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PPIST-1的7顆行星中有3顆適宜居住,科學家已模擬其表面氣候

2020-12-05 姿勢分子knowledge

截至目前,科學家已經發現了超過4000顆系外行星,為人類尋找第二個地球提供了非常大的可能。

在這些行星中,有7顆行星最為獨特,那就是TRAPPIST-1的7顆行星(b~h)。

TRAPPIST-1是除了太陽系和克卜勒-90星系以外,擁有行星最多的恆星系。擁有更多的行星,也就意味著擁有生命的可能性更高。因此,TRAPPIST-1也吸引著無數科學家的關注。

TRAPPIST-1是一顆紅矮星——宇宙中最常見的天體。它的半徑是太陽的11%,質量是太陽的8%。由於它能量如此之低,它的行星必須離它更近一點才能有宜居的環境。

2017年2月,科學家宣布在TRAPPIST-1的周圍發現了7顆行星,其中5顆 (b、c、e、f、g)的質量都與地球比較接近,這裡有3顆(e、f 、g)都處於宜居帶內。

這讓科學家們興奮不已,似乎看到了超級地球的曙光。

為了更好地了解這些行星的表面環境,科學家對它們表面的氣候做了模擬。

其中,TRAPPIST-1b由於過於接近母星,溫度達到了1230℃,最高值甚至有1730℃,表面的大氣壓力更是地球的1萬倍,因此實在不適宜生存。

後面的TRAPPIST-1c和TRAPPIST-1d,溫度雖然沒有TRAPPIST-1b高,但是也都超出了人類能夠生存的範圍。

而TRAPPIST-1 e,則是一個非常有機會成為超級地球的星球,它的位置絕佳,溫度正好,而且體積、質量比較接近地球,甚至有望有一片覆蓋了整個星球的海洋,可以給它一個類似於地球的環境。

甚至有人還作了想像畫,幻想人類到TRAPPIST-1 e旅遊的畫面。

而在外面的TRAPPIST-1 f和TRAPPIST-1 g,雖然溫度也還可以,但相對偏低,對人類來說是一個挑戰。

不過,這次模擬的數據和以往科學家對這些行星的表面溫度估計有一定的差距,這也讓科學家們搖擺不定,無法確定到底哪一個數據是準確的,或者是否這兩種方法都有漏洞。

相關焦點

  • 科學家對七顆TRAPPIST系外行星進行了氣候模擬
    在迄今為止發現的近 4000 個系外行星中,沒有一個像 TRAPPIST-1 那樣如此吸引科學家的注意力。這個恆星系由七個與地球大小相近的行星組成,它們圍繞著一顆紅矮星運行、且其中有三個位於宜居帶內,意味著生命存在的可能。有鑑於此,華盛頓大學領導的一支天文學家團隊,對 TRAPPIST 恆星系潛在的各種氣候模式,進行了一番模擬。
  • 地球不一定最適合人類居住,科學家發現多顆「超宜居」行星
    但僅處於恆星宜居帶的這個條件是遠遠不夠的,能夠孕育的星球,行星必須要足夠大,這樣才能保存其內部的熱能,形成可以自行調節氣候變化的板塊構造,另外,行星還必須有全球性的磁場,保證液態水可以在行星表面存在,這樣才能形成大氣層,避免太空輻射的傷害,所以尋找宜居星球要根據已知地球的環境標準,就是上面能夠住人,去尋找類地行星,推測那些星球能夠適合人類居住。
  • 科學家發現22光年外有個7顆行星的恆星系統,有3顆位於宜居帶中
    迄今為止,我們人類仍然只知道我們所在的地球上有生命,然而地球只是太空中的一顆普通星球,地球所在的太陽系也只是銀河係數千億顆恆星系統中的一個,很難說其他地方就沒有生命存在。一直以來,科學家們都在進行著關於地外生命的探索,其探尋的參考對象,就是類似於我們地球這樣的星球——位於某個行星系統中的宜居帶,有了適宜的溫度,有大氣層和液態水存在等等,迄今為止,天文學家們已經找到了數百顆類似地球條件的類地行星,雖然還不敢確定這些星球上面是否有生命存在,但是其可能性是相當大的。
  • 宇宙中有3億顆行星可以支持生命
    美國宇航局(NASA)的研究指出:宇宙有3億顆行星可以支持生命。如果你厭倦了氣候變化,總統選舉和核戰爭的威脅無時不在,可能有大約3億個其他可以支持生命的星球供你選擇建立一個新的家園。NASA對克卜勒太空望遠鏡捕獲的圖像數據的研究指出了這種可能性。
  • 科學家表示,39光年初一個恆星系內7個類地行星或適宜居住
    2017年2月,美國宇航局宣布附近的一顆恆星(TRAPPIST-1)擁有不少於7顆巖質行星,科學界為此歡欣雀躍。-1恆星系的行星已觀察到的結果進行了概述。想像圖一顆恆星周圍有七顆行星,這就意味著我們有很多機會看到它們在恆星前方凌日,而且它可能由適宜居住的系外行星組成。
  • 有水冰覆蓋!Trappist-1可能有2顆類地行星適合人類居住
    NASA去年2月透過克卜勒望遠鏡發現Trappist-1行星系。匈牙利科學家近日提出一項新的假說,Trappist-1行星系中的d和e行星,可能有液態水資源與適合人類居住的地表溫度。「Trappist-1d」和「Trappist-1e」是Trappist-1行星系中最受矚目的兩顆小行星,科學家初步判斷可能是適合人類居住的類地形星。美國太空總署(NASA)在去年2月宣布,透過克卜勒望遠鏡(Kepler Mission)發現了第一個圍繞超冷矮行星運行的小行星系統,系統中包含了7顆地球大小的小行星,命名為Trappist-1行星系。
  • 73光年外,發現3顆類地行星,很遺憾,可能都不適宜我們居住
    當然,這些看起來不大可能的想法,很多都在一個個實現中。隨著航天技術的出現,我們人類已經可以飛出地球,踏上月球表面。即使我們暫時沒法到達更加遙遠的外星球上,我們還是一直在努力,尋找另一個適宜我們人類居住的星球。但是很遺憾,在過去幾十年的深空探索中,我們雖然發現了成千上萬顆系外行星,但是,始終沒有找到所謂的宜居星球。
  • 科學家在4500顆行星中確定了24顆宜居行星
    所謂宜居行星,自然就是適宜生命居住的行星,如果要細分來講,其中還有很多標準,包括空氣、溫度、宜居帶等等。根據NASA的理論研究,在46億年前太陽系誕生時,宇宙中只有8%適合人類居住的行星產生。即使再過60億年太陽壽命終結,這個誕生宜居行星的過程仍不會結束,還有92%的宜居行星目前仍未「誕生」。
  • 科學家表示,39光年處一個恆星系內7個類地行星或適宜居住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2017年2月,美國宇航局宣布附近的一顆恆星(TRAPPIST-1)擁有不少於7顆巖質行星,科學界為此歡欣雀躍。從那時起,天文學家就對這個星系進行各種後續觀察和研究,希望對這個系外恆星系有更多的了解,特別是試圖了解位於這顆恆星宜居帶的行星是否真的適合居住;行星表面是否存在足夠的水,以及是否存在的大氣層。
  • TESS望遠鏡發現首顆宜居帶中、大小與地球相仿的行星
    據外媒報導,近日,NASA的TESS望遠鏡在一顆恆星周邊的宜居帶中發現了一顆大小與地球相仿的行星。該行星被稱作TOI 700d,距離地球101.5光年,也就是以光的速度要走101.5年。光速有多快?1秒繞地球7.5圈,從地球表面到月球表面需1.255秒,101.5光年有多遠?
  • 宇宙十大行星之最 這顆行星可能有生命
    然而,2006年的一次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大會卻投票決定將冥王星降級,列入「矮行星」行列。  冥王星發現於1930年,是九大行星中離太陽平均距離最遠,質量最小的行星。科學家掌握的資料很有限,只知道它的質量約為月球的1/3,半徑為1400公裡,表面平均溫度不超過零下221攝氏度,其構成物質的平均密度約為每立方釐米2克。
  • 科學家發現24顆星球,每一個都比地球適宜居住
    ,在目前人類已知的上千顆行星中,至少有24顆星球適宜生命的存活,而且這些星球在某種程度上比地球更加的「宜居」。除了水和氧氣之外,一些「宜居行星」的生態條件幾乎和早期的地球一樣,非常適宜新生命的誕生。在這些所發現的「宜居」行星中,部分科學家們推測,很有可能出現與人類相似,或者是發達程度遠超人類的超級文明。
  • 科學家發現24顆星球,每一個都比地球適宜居住
    答案很顯然不是前段時間,國外科學家公布了一項研究數據,在目前人類已知的上千顆行星中,至少有24顆星球適宜生命的存活,而且這些星球在某種程度上比地球更加的「宜居」。除了水和氧氣之外,一些「宜居行星」的生態條件幾乎和早期的地球一樣,非常適宜新生命的誕生。
  • 24顆「超宜居」星球被發現,比地球更適宜居住,地球不再完美?
    24顆「超宜居」星球自從人類航天技術和天文觀測技術的快速發展,人類也開始考慮星際移民的問題。要知道地球這個家園肯定不會是永恆的,總有一天會走向衰敗或者不再適宜人類居住。所以,找到地球以外的家園是十分重要的。
  • 科學家發現1顆和地球類似的行星,克卜勒22b,那上面會有生命嗎?
    2011年12月5日,美國宇航局宣布,已通過克卜勒太空望遠鏡項目確認了太陽系之外的第一個&34;和&34;的行星。該行星距離地球約600光年。它是地球大小的2.4倍。它在太陽系中的位置與太陽在地球上的位置相似。每290天,它圍繞一個略小於太陽的行星,旋轉一周。
  • 24顆「超宜居」星球被發現,比地球更適宜居住,地球不再完美?
    要知道地球這個家園肯定不會是永恆的,總有一天會走向衰敗或者不再適宜人類居住。所以,找到地球以外的家園是十分重要的。因此,一直以來科學家都在找尋適宜居住的系外行星。 近日,美國和德國研究人員認為,地球不一定是全宇宙中最宜居星球,太陽系外有24顆行星可能比地球更適合生命體居住。
  • NASA:39光年外7顆類地行星繞同一恆星運轉3顆或有生命
    天文學家發現,距離地球只有39光年的宇宙中,有7顆類地行星圍繞著一顆叫做Trappist-1的矮星運轉, 所有這7顆行星表面上都可能有維繫生命所必需的水的存在。其中3顆行星條件尤其適宜,科學家稱上面可能已經有生命在演化。這些行星上可能有巖石類物質,大小與地球類似,其中六顆行星的表面溫度在0到100攝氏度之間。這為生物的生長提供了必要的大氣條件。
  • 新發現:有顆類地行星適宜生物存活
    太空探索研究人員最近發現了一顆大小類似地球的行星,這顆行星圍繞離地球20光年的一顆恆星運轉,其表面溫度適宜產生液態水源,因而很有可能是另一個適合生物存活的星球。據研究人員介紹,這顆被命名為Gliese 581g的行星是已發現的圍繞紅矮星Gliese 581運轉的六顆行星之一,也是這其中唯一一顆位於「可居住區」的行星。
  • 銀河系至少有60億顆類地行星,平均每5顆恆星就有1顆
    這些星星在我們普通人眼中似乎只有亮暗、方位差別而已,但事實上它們有恆星、行星、衛星……等不同種類。根據天文學家的推測,整個銀河系裡估計有1000-4000億顆恆星,每個恆星系統又有自己的行星,意味著可能有數萬億個行星。以太陽為例,恆星內的行星大多數是無生命的和貧瘠的。那麼在這萬億顆行星中,有多少顆可能與地球類似呢?
  • 太陽有可能支持6顆宜居行星存在?
    在外星空間尋找生命通常集中在科學家所說的&34;,即繞恆星運行的行星具有液態海洋的區域,這是我們所知道的生命條件。科學家凱恩一直在研究附近的一個叫Trappist-1的星系,它的可居住區有三顆類似地球的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