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很短,違背內心去獲得一些物化的東西,對我來說是非常可恥的,我不想跟自己的惰性做妥協,希望自己的精神更乾淨一點。」——墨痕
現代人每天生活在快節奏工作的高壓下,想要按照自己的理想去生活絕對是一種奢望。走出校園,離開父母的庇佑後,工作多年後是否還能憶起曾經的理想和願望。「不忘初心,回歸自我」是多麼美好,又難能可貴的憧憬。不過總有人會去做理想,但卻不敢做的事情,打破常規,大膽的去追求自己的理想。
您一定認為說這話的人是個成功人士或是看破紅塵的出家人,然而他就是一名普通的美術老師。一位每天上下班的普通人,但卻不願屈服於世俗,選擇活出自己的人。
墨痕的瘋狂
一名教書育人的美術老師在高樓嶙峋的城市中,造出了一個安靜的、全黑的「理想家」。只因其喜歡靜,願關起門避世。別人打理木地板都是打蠟;墨痕家裡的木地板,就直接用拖把蘸著墨汁擦拭,美其名曰「保養」,其實只為給木地板增色。誰如果穿著白襪子到他家做客,估計出門時就會添一雙「鞋底」吧。
他崇尚自然,親自從深山搬來十塊五、六百斤重的大石頭給盆景做底座,又把家鄉寺廟的木樑請到了家裡,愣是在城市的高層公寓樓裡造出了隱居深山的家。他的家中沒有沙發、椅子、電視,朋友來了都必須正襟危坐於木地板上,稍微坐斜了就會硌屁股。他說這樣做是為了讓人「有那麼一點不舒服」,克制自己的懶惰。
他還親手刻茶則、畫屏風,藏茶掛。他的作品特色鮮明,別具匠心,還被不少像作家賈平凹這樣的藏家收藏了。現在,除了工作、睡覺、吃飯,墨痕每天九成的時間都在黑色的家中發呆度過... ...,甚至還有朋友還戲稱墨痕是在家「閉關修仙「。
墨痕其人
敢想,敢做,敢實踐,他用實際行動做到了別人眼中的不可能。墨痕是一名地道的80後,自小在溫州的小鄉村長大,工作後始終始終不太適應城市的嘈雜,心中嚮往鄉村山居的恬靜生活。他雖不是老人家,卻遇事有著少有的沉穩;他雖不是隱士,卻早已看透世事浮華,只想追求心靈深處的淨土。他的想法讓周圍的朋友們覺得不可能,但當大家親眼見證整個改造過程之,卻由衷的羨慕和佩服。
墨痕,第一次知曉這個名字,就感受到一股迎面而來的書香氣息。他也偏好黑色的古風衣著,更顯儒家風範。跟許多小朋友一樣他從小就學習繪畫,不同的是他對繪畫情有獨鍾,並始終如一。
興趣愛好能變成工作是多少人的夢想,幸運的是,他竟然真的實現了。做了一名美術老師,跟普通人一樣上下班,教學生畫畫。他素有「院落情結」,希望能在自己的屋簷下看得到天,踩得到地,這在城市裡是多麼奢侈的想法,但是他做到了。
打造城市高樓裡的淨土——黑色的「世外桃源」
2017年,墨痕造「理想家」這一大計劃正式啟動。他是一個標準現代「宅男」,工作生活兩點一線,為了上下班方便,他決定在自己教書的學校附近買房。最後選擇了一套學校對面、建築面積249平米、總價值二百多萬的頂樓躍層毛坯房。這套房地理位置非常偏僻,他所選的戶型亦是完全是別人不會選擇的,卻成了他心中的理想家基地。
接連兩次裝修,墨痕造就了一個黑色的 「世外桃源」。身為一名美術老師,他對色彩很考究,但為人所不解的是他選擇了與眾人相反的裝修風格。把整體房間都變暗,這一變就變得徹底,竟然清一色的選擇了黑色系。
這一想法,讓大家都認為他瘋了,但他就在質疑聲中開幹了。歷經半年時間,他和設計師好友終於完成了設計方案。第一次啟動裝修是在2018年9月,花了102萬。因當時中廳擺了一個長條茶桌,想給來訪的朋友坐,結果沒人喜歡。於是僅僅住了9個月,他就又花了100萬進行了第二次改裝。
傾注心血、可以避世的理想家
改造後的理想家從普通公寓房搖身一變成了一座空中小院,仿佛置身於山水雲端,猶如仙境。主體日式裝修風格,融合了中國傳統四合院的設計靈感,使屋內簡潔大方,舒適寫意。最為與眾不同的是通體採用暗色系,整個房間都刷成了黑色,但卻不似密室、地窖那般壓抑,處處都有柔和的光照射進來。
黑成為了襯託的背景,使得茶桌、茶則、茶掛、牌匾、插花、綠植、盆景... ...都格外清晰的映入眼帘,一目了然,極致色彩滿足了墨痕對「靜」的全部喜好。關起門,就與世隔絕,似乎踏進了另一個的世界。
一層整體就是大茶室,每一處裝修用的材料、每一個擺件,都是墨痕親自挑選採購,甚至遠赴他鄉挑選,他對細節的極致要求可見一斑。
推開房門,沒有玄關、鞋櫃,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個枯山水的造景,地面的每塊石頭,都是墨痕奔赴寧波奉化的深山裡精挑細選回來的。把五、六百斤的大原石從山上拉回來,再切割成薄片鑲嵌進地板中可想而知其難度之大。
造景後就是大通廳,都是鋪的50公分寬的黑胡桃木實木地板,使得房間的黑色富有層次。打破原有牆體的束縛,整個一層大廳通過4扇日式推拉門,和古典屏風使茶室、起居室和展示空間完美分割,活動的擋板讓空間分割更富有變幻,使其錯落有致。
朝北的飄窗是精心設計過的,盤坐在地板上,抬頭便可瞭望遠處的清晰的山景;頂部的大氣窗依稀可見藍天白雲;加上黑色的木地板,完全滿足了墨痕對在家中可抬頭看天,腳踩實地的心願。
墨痕出生在一個民風淳樸的鄉村——文成縣,這是以明朝開國元勳劉伯溫的諡號「文成」命名的縣城,墨痕本人也是劉伯溫的後人。他希望把童年記憶中的一些元素復刻到家中,於是他回到故鄉傳統宋式寺廟建築的木樑架請進了家中5米高的大廳。既降低了層高的視覺感,也讓家裡增添了古典的氣息。
通往二樓的樓梯採用的全黑的金屬階梯,使得躍層樓梯在這個房屋的整體設計中和諧自然,一點都不突兀。樓梯轉角處下方做了一個小型溪水造景,幾條小野魚在池水中暢遊。每當夕陽西下,陽光映射,就會顯出舞動的光影,十分靈動。
順著樓梯上去,有兩個室外露臺,中式庭院的設計,每座都有65平方米。院落中擺放了青松翠柏的盆景、綠植,還有由他下班途中隨手採摘花朵而制的插花。墨痕對盆栽極具耐心,養護的非常精緻,每天都會花很長時間打理它們。還有露天的小池塘,每當下雨的時候,墨痕端坐在茶室的榻榻米上,持一杯淡雅的清茶,傾聽著雨水落入池塘的滴答聲。放空發呆,抒情愜意。
9成時間都在自己的理想家中喝茶、發呆
墨痕喜歡安靜,房子建好後,平日裡除了9成時間都在家中喝茶、發呆。他從大二開始飲茶起,便一發不可收拾,因為覺得可以靜心。他很少邀約客人,聊得來的朋友都是不請自來。每每回到家中,都會泡一壺清茶,端坐於茶桌前,放空自我。
愛屋及烏,不同於別人對茶葉分類的喜好,墨痕更專注於茶文化和茶用器皿的研究,開始刻茶則、畫屏風,收藏茶掛,彰顯著儒雅文人骨子裡的精神。希望把飲茶這套文化的儀式感做到極致。
墨痕畫的屏風,多以水墨繪製松柏為主,隨性自然。迄今為止,墨痕刻了七、八百件茶則作品。每一件都圍繞茶則本身的個性而雕刻。他說:「如果一開始就在腦海裡進行具象的構圖,過程就會變得像施工,失去了樂趣」。
墨痕收藏的茶畫,以日本高僧的作品為主。最貴重的兩幅是「一休」高僧和小松天皇(傳說「一休」的父親)的書法,對他來說不僅是收藏,而是一種頓悟的導向。每每擦拭這些寶貝的時候,都會陷入沉思,發一會兒呆。
做真實自己,品味獨特人生
墨痕的家之所以特別,是源於它不同於我們心中的家的定義。家是溫馨的港灣,在印象中就應該是暖色系的,而墨痕卻採用了視覺衝擊力最強的冷色調——黑色。正因為這個極致色彩,很多人都會詬病於他,覺得他的心理是否過於陰暗。可墨痕卻是一個再正常不過的普通人,生活得很安逸,每天做著自己喜歡的事,住在自己的夢想家園裡。
墨痕說:「我就是想躲在這裡避世「修仙」,這沒有什麼好避諱的」,「人生就那麼幾十年,如果跟自己的惰性去妥協,這才讓我覺得很可恥。」什麼是個性?不就是自己的喜好;既是個人喜好,又何須顧及他人呢?
自己喜歡的色彩、氛圍、風格,無論是否能迎合他人,這就是我想要的——這就是個性。個性就是天性使然,每個人都有,但是能堅持固有,不被雷同的卻太少,人生能得做到想己所想,得已所需是多麼難能可貴啊!理想很多人都有,不管它多麼渺小,多麼與眾不同,能夠堅持並且有勇氣去實現,就令人佩服,值得擁有幸福。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圖片或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作者聯繫,如反映情況屬實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責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