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戰鬥機的發展史上,一度出現過對速度和飛行高度的無限追求,這種發展理念在二代戰鬥機上面達到了頂峰。二代戰鬥機出現過很多經典的高空高速機型,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如米格25、殲8以及美國空軍的F105戰鬥機等。這種戰鬥機的普遍特點是飛行速度快,最高速度均在2馬赫以上,飛行高度也普遍超過20000米,其中米格25是最為優秀的二代高空高速戰鬥機,米格25的最快飛行速度可達3.2馬赫,並在實戰中利用速度優勢成功擺脫過「響尾蛇」空空飛彈的追擊,一時名聲大噪!
從三代戰鬥機開始已摒棄高空高速
戰鬥機曾經追求高空高速的性能,自有其中的道理。一代戰鬥機基本沒有什麼航電系統,也沒有機載雷達,需要依靠地面雷達的指引完成空中作戰,機載武器射程也非常短,空戰基本在短視距內完成,這種空戰方式戰鬥機的高空高速性能顯得尤為重要。高空高速可以讓戰鬥機佔據制高點,用俯衝的方式進行攻擊,而且利用速度優勢可以更快地追擊敵機或擺脫追擊。
隨著二代戰鬥機的出現,空空飛彈也代替航炮成為了空戰中的主力武器,但這個時候機載航電或雷達系統並沒有取得質的發展,戰鬥機在很多情況下仍然需要地面雷達等系統的輔助,基於一代戰鬥機對速度和飛行高度的實戰經驗積累以及技術的發展,二代戰鬥機將高空高速發展到了極致,依靠飛行速度和高度甚至可以擺脫空空飛彈或地空飛彈的追擊。
由於缺乏實戰驗證,二代戰鬥機的高空高速優勢很多都停留在紙面理論上,並沒有得到實際的檢驗,並且高空高速戰鬥機的作戰任務比較單一,只能用來攔截轟炸機群或偵察機,近距離空戰支援能力極其有限,一支空軍需要裝備多種機型執行不同任務,裝備的成效比並不高,因此從三代戰鬥機開始,就已經摒棄了戰鬥機的高空高速性能,而是重點強調戰機的機動能力、多功能性能,機載武器也由近距直瞄發展到遠程制導,從三代機開始,基本宣告高空高速戰鬥機時代的落幕。
經歷過三代機後俄羅斯要重新打造高空高速戰鬥機
三代的F15、F16、蘇27 等無一不是強調機動性能和超視距打擊的戰鬥機,目前的四代戰鬥機也是基於三代機而來的深入改進型,增強了隱身性能的同時把三代戰鬥機的一些典型特徵進一步提升。就在人們把高空高速戰鬥機逐漸遺忘的時候,俄羅斯卻將其重新拾起!據俄羅斯米格飛機設計局的消息:新一代高空高速戰鬥機米格41的研發正在全力推進,最快將於2025年進行首飛!
在米格25之後,俄羅斯在其基礎上發展出了升級版米格31,俄空軍目前仍裝備有120餘架米格31,而米格設計局全新打造的米格41在性能上又有了巨大的突破,據悉米格41可在3萬米高空加速到5馬赫,基本進入了超高音速階段。那麼,各國紛紛打造隱身高機動戰鬥機的當下,俄羅斯為何重新研發起了高空高速戰鬥機呢?
俄重新研發高空高速戰鬥機的原因分析
一,米格41與傳統意義上的高空高速戰鬥機有所不同
傳統的高空高速戰鬥機如米格25,主要利用速度優勢進行攔截轟炸機群等作戰任務,這種戰鬥機放到今天已經完全不適應現代化空戰,但米格41卻有所不同。米格41戰鬥機的速度仍然是一大優勢,最快5馬赫的飛行速度將讓戰鬥機再現擺脫空空飛彈追擊的經典畫面,除此之外,米格41將配備雷射炮等新概念武器,具備攔截超高音速飛彈的能力,因此米格41除了是一款截擊機,還將成為俄空軍飛彈防禦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俄羅斯對高空高速戰鬥機仍有實際需求
俄羅斯幅員遼闊,領土面積達1700餘萬平方公裡,如此大的面積使得俄空軍很難將防空網建設得面面俱到,尤其在人煙稀少的北極和遠東偏遠地區,存在很多的防空漏洞,若想彌補這些防空漏洞,需要新建很多機場,部署更多的防空系統,現實中操作起來難度較大。因此打造一款全新的高空高速戰鬥機,利用速度優勢,在這些防空薄弱的地區快速抵達任務區域對俄空軍來說是一種非常實際的需求,這也是俄空軍一直保留上百架米格31的原因之一。
三,彌補蘇57戰鬥機性能的不足
蘇霍伊研發的蘇57戰鬥機目前已經進入量產階段,但這款戰鬥機與其他幾款四代機相比隱身性能明顯不足,而隱身對四代機來說恰恰是最重要的。蘇57的外形看起來像是一架「拍扁的蘇27」,其性能也更像是一款深入改進的三代機而不是四代機。可以說蘇57的性能已經跟不上四代機的發展步伐,在這種情況下俄打造米格41或有彌補蘇57性能不足的原因。
四,米格41有眾多創新之處
除了裝備雷射炮等新概念武器,米格設計局在米格41上面應用了眾多的創新型技術。米格41將具備有人駕駛和無人駕駛兩種飛行模式,並且可以切換自如。除此之外米格41將強化隱身性能,整體隱身效果超過蘇57,攜帶超高音速飛彈具備攔截低軌道太空目標的能力,從這些設計性能來看,可以把米格41看作是全新概念下的一款新型戰鬥機而不是米格31的延續。
整體而言,米格41若順利研發服役,可極大提升俄空軍的戰力,但米格41的性能指標要求高,研發難度極大,超高的飛行速度需要動力更足的發動機,並且需要研發新型機體材料,因為飛行速度越快與空氣摩擦後機體的表面溫度就越高,此外米格41的機載雷射炮目前來看也並未成熟。因此研發米格41需要在極短的時間內突破這些技術瓶頸,這對米格飛機設計局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