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離不開這些「上海智慧...

2020-12-01 上海觀察

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獲悉,來自中科院上海技物所、中科院上海天文臺、中科院上海矽酸鹽所、中科院上海光機所、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所的科研人員貢獻出了「上海智慧」。

【將提供月面著陸區的精確三維圖像】

上海技物所負責研製嫦娥五號月球礦物光譜分析儀、雷射測距測速敏感器和雷射三維成像敏感器。

月球礦物光譜分析儀是探測器有效載荷之一,將對月球表面著陸採樣區進行光譜探測和礦物組成分布分析。雷射測距測速敏感器、雷射三維成像敏感器是姿態控制分系統的重要單機,是探測器能夠成功軟著陸月球表面的重要技術保障。雷射測距測速敏感器將在探測器著陸月面時提供遠程距離和速度信息,有望實現國際首次在月球探測器軟著陸階段使用雷射都卜勒測速技術進行三個正交方向速度測量。雷射三維成像敏感器將在探測器懸停時提供月面著陸區的精確三維圖像。

科研人員調試月球礦物光譜分析儀


上海光機所承擔了兩個系統中的核心組件——三臺雷射器的研製。測距模塊用雷射器從環月階段開始工作,通過大能量、窄脈寬雷射來測量著陸器和月面的距離;三維成像敏感器雷射器是在著陸器懸停時,利用高重頻、窄脈寬脈衝雷射瞬時對月面實施高精度三維成像,為選擇精確的著陸點提供依據;雷射器在減重20%的同時,滿足了嫦娥五號更苛刻的振動力學要求。為了實現嫦娥五號著陸更加平穩,首次在著陸器上增加了測速模塊,上海光機所設計了首個在著陸器上使用的窄線寬光纖雷射器,實現了窄線寬(千赫茲量級)、低強度噪聲的雷射輸出,從落月階段開始工作,通過探測雷射回波的頻率信息來測量著陸器相對月面的速度,實現了空間應用系統從能量探測模式向頻率探測模式的開拓。

三維成像敏感器雷射器

測距敏感器雷射器

測速敏感器雷射器

【測角精度可達到百分之幾角秒】

作為探月工程測控與回收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上海天文臺牽頭的中國甚長基線幹涉測量(VLBI)網將與現有航天測控網,共同完成嫦娥五號探測器各飛行段的測定軌及定位任務。

VLBI是一項高精度測角技術,在月球與深空探測器快速、高精度定軌和定位方面,有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我國的VLBI測軌分系統由北京站、上海站、昆明站和烏魯木齊站以及位於上海天文臺的VLBI數據處理中心(VLBI中心)組成。這樣一個網所構成的望遠鏡解析度相當於口徑為3000多千米的綜合口徑射電望遠鏡,測角精度可以達到百分之幾角秒。

在嫦娥五號任務中,VLBI將參與探測器地月轉移段、近月制動段、環月飛行段、著陸下降段、月面工作段、動力上升段、交會對接段、環月等待段和月地轉移段等9個飛行段探測器的相對差分單項測距測量及探測器的軌道確定和預報;確定月面著陸點及月面起飛點的精確坐標,軌道器與上升器交會對接遠程導引,月地轉移段的軌道器與返回器分離點預報等。

為完成月球距離交會對接段的軌道器與上升器的動態雙目標精確測量,VLBI採用了新的動態雙目標同波束測量方式,VLBI中心採用全新設計的動態雙目標數據處理與測定軌系統,觀測站配置了新型多比特記錄傳輸一體化VLBI終端。在任務前,利用VLBI仿真數據,演練了從月面起飛到交會對接過程的VLBI測量關鍵步驟,為嫦娥五號的VLBI測軌定位工作做了充分的準備。

在本次任務中,VLBI測軌分系統將在後續的三個多星期時間裡,一直伴隨嫦娥五號,為其保駕護航。

【有機熱控塗層就像能調控溫度的「衣服」】

液浮陀螺儀是慣性導航系統中應用極為廣泛的一種陀螺儀,具有精度高、可靠性高、環境適應能力強等優點,適用於飛機、太空飛行器、空間站等導航和航姿系統中。在嫦娥系列探測器上,都使用了上海有機所生產的液浮陀螺儀專用氟油,保障了嫦娥系列探測器姿態控制系統的正常運行。

上海有機所有機熱控塗層研製組是上世紀六十年代為滿足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研製而成立的。幾十年來,幾代研製組科研人員克服了大量技術和裝備上的困難,研製出幾十種不同用途的有機熱控塗層,其中黑色有機熱控塗層系列、白色有機熱控塗層系列和其它顏色有機熱控塗層系列產品,已應用於我國已發射和在研的各類衛星和太空飛行器型號上。有機熱控塗層就像一件能調控溫度的「衣服」,「穿」在太空飛行器和儀器的外表面。在嫦娥系列探測器上,同樣使用了上海有機所研製生產的有機熱控塗層,為太空飛行器的正常工作溫度環境保駕護航。

在此次航天任務中,上海矽酸鹽研究所承擔了熱控塗層、高溫抗氧化塗層、高溫隔熱屏、發動機包覆材料、柔性薄膜熱控塗層及組件、耐燒蝕天線透波窗,以及大尺寸二氧化碲晶體、壓電陶瓷等關鍵材料的研製。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離不開這些「上海智慧」
    ,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解放日報 上觀新聞記者獲悉,來自中科院上海技物所、中科院上海天文臺、中科院上海矽酸鹽所、中科院上海光機所、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所的科研人員貢獻出了「上海智慧」。
  • 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發射 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新華社海南文昌11月24日電(記者胡喆、陳凱姿)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
  • 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成功 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2200秒後,順利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新民晚報訊(特派記者 郜陽 記者 葉薇)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後,先後實施了助推器分離、整流罩分離、一二級分離以及器箭分離等四次分離。
  • 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成功!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據人民日報客戶端消息,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 「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圓滿成功 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人民網北京11月24日電(趙竹青)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 嫦娥五號發射圓滿成功 開啟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將運送嫦娥五號探測器至地月轉移軌道。(圖片:國家航天局)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魏宇晨、李琳 通訊員 葉雨恬):11月24日4時30分,中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後,先後實施了助推器分離、整流罩分離、一二級分離以及器箭分離等四次分離。
  • 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成功 開啟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中新網文昌11月24日電(郭超凱 葉雨恬)北京時間11月24日4時30分,中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發射瞬間。
  • 【人民網】「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圓滿成功 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
    【人民網】「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圓滿成功 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2020-11-24 人民網 趙竹青 ,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 安貝斯 | 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完成!一圖回顧嫦娥五號...
    2020-12-30 21:10:08 來源: 安貝斯控制臺 舉報   12月17日,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著陸地球
  • ...實施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此次長徵五號遙五火箭發射...
    【嫦娥五號計劃24日凌晨發射】從國家航天局獲悉,11月23日18時30分許,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開始加注液氧液氫低溫推進劑,計劃於24日凌晨4時至5時擇機實施發射任務。這是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的第二次應用性發射,將運送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至地月轉移軌道,實施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
  • 嫦娥五號完成月面採樣 首次在地外天體點火起飛
    國家航天局供圖核心閱讀12月3日23時10分,嫦娥五號上升器點火起飛,攜帶月壤進入預定環月軌道,實現我國首次地外天體起飛。此前,嫦娥五號探測器經過約19小時月面工作,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隨後,上升器將把樣品轉移到返回器,返回器將等待合適的月地入射窗口,做好返回地球的準備。
  • 出發,去月球「挖土」 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成功開啟我國首次地外...
    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這是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戰,同時也是我國目前技術難度最大、系統組成最複雜的航天任務之一。嫦娥五號由4器組成,因此嫦娥「五姑娘」是家族裡結構最複雜的探測器。「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重達8.2噸,是我國目前發射的重量最重的探測器。  2任務不一般 去月球「挖土」  這次,「五姑娘」的任務不一般。其任務的目的是實現月面自動採樣返回,開展月球樣品地面分析研究。  2007年10月24日,我國成功發射嫦娥一號衛星。
  • 我國首次地外天體起飛!嫦娥五號!
    (嫦娥五號探測器的上升器點火起飛瞬間。)12月3日23時10分,嫦娥五號上升器3000牛發動機工作約6分鐘,成功將攜帶樣品的上升器送入到預定環月軌道。這是我國首次實現探測器在地外天體起飛。國家航天局介紹,上升器起飛存在起飛初始基準與起飛平臺姿態不確定、發動機羽流導流空間受限、地月環境差異等難題。另外由於月球上沒有導航星座,上升器起飛後,需在地面測控輔助下,藉助自身攜帶的特殊敏感器實現自主定位、定姿。點火起飛前,著陸器、上升器組合體還實現了月面國旗展開以及上升器、著陸器的解鎖分離。此次國旗展開是我國在月球表面首次實現國旗的「獨立展示」。
  • ...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首次實現了我國地外天體採樣返回...
    嫦娥五號創造5項中國首次】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在12月17日下午的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嫦娥五號任務是我國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首次實現了我國地外天體採樣返回。嫦娥五號任務創造了五項中國首次,一是在地外天體的採樣與封裝,二是地外天體上的點火起飛、精準入軌,三是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和樣品轉移,四是攜帶月球樣品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五是建立我國月球樣品的存儲、分析和研究系統。此次任務的成功實施,是我國航天事業發展中裡程碑式的新跨越,標誌著我國具備了地月往返的能力,實現了「繞、落、回」三步規劃完美收官,為我國未來月球與行星探測奠定了堅實基礎。
  • 嫦娥五號採樣任務成功後中國還會到哪些天體上挖土?
    「嫦娥五號」探測器開啟了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目前已經順利完成大部分任務,將返回地球。有了「嫦娥五號」月球「挖土」的成功經驗後,我國是否還會登上其他地外天體進行採樣?被譽為「嫦娥之父」的中國探月工程科學應用首任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為我們進行了解答。
  • 嫦娥五號返回器安全著陸,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
    嫦娥五號返回器安全著陸圖片來源:央視新聞北京時間12月17日1時59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標誌著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按計劃,回收後的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完成必要的地面處理工作後,將空運至北京開艙,取出樣品容器及搭載物。國家航天局將擇機舉行交接儀式,正式向地面應用系統移交月球樣品,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樣品儲存、分析和研究相關工作也將隨之啟動。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一次任務中,連續實現我國航天史上首次月面採樣、月面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帶樣返回等多個重大突破,為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發展規劃畫上了圓滿句號。
  • 嫦娥五號開啟「挖土」之旅,期待中國分享月壤數據
    華輿訊 據俄羅斯龍報報導 北京時間11月24日4時30分,中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開啟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作為這一領域的「先行者」,俄羅斯(蘇聯)對中國此次航天發射任務十分關注,多家媒體對此進行報導。
  • 嫦娥五號完成月面採樣 首次在地外天體點火起飛 今別月宮去 採得月...
    核心閱讀  12月3日23時10分,嫦娥五號上升器點火起飛,攜帶月壤進入預定環月軌道,實現我國首次地外天體起飛。此前,嫦娥五號探測器經過約19小時月面工作,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隨後,上升器將把樣品轉移到返回器,返回器將等待合適的月地入射窗口,做好返回地球的準備。
  • 嫦娥五號飛天 開啟探月之旅
    昨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並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楚天都市報記者王永勝攝昨日凌晨4時30分,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 楚天都市報記者王永勝攝●有望創五個「中國首次」地外天體的採樣與封裝地外天體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
  •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首次造訪月球陌生地帶並將採樣返回
    2020 年 11 月 24 日凌晨 4 時 30 分,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嫦娥五號由長徵五號遙五火箭運載升空並成功發射,將運送嫦娥五號探測器至地月轉移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整個採樣返回過程需要持續長達 23 天,發射起飛只是萬裡長徵第一步。此外,嫦娥五號本次月球之旅肩負著重要使命 —— 從月球採集樣本並順利返回。如果嫦娥五號任務成功,中國將成為繼美國、蘇聯之後,第三個從月球運送樣本返回地球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