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大地震越來越多?美地質學家曝驚人真相

2020-12-05 驅動之家

沒有人希望能看到地震災害的發生,在過去,地震已經帶給我們太多太多悲傷的回憶。不過,作為一種自然現象,現在我們能做的,或許就是儘可能的準確預測地震災害的發生,以及在地震發生後,儘可能通過各種手段來減少損失。

科學家近日來發出警告,由於地球自轉的變化,明年世界各地的破壞性地震數量可能會顯著增加,尤其是熱帶的人口密集地區。上個月,兩位研究人員在美國地質學會年會上發表論文提到,地球自轉和地震活動之間其實存在很強的相關性,他們表示明年的強地震將增加。

兩位研究人員分析了1900年以來發生的7級以上地震,他們發現有五個時期大地震發生數量顯著增加,他們尋找了強地震活動周期與其它因素的相關性,發現當地球自轉下降後會發生更多強地震。

儘管地球自轉速度波動極小,對地球每天長度的變化影響只有幾毫秒,卻可能會導致地下能量的大規模釋放。在過去超過4年中,地球的自轉速度已經開始進入周期性的減緩,也就是說,明年可能就會進入強震增加的時段。「在明年,我們會看到強地震的顯著增加,而今年已經初露端倪——今年內,全球範圍內已經出現了6起嚴重地震,2018年很有可能超過20起。」研究人員表示。

相信今年四川阿壩州九寨溝的地震我們還歷歷在目,美麗的九寨溝在地震之後,變得滿目瘡痍,隨著災後重建工作的不斷展開和大自然自身的魔力,相信很快九寨溝會很快」浴火重生「,變得更加的美麗。

而墨西哥人也在今年9月份經歷了一次大地震。而為了完善地震報警系統,墨西哥首都政府還對現有應急用智慧型手機應用程式進行更新,添加了發送地震警報的功能。

相關焦點

  • 地質學家10個驚人的發現
    利用地震的震動,地質學家們設法確定了他們認為是存活了數百萬年的巨大板塊的位置。它們的運動方式和表面板塊一樣,同樣,它們的相互作用也會引起嚴重的震動。特別是在Vityaz地震點下發現了一塊大石板。轉換帶構造背後的原因是太平洋的俯衝作用發生得太快。它是如此的堵塞,一些板塊最終被迫向側面進入地幔。
  • 為什麼墨西哥的地震活動如此頻繁?地質學家說出了真相
    墨西哥長期以來受到地震活動的侵擾,可以說這裡是世界上地震活動最為頻繁的地區之一,其中以墨西哥谷(西班牙文:valle de México)的地震活動為代表。墨西哥谷位於墨西哥中部地區,其地理位置橫跨墨西哥州與墨西哥聯邦特區,這裡大部分都被森林山地環境所覆蓋,根據地質學家們的分析,墨西哥谷最早是在大規模火山和地震活動條件下形成的,時至今日,這裡的火山和地震活動仍然存在。
  • 搖滾明星:銀幕上的地質學家
    地質學家在20世紀30-40年代多以配角的形式出現在西部電影中。例如,在1944年的電影《標記的軌跡》(Marked Trails)中,一位石油勘探地質學家被「壞人」描述為「走來走去,到處記筆記」,並放火燃燒氣體(這確實是一種早期用於識別未開發的近地表儲層的廉價技術)。他是一個好人,可惜的是在繪製地圖時被謀殺了。
  • 中科院院士、地震地質學家鄧起東逝世 享年81歲
    「中國地震臺網」微信公號11月7日消息,我國著名構造地質學家和地震地質學家、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地震局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南大學榮譽教授、南京大學和浙江大學兼職教授,中國地震學會榮譽理事、地震地質專業委員會創始人和首任主任,地震地質期刊主編,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研究員,
  • 地震地質學家馬杏垣誕辰一百周年
    馬杏垣院士 本文圖片均來自微信公眾號@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今年是著名的構造地質學家、地震地質學家馬杏垣院士誕辰100周年。為緬懷先生科學愛國、自強不息、奮力拼搏的崇高精神,地大主辦的《地球科學》雜誌精心策劃和組織,並於2019年第5期出版了紀念馬杏垣院士誕辰100周年專輯。
  • 被稱「定時炸彈」的火山,地質學家稱:連續的地震或將其喚醒
    被稱「定時炸彈」的火山,地質學家稱:連續的地震或將其喚醒 2020-11-15 09
  • 宜賓地震出現巨龍?都2019年了,為啥還有人相信這種低級謠言
    四川宜賓地震剛剛過去,然而這樣一則謠言很快便傳播開來……造謠者發文稱,宜賓地震發生山體滑坡泥石流;然後有一條120米長的巨龍竄了出來,巨龍龐大無比,單是腰部直徑就有1.5米……造謠者為了增加消息的可信度,還編造稱專家說這條巨龍的出現可能與地震有關
  • 未來50年,美國會發生9級地震嗎?地質學家:可能性14%
    1月29日牙買加的7.7級地震開啟了2020年的「地震模式」,但是相比1960年發生在智利的9.5級大地震,就有點小巫見大巫了,1960年5月22日,智利發生9.5級特大地震,這是觀測史上記錄的最大規模的地震,然而美國地質調查局透露,未來50年內,美國西北部可能發生此類級別的大地震。
  • 破譯地震的密碼?——機器學習算法有望實現地震的精確預測
    Machine-Learning Algorithm Predicts Laboratory Earthquakes近日,美國新墨西哥洲「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團隊訓練了一個機器學習算法來試圖預測地震,該團隊還不確定這一技術能否用於現實地震的預測,目前僅為實驗室環境成果,但這項技術可能為地震預測領域的研究開闢了一條新的路徑。據統計,被地震奪走生命的人員數量十分驚人。
  • 中國史上最大地震,相當於11.2個唐山大地震,餘震還震了3年
    對於我們中國來說,最熟悉的其實還是唐山大地震和汶川地震,這兩次地震由於距離我們較近,造成的人員損傷最多,因而被每個人記住,我們至今每年都要在汶川地震這一年,為在地震中遇難的人默哀,不過要說到中國歷史上有記錄的地震中,規模最大的應該還要數海原大地震。
  • 地震預測有多難?唐山大地震原來是這麼回事!
    而自然災害當中,又以地震給人類造成的經濟損失最為嚴重。地震是怎麼發生的?地震能夠被準確的預測到嗎?地震發生之前不是有很多預兆嗎?為什麼至今人類人仍舊無法準確的預測地震?今天就讓趙括說歷史帶領大家歷史上著名的唐山大地震。而今天要說的地震災害,就是作為每一個中國人都知道的唐山大地震。
  • 中國人眼中特不靠譜的川普,為啥支持者這麼多?美媒揭露真相
    就此美國媒體說明真相。 美相關媒體進行分析,指出美國存在問題 日前美國《紐約時報》就這一問題進行分析並發布文章
  • 北美兩大地震斷層或相連 —新聞—科學網
  • 加州地震警告!聖安德烈亞斯斷層線是否有大地震的危險?
    加州的聖安德烈亞斯斷層線是美國地震活動的溫床,但這條斷層線是否有發生大地震的危險?聖安德烈亞斯斷裂帶是一個長達800英裡的太平洋板塊和北美板塊之間的構造邊界,這兩個板塊是地殼的大碎片。斷層線向地球延伸約10英裡,是沿著加利福尼亞海岸由破碎巖石組成的複雜系統。
  • 科學家公布印度洋地震海床圖片 已山崩地裂(圖)
    相關專題:印度洋海嘯席捲亞洲數國   近日英國科學家公布了去年年底印度洋大地震發生後,受板塊構造衝撞而發生變化的震中地區海床的首批圖片。這是人類歷史上大規模地震爆發後,海床首次被迅速觀察得到的結果。圖片顯示,受地震影響,印度洋海底山脊已倒塌,並形成數公裡寬的山崩地段。
  • 地震突破!科學家剛剛發現如何預測大地震,可提前10至15秒
    在地質學家發現可能的早期大地震特徵後,地震探測將進行地震精細處理。大地震探測:地質學家發現了可能的早期瑪格奎克特徵。地震會產生強大的地震波,足以摧毀整個城市,因此早期探測和預測至關重要。然而,儘管地震學家做出了相當大的努力,可靠的地震預測仍然無法實現。但是,地質學家們在進行了開創性的GPS研究之後,現在已經發現了大地震(稱為特大地震)可能的早期特徵。一項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研究揭示了地震發生後10至15秒內的地震模式。科學家在分析了多次地震期間地面位移峰值的GPS記錄後發現了這一警告信號。
  • 懸疑片《緝魂》曝口碑特輯 「人腦複製」撲朔迷離
    懸疑片《緝魂》曝口碑特輯 「人腦複製」撲朔迷離 驚人反轉超越預期觀眾及圈內大咖好評不絕於耳電影《緝魂》聚焦王氏富豪被害案,巨額遺產的背後隱藏著深不見底欲望糾纏
  • 人類史唯一次精確預測的地震 以及它背後的真相
    2月1日時,營口地震臺就檢測到了一次三級小地震,第二天又緊接著發生了七次小地震,到了第三天,數字變成了幾十次……連續不斷的地震,均發生在遼寧南部的大連、營口、丹東等地,並且頻率越來越高。當時地震專家普遍認為,這些情況,和9年前發生在邢臺的那次大地震前非常相似,這會不會又是一個恐怖的前夕呢?
  • 什麼是塌陷地震 為啥震源深度0千米
    什麼是塌陷地震 為啥震源深度0千米 2017
  • 中超或迎「大地震」!曝足協欲歸化50人:恆大操作已封頂41席遭搶
    導讀:中超或迎「大地震」!曝足協欲歸化50人:恆大操作已封頂41席遭搶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體育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