廠商會中學家政教師盧美霞(左二)表示,該校的家政科課程內容是校本設計,除製作實物,更教授餐桌禮儀及衣飾配搭等理論,令課程更貼近生活。旁為該校校長麥耀光(左一)、家政助教教師王頌華(右一)與學生。圖片來源:香港《明報》
中新網11月5日電 據香港《明報》報導,「港孩」問題仍見於香港中學,有學生參加童軍露營時哭訴要吃家中「已搣好一片片」的橙,有學生使用洗衣機洗衫時,不知道要添加洗衣粉。為培養學生自理能力,近年不少香港中學重推家政課,其中前身為工業學校的廠商會中學,去年更豪擲170萬元(港元,下同)改建家政室,新增家政課幫助學生踢走「港孩」問題。
開辦家政課學校數目回升
學生主要來自基層的廠商會中學,其校長麥耀光坦言,去年新增家政課其中一個原因,是為改善時下的「港孩」問題。因不少父母均為雙職家長,長時間在外工作,無法親授子女日常生活技能,故去年通過家教會及校董會成功開科,並籌集了170萬元(港元,下同)將校內的木工室改建成全新的家政室。
家政室採用新式的設計,以淺棕色及白色為主色,簡潔光猛,並且摒棄了舊式的煤氣爐,改用電磁爐煮食。麥耀光表示,現時不少中學生未必懂得開啟煤氣爐,對於甚少入廚經驗的學生來說,電磁爐較為安全。他希望學生透過簡單烹調技巧、家事技能,提升自理能力外,校本設計的課程亦教學生關懷身邊人,戒除「港孩」陋習。
家中有女傭 更要教自理
香港不少中學近年亦再推家政課,根據香港教育局資料顯示,初中開辦家政課的學校數目,曾於2009-2010學年由340間減少至325間,但2011-2112學年回升至341間,部分中學以「科技與生活」取代家政為科目名稱。
香港迦密中學同樣於去年進行家政室翻新工程,為位於校園頂層的家政室添置了冷氣設備,又購入不少新用具。校長龔錦添表示,時下中學生比從前更需要上家政課,因多數家庭均有聘請家傭,學生連基本的生活技能也未必有機會學,故該課有絕對的實用價值。
龔錦添透露,有一中學生參加童軍露營活動,接過領隊教師遞上一個橙時,竟然哭起來,經教師細問,原來是該學生不知道如何吃橙子。
家長花錢 讓子女學掃地
龔錦添又指出,聽聞有家長不惜大花金錢,專程安排子女暑假時到酒店學掃地、執房等生活技能,屬「奇怪現象」,質疑應該從日常生活中學習。他表示,現時海外升學學生增加,擔心他們欠缺自理能力,「連吃水果都慣性有人服侍,莫講煮餐簡單的飯食飽自己」,故學校有責任教授有關技能。
香港基督教協基會屯門綜合青少年服務中心註冊社工李美英表示,中學生的自理問題一直需留意,主要為初中生。她解釋,現時很多雙職家長,「不少家庭都請家傭,難教子女生活知識」,加上科技發達令生活日趨便利,他們會認為無必要學,故近年青少年自理問題有惡化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