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野生生物滅絕,新病毒傳染人類,病毒是否正在野生動物身上外溢?
一項發表在《皇家學會學報B》上的研究發現,人類通過狩獵,貿易,棲息地退化和城市化對野生生物的開發促進了野生生物與人類之間的密切接觸,從而增加了病毒感染的風險。同樣的許多活動也導致野生動植物種群減少或滅絕的風險。 該研究提供了評估動物物種外溢風險的新證據,並強調了造成野生動植物種群減少的過程如何使動物病毒傳播給人類。
-
消失30年的怪異雜交生物出現!宣布滅絕25年的野生華南虎還有嗎?
還是我們對這些生物以前根本就沒有完全調查到,這確實是一個問題。但是這些野生生物的出現,確實帶來了不少的好消息。今年有些什麼生物被宣布滅絕或可能滅絕的生物出現,我們來看看數據。根據科學報告指出,按照已有的記錄來看,最後一次官方目擊是在1990年,並且還是在一名獵人殺死之後發現的,過後雖然科學家們在不斷地尋找它,但是始終沒有結果,這個蹄類動物家族中最小的成員這次被公開,也是希望大家好好保護吧,它已經是處於滅絕邊緣了,所以說消失30年了,也是時候對它「負責」了,不能讓它消失了。
-
「回歸」中國三十載 麋鹿再現野生種群
」中國三十載 麋鹿再現野生種群 中新社記者 傅煜 作為中國特有物種,麋鹿曾流落海外大半個世紀,30年前重現中國。如今,「回歸」故土已有30年的麋鹿已經再現野生種群。 16頭來自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麋鹿3日從湖南岳陽君山公園放歸洞庭湖區。科研人員將對這些野放麋鹿進行GPS追蹤,以了解其野外環境生存能力,促進麋鹿種群復壯。 麋鹿是中國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曾廣泛分布於包括洞庭湖區在內的長江中下遊地區。由於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等原因,野生麋鹿種群數量自商周時期開始減少。
-
留住希望的「諾亞方舟」——探訪亞洲最大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
新華社昆明12月9日電題:留住希望的「諾亞方舟」——探訪亞洲最大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新華社記者安曉萌在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地下,有一座「熱鬧」的冷庫。珙桐、喜馬拉雅紅豆杉、彌勒苣苔……包括許多珍稀瀕危植物在內的上萬種野生植物的種子,一同棲身於這座位於昆明的「諾亞方舟」。這處設施便是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全國唯一一座國家級野生生物種質庫。穿過兩重厚重的金屬門,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陳列架,形形色色的種子分類整齊地躺在透明密封罐內。不管春夏秋冬,冷庫溫度恆定在零下20攝氏度。在這裡,植物種子有望存活幾十年,甚至上千年。
-
野生動植物丨雲南省極小種群物種保護成效顯著
截至2019年底,全省已實施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物種拯救保護項目120多個,建設30個保護小區(保護點)、18個遷地和4個近地保護基地(園)、20個物種回歸實驗基地,受保護對象物種達52個。華蓋木、漾濞槭、巧家五針松等20種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繁育人工種群10萬餘株,回歸3000多株,遷地保護的壯麗含笑、華蓋木、滇桐、雲南金錢槭、萼翅藤、富民枳、漾濞槭等已開花,部分種類能正常結實。
-
凱多為何被稱為海陸空最強生物?這裡的最強指的是種族
而且從四檔路飛和凱多的戰鬥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凱多壓倒性的實力,他直接一狼牙棒將四檔路飛打得失去意識,這樣的力量著實讓人不寒而慄。凱多有一個響噹噹的稱號,這個稱號就是海陸空最強生物。很多人都在質疑這個稱號的矛盾性,畢竟這和世界最強男人白鬍子發生了衝突,白鬍子和凱多究竟誰更厲害呢?男人難道就不是生物嗎?這一系列的問題其實都是翻譯的錯誤。
-
每過一分鐘,就有一個物種在地球上徹底消失
對於長達38億年的生物進化史物種的滅絕只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生物的滅絕速度會達到如此驚人的地步?」的意思人類破壞的不僅僅是動物的家園更是對物種進行最直接的攫取全球範圍內野生動物的黑市交易額超過100億美元如此大的利益鏈
-
滅絕3萬年生物重現,不止一例,為何消失已久物種能再次出現?
地球不僅是人類的家園,也是所有生命的家園,從38.5億年前開始,地球生命就沒有停止過,很多生物經過長期進化,適應力變得更加強大,例如蚊子和老鼠,很多史前生物因不適應環境,最終消失在歷史長河中,例如恐龍和猛獁象。
-
10種新鳥類出現,滅絕生物再現,野生華南虎還有希望嗎?
並且這次的發現也是一個世紀(100年)以來對新型鳥類的最大發現。科學報告指出,在這10種新生物之中,包含了五個鳥類新物種和五個鳥類新亞種,初期發現是在2013年和2014年的時候。,希望能夠找到一些消失的物種,或者是更多的新生物以及宣布可能已經滅絕或滅絕了的生物,因為在2019年的時候,科學家也發現了關於宣布滅絕的生物或消失很久的生物,例如:宣布滅絕的白喉秧雞(Dryolimnas cuvieri)出現了,費南迪納島加拉帕戈斯龜(Chelonoidis phantasticus)生物也出現了。
-
地球首次生物大滅絕導致85%物種莫名消失,我國科學家發現其成因
地球上的生命已經出現了30多億年,但是地球上的生命物種出現爆發式增長的時代,還不到6億年,生物考古學家在全世界的不少地方都發現了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的證據,時間大約是5億4000萬年前,從那個時候開始,大量的生命物種在地球上出現,並且不斷地進化演變,最終形成了如今地球上千姿百態的生物世界。
-
物種滅絕趨勢仍繼續 生物多樣性莫到失去方恨晚
上個月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研究發現,過去500年來,人類已經使陸地上野生動植物總量減少了10%,使物種總量減少了14%,絕大多數損失都發生在100年以內。這是科學家在分析了70多個國家的近2.7萬個物種、100多萬條生態多樣性改變記錄後發現的結果。其中14%的物種滅絕只是全球平均水平。
-
13.6萬年前滅絕物種再現,消失生物為何頻繁出現?
13.6萬年前滅絕物種再現根據科學報告指出,這次科學家們發現的物種是一種不會飛的鳥類,是位於阿爾達布拉環礁區域,之所以這種鳥類在13.6萬年前滅絕物種會出現滅絕,主要是因為自然變化帶來的。科學家們發現隨著海水的上升,整個阿爾達布拉環礁都被海水淹沒了,所以生存在這環島上「不會飛的鳥類」完全是無法避免被滅絕的風險,因為無法逃脫,所以最終導致整個物種遭受滅頂之災。
-
消失52年的「象鼩」重現地球!總計捕獲12隻,被稱為活化石物種
作者:文/虞子期 在地球上,生物種群可以說非常多,但是隨著地球生態系統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生物逐步消失或滅絕,而更多稀缺性的生物是我們很難發現的,而在8月,科學家們再次發布了顛覆對稀缺生物群體探索的結論,發現了發現了一種消失很久的生物——Somali sengi《譯名「索馬利亞桑吉鼠」或「索馬利亞象鼩
-
全球68%野生動物消失 拉美、加勒比最嚴重
(圖/達志影像/美聯社)張寧倢/綜合報導全球最大的環保組織「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於9日的最新報告中指出,全球野生動物數量急遽減少,50年內平均下降近70%,最嚴重的「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更有超過90%的動物消失,是數百萬年來從未見過的情況,並指出
-
全球野生物種種群規模減少三分之二
人類有記載的植物滅絕數量是哺乳類、鳥類和兩棲類滅絕物種數量之和的兩倍。植物生物多樣性喪失不僅威脅植物自身和其生態系統,也會危及植物為人類和地球提供的無價服務。報告再次提到,即便人類努力從其他方面扭轉生物多樣性變化,仍然可能無濟於事。僅氣候變化一項還是會造成近五分之一的野生物種在本世紀面臨滅絕的風險。
-
政策|《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名錄》再修訂,擬新增鐵皮石斛等數百種野生植物
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秘書長周晉峰博士說。如今,全世界熱帶雨林每年消失10%,植物物種的多樣性和遺傳多樣性持續下降。根據生態環境部公布的《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全國34450種已知高等植物評估結果顯示,需要重點關注和保護的高等植物10102種,佔評估物種總數的29.3%,其中受威脅的3767種、近危等級的2723種、數據缺乏等級的3612種。
-
我國發現「新天牛」物種,約5釐米長,地球消失生物為何重現?
從簡單的層面來說,其實也體現了我國生態環境的狀態,福建作為森林覆蓋率全國最高的省份之一,可能這次的發現只是「冰山一角」,也許還有更多的隱藏物種沒有被發現。所以說這也體現出了生態環境對生物的重要性。同時新生物的發現也提醒了我們要好好保護。
-
這次疫情,是野生動物發出的「求放過」信號
「人類是世界上最特殊的物種。但當生存唾手可得時,我們便忘記了自己也只是這萬千物種中的一員。」當生物的多樣性被破壞,當越來越多的動物滅絕,大自然生態平衡法則下,人類也難逃厄運。這次疫情是大自然鄭重的給人類上的一課,我們不妨踐行探險精神中的理性思維,帶著理性反思,帶著理性行動。站在食物鏈頂端的人類,承擔著對地球更重要的責任,人道與悲憫才是承擔責任的最好方式。
-
回歸中國的「四不像」麋鹿:在中國絕跡85年後失而復得
然而麋鹿這一特有物種,由於八國聯軍入侵,麋鹿在1900年消失在永定河畔,從此在中國絕跡。麋鹿是一種大型食草動物, 雄性體形比雄性略小。雄麋角較長,雄性角多叉似鹿。然後再雌麋鹿沒有角,體型也較小。此外,麋鹿是鹿類動物中較溫順的一種,性好合群,善遊泳。由於麋鹿逃避敵害的能力差,較易被天敵捕殺。圖為麋鹿王頭戴特別「裝飾」走在鹿群中。
-
物種悲劇 湖南野生華南虎可能僅剩3隻
由於人類的活動,地球上平均每天有一兩種植物消失,每15分鐘有一種生物消失。 作為中國特有的動物資源,以湖南為中心活動區的華南虎,在短短數十年中,帶有悲劇色彩地從「害獸」到「極度瀕危物種」的轉變,是人們對動物資源及其價值再認識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