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師的職稱評定中,「論文」是許多老師心中的一個「痛」。日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王曉初明確表示,今後評職稱要淡化論文。消息一出,引發社會強烈關注。
職稱評定是教師們常年關注的話題,論文又是評定標準中的關鍵所在。教師們到底是通過什麼渠道發表論文?是否在發表中支付一定費用?費用範圍是多少?
日前,本報聯合一網站教育頻道推出調查《你如何看待教師評職稱淡化論文》,截至3月22日中午12時,共有全國27個省市的2252名教師參與調查,其中中小學教師佔79.6%。
發論文渠道:約五成教師靠「投稿」
問卷中,49.1%的教師表示,由於評定職稱要求申請者須在相關媒體上刊登論文,所以會將自己撰寫的論文以投稿形式發送給各類報刊雜誌。26.9%的教師會選擇通過花錢購買版面的方式解決論文發表,他們認為這樣有保障又可省去人情世故。10.8%的教師坦承,會託關係進行論文刊登,免去不必要的費用。僅4.7%的教師表示,學校會統一解決。
江蘇省句容開發區中心小學教師吳小秀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教師寫論文的過程很痛苦,除了擔心文章缺乏立意高度和經驗,最頭疼的是沒有「後臺」,所以論文想在一線刊物上佔個位子實在太難。「不僅要花費大量的課餘時間去研讀相關文章,必要的人際關係自然少不了,最後還得破費銀子。這對收入本就不高的教師來說,可謂難上加難。」
吳小秀老師曾經詢問過一位已經拿到小中高職稱的老師當時準備了多少篇論文,他還很難為情地說:「太少了,才三十多篇,幸虧其他材料比較充實。」吳小秀老師表示,寫那麼多論文必定要消耗不少教育教學時間以及業餘時間,教師在糾結論文質量的過程中早已無心牽掛學生。吳老師認為,教師應該終身熱愛讀書,將寫作堅持到底,可多寫寫自己熟悉的教學事例,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職稱評定如果真能淡化論文,那必將是一件得人心的事。」
作為一名寫作愛好者,多年來,安徽繁昌縣新港中學教師謝發能筆耕不輟,在刊物上頻頻發表文章。因此,在職稱評定方面,謝老師可以算是一個幸運兒,一路綠燈。1996年被評為中學一級教師,2004年晉升為中學高級教師。「每次一入圍就被評上職稱,我內心清楚,這得深深地感謝我的業餘愛好。」謝老師感慨地說道。
因為撰寫論文的需要,謝發能老師不斷研究課本與教學,搜集教育教學素材,「無形中不但提高了我的教學水平,也增強了我的教研能力。」謝老師驕傲地告訴記者,「發表在各種報刊上的論文,以及多次獲得的論文獲獎證書,是我職稱評定的特色硬體資料,也是我職稱評定上的一個亮點。它成就了一個基層教師的'職稱夢'。」
論文費用:五成以上花費超500元
在關於「如果您是花錢發論文的,支付的費用大概是多少?」這一問題中,支付500元以上的教師所佔比例超過一半,為52.4%。其中,支付500元到1500元的教師高達39.2%,還有13.3%的教師支付超過1500元的論文費用。
「論文是決定評定職稱是否成功的重要部分之一。所以,老師們想盡辦法在各種刊物上發表論文。」北京市第二十七中學白楊老師說,「畢竟老師的平日工作是教學,大部分精力都在教研上,很少有人能寫到專業級的論文水平。尤其是理科教學的老師,寫論文時難度更大。」
在採訪中,記者發現,大部分人認為,刊發3000字左右的論文價格在1000~1500元之間是可接受的。然而,隨著越來越多的教師花錢購買版面,也讓不少不法分子鑽了空子,用「山寨」的期刊來欺騙心急發表論文的教師。對此,白老師表示:「倘若淡化論文了,老師們就可以把更多精力投入教學,還可以節省一筆不必要的開支。」
「在教師職稱評定的具體操作中,論文尤其是CN論文製造了不少令人無可奈何的悲劇,需要人們對它有一個更加客觀科學的認識。」據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圭峰中學劉學文老師介紹,比如《教師博覽》的原創版,不收版面費,且有較高稿費,辦刊質量相當高,可是在大型文獻檢索資料庫中卻檢索不到,但又不能就此認定其中的論文不存在。相反,一些「合法」刊物反而對評職稱晉級的教師收取版面費。
對於「認定CN論文的關鍵不僅在於是否合法,更在於是否收取版面費」的問題,記者還採訪了一些老師,大部分老師認為:學校和相關部門應公布收費刊物名單,並嚴格聲明不予認定。同時,應公布在大型文獻檢索資料庫中檢索不到的正規刊物,並鄭重聲明將給予認定。
此外,劉學文老師認為,論文彙編交納一定的排版、印刷費用是應該的,但不應高於200元。此外,論文字數要明確規定,如評定初級職稱不少於1500字,評定中級職稱不少於2000字,評定高級職稱不少於2500字。「不然,連'小豆腐塊'都能參與評職稱,豈不就亂套了?」
□文/本報記者曹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