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發現:有顆類地行星適宜生物存活

2021-01-11 中國日報網

太空探索研究人員最近發現了一顆大小類似地球的行星,這顆行星圍繞離地球20光年的一顆恆星運轉,其表面溫度適宜產生液態水源,因而很有可能是另一個適合生物存活的星球。據研究人員介紹,這顆被命名為Gliese 581g的行星是已發現的圍繞紅矮星Gliese 581運轉的六顆行星之一,也是這其中唯一一顆位於「可居住區」的行星。研究人員稱,這顆行星很可能是一顆巖石行星,具有足夠的引力維持穩定的大氣層,而且它總是始終保持一面朝向恆星,使其一側永久處於陽光之中,而另一側永久在黑暗之中;這種特徵有助於穩定行星的表面氣候,而黑暗和陽光的交界處則是最適宜生物生存的區域。

An artist's impression of Gliese 581g, which astronomers say is near Earth - relatively speaking - at 120 trillion miles.(Agencies)

Astronomers have discovered a potentially habitable planet of similar size to Earth in orbit around a nearby star.

A team of planet hunters spotted the alien world circling a red dwarf star called Gliese 581, 20 light years away.

The planet is in the "Goldilocks zone" of space around a star where surface temperatures are neither too hot nor too cold for liquid water to form.

"Our findings offer a very compelling case for a potentially habitable planet," said Steven Vogt, an astronomer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Cruz. "The fact that we were able to detect this planet so quickly and so nearby tells us that planets like this must be really common."

If confirmed, the planet would be the most Earth-like that has ever been discovered in another solar system and the first strong contender for a habitable one.

More than 400 exoplanets have been discovered by astronomers, but most are gas giants, like Jupiter, that would be inhospitable to life as we know it.

Astronomers used the Keck telescope in Hawaii to study the movement of Gliese 581 in exquisite detail and from their observations inferred the presence of a number of orbiting planets. The team report two new planets in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bringing the total number known to be circling the star to six.

One of the planets, named Gliese 581g, has a mass of three to four times that of Earth and takes 37 days to orbit the star. Astronomers believe it is a rocky planet with enough gravity to retain an atmosphere.

Unlike the previously discovered planets, Gliese 581g lies squarely in the region of space where life can thrive. "We had planets on both sides of the habitable zone — one too hot and one too cold — and now we have one in the middle that's just right," Vogt said.

One side of the planet is always facing the star, much as one side of the moon constantly faces Earth. This means that the far side of the planet is constantly in darkness. The most habitable region of the planet would be the line between the light and dark regions.

"Any emerging life forms would have a wide range of stable climates to choose from and to evolve around, depending on their longitude," Vogt said.

The average temperature on the planet is estimated to be between -31 to -12C, but the ground temperature would vary from blazing hot on the bright side and freezing on the dark side.

"The number of systems with potentially habitable planets is probably on the order of 10 or 20 percent, and when you multiply that by the hundreds of billions of stars in the Milky Way, that's a large number. There could be tens of billions of these systems in our galaxy," said Vogt.

相關閱讀

英國去年有227起「超自然事件」

霍金:地球將在200年內毀滅

科學家稱2182年或有行星撞地球

(Agencies)

Vocabulary:

Goldilocks zone: Also called the habitable zone or life zone, the Goldilocks Zone is an area of space in which a planet is just the right distance from its home star so that its surface is neither too hot nor too cold. That means that the planet could possibly host liquid water. 可居住區,指與運轉軌道中心的恆星距離適當,表面溫度不冷也不熱,能夠保持液態水的區域。

(中國日報網英語點津 Helen 編輯)

相關焦點

  • 40光年外發現三顆類地行星 或適宜生命存活
    5月2日,一篇發表在《自然》雜誌的論文聲稱,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探測到距離地球40光年外存在著三顆類地行星,這三顆星球位於另一個星系,繞一顆名為TRAPPIST-1的低溫褐矮星(褐矮星是處於最小恆星與最大行星之間大小的天體,類似恆星,但質量不夠大,不足以在核心點燃聚變反應——觀察者網注)環行。科學家認為其中至少有一顆適宜生命存活。
  • 73光年外,發現3顆類地行星,很遺憾,可能都不適宜我們居住
    即使我們暫時沒法到達更加遙遠的外星球上,我們還是一直在努力,尋找另一個適宜我們人類居住的星球。但是很遺憾,在過去幾十年的深空探索中,我們雖然發現了成千上萬顆系外行星,但是,始終沒有找到所謂的宜居星球。雖然如此,我們並沒有放棄,哪怕遙遠的宇宙深空中存在一顆疑似宜居星球,我們也會對它進行了解,確認是否就是我們要找的目標,為以後星際旅行、星際移民做準備。
  • 到底有沒有地外生命?科學家發現僅銀河系中的類地行星就有60億顆
    只可以判斷較近距離上的星球是否類地行星,也就是巖質行星,因為行星中主要包括兩類,就是內地行星和氣態行星,氣態行星是像木星土星那樣的,沒有巖質表面的星球,依照地球上的生命形成標準,這樣的星球顯然是不適合生命存在的,因此科學家們在尋找地外生命的時候對類地行星更感興趣。
  • 【熱點】7顆類地行星被發現,可能會有新的生命!
    NASA的斯皮策太空望遠鏡首次在一顆恆星周圍,發現了七個地球大小的行星,這七顆行星都可能有液態水的存在,其中三顆確定位於宜居帶,可能有生命存在。  驚喜!尋找第二個地球指日可待!此次發現尚屬歷史首次!   這個行星系統以位於智利的TRAPPIST望遠鏡命名,2016年5月天文學家宣布在這個行星系統發現了3顆行星,之後在7個陸基望遠鏡的幫助下,斯皮策望遠鏡證實了兩顆行星的存在,又額外發現了五顆行星。這些行星彼此靠近,如果我們站在其中一顆行星的表面,在天空中很容易會看到其他行星。
  • NASA:39光年外7顆類地行星繞同一恆星運轉3顆或有生命
    美國宇航局(NASA)22日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了系外行星探索的重大發現。天文學家發現,距離地球只有39光年的宇宙中,有7顆類地行星圍繞著一顆叫做Trappist-1的矮星運轉, 所有這7顆行星表面上都可能有維繫生命所必需的水的存在。
  • 重大發現!這十顆類地行星存在液態水,是尋找外星生命的最佳地點
    ,所以該衛星上也可能有生物生存,不過概率要小於鄰近的另一顆衛星木衛二。, 有5個驚人的事實:1.TRAPPIST-1系統有7顆類似地球大小的行星;2.這項發現具有重要意義,紅矮星沃爾夫 1061離我們很近,包含著一顆宜居行星。雖然天文學家曾在比沃爾夫 1061更近的恆星系統中發現一些行星,但是這些行星不適宜生命存活。
  • 銀河系中類地行星有萬億顆,美發射衛星尋找,宜居星球或將被發現
    類地行星在宇宙中的數量非常多,我們太陽系八大行星中就有四顆類地行星,另外,假如木星的四顆伽利略衛星以及土衛六、海衛一和月球等衛星如果脫粒各自的母行星,並且都有自己的軌道圍繞太陽公轉的話,那麼我們也可以把它們看作類地行星。
  • 科學家發現新類地行星,有水有大氣,可能有生命存在
    地球是一顆行星,它也是有壽命的,再加上人類科技的快速發展,地球生命正是加劇消耗,未來的地球必然會慢慢不適宜人類的生命,人類要想繼續發展和延續,星際移民是必然的選擇。要移民外星球,首先要找到適合人類生存的類地行星才行。
  • NASA宣布發現7顆類地行星 3個或有生命存在
    【環球網綜合報導 記者 趙衍龍】美國航天局22日宣布,40光年外發現酷似太陽系的行星系。據美國航天局消息,荷蘭牽頭的科研團隊宣布發現類地行星,至少三顆行星的表面可能存在液態水。七顆地球大小的行星圍繞距離地球40光年的恆星運行。香港東網2月23日報導稱,在距離地球僅40光年的水瓶座之中,發現一個行星系中竟有7個類似地球的行星,其中3個更可能有生命存在,成為迄今在太陽系之外,科學家最有可能找到生命的地方。
  • NASA又搞大新聞,40光年外發現7顆類地行星!
    如果你知道恆星的大小,又測出了凌星時有多少星光被行星遮擋,你就能夠算出那顆行星有多大——因為星光變暗的幅度取決於恆星和行星的相對面積。如果行星半徑是恆星的1/10,它就會遮擋1/100的星光。如果半徑是1/2,則會遮擋1/4的星光。以此類推。2016年率先發現的那3顆行星,根據凌星時遮擋的星光來判斷,它們的大小與地球類似。
  • 又一顆類地行星被發現,與地球極為相似,距離我們100光年
    在遙遠的未來,如果真有那麼一天,人類不得不離開地球,我們可以搬到哪呢?科學家們先是在太陽系中尋找類地行星,水星、金星……儘管類地行星有好幾個,但都因為各式各樣的原因,被科學家們所最終剔除了。依照人類目前的科技水平,即使人類穿上了太空衣,在太陽系中的這些類地星球上也是無法生存的。隨後,科學家們將目光跳出太陽系,開始用超級望遠鏡觀測銀河系甚至銀河系以外的太空。
  • 天文新發現:光銀河系就有至少60億顆類地行星,宇宙中可能很常見
    放眼全宇宙,光一個銀河系的恆星數量就夠我們探索一輩子,而在銀河系內成千上億顆行星中,應該有多少顆是類地行星呢?一篇新研究計算表明,至少有60億顆行星和地球一樣,有水有大氣。銀河系有多達4,000億顆恆星,過去認為其中7%是跟太陽一樣的G型主序星(G-type star,即黃矮星),也就是說,位於這些恆星系統內的行星或許有機會出現類地行星
  • K2-18b行星被發現有水汽存在,溫度適宜有液態水,或能存在生命
    但是,要尋找一顆適合生命存在的星球並不容易,人類目前在系外發現了數千顆行星,但能夠被人類作為「家園」的還沒有存在,不過,也不乏一些條件相對優越的星球,例如,比鄰星b行星、克卜勒-452b星球,這些都是和地球十分相似的星球,很有可能會存在生命,尤其是比鄰星b星球,這顆星球距離地球較近,且圍繞著一顆紅矮星運轉,溫度相對適宜,所以,在這顆星球上不排除有大氣層以及液態水存在
  • NASA數據模型:銀河系多達60億顆類地行星上可能有生命存在
    據最新一期《天文學雜誌》刊發的論文,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UBC)的科學家利用美國宇航局(NASA)克卜勒天文望遠鏡採集的數據,推算銀河系有多達60億顆類地行星上可能存在生命。今年6月初,科學家新發現銀河系中3154個恆星系統,其中698顆恆星擁有1顆以上的行星。地外行星的總數多達4268顆,其中大多數是克卜勒天文望遠鏡發現的。根據NASA在線資料庫,大多數地外行星為氣態行星。為了搜尋類地行星和外星生命,科學家集中探索「宜居地帶」的巖石地表行星,這樣的行星與恆星之間的距離適當,可能存在液態水,適宜生命發生。
  • 科學家發現24顆星球,每一個都比地球適宜居住
    在人類誕生之初,我們是沒有「地外生命」這個概念的,隨著近代社會人類對宇宙的探索不斷加深,我們才赫然的發現除了地球之外,宇宙中還存在著許許多多的星球,因此我們不免遐想,宇宙那麼大,是否存在和我們一樣(或者相似)的外星生物呢?
  • NASA又發現10顆類地行星!下一步會是什麼?
    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19日宣布了太陽系外219顆新發現的候選行星,包括10「類地」行星,他們大小與地球姐姐,位於各自恆星的「宜居帶」內,表面可能存在生命必需的液態水。這些行星目前還只是「候選」行星,天文學家還將進一步確定他們的發現。 「這10顆類地行星中,KOI-7711行星最引人注目,因為其大小和軌道最接近地球,但目前我們對這顆星星了解還太少。
  • NASA 重大消息公布:40 光年外恆星周圍發現 7 顆類地行星
    在所有已經被確認的系外行星中,有348顆可能屬於擁有巖石表面的類地行星。此次發現所涉及的恆星編號TRAPPIST-1,這是一顆距離地球大約40光年的小型恆星。在2016年5月,一個由比利時列日大學科學家米歇爾·格林(Michal Gillon)領銜的研究組宣布了他們的發現:這顆恆星周圍存在三顆距離很近,且很可能是巖石質地的行星,分別編號為TRAPPIST-1b,c和d。
  • 每五個類太陽恆星,就會有一個類地行星,位於它的宜居帶內
    類地行星真的有這麼多嗎?每五個類太陽恆星,就會有一個位於它的宜居帶內的類地行星。在宇宙中,地球這樣的行星有多常見呢?這是一個讓天文學家和夢想家們思考了幾十年的問題,不過現在多虧了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的助力,他們找到了答案。
  • 科學家發現24顆星球,每一個都比地球適宜居住
    在人類誕生之初,我們是沒有「地外生命」這個概念的,隨著近代社會人類對宇宙的探索不斷加深,我們才赫然的發現除了地球之外,宇宙中還存在著許許多多的星球,因此我們不免遐想,宇宙那麼大,是否存在和我們一樣(或者相似)的外星生物呢?
  • 新估算稱銀河系或有60億顆類地行星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16日報導,加拿大科學家在最新一期《天文學雜誌》撰文指出,他們的計算表明,銀河系約有60億顆類似地球的行星。研究人員強調說,估計不同恆星周圍出現不同行星的機率,可以對行星的形成和演化理論提供重要限定,並有助於優化未來將開展的旨在尋找行星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