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級提升,學生睡覺時間越來越靠後;高三學生全部12點之後才上床睡覺;有高三學生甚至填寫凌晨兩三點睡覺。
中國青年報8月1日消息,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不僅要加強學生的德育、智育,還要著力於學生的體育。目前,學生的體育狀況究竟怎樣?身為一線中學教師,筆者與同事前段時間就學生的睡眠情況作了一次有益的調查。
高三學生睡眠時間最少
我校是一所省級示範高中。高中各個年級都有二十來個班,每個班級學生雖然來自五湖四海,但分配都比較均衡合理。調查是從問卷開始的——問卷設計3種題型:填空題、問答題、討論題;每個年級任選兩個班級發放,每個班級發放20份問卷,共收回有效問卷120份。
在填空題中,有一項重要內容,要求學生填寫晚上的睡覺時間。填寫晚上10點以前睡覺的,為零(這在我們的意料之中,因為我校晚自習放學時間就是10點半);11點以前睡覺的,僅佔10%,其餘全在晚上12點前後睡覺。值得一提的是,隨著年級提升,學生睡覺時間越來越靠後;高三學生全部12點之後才上床睡覺;有高三學生甚至填寫凌晨兩三點睡覺。
我校有安排學生上「早讀」的傳統,從早晨7點開始。也就是說,學生早上至少要在6點半鐘起床洗漱吃早飯。這麼算來,晚11點睡覺的,滿打滿算也就睡7個半小時;晚12點睡覺的,滿打滿算也就睡6個半小時——這其中還不包括睡眠狀態不好的。
教育部對中學生睡眠時間曾有過明確規定:初中生應該達到9個小時,高中生應該不低於8個小時。從調查情況來看,中學生的確存在普遍睡眠不足的問題;高三學生的問題更嚴重也是個不爭的事實。
考慮到中國人有午睡的習慣。那麼,我們的學生是否也有這樣的好習慣呢?結果顯示,確有近一半的調查對象在午睡項目中填「有」;而且出乎我們意料的是,有午睡習慣的多數是高三學生,低年級同學很少有。不過,受時間、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午睡的同學一般中午只能睡半小時左右。
為了讓調查趨於完美,我們也挑選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同學問話。同學小利(隱去真名,下同)晚上睡得很遲,又沒有午睡習慣,我們問她怎麼解決睡眠不足的問題,她羞澀地說:「經常在課堂上偷著睡。」
不知為什麼,我們對這樣的回答不僅沒有生氣,反而很同情,表示理解。反過來,對一些老師一遇到學生課堂上睡覺就大動肝火,充滿不解。
中學生對睡眠影響健康這個常識,究竟是否知曉呢?結果也有點意外:有98個學生填「知曉」,佔81.7%;只有9個學生填「不知道」,僅佔7.5%;餘下的學生沒有選擇答案。
對睡眠想說「愛你」也不容易
接下來,我們的問卷調查以問答題為主。我們設計問答題的中心問題是:影響你睡眠不足的主要因素是什麼?
結果,近90%的學生回答是課業負擔重。他們都有不同程度的描述,有的非常形象生動:「上學像跑步,課桌是書庫,上床全應付」「資料天天有,作業時時做,分數老不高」「試卷紛紛下,就像飄雪花;一題做不出,急得叫媽媽」……
面對此情此景,我們看在眼裡,疼在心裡。作為天天跟學生打交道的老師,老實說對這些描述並不感到意外,可是我們能有什麼辦法?因為不是我們對問題熟視無睹,而是無能為力。
筆者曾在中國青年報上就語文教材談到過學生課業負擔沉重的問題,藉此機會還想作些強調和補充:
高中一入學,學生就要面對十幾門功課,而每門功課,有關方面和老師都要給學生配發教輔資料,布置相關作業。單就語文學科來說,除必修、選修課本,還配發各類《讀本》,布置《同步作業》《創新作業》等。另外,學校還要配合地方政府,給學生散發各種各樣的宣傳資料。學生還要應對目不暇接的考試,每學期單學校安排的就有月考、期中考、期末考,這裡還不包括有些科任老師單獨安排的周考、單元考。
如此沉重的課業,恐怕學生對睡眠想說「愛你」也不容易!
本題調查答案中,有個詞頻率極高,那就是「亞歷山大」。有近50%的同學,將睡眠不足歸咎於壓力大。不過,這裡所描述的情況比較複雜,學生各抒煩惱。
小聞同學說:「我身上有三座大山——同桌、父母、老師。同桌成績優秀,讓我羨慕嫉妒恨;父母老是逼著我到處補課,讓我不勝其煩;老師經常找我談話,提醒我不要讓成績落太遠。這三座大山,壓得我喘不過氣來,常常為此失眠,或者在睡夢中驚醒。」
我們分析這一項答案時,驚奇地發現:低年級同學外在壓力多一些,高年級同學,特別是高三同學,壓力主要來自自己。冷靜一想,就能夠理解:到了高三,學生都面臨人生一道重大的坎兒——高考;誰都想通過高考,上一所好大學,將來找一份好工作。由「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也就是十分自然的事。
除此,有19位同學回答是環境因素影響睡眠,佔調查總數15.8%。我校雖是省級示範高中,但地處農村,是典型的農村集鎮式學校。學校四周,商鋪林立,車來人往;每到節假日,堵車比城市還兇。加上陋習難改,不論喪事還是喜事,總要不斷放鞭炮。正如一學生描述的:「喇叭長嘯,無法睡覺;鞭炮長鳴,死睡不眠。」
另外,一些非主流因素影響睡眠也不能忽視。有學生坦誠說自己生活習慣不好,晚上喜歡看電視吃零食磨夜工;有個化名「不能說」的學生,說是網絡害了他。我們通過技術手段找到他,原來他是個留守學生,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自小在奶奶身邊長大;課外偶然接觸到網絡,迷上了裡面的遊戲和小說,很少睡覺。
敢問路在何方
如何破解中學生普遍睡眠不足的困局?我們的調查還是從問捲入手,不過,題型改為討論性的。同時,我們還特邀了部分學生座談。
下面就是這次調查的綜述。
1.能不能不給我們發許多書?
這問題看似簡單天真,但我們聽起來卻是異常臉紅耳熱。現在學生受教育愈來愈早,而且書包一年比一年沉重。有關方面還在不斷加碼:社會上一有什麼火熱的東西,總有人第一想到的就是學校,建議進課堂——學校像籮筐,樣樣可以裝!問題是,凡是進課堂的東西,最後都要落在學生頭上。各學科的專家、老師更是如此,恨不得把所有書籍(知識)傳送給學生,希望學生都成為「專才」。事實上這是不可能的。學生的知識和能力是一點一滴積累的,而且是隨著年齡增長和愛好興趣慢慢成長。所以,我們也認同學生的呼籲,不能企望他們一口吃成一個胖子。給學生發過多的書,既無必要,也不現實,還造成浪費。
2.可不可以不讓我們做太多的題?
現在學生不僅有讀不完的書,更有做不完的題。自己買的不算,還有家長到處找的,老師幫著訂的。學生早也做晚也做,課上做課下做,就像一頭拉磨的驢,永遠望不到盡頭。為什麼學生都這麼沉迷於做題?因為在應試教育氛圍中,幾乎人人都相信做題是通向大學之門的終南捷徑,會解題就是過關斬將的尚方寶劍,高考資料就是砸向大學殿堂的敲門磚。那麼,這都是些什麼題呢?業內人士都知道,大多是出題人有意設個「套」而已,就看你會鑽不會鑽!陳景潤也做題,而且一生就做一個題,那就是「哥德巴赫猜想」,但此題非彼題,兩者有天壤之別——眼下這些題毫無創意可言。因此,我們對有同學「不做題」的議論,深表理解和同情。
3.高考能不能不讓我們考外語?
這個話題很實際,卻又很尖銳。調查中我們發現,大多數學生每天要花三分之一的時間學外語。我們問學生是不是喜歡學外語?幾乎都搖頭;又問那為什麼對外語這麼「熱情」?幾乎都回答是「高考」。不可否認,高考已經成了學生學習最大的動力。那麼,有無必要將外語與母語同等高考,這應該是個值得研究的問題。我們不否認學習外語在國際交往中的作用,但畢竟是極少部分人才有這個機會和需求。教育為什麼拿少數「綁架」多數?外語為什麼不能推向社會作選擇性考試?這一帶有根本性的改革動向曾一度鬧得沸沸揚揚,後來卻不知何故,胎死腹中,實在令人遺憾!
4.要不要幫我們去掉早讀晚自習?
這又是一個敏感而嚴肅的話題。我們理解一些學生的訴求。如果去掉早讀晚自習,他們就有了極大的自由空間,睡眠狀況當然能夠得到很好的改善。因為有「早讀」必然就要起早,有「晚自習」必然就要摸黑。我校跟全國大多數中學一樣,目前也建立有學生早讀晚自習的制度。我們認為,在這方面還不能完全遂學生所願。因為學生畢竟年小,自覺性有限;白天課程滿滿,在老師監管下利用早讀時間讀些書,晚自習做些作業,還是很有必要的。至於擠佔睡眠時間問題,我們認為如果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保證天天午睡,睡眠時間還是能夠達標的。
5.能不能寬容我們課堂上睡覺?
這是個非常有叛逆性的議題。學生在課堂上認認真真聽講,是一般老師的慣常要求。古往今來,有多少學生因為課堂睡覺而遭到老師批評、責罵,甚至體罰,雖無法統計,但肯定數不勝數。不過,按照現代教育理念,老師遭遇此種情況,都應該冷靜對待,理性處置。國外有老師,看到學生睡著了,連忙給他披上大衣怕他受涼,並壓低聲音通知大家別打擾他。這對我們是個借鑑。有時是因為上課內容空洞乏味、教師教學呆板無趣,我們認為這樣還不如讓學生好好地睡一覺。
(作者為安徽省無為縣襄安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