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學滬教版(全國版)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試題
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 H: 1 C: 12 N:14 O: 16 Na:23 Mg: 24 Al:27 S:32 Cu:64
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包括15小題,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
1.下列屬於化學變化的是
A.礦石粉碎
B.冰雪消融
C.葡萄釀酒
D.乾冰升華
2.下列飲料中,不屬於溶液的是
A.可口可樂
B. 啤酒
C. 雪碧
D. 酸奶
3.下列物質露置於空氣中,易發生變質的是
A. 濃硫酸
B. 四氧化三鐵
C. 氯化鈉
D. 氫氧化鈉
4.下列各項比較中,正確的是
A. 含碳量:生鐵>鋼
B. 熔點:鐵<汞
C. 氫氧化鈣的溶解度:80℃>20℃
D. 核外電子數:鈉原子<鈉離子
5.下列圖示的基本實驗操作錯誤的是
A.
B.
C.
D.
6.下列物質俗稱(或主要成分)與化學式相對應的是
A.水銀—Ag
B.乾冰—H2O
C.生石灰—CaO
D.燒鹼—Na2CO3
7.下列食物的近似pH如下,屬於鹼性食物的是
A. 檸檬汁2.2~2.4
B. 番茄汁4.0~4.4
C. 牛奶6.3~6.6
D. 雞蛋清7.6~8.0
8. 下列有關物質燃燒現象的描述,正確的是( )。
A. 紅磷在空氣中燃燒產生大量白霧
B. 鎂條在空氣中燃燒發出耀眼的白光
C. 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發出明亮的火焰
D. 硫在氧氣中燃燒發出微弱的淡藍色火焰
9.下列物質由分子構成的是
A.氦氣
B.氧氣
C.氯化鈉
D.金剛石
10. 在元素周期表中汞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圖所示,下列有關汞的說法正確的是
A. 元素符號為Hg
B. 屬於非金屬元素
C. 原子核內中子數為80
D. 相對原子質量是200.6g
11. 下列對化學基本觀念的認識不正確的是
A. 微粒觀:一氧化碳分子由一個碳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
B. 能量觀:天然氣燃燒放出大量的熱
C. 分類觀:純鹼和燒鹼從組成上都屬於鹼
D. 守恆觀:電解水反應前後,元素種類和原子數目均不變
12.下表是市場上銷售的一種加碘食鹽包裝袋上的部分文字說明。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食鹽加碘可以預防甲狀腺腫大
B.碘酸鉀不穩定、受熱易分解
C.碘酸鉀是一種氧化物
D.KIO3中,碘元素化合價為+5價
13.某化學興趣小組利用稀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來探究中和反應的規律時,其溶液的PH隨時間的變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a點溶質只有NaCl
B.b點滴加酚酞呈無色
C.c點表示恰好完全反應
D.d點溶液溫度最高
14.以甲為原料合成化工產品丁的微觀過程如下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乙、丁都是氧化物
B. 轉化中乙和丙的分子個數之比為1 : 1
C. 甲中氫元素的質量分數小於丁
D. 每個丁分子由6個原子構成
15.含氫氧化鋁的藥物治療胃酸過多的反應:Al(OH)3+ 3HCl=AlCl3+ 3H2O,該反應屬於
A. 化合反應
B. 分解反應
C. 複分解反應
D. 置換反應
二、不定項選擇題(本題包括5小題,每小題有一個或兩個選項符合題意)
16.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把固體溶質粉碎、溶解過程中不斷攪拌,能增大溶質的溶解度
B. 鐵製品鏽蝕主要是鐵與空氣中氧氣、水蒸氣發生化學反應的結果
C. 金剛石與石墨物理性質差異較大,是由於碳原子的結構不同
D. 配製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需要經過計算、稱量(量取)、溶解、轉移等步驟
17.關於X + Y(化合物) Z + H2O(未配平)的表述正確的是
A. 該反應一定是置換反應
B. 該反應一定是複分解反應
C. 若X為鹽酸,則Y一定為氧化物
D. 若X為氧氣,則Y中必含氫元素
18.下列方案設計合理的是
A.A B.B C.C D.D
19.下圖所示的四個圖像,能正確反映對應變化關係的是
A.等質量的木炭分別在足量的空氣中和氧氣中燃燒
B.銅片在空氣中加熱
C.加熱一定量的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製取氧氣
D.20℃時,向一定量接近飽和的氯化鉀溶液中加入氯化鉀固體
20.我國早期純鹼生產的工藝流程可簡要表示如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沉澱池中發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是NaCl + H2O + NH3+ CO2== NaHCO3+ NH4Cl
B. 副產品氯化銨與熟石灰混合使用可提高肥效
C. 實驗中要向食鹽水中先通入CO2再通入NH3
D.CO2和NH3等物質循環使用,降低生產成本
二、非選擇題
21.化學用語是學習化學的重要工具。
(1)寫出下列微粒的化學符號:
5個硫酸根離子__________; 2個氮氣分子_________;
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__________;3個鋅原子____________。
(2)現有四種物質,選擇相應物質的字母填空:
A.熟石灰 B.生石灰 C.焊錫 D.碳酸氫鈉
________可用於焙制糕點的發酵粉 _________可用於焊接金屬
_________可用於改良酸性土壤 _______可用作食品乾燥劑
(3)寫出下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並回答有關問題:
一氧化碳還原磁鐵礦冶煉鐵_______;該反應______(填「是」或「不是」)置換反應。
將少量生鐵和過量的稀鹽酸充分反應後,會發現有黑色殘渣。鐵和稀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該黑色殘渣為__________(填化學式)。
乙炔(C2H2)在空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請用學過的知識回答以下問題:
用洗髮水清洗頭上油汙的現象稱為_________。
著火點比較:蜂窩煤________小木條(填「>」、「<」或「=」)
打開汽水瓶蓋時,汽水會自動噴出,說明氣體的溶解度與__________有關。
己知Mg能在CO2中燃燒;Na能在Cl2中燃燒。這2個事實說明燃燒_________需要有氧氣(填「一定不」或「不一定」)。
23.水是生命之源,人類的生產、生活都離不開水。
(1)自然界中的水含有許多可溶性和不溶性雜質。長期飲用硬水可能會引起體內結石,生活中常用來_________區分軟水與硬水,常用___________的方法來降低水的硬度。在水的淨化過程中,除去水中不溶性的固體雜質,其實驗操作方法稱為_________。
(2)水是常用的溶劑,配製下列溶液時,以水做溶劑的是______(填序號)。
A食鹽 B醫用碘酒 C高錳酸鉀 D植物油
(3)如圖曲線A、B、C分別代表三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根據圖示回答:
對A物質來說,a點的意義是______。
將t1℃140gA的飽和溶液升溫至t2℃時,可用圖上的_______點表示。
若將t2℃時A、B、C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降溫到t1℃所得溶液質量分數由大到小的順序是____。
t1℃時,將30gA物質放入50g水中,充分攪拌後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_____。(計算結果保留一位小數)
如果要獲得C的晶體,採用的方法是_______(填「升溫」或「降溫」)。
(4)世博園區內用「活性炭+超濾膜+紫外線」組合工藝獲得直飲水。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化合物X是一種新型的自來水消毒劑,工業上製取X的化學方程式為:Cl2+2NaClO2=2NaCl +2X,則X的化學式為______;能夠充分說明水的組成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______。
24.實驗室擬用下列裝置來製取氣體:
(1)寫出有標號儀器的名稱:a________。
(2)利用注射器可以檢查裝置B的氣密性。如圖所示,在錐形瓶內裝適量的水,使長頸漏鬥末端浸沒在_________以下,將活塞緩慢往外拉,若觀察到_________,則裝置不漏氣。
(3)實驗室用A、B裝置都可以製取氧氣,用A裝置製取氧氣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若要得到較純淨的氧氣,選用的收集裝置是___________。
(4)實驗室用石灰石和稀鹽酸反應制CO2,若用C裝置(多孔隔板用來放塊狀固體)代替B裝置作為製取的發生裝置,優點是__________(答出一點即可)。
(5)化學興趣小組欲採用圖(Ⅰ)圖(Ⅱ)測定某石灰石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
圖(Ⅱ)裝置中油層的作用是_________;為使反應前後油層上方氣體壓強和外界大氣壓相同,可以採取的操作方法為__________,此時讀數的變化即為生成二氧化碳的體積。
(6)Ⅰ某興趣小組小組測定二氧化碳的體積明顯偏高,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填序號)。
鹽酸濃度過高揮發出氯化氫氣體 鹽酸量不足 沒有將發生裝置內的二氧化碳完全排出
Ⅱ反應後濾液成分分析:取反應後少量濾液滴加石蕊試液,發現溶液變紅色,則濾液中一定含有的物質是______________。
25.利用鋁土礦(只考慮含Al2O3及Fe2O3)生產Al的工藝流程如下,請回答下列問題:
【查閱資料】:Ⅰ、鋁土礦中Al2O3可以和NaOH溶液反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Al2O3+ 2NaOH == 2NaAlO2+ 2H2O;Ⅱ、Fe2O3不和NaOH溶液反應。
(1)工業生產中,要將鋁土礦細磨預處理,目的是_________;
(2)沉澱C的化學式是_________;
(3)操作1、操作2的名稱是_________,實驗室完成此操作時,需要的玻璃儀器的是玻璃棒、燒杯和_________;
(4)此工藝中,可循環使用的物質是CO2、H2O和_________;(填化學式)
(5)電解Al2O3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
(6)NaAlO2溶液中通入CO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
26.「魚浮靈」主要成分是過碳酸鈉(xNa2CO3 yH2O2),俗稱固體雙氧水。興趣小組對其進行以下探究:
[性質探究]
(1)取少量「魚浮靈」於試管中加水,有持續細小氣泡緩慢放出;向試管中加少量MnO2粉末,產生大量氣泡。將帶火星木條伸入試管內,木條_________,說明有O2生成。
(2)取實驗(1)中上層清液,測得溶液PH>7;向溶液中滴加足量稀硫酸,產生大量氣泡,將產生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出現渾濁現象,說明有___________生成。寫出實驗中兩個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結論:過碳酸鈉具有Na2CO3和H2O2的雙重化學性質。
[工業製備]
[查閱資料]異丙醇是一種有機溶劑,過碳酸鈉在異丙醇中溶解度較小。
(3)穩定劑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4)操作Ⅱ中洗滌晶體的試劑最好選用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飽和NaCl溶液 B.水 C.異丙醇 D.稀鹽酸
[組成探究]
(5)實驗前先緩慢通N2一段時間,加熱銅網至紅熱後,再緩慢滴入過量稀硫酸,直至A中樣品完全反應;繼續緩慢通N2,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6)裝置B的作用是_______(填序號)除去氣體中的水蒸氣 便於觀察和控制氣流速度裝置C中的現象是____________,裝置E的作用是___________。
(7)實驗測得C裝置中銅網增重1.2g,D裝置增重2.2g。x:y=________。 (寫計算過程)
(8)若先滴入稀硫酸,後加熱銅網,會導致x:y的值_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