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羊網 2018-08-21
清平藥材市場在售多種「鐵皮石斛」,價格從幾百到幾千均有 仝婧禹 攝
素有「仙草」之稱的鐵皮石斛大幅降價了!羊城晚報記者近期調查發現,鐵皮石斛的價格已不再高不可攀了。鐵皮石斛鮮條500克售價多數低於200元,有的甚至低於100元。鐵皮石斛楓鬥500g售價多為500元到800元,只有少數品牌還一枝獨秀,但價格較從前也已大降。從動輒一斤上萬到現在幾千甚至幾百元,鐵皮石斛怎麼了?業內專家指出,前幾年價格走俏,不少資本湧入鐵皮石斛種植行業,全國種植面積太大,生產過熱,而真正的需求量「遠沒有想像那麼美好」,產大於銷導致了價格的低谷。此外,幾十元到幾千元的價格區間也暴露出鐵皮石斛在定價機制和市場管理上還有待進一步規範。
市場調查: 曾經價格過萬 如今掉價過半
鐵皮石斛是石斛類植物中藥用價值最高的一種,享有「北人參南楓鬥(楓鬥指鐵皮石斛的加工品,也指鐵皮石斛幹品)」的美譽,也素有「仙草」之稱。高峰期,禮盒裝一公斤鐵皮石斛鮮條售價達上萬元,上等鐵皮石斛幹品每公斤售價高達3萬元。
不過,這個價格正在悄然發生變化。日前,羊城晚報記者走訪廣州最大的中藥材批發市場廣州清平藥材專業市場時發現,批發市場上已經很難見到上萬的鐵皮石斛楓鬥。平價的鐵皮石斛才是主角。最便宜的只要150元一斤,280元、350元、420元、800元、900元、1800元等各種價格檔次均能見到,而羊城晚報記者詢價多家藥材鋪,看到最貴的一款售價近4000元。鐵皮石斛楓鬥只有少數品牌還一枝獨秀,如東阿阿膠永生源牌500g價格原價1500元,折後899元;同仁堂牌100g1080元,折算下來500g價格為5400元。
清平中藥材專業市場珍寶藥材老闆向羊城晚報記者透露,前幾年鐵皮石斛的價格遠比現在貴,不乏上萬一斤的情況,現在店裡3800元的鐵皮石斛楓鬥當時可賣到六七千元,現在兩三百元的當時可賣到六七百元。也就是說,現在價格較前幾年掉了一半以上。
康美中藥網價格走勢也顯示,雲南的鐵皮石斛統條價格是900元/千克,而2015年價格是3500元,兩年多已跌去了七成。石斛價格不再高高在上,在電商平臺更一目了然。以天貓為例,在售的「鐵皮石斛」普遍在200-500元,更推出了「買3送1」「買5送2」等優惠促銷,便宜的只要幾十塊。
不過,記者注意到,加工過、禮盒裝的品牌的鐵山石斛楓鬥價格則要相對高一些。如東阿阿膠、同仁堂、霍之寶,價格普遍要幾千元,同仁堂的特級石斛楓鬥價格則要上萬,但這些價格上萬的仍是少數。
產量過剩: 生產種植企業近萬家 「種植戶都在賠錢」
「現在鐵皮石斛市場平均價格就是六七百元。」 中藥材天地網副總裁賈海彬告訴羊城晚報記者,鐵皮石斛價格降得這麼厲害,跟生產過熱供過於求有關。
原來,由於生長條件苛刻、產量稀少,加上過度採挖,鐵皮石斛一度被列為世界瀕危保護植物。但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鐵皮石斛逐步突破人工種植技術瓶頸,2006年以來進入規模化人工種植。
據中藥協會石斛專委會統計,到2016年,全國石斛大大小小的生產種植企業數量已接近1萬家,不少企業通過自建基因或從農戶手中收購等方式進入。
2016年的一份券商研報曾預測,石斛產品的市場需求每年以25%-30%的速度在增長,供應仍有很大缺口。不過,在業內專家看來,真正的需求量並沒有「看上去那麼美好」,在2005年之前,保健功能沒被開發之前,鐵皮石斛年需求量常年保持在200噸左右,但隨後就快速增長,在2015年達到歷史最高峰4000噸左右就開始維持在平穩狀態了。
需求平穩了,但鐵皮石斛還在全國擴種,這種「生產熱」其實在2013年就已經全面爆發了。「2013年鮮鐵皮石斛的產量就有將近4萬噸,若折合成加工後的幹品,有7500噸,可是當年對各種規格石斛的總需求量也不超過4500噸,產大於銷,導致後來的行情跌落。」賈海彬指出。
種植戶的日子也越來越不好過。「石斛消費熱度有所下降,生產也開始萎縮,大量的浙江、廣東、福建等地的石斛種植戶都在賠錢。」賈海彬給羊城晚報記者算了一筆帳,以四年的種植周期計算,每畝投資要超過22萬元。而鐵皮石斛的市場價位只有六七百元錢,這接近甚至是低於生產成本。
「目前來看,鐵皮石斛價格已處於低谷,與此同時,市場需求也是相對萎縮的,經過這幾年的市場調節,供求趨向於平衡。」據賈海彬介紹,2017年每年需求量已經低於3800噸,而產能在4400噸左右。
定價混亂:市場有待規範 有品類無品牌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價格大幅下滑,羊城晚報記者走訪藥材市場時還發現,目前打著「鐵皮石斛」售賣的石斛產品,價格低的有幾十、兩三百,貴的有幾千元,為何有這麼大的差別?
業內人士表示,總體來說,鐵皮石斛行業還處於比較混亂的狀態,定價比較隨意,「有品類、無品牌」的現象仍然比較突出。目前鐵皮石斛有幾個主要產地,如雲南、霍山,儘管出現了一些規模以上企業,但並沒有真正形成家喻戶曉的石斛品牌,大多數企業仍處於中小規模發展階段,缺乏有影響力的大品牌則進一步加劇了行業定價的混亂。
此外,由於鐵皮石斛中野生的規格價格相對較貴,現在市場上有一些用米斛冒充野生石斛的現象,實際上,真正的野生石斛量非常少,目前石斛的流通市場容易出現以次充優,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
賈海彬建議,消費者在購買石斛時,常見的鑑別方法就是嚼一嚼,入口化渣、煮湯之後可以全部吃掉的石斛質量較好,質量差一些的全是纖維,不能化渣。當然還有一些外觀上的,比如鐵皮和紫皮的顏色有一些差異。還可以看石斛的長短,越飽滿、短粗的質量越好。石斛越往上部越好,「不見得大就是貴」。
羊城晚報記者 陳澤雲 仝婧禹 實習生 王一婷
編輯:直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