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五成多教師發論文花費超500元

2020-11-22 人民網

  在教師的職稱評定中,「論文」是許多老師心中的一個「痛」。日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王曉初明確表示,今後評職稱要淡化論文。消息一出,引發社會強烈關注。

  職稱評定是教師們常年關注的話題,論文又是評定標準中的關鍵所在。教師們到底是通過什麼渠道發表論文?是否在發表中支付一定費用?費用範圍是多少?

  日前,本報聯合一網站教育頻道推出調查《你如何看待教師評職稱淡化論文》,截至3月22日中午12時,共有全國27個省市的2252名教師參與調查,其中中小學教師佔79.6%。

  發論文渠道:約五成教師靠「投稿」

  問卷中,49.1%的教師表示,由於評定職稱要求申請者須在相關媒體上刊登論文,所以會將自己撰寫的論文以投稿形式發送給各類報刊雜誌。26.9%的教師會選擇通過花錢購買版面的方式解決論文發表,他們認為這樣有保障又可省去人情世故。10.8%的教師坦承,會託關係進行論文刊登,免去不必要的費用。僅4.7%的教師表示,學校會統一解決。

  江蘇省句容開發區中心小學教師吳小秀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教師寫論文的過程很痛苦,除了擔心文章缺乏立意高度和經驗,最頭疼的是沒有「後臺」,所以論文想在一線刊物上佔個位子實在太難。「不僅要花費大量的課餘時間去研讀相關文章,必要的人際關係自然少不了,最後還得破費銀子。這對收入本就不高的教師來說,可謂難上加難。」

  吳小秀老師曾經詢問過一位已經拿到小中高職稱的老師當時準備了多少篇論文,他還很難為情地說:「太少了,才三十多篇,幸虧其他材料比較充實。」吳小秀老師表示,寫那麼多論文必定要消耗不少教育教學時間以及業餘時間,教師在糾結論文質量的過程中早已無心牽掛學生。吳老師認為,教師應該終身熱愛讀書,將寫作堅持到底,可多寫寫自己熟悉的教學事例,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職稱評定如果真能淡化論文,那必將是一件得人心的事。」

  作為一名寫作愛好者,多年來,安徽繁昌縣新港中學教師謝發能筆耕不輟,在刊物上頻頻發表文章。因此,在職稱評定方面,謝老師可以算是一個幸運兒,一路綠燈。1996年被評為中學一級教師,2004年晉升為中學高級教師。「每次一入圍就被評上職稱,我內心清楚,這得深深地感謝我的業餘愛好。」謝老師感慨地說道。

  因為撰寫論文的需要,謝發能老師不斷研究課本與教學,搜集教育教學素材,「無形中不但提高了我的教學水平,也增強了我的教研能力。」謝老師驕傲地告訴記者,「發表在各種報刊上的論文,以及多次獲得的論文獲獎證書,是我職稱評定的特色硬體資料,也是我職稱評定上的一個亮點。它成就了一個基層教師的'職稱夢'。」

  論文費用:五成以上花費超500元

  在關於「如果您是花錢發論文的,支付的費用大概是多少?」這一問題中,支付500元以上的教師所佔比例超過一半,為52.4%。其中,支付500元到1500元的教師高達39.2%,還有13.3%的教師支付超過1500元的論文費用。

  「論文是決定評定職稱是否成功的重要部分之一。所以,老師們想盡辦法在各種刊物上發表論文。」北京市第二十七中學白楊老師說,「畢竟老師的平日工作是教學,大部分精力都在教研上,很少有人能寫到專業級的論文水平。尤其是理科教學的老師,寫論文時難度更大。」

  在採訪中,記者發現,大部分人認為,刊發3000字左右的論文價格在1000~1500元之間是可接受的。然而,隨著越來越多的教師花錢購買版面,也讓不少不法分子鑽了空子,用「山寨」的期刊來欺騙心急發表論文的教師。對此,白老師表示:「倘若淡化論文了,老師們就可以把更多精力投入教學,還可以節省一筆不必要的開支。」

  「在教師職稱評定的具體操作中,論文尤其是CN論文製造了不少令人無可奈何的悲劇,需要人們對它有一個更加客觀科學的認識。」據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圭峰中學劉學文老師介紹,比如《教師博覽》的原創版,不收版面費,且有較高稿費,辦刊質量相當高,可是在大型文獻檢索資料庫中卻檢索不到,但又不能就此認定其中的論文不存在。相反,一些「合法」刊物反而對評職稱晉級的教師收取版面費。

  對於「認定CN論文的關鍵不僅在於是否合法,更在於是否收取版面費」的問題,記者還採訪了一些老師,大部分老師認為:學校和相關部門應公布收費刊物名單,並嚴格聲明不予認定。同時,應公布在大型文獻檢索資料庫中檢索不到的正規刊物,並鄭重聲明將給予認定。

  此外,劉學文老師認為,論文彙編交納一定的排版、印刷費用是應該的,但不應高於200元。此外,論文字數要明確規定,如評定初級職稱不少於1500字,評定中級職稱不少於2000字,評定高級職稱不少於2500字。「不然,連'小豆腐塊'都能參與評職稱,豈不就亂套了?」

  □文/本報記者曹陽

相關焦點

  • 海南教師評職稱不再要求發論文 考核改革的開始
    海南教師評職稱「不再要求發論文」  東方網6月26日消息:海南省近日出臺《中小學、中職教師教育教學論文代表作鑑定實施辦法》,論文發表不再作為教師評職稱的硬性條件。教師為了評職稱花錢買論文,或者花錢買版面出版論文等「論文造假」現象,在中國教育界已經是一個公開的秘密。
  • 調查論文代寫產業鏈:寫手最高賺數千元,質量隨緣
    楊樂聯繫到發廣告的人,被拉進了論文代寫群。「群裡有『工作室』的人,其實就是中介,會給每個寫手備註擅長的寫作方向,然後把代寫訂單的要求和價格發在群裡。寫手根據自己的情況聯繫中介接單。」令他印象最深的一次,「給力群」發公告說當月部分寫手工資發放可能有所延遲,因為當天用光了十個帳戶的單日轉帳額度還沒把工資發完。「如果真是這樣,當月的接單量可想而知。」至於論文質量,楊樂表示,大多數代寫的論文都是東拼西湊出來的。「我認識一個寫手,有一次客戶對初稿不滿意,要求他修改,他直接收了錢把人家拉黑了。這樣幹的人挺多的,很多寫手本身水平有限,中介基本不會核實學歷真假。」
  • 職稱考試後學生仍遭簡訊騷擾 花錢發表論文成產業
    這是大慶某學校老師劉豔(化名)收到的某論文代發公司發來的一條簡訊。該公司稱,通過他們發表職稱論文速度快、價格低,省級、國家級甚至某些核心期刊也能操作成功。 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新聞與傳播系教授展江也多次收到過類似的郵件。「現在網上買賣論文的現象,不僅多,而且陷入真假難辨的境地。」 展江說,與發郵件者合作的雜誌在河北,但發件者本人在武漢工作,很不可信。
  • 《教輔類APP使用狀況及滿意度評價調查報告》
    由於調查對於受訪者身份進行了過濾(非學生、教師、家長身份終止訪問),受訪者中只有不足一成(8%)表示未使用過教輔類APP。也就是說,92%的受訪者正在使用或使用過教輔類APP。2、年花費在200元以下佔比接近六成。在受訪者中,目前花費在教輔類APP上的費用區間(以最近一年為周期)在0-200元和500元以上的佔比均為30%,此外,還有26%的受訪者享受的是免費服務。也就是說,花費在200元以下的接近六成(56%);花費在200-500元的僅為14%。
  • 12教師為評職稱買論文 賣論文者被查出
    12教師為評職稱買論文 賣論文者被查出  假論文炮製者聶繼紅實為礦大待崗人員,校方正進行深入調查  12月16日,新華社以「大學教師為何造假?」為題報導了安徽亳州師範專科學校部分教師申報副教授的論文有造假嫌疑一事。
  • 記者調查論文代寫:千元代寫代發 已形成成熟產業鏈
    臨近年底,職稱評審、學期論文、畢業論文的截止日期進入了倒計時狀態,應運而生的「論文代寫」生意也季節性紅火起來。  近日,記者調查發現,「代寫論文」在線下、網上都公開叫賣,不少喊價「1000元2500字」,意味著一篇兩三萬字的本科畢業論文約需萬元成交。  面對這樣的公開叫賣,監管卻成了難題。
  • 調查顯示八成農村教師想留在農村?鄉村教師和城市教師壓力誰大?
    最近一則出自東北師範大學的農村教育發展研究院的報告顯示84.85%鄉村教師很滿意當下的生活狀態,83.46%的鄉村教師原因繼續在農村從教。很多農村教師直接在報導下面評論,如果不是因為沒有門路、沒有關係、沒錢疏通,有兩成農村教師願意留在農村算我輸。
  • 代寫論文發核心期刊收費過萬
    臨近畢業,代寫論文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旺季。近日,記者調查發現,參與論文代寫的既有專業的代寫機構,也有一些兼職的學生,無論是論文的水準,還是發布的刊物類別都可以「量身定做」,並且明碼標價:代寫一篇論文收費從150元到1000元不等,而代發一篇核心期刊論文收費最高過萬元。
  • 花了800元代寫論文還能發於學術期刊?揭秘論文市場「產業鏈」
    電商論文代寫服務活躍查重率超80%今年,趙印準備參加中級職稱認定。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第一作者本專業論文一篇是職稱認定的要求之一,趙印將發表論文的事提上了日程。臨近春節的一天,一位同事找到趙印,提議一起找中介發表論文,且當天是一個節點,優惠價800元包寫包發,「當時的情況被中介渲染得十萬火急一般,手上事情又多,想著錢也不多,加上這位中介跟我另一個已評職稱的同事做過這個『生意』,於是便匆匆交下了定金。」交下定金320元,趙印收到了同事轉發來的一份掃描版收據,收據蓋章落款為廣州符浩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 SCI論文不作為評價指標後,看看哪個大學發的論文比較多?
    2月18日,教育部聯合科技部發文《關於規範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意見明確指出SCI論文不是評價學術水平與創新貢獻的直接依據,並督促各「雙一流」建設高校檢查修改相關制度文件及「雙一流」建設方案。
  • 孩子「暑期計劃」花費超3萬 遊學成為硬核選擇
    孩子「暑期計劃」花費超3萬 遊學成為硬核選擇 原標題:   7月30日,南方日報、南方+面向惠州家長發起投票,針對暑假期間為孩子花費了多少錢、安排了哪些活動等問題,短短一天時間,有810名家長參與投票。調查結果顯示,惠州家長多是讓孩子在培訓班、興趣班裡度過暑假,花費大多都是在5000元—10000元之間,但也有極少數家長表示,為孩子過暑假花費超過3萬元。
  • 曝光:黑龍江一學術期刊,給錢就能發論文
    說起《黑龍江史志》,在場同學不約而同笑了起來,「這本雜誌論文特別好發,給錢就行。」  研三學生小春給記者講述了一次發論文的經歷。2014年8月,他把一門課程的作業發給了《黑龍江史志》投稿郵箱,第二天就收到了「用稿通知」郵件,被告知論文被採用,但需要將640元版面費匯到一個銀行帳號。「我交錢後,稿子一個多月後被刊發了,幾乎沒有改動。」小春說。
  • TOP前五:淮安機械期刊論文發表投稿價格是多少
    淮安機械期刊論文發表投稿價格是多少首先,普刊,比如普通的省級期刊、國J家級期刊,對於文章字符要求多在2000多字,價格在幾百元左右,篇幅越長,費用越高,面向全國"的辦刊方針,以《為會計界服務,為經濟建設服務,為改革開放服務》為宗旨,貫徹"理論與實際相聯繫,普及與提高相結合"的編輯方針,己成為探索會計改革的論T壇,傳遞會計學科信息的媒介。
  • 媒體調查:1500元買篇論文,自主招生誰在「走門道」?
    緊接著,學術圈公號「知識分子」發文指出,全國多所高中的學生發表的論文涉嫌抄襲造假,手法包括直接抄襲、多文拼湊以及和學界人士聯合署名等。文中提到的一位論文署名作者來自湖南長郡中學。該校相關負責人告訴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學生和學校對發表論文一事此前皆不知情,論文是「家長通過熟人向一家刊物『打招呼』發表,在高考錄取過程中,沒起到任何作用」。
  • 大學生為保研出國花錢發論文 核心期刊起步價2萬
    不過記者近來發現,論文買賣交易用途除了人所共知的評職稱外,也開始延伸到高校的學生中。北青報記者調查發現,不僅大多數高校獎學金評定與發論文掛鈎,而且,準畢業生們跨越保研、出國等「門檻」時,論文被「異化」為資格準入的敲門磚。本為鼓勵學生科研的這些政策,卻成為中介圈錢的工具。一篇5000字左右的論文,不問優劣,中介張口要價幾百元到上千元的版面費,而一份有影響力的核心期刊起步價竟達2萬元。
  • 「論文發表中介」騙局頻出 錢學交易背後泡沫多
    經記者調查,牽線的這家文化發展公司,在工商局沒有註冊信息,地址、電話全部「莫須有」。  武漢大學教授瀋陽在2010年的調查結果顯示,全國學術期刊一年發表論文的容量是248萬篇,但全國每年有超過1180萬人有論文發表需求,包括教師、在校碩(博)士生、各行業技術人員。
  • 鐵皮石斛掉價超五成 「仙草」跌落神壇?
    鐵皮石斛掉價超五成 「仙草」跌落神壇?羊城晚報記者近期調查發現,鐵皮石斛的價格已不再高不可攀了。鐵皮石斛鮮條500克售價多數低於200元,有的甚至低於100元。鐵皮石斛楓鬥500g售價多為500元到800元,只有少數品牌還一枝獨秀,但價格較從前也已大降。從動輒一斤上萬到現在幾千甚至幾百元,鐵皮石斛怎麼了?
  • 搶著發論文背後
    甚至有一種觀點認為,中國高校(本文主要是以大學為探討對象)所謂的科研就是發論文,快速發高影響因子的論文,在高校這種唯文章論的大環境下,從導師到學生都認為科研就是發文章。[9]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反思。過分看中論文數量而忽略了教學質量,該現象在國內高校中已不是新鮮事兒。
  • 別讓那個論文騙子跑了
    在研發過程中,他歷時三年,調查了近800個論文買賣網站,經過複雜的評估,得出了「論文買賣行業產值10億元」的結論。在這個產值10億元的行業中,論文代發行業類似於存在於客戶與學術期刊編輯部之間的中介機構,生意紅火,客源不斷。
  • 高中生為自招花千元排隊搶發論文
    當年如華中科技大學、南京大學、山東大學等國內知名院校在報名條件中要求發論文,就曾引發了討論,有人就曾質疑自主招生或將被「發論文」綁架,變得「不自主」,加劇「論文買賣」的惡性循環。  追蹤  有專門的論文代理網站  高中生發文章最少要1000元  調查採訪中,記者發現「發表論文」自招政策帶來的龐大需求,早已融匯到論文買賣的市場產業鏈條,甚至還出現了專門的論文代理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