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剝奪了你的睡眠時間

2021-01-15 中國青年報

凌晨兩點,張清還沒有睡意,趴在床上,滑動著手機屏幕,她興致勃勃地想追完小說再睡,「白天一直在工作,晚上不放鬆一下,都感覺對不起自己。」張清已想不起自己晚上11點前睡覺是什麼時候的事了。

白天繁忙的工作,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覺得,夜晚才是自己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或是追劇追到眼睛酸痛,或是一直刷搞笑短視頻,或是玩遊戲玩到手機沒電,哪怕困得厲害,也要撐著眼皮看看朋友圈。

越睡越晚,成了惡性循環,屬於年輕人的睡眠時間越來越少。

夜太美,總有人黑著眼眶熬著不肯睡

近日,喜臨門家具股份有限公司發布《2020喜臨門中國睡眠指數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以大數據為切入點,通過北京、上海、杭州等13個城市2100個樣本的調查,洞悉睡眠問題背後的原因,解讀典型人群的睡眠問題。

《報告》中顯示,以00後、95後和90後為代表的年輕人,睡眠問題越來越突出。69.3%的被調查年輕人表示23:00過後才會睡覺,34.8%的被調查年輕人入睡時間長,半小時內很難進入夢鄉。此外,52.5%的被調查者主動加入熬夜大軍。

都說熬夜傷身體,大家也懂熬夜後第二天更加睏倦疲憊,還會帶來皮膚受損、黑眼圈加重和記憶力下降等一系列問題。但大多數年輕人依然樂此不疲。

北京朝陽醫院臨床心理科副主任醫師石慧指出,影響睡眠節律的因素,主要包括客觀和主觀兩方面。客觀來說,人類社會經歷了從農耕文明到網際網路時代的變遷,人類的睡眠文化也隨之發生變化,電子照明產品改變了傳統的睡眠模式,人們的活動行為變得更加自由,無形中幹擾了睡眠休息的節律。

美國歷史學家A·羅傑·艾克奇在《白晝將近:舊時代的夜晚》一書中提出,進入工業時代,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物鐘發生變化,電燈的出現「延長」了白晝,也改寫了人們的時間觀。

石慧說,社會經濟的發展,尤其是大城市快節奏的繁忙生活,讓屬於年輕人的私密空間越來越少,城市生存壓力導致有焦慮情緒者人數逐漸攀升,這讓不少年輕人選擇通過推遲自己的入睡時間來換取屬於自己的活動空間,釋放壓力。

有人睡不著,有人不想睡

成女士是一位正在哺乳期的年輕職場媽媽。自從坐月子以來,成女士幾乎沒有睡過一個好覺。休完產假後,回到工作崗位的她擔心自己跟不上職場節奏,更加努力認真。工作和帶娃的雙重壓力,讓成女士漸漸難以入眠,「整天暈暈乎乎的,總是感覺不太清醒」。

《報告》中指出,失眠群體中,超過半數的人認為,情緒波動和生活壓力是失眠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工作壓力。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中心老師崔岱表示,睡眠狀況與心理問題息息相關,沮喪、煩躁等焦慮情緒容易導致晚睡。

「每個人都會感到焦慮,適當的焦慮會激發前進的動力,但過度的焦慮或者長期的焦慮狀態會影響睡眠,對我們的身體健康造成一定的損害。」崔岱說。

李劭璠是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的一名學生,痴迷遊戲的她,幾乎每晚都要叫上熟悉的朋友玩幾把遊戲。不玩遊戲的時候,李劭璠也不會早睡。躺在床上,刷刷短視頻,再看看漫畫,「越睡越晚,越熬越嗨」。

睡前小時光似乎有了魔力,讓人越來越欲罷不能。人們為什麼會捨不得睡呢?

石慧解釋說,手機屏幕發出的藍光模擬日間的白光,它會干擾人體褪黑素的分泌。褪黑素在日間合成,當黑夜來臨,人體的褪黑素開始分泌,睡前達到高峰促進睡眠的發生。手機藍光會促使人體繼續合成褪黑素,產生還在白天的「錯覺」,抑制了褪黑素的分泌,從而影響睡眠的啟動。

「手機不同於電視,它的私密性能讓年輕人在玩手機時不對身邊的人產生幹擾。」石慧認為,這種不打擾的行為就會造成自我縱容,讓年輕人熬夜成癮。

崔岱認為,五花八門的網際網路產品也是影響因素之一。《報告》顯示,59%的人表示睡前一定會玩手機或者電腦,這項睡前活動遠超其他娛樂活動。「網際網路產品在設計時就以吸引用戶為研發重點,自然而然就會根據受眾喜好推送很多他們感興趣又方便獲取的內容,令受眾忍不住沉迷其中,導致晚睡。」崔岱說。

拯救睡眠,從科學認知開始

許毅是一名視頻剪輯師,因為工作的原因,他時不時就會加班到深夜。因為深知熬夜對身體的危害,許毅只能從別的方面補救。剪輯機旁放一杯養生茶,成了他的標配。

像許毅一樣的年輕人絕不是少數,《報告》中指出,90後是朋克養生的一代,一邊消耗身體,一邊自救惡補成為常態。調查顯示,線上搜索養生知識中,95後和90後共同佔比超過50%。

石慧說,攝入一些對人體有益的健康物質是對身體有好處的,但是不能夠抵消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對身體造成的傷害,年輕人還是需要養成健康的睡眠節律。

石慧曾在美國做過一個慢性睡眠剝奪實驗。研究結果發現,沒有正常節律的睡眠,大腦海馬區的激活性就會減弱,睡眠剝奪潛在影響人的記憶力、情緒控制、免疫功能等諸多方面。

健康的睡眠節律應該如何培養?石慧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需要做到兩方面,一是保持平和穩定的情緒狀態,二是養成規律的作息時間。

「偶爾睡不好覺,是正常現象,比如考前焦慮,睡不著覺,不要擔心,短期失眠對人體不會產生任何損傷。若是因為偶爾睡不好覺,過度焦慮,便容易形成越焦慮越睡不著的惡性循環。」石慧建議,年輕人要保持平和的心態,理性認識壞情緒的存在,當情緒放鬆,自然就睡得好。

睡眠節律是一個逐漸養成的周期性過程,石慧建議,年輕人養成早起的好習慣,克制想要偷懶的欲望。每天7點定時起床,早起會幫助你養成早睡的好習慣。堅持一段時間,就會養成健康的作息規律。

美國芝加哥大學心理學博士、史丹福大學神經生物學博士後鮮翾認為,舒適的睡眠環境能夠改善睡眠質量。比如,有自適應能力的床墊根據仰睡或者側睡等姿態自動調整,貼合人體曲線進行支撐,身體沒有壓迫感,呼吸道暢通,能讓我們的身體在夜間休息時更加自在輕鬆,睡眠質量也會大大提升。

睡前不飽餐,不飲濃茶、咖啡等刺激性飲品,洗個熱水澡,泡泡腳,放下手機,聽聽舒緩的音樂,看看紙質書籍,做做腹式呼吸,這些小妙招也能幫助你儘快入眠。接下來,關燈,睡個好覺。

(實習生李歐維對本文亦有貢獻)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相關焦點

  • 上班剝奪了我們多少睡眠時間?
    但在工作日,我們到底被剝奪了多少睡眠時間呢?近期,一項研究表明,在每一個工作日的晚上,我們都會比理想睡眠時間少睡30分鐘。我們對100名60~71歲的參與者進行了長達2年的跟蹤記錄,覆蓋了他們從工作到退休的過程。
  • 上班剝奪了我們多少睡眠時間?
    但在工作日,我們到底被剝奪了多少睡眠時間呢?近期,一項研究表明,在每一個工作日的晚上,我們都會比理想睡眠時間少睡30分鐘。我們對100名60~71歲的參與者進行了長達2年的跟蹤記錄,覆蓋了他們從工作到退休的過程。我們在3種情況下,觀察和記錄了他們的睡眠情況,比較了他們在退休前後睡眠時間和睡眠習慣的變化。
  • 蘇聯睡眠剝奪實驗?其實,剝奪睡眠的恰是我們自己
    今天,我們重點聊聊「睡眠剝奪實驗」。有人說了,冷戰時期,蘇聯不是搞了一次「睡眠剝奪實驗」嗎?筆者查閱了有關資料,網上流傳很廣,主要內容如下:據說,二戰時期,蘇聯研製了一種稱作尼古拉耶夫(Nikolaev Gas)的氣體。吸入這種氣體後,能讓人在不睡覺的情況下保持15天或者30天的清醒狀態。為了驗證其效果,蘇聯科學家便搞了這麼一次「睡眠剝奪實驗」。
  • 蘇聯睡眠剝奪實驗?剝奪一個人的睡眠有多可怕?
    今天,我們重點聊聊「睡眠剝奪實驗」。  有人說了,冷戰時期,蘇聯不是搞了一次「睡眠剝奪實驗」嗎?筆者查閱了有關資料,網上流傳很廣,主要內容如下:  為了驗證其效果,蘇聯科學家便搞了這麼一次「睡眠剝奪實驗」。  他們先從監獄找來5個人,讓他們關在一間密室。密室裡面吃喝拉撒的地方都有,唯獨沒有睡覺的床。  密室並非完全密封,有通風系統可以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科學家在通風系統裡加入尼古拉耶夫氣體,5個人渾然不覺中就吸入了。
  • 睡眠剝奪實驗——最愛你的是你的夢
    而且每次在快速眼動期這個階段被叫醒,一直未完成快速眼動期的話,這個人會感覺十分疲憊,會產生像未睡的感覺,時間持續的話,會發生像睡眠剝奪實驗相應出現的現象。那麼夢其實是睡眠的關鍵。 夢的作用到底是什麼?根據真實睡眠剝奪實驗資料說的:個別人還會出現幻覺,如聽到別人在和他說話,看見奇怪的東西等,有時出現多疑、敏感、老是疑心別人想害自己等,和精神病十分相像。假設是真的,那麼夢讓你能維持正常人生活而不成為精神分裂症病人的事情裡起著重要的作用。
  • 別讓睡眠剝奪了您的身心健康
    人生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睡眠中度過,睡眠是個體延續生命的必需過程。在睡眠中,個體的大腦細胞得到修復,心理機能得到強化,機體各項代謝功能也得以恢復。而現今繁重的工作和生活壓力,不僅剝奪了人們的睡眠時間,也嚴重影響了人們的身心健康。  1966年,日本一位研究者對一名23歲的男青年進行了剝奪睡眠實驗。
  • 網友:「剝奪睡眠」審訊應當禁止
    網友:和諧之聲  「剝奪睡眠」審訊應當禁止。  一、「剝奪睡眠」式審訊的最大危害,就是「逼」被傳訊人「自己認罪」。一個「逼」字體現在「剝奪睡眠」審訊的始終。不準睡覺,要坐直!不可前仰後依,不可左靠右歪,更不可翹起二郎腿……「要坐直!」與文革期間批鬥的「當權派」,「反動權威」的「立正站直」如出一轍,是一種典型的體罰,而且是「可致大腦細胞神經元凋亡」殘忍的體罰!
  • 睡眠剝奪造成身心傷害
    我知道,發生在我身上的事也會發生在其他長時間不睡覺的人身上,不管他們是否是自願的。   對睡眠剝奪的淺層了解   人們對睡眠剝奪是不了解的,但是它可以通過無數的方式對人造成身心傷害。失眠會引起幻覺、精神病和長期記憶障礙。一些研究已經證實,睡眠剝奪與高血壓、糖尿病、雙向情感障礙等慢性疾病相關。
  • 上班的時候每天都被剝奪了半小時的睡眠
    圖片來源:Andrea Piacquadio, Pexels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工作常常會佔用本該用於睡眠的休息時間。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很多人都會期待著周末補覺的機會。可是我們在工作日到底被剝奪了多少睡眠時間呢?我們最新的研究表明,我們在每一個工作日的晚上都會比理想睡眠時間少睡30分鐘。
  • "睡眠剝奪"真的會殺死一個人嗎?
    儘管已經喝了咖啡或能量飲料,吃了零食,一次次地試圖讓自己集中注意力,但是你的身體已經極度渴望睡眠了。眼皮下沉的力量一直在挑戰著極限,身體疼痛,你開始思念柔軟的床和枕頭。再思考一個公式的想法幾乎使你流下眼淚,也許你並不會死,但是你一定會想:這還不如去死!
  • 研究揭示睡眠剝奪影響人腦—新聞—科學網
    11月7日,一個國際研究團隊發表的一項人體臨床研究發現,在睡眠剝奪後出現的認知退步可能由人腦內側顳葉內神經活動的減慢削弱驅動
  • 蘇聯的睡眠剝奪實驗究竟是真是假,科學為你解讀這背後的真相
    ,因為考慮到戰爭的需要,為了讓士兵上省去睡覺的時間拿來戰鬥,所以蘇聯的科學家們就安排了一次實驗,希望藉此是誰實驗來了解這種氣體的後果,還有就是想要看看一個正常的人,如果一直不睡覺身體會發生什麼變化。軍隊人員立刻上前想要帶離被試者,但是卻遭到了非常激烈的反抗,最後犧牲了5名士兵才將4個怪物送到了最近的軍方醫療,測試中在設施裡,有人給其中1個怪物拍下,了一張照片這就是俄羅斯的睡眠剝奪實驗。這件事情是真的還是假的?
  • 你經常熬夜嗎?蘇聯睡眠剝奪實驗,讓你了解不睡覺的危害有多大
    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著名的睡眠剝奪實驗。二戰時蘇聯製造出了一種特殊的氣體,這種氣體可以使人一直保持清醒,為了檢驗氣體的效果,蘇聯就開始了一項名為"睡眠剝奪"的實驗。前四天他們還能互相交流,但第五天開始,實驗人員出現了神志不清等狀況,並逐漸變得暴躁易怒,開始出現暴力行為,一段時間後,房間內一點聲音也聽不到了,變得非常安靜。
  • 蘇聯睡眠剝奪實驗——6名囚犯的生死之戰
    睡眠像是清涼的浪花,會把你頭腦中的一切商濁蕩滌乾淨。——屠格涅夫對於人類而言,生存客觀條件有許多,諸如氧氣、水、食物等等都是不可或缺的,諸多因素共同維持著物資人類的存在,而睡眠亦是其中一大必要因素。相較之於食物對於人類的必要性,睡眠的存在相對而言較為神秘,古今探索猜測亦從未停止。
  • 睡眠不足竟會讓人短命!科學家發現睡眠剝奪會導致...
    2020年6月9日 訊 /生物谷BIOON/ --睡眠不足的最初症狀大家都很熟悉,包括疲憊、注意力難以集中、易怒等,很少會有人經歷長時間睡眠不足所帶來的後果,包括方向迷失、偏執甚至產生幻覺等。
  • 睡眠剝奪正侵蝕你的身體
    來源:急診醫學資訊絕大多數醫生在這一輩子都躲不過夜班,夜班的強度和所在科室以及睡眠環境直接決定下夜班後睡覺的時間和質量。但,人類進化至今,白天從來都不是用來睡眠的。在這一話題中,也許最慘的要數急診醫生了。幾乎急診內科醫生夜班都沒得休息,能夠頻繁仰臥起坐就算不錯了。
  • 剝奪睡眠是最殘忍的酷刑!48小時不睡靈魂出竅,96小時後猝死
    剝奪睡眠是最殘忍的酷刑!睡眠不足不僅會讓人暴躁,還可能是致命的。聯合國甚至認為剝奪睡眠是一種酷刑。剝奪睡眠的時間越長,情況就會越糟糕。睡眠不足對人的影響是不同的,但一般來說,睡眠不足的影響會隨著時間的增加而越來越嚴重。僅48小時不睡覺就被認為是極端的睡眠剝奪。如果連續18個小時不睡,你可能會有微醺的感覺。
  • 近六成中小學生睡不足9小時,睡眠剝奪會損傷學習記憶功能
    相比成年人,睡眠剝奪對兒童生長發育和學習記憶功能的損傷更隱匿和不可逆。而究其原因,學業壓力成為影響兒童睡眠的主要因素。然而,就目前而言,學業減負不可能一蹴而就,「一代比一代睡得少」成為全球性問題。如何讓孩子在有限的睡眠時間內儘可能多睡一會、睡好一些,成為更實際的課題。教育剝奪睡眠?
  • Science:睡眠剝奪加快阿爾茨海默病中的大腦損傷
    2019年1月26日/生物谷BIOON/---睡眠不佳長期以來與阿爾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有關,但是人們對睡眠中斷如何促進這種疾病知之甚少。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通過研究小鼠和人類,來自美國華盛頓大學聖路易斯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睡眠剝奪增加了阿爾茨海默病關鍵蛋白tau的水平。
  • 前蘇聯人體實驗一 睡眠剝奪實驗 人最長可以多久不睡覺
    蘇聯在還未解體之前做過許多喪心病狂的人體實驗,小烏這幾期會挑出來一些比較有代表性的前蘇聯恐怖試驗來跟大家講一講,今天分享的第一個試驗是最廣為人知的剝奪睡眠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