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兩大地震斷層或相連 —新聞—科學網

2020-11-30 科學網
北美兩大地震斷層或相連
海底巖芯顯示,一個斷層的地震可觸發另一斷層地震

1906年摧毀加州舊金山的地震是由聖安德烈亞斯斷層引起的,該斷層可能與北部的另一個主要斷層有關。圖片來源:Underwood Archives/Getty

 

北美洲兩個最可怕的地震帶可能相互連接。

 

一項有爭議的研究認為,在過去的3000年裡,至少有8次地震在今天的美國西海岸造成了連續兩次的打擊。一場地震襲擊了位於加利福尼亞州北部海岸的卡斯卡迪亞斷層,進而引發了聖安德烈亞斯斷層以南的第二場地震。在某些情況下,這兩次地震之間的時間間隔可能長達數十年之久。

 

科學家認為,卡斯卡迪亞斷層隨時都可能引發一場9級地震。研究表明,該斷層可能引發聖安德烈亞斯斷層北部地區的地震,該地區恰好位於舊金山灣區的下方。

 

幾位地震科學家向媒體表示,需要做更多的工作來證實這一驚人的想法——研究人員之前一直認為這兩個斷層在地震上是分開的。

 

科瓦利斯市俄勒岡州立大學地質學家和古地震學家Chris Goldfinger將在12月13日於舊金山舉行的美國地球物理學聯合會的一次會議上公布他的發現。Goldfinger表示:「這基本上是一種間接情況……我沒有確鑿的證據。」

 

Goldfinger和他的同事在2008年首次提出,卡斯卡迪亞斷層南部的地震可能會引發聖安德拉斯斷層北部的地震。科學家報告說,他們在近海鑽探的海底巖芯中發現了幾層攪碎的沙質沉積物。這些地層被稱為濁積巖,通常是地震震動海底時形成的,並會引起水下滑坡。

 

研究人員報告說,他們在卡斯卡迪亞斷層發現了濁積巖,這些濁積巖似乎是在聖安德烈亞斯斷層附近類似的濁積巖形成之前形成的——也許是一次卡斯卡迪亞斷層地震觸發了一次聖安德烈亞斯斷層地震。

 

然而科學家很難準確查明濁積巖到底是何時形成的,Goldfinger表示他需要更多的證據。「這就是我們所做的。」他說,「我們出去尋找了更多的巖芯。」

 

現在Goldfinger有了從卡斯卡迪亞斷層南部近海鑽探的7個巖芯,以及從聖安德烈亞斯斷層北部附近鑽探的7個巖芯獲得的數據。這兩個地點相距約100公裡,近到足以感覺到兩個斷層之間的震動。

 

Goldfinger在這兩組巖芯的8個地方發現了不尋常的兩層濁積巖,進而意識到這是在告訴他一些新的東西。「最後我終於明白了。」他說,兩層濁積巖「一定同時記錄了兩次地震」。

 

正如Goldfinger所指出的,卡斯卡迪亞斷層地震首先震撼了海岸線,導致山體滑坡,從而在兩組巖芯中都形成了第一層濁積巖。後來,聖安德烈亞斯斷層北部也發生了地震,形成了第二層濁積巖。

 

「這個故事很有說服力。」薩克拉門託市加利福尼亞州地質調查局工程地質學家Jason Patton說,「卡斯卡迪亞斷層濁積巖被聖安德烈亞斯濁積巖所覆蓋,所以前者是先沉積的。」

 

而其他科學家則對此持保留意見。濁積巖表明,在過去的某一時刻,地面發生了震動,但很難準確說出這些震動是何時何地發生的,華盛頓州西雅圖市美國地質調查局地震學家Joan Gomberg說。

 

Gomberg說:「所有這些不確定性都留下了多種同樣合理的解釋,其中大多數都不是聳人聽聞的。」例如,濁積巖可能是由發生在地震活躍的太平洋西北部任何地方的不相關地震形成的。

 

Ross Stein是加利福尼亞州雷德伍德市防震公司Temblor的地震學家,他希望看到卡斯卡迪亞斷層的應力如何轉移到聖安德烈亞斯斷層北部的詳細模型。

 

研究人員普遍認為,一場大地震有時會通過傳遞應力,從而觸發附近另一個斷層的地震。但尚不清楚這種情況是否會發生在南部的卡斯卡迪亞斷層和北部的聖安德烈亞斯斷層之間,Stein說。

 

在下周舉行的會議上,Goldfinger說,「我要把這個案例擺出來。」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

相關焦點

  • 洛杉磯斷層洩露氦 或暗示未來大地震
    「然後,出於某種原因交界處移到目前聖安德烈亞斯斷層處,儘管這究竟是如何發生的仍是未知數。這篇文章展示了紐波特-英格伍德斷裂帶地幔處的洩露比聖安德烈亞斯斷層的更多,這是一個新發現。」這項發現與一個科學假設相矛盾,後者認為在洛杉磯盆地表面下方存在一個主要的脫頂褶皺,後者是一個緩傾的逆衝斷層。「我們發現紐波特-英格伍德斷裂帶不僅非常深,且直接或者間接的與地幔相連。」
  • 海原斷裂帶蠕滑區域發現重複地震—新聞—科學網
    沿著海原斷裂帶發生了幾次大的地震,包括1920年海原8級地震、1927年古浪8級地震、1990年景泰6.2級地震、2016年門源6.4級地震。大地測量學發現在海原斷裂帶老虎山段存在淺層蠕滑現象,但是蠕滑的驅動機制和深度,以及與地震的關係尚不清楚。 研究人員利用2009~2018年青藏高原東北緣發生的兩萬多次小地震事件波形,通過互相關理論獲得了海原斷裂帶及其周緣的重複地震分布。
  • 中國21個大城市地震斷層 中國地震城市危險指數(圖)
    日本位於環太平洋板塊、菲律賓板塊與北美板塊三個板塊相衝的地方。東京南面可預測的地震達八級以上,概率達到87%,但等了30年還沒有發生。北面可預測的地震只有7.7級、7.8級,但沒想到東北部卻發生9級地震。日本所在板塊活動有規律,但預測仍困難,可見地震的預測研究任重而道遠。
  • 加州地震警告!聖安德烈亞斯斷層線是否有大地震的危險?
    加州的聖安德烈亞斯斷層線是美國地震活動的溫床,但這條斷層線是否有發生大地震的危險?聖安德烈亞斯斷裂帶是一個長達800英裡的太平洋板塊和北美板塊之間的構造邊界,這兩個板塊是地殼的大碎片。斷層線向地球延伸約10英裡,是沿著加利福尼亞海岸由破碎巖石組成的複雜系統。
  • 134次地震襲擊美國聖安地列斯大斷層!或是超強地震前兆?
    不過,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隨後探測到,在距離震中5km的周邊地區又連續發生了134次小型地震。真正令人關注的是,這些地震正爆發在世界上最長、最活躍的聖安地列斯大斷層(SanAndreas Fault)上,令人憂心忡忡。聖安地列斯斷層長達1200km,構成了太平洋板塊與北美板塊的邊界帶。
  • 美國聖安地列斯大斷層突發134次地震,科學家:或是超強地震前兆
    科學的眼光觀世界 富有的思維察明理9天前,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蒙特雷縣發生了一場貌似不起眼的芮氏4.6 級地震。不過,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隨後探測到,在距離震中5km的周邊地區又連續發生了134次餘震。
  • 頁巖氣開採誘發地震?這裡有四川和北美的差異
    與美國頁巖氣產區的大平原地貌相比,中國頁巖氣的開採大多分布在崎嶇不平的西南山區,只能平整出大約足球場大小的作業空間,大型裝備很難進入。而美國頁巖氣儲層埋深僅在一兩千米,中國四川盆地的頁巖氣儲層埋深為三四千米甚至更深,構造變形和斷層發育也比美國複雜得多。
  • 兩起地震連續襲擊加州 斷層地震群再次引發擔憂
    9月27日周日,兩次3.4級地震在加州北部同一地區附近發生,它們之間只相隔數小時。第二次地震發生在當地時間晚上10:20左右,地震源為同一地區,深度為2.7英裡。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當天記錄到該州兩次地震發生的時間具體間隔約為6小時,均為芮氏3.4級。
  • 日本地震影響其它板塊 東部北美板塊應力或增強
    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劉巍  實習生厲倩芸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3月13日發表報告稱,東海大地震致使日本東部向北美洲方向移動了12英尺(約合3.6米)。稍早前,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發布信息,這次強震還使地球自轉加快了1.6微秒。
  • 如兩斷層同時破裂 南加地震強度將「變本加厲」
    據一項新的報告披露,聖安德烈亞斯斷層(The San Andreas Fault)似乎「惡名昭彰」,但加州一帶其它幾個斷層也會觸發大地震,尤其是當它們同時發生斷裂時
  • 美國又爆發5.3級地震!聖安地列斯大斷層或被激活,將是災難性的
    發表於《美國地震學會通報》上的一篇研究顯示,近年來西海岸地震頻發,Ridgecrest地震可能已經激活了聖安地列斯斷層,隨時可能發生滑動。考慮到西海岸舊金山、洛杉磯等密集的都市群,後果將是災難性的。這樣的概率看起來似乎很小,但是與去年加利福尼亞州裡奇克萊斯特大地震(震中據洛杉磯市中心125英裡)以前發生的概率相比,已經有很大的提升。數據顯示,聖安地列斯主斷層直接引發地震的概率從之前的0.35%提升至1.15%。Ridgecrest地震可能已經激活了聖安地列斯斷層系統,其中的Garlock斷層是最為危險的環節之一,最終可能再度引發舊金山大地震。
  • 聖安地列斯大斷層沉睡百年,美專家:加州或迎來地震集中式爆發
    科學前沿觀天下 篤學明理洞寰宇聖安地列斯大斷層是世界最大、最長、最活躍的斷層之一,貫穿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此外,聖安地列斯斷層與另外兩條斷層(San Jacinto和Hayward)相互交錯,成為滑動率最高的三個斷層。然而,這個本該地震頻發的地區在過去100年裡卻鮮有大型地震,這究竟意味著什麼?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研究人員Glenn Biasi認為,目前的聖安地列斯斷層處於「百年地震間歇期」,此期間地質穩定性較高。
  • 日本地震驚美國 卡斯卡迪亞斷層恐引發地震
    同時美國的地質探勘局也通報了,2010年的兩大氣候極端事件,分別是巴基斯坦在2010年的時候,面臨了史上最大的洪災,降雨、強降雨覆蓋了巴基斯坦30%的國土面積,200萬人無家可歸,上千上死亡。而俄羅斯是另外一個,2010年的兩大氣候極端事件,發生了130年才一遇的森林大火。
  • 高雄大地震因斷層引發,臺灣為何地震頻發?
    那麼,高雄此次地震因何引起?這樣級別的地震會產生怎樣的影響?臺灣島由為何地震多發?海外網整合多家媒體報導,為您一探究竟。專家談高雄地震原因:旗山斷層引發臺灣災害防救科技中心主任陳宏宇表示,這次高雄規模6.7級大地震的成因應該是旗山斷層所引發。
  • 一分鐘3次地震,美國大斷層俯衝帶發生1300次地震!
    在地球上,地震環帶產生的地震也是越來越多,不少的人都為此感到擔憂。地震的每天發生確實大小都有,幾乎在4級左右的地震十分的頻繁,雖然這看起來確實不大,對人類的威脅並不存在,但是小地震的產生很可能後面就會出現更大的地震。小地震可以讓不少的「能量」匯聚在一起,特別是同一區域的地震。
  • 地震科普|活斷層探測
    長期的地震科學研究表明,巨大的城市地震災害主要是由位於城市之下的活斷層突然快速錯動所導致的直下型地震引起的。活斷層不但決定著多數破壞性地震的發生位置,而且對強地震地面運動具有複雜的影響。發震活斷層沿線建築物的破壞和地面災害更大。
  • 美研究報告:特大地震多發生在平直斷層部分
    美國《科學》雜誌24日發表最新研究說,特大地震可能與斷層彎曲程度相關,8.5級及以上特大地震多發生在斷層上較平直的部分,而斷層上的彎曲部分不太可能發生這類強度的大地震。研究人員在分析全球大型俯衝板塊的傾角變化後發現:特大地震常發生在斷層傾角最正常或者說平直的地方。例如,1700年北美特大地震就發生在較平直的卡斯凱迪亞斷層上,這一斷層如果完全破裂,破裂的斷層段長度可達1000公裡。2004年印尼蘇門答臘特大地震同樣如此,破裂的斷層段達到1600公裡。
  • 活動斷層與地震
    斷層也稱斷裂,是地殼受力發生破裂,沿破裂面兩側巖塊發生相對位移的構造。而活斷層簡單說就是現在仍持續活動的斷層。活動斷層錯動與地震大量資料證實,地震的發生於斷層活動有密切關係,尤其是中強以上地震,與活斷層的關係更為明顯。
  • 科學家宣布觀測到斷層運動 或引發8級大地震
    "www.cbeiji.com" 精彩新聞盡在環球中文網。"
  • 居民睡夢中被晃醒,比佛利山下竟有斷層帶!專家:大地震不可避免!
    專家表示,這條地震斷層帶很可能會導致芮氏規模七的大地震,而該斷層帶上次發生地震是1000至1300年前。由於斷層帶的關係,當局甚至要求拆除建在斷層帶上的建築。2000年左右,由於房屋修建在了San Jacinto斷層帶上,聖伯納汀諾谷學院因此拆除了七幢建築,1991年,洛杉磯西南學院也因為房屋建在Newport-Inglewood斷層帶上而拆除兩幢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