸委會手上」。
  • 5本港風文,強推《崛起香港1949》和《重生之時代先鋒》真的超讚
    5本港風文,強推《崛起香港1949》和《重生之時代先鋒》真的超讚大家好,小編又來推薦優質文章了,今天給大家推薦5本港風文,強推《崛起香港1949》和《重生之時代先鋒》真的超讚!。但是穿越就是金手指,憑藉著前世獲取的一點點隻言片語的信息,請看李萬歲如何龍騰九霄。
  • 又有香港反對派議員抹黑港警,被痛罵:政棍,不知廉恥
    不知廉恥!」並附上了三張圖片以及一條「禍港四人幫」之一黎智英旗下《蘋果日報》題為「蒙面便衣亂棍見人就打上水廣場內拘捕多人」的報導連結。↓然後,評論區「翻車」了↓有人說:我有看直播,警察有用武力,但不是見人就打,身為議員不應該學《蘋果日報》誤導市民,騙市民。
  • 斥港中大校園內遊行宣揚「港獨」,譚耀宗:有可能觸犯香港國安法...
    【環球網報導記者 尹豔輝】據香港「橙新聞」11月20日報導,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譚耀宗表示,19日在香港中文大學校園內的遊行有機會被視為觸犯香港國安法,其中宣揚「港獨」等行為是絕對不容許的,他呼籲大學生不應以身試法。
  • 象賢中學寒假「第一課」:下田種菜!
    象賢中學寒假勞動教育走入農田1月17日,象賢中學高二級學子迎來了首次寒假勞動教育,到南沙區欖核鎮順河村展開學農活動。在活動啟動儀式上,欖核鎮農業辦負責人陳啟亮講解了活動的注意事項。象賢中學校長馮金洪以「感悟珠三角」為題作動員講話。
  • 香港留學:排名斷崖式下跌的港中文和港理工,可惜了!
    (前往港中大的道路,全是垃圾難以通行)前身可追溯至1937年成立的香港官立高級工業學院,並於1994年正名為香港理工大學,是一所國際化公立應用研究型大學,也是qs世界大學排名百強大學,其工商管理學院同時具有AACSB、EQUIS和AMBA三重認證。
  • 5分鐘了解——HKDSE香港中學文憑考試
    香港中學文憑考試HKDSEHongKong Dioploma of Secondary Education Examination香港中學文憑考試(HongKong Dioploma of Secondary Education Examination ,簡稱HKDSE)被稱為「香港高考」,2009年香港教育改革後,2012年第一屆香港學生開始參加考試
  • 香港或再推大規模社區檢測
    林鄭月娥表示,如何令香港早日走出困局、令市民恢復信心,是這份施政報告的首要目的。  據了解,在2020年的施政報告和附篇裡,特區政府額外再提出200項新措施,但由於目前公共財政極為緊絀,加上今年立法會先後通過財政預算案和三輪防疫抗疫基金,已動用3100億港元的公共財政,所以很多新措施希望在不動用額外資源的前提下,為市民提供更好的服務。
  • 又有香港富豪確診!袁國勇:一些有錢人很自私
    戳「橙新聞」關注我們 帶你認識一個真實的香港 另外,袁國勇擔心留學生聖誕假期回港會加重香港的抗疫工作,他舉出機場防疫漏洞的細節,如機場員工接觸確診者行李後有交叉感染機會,另提供給抵港人士盛載私人物品如手機的塑料盤若無消毒,病毒也可經物品傳開。
  • 上海交大校領導訪問香港加強滬港交流
    2018年9月21至23日,上海交通大學黨委副書記顧鋒一行應邀出訪香港,出席由閔行區和九龍社團聯會主辦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9周年暨國家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樂響香江音樂會」,並順訪了香港東華三院、保良局等單位。
  • 內地讀書需參加香港中學文憑試HKDSE的學生可提前做哪些準備?
    因此,有越來越多的內地學生和家長了解到,通過參加香港中學文憑試HKDSE能申請香港及世界各地的大學!但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關於香港中學文憑試HKDSE的常見誤區其實,內地生想通過參加香港DSE更容易考進香港的八大名校是一個很大的誤區!快看下去!
  • 香港廢棄校舍現炸彈和劇毒化學品 港警:部分來自理大失竊物
    來源:海外網圖源:文匯報【海外網5月3日綜合報導】5月2日,有人報警稱在香港九龍灣廢置校舍內發現大量爆炸品及有毒化學品,警方封鎖現場及附近一帶,爆炸品處理課到場調查。經對比,涉案化學品相信是2019年11月在香港理工大學的失竊物品。
  • 跟「賊王」季炳雄飛了趟美國的香港記者,都拍到了什麼猛料?
    點擊關注橙新聞帶你認識一個真實的香港
  • 《紐約時報》駐港記者推特封面,竟是鴉片戰爭英法艦隊集結香港
    此前,《紐約時報》曾因高度扭曲、偏離事實的涉港報導受到廣泛批評。近日,《紐約時報》駐香港記者奧斯丁·雷米茲(Austin Ramzy)的推特封面圖片,又引發了網民憤怒。讓這位記者「引火燒身」的照片由義大利攝影師費利斯·比託(Felice Beato)在1860年拍攝,是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英法艦隊在香港九龍港灣集結的畫面。
  • 港珠澳大橋有海底隧道嗎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如何建成
    繼去年9月主體橋梁貫通後,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也於今日順利貫通,年底港珠澳大橋將具備通車條,屆時從香港到珠海、澳門陸路車程由3.5小時縮短為半小時。為了給珠江口這條世界上最繁忙的航道讓出通道,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中6.7公裡採用海底隧道。這是國內首條外海沉管隧道,也是當今世界上埋深最大、綜合技術難度最高的沉管隧道。兩個面積各為十萬平方米的人工島,承擔著橋隧轉換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