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兩斷層同時破裂 南加地震強度將「變本加厲」

2021-02-25 美國信息網

據一項新的報告披露,聖安德烈亞斯斷層(The San Andreas Fault)似乎「惡名昭彰」,但加州一帶其它幾個斷層也會觸發大地震,尤其是當它們同時發生斷裂時。

據報導,一位美國地質學家發現,大約200年前,聖安德烈亞斯斷層和聖哈辛託斷層(San Jacinto faults)可能同時斷裂,觸發了一個從洛杉磯以北至聖地牙哥都能感受到的地震。這些陳年故跡是地質學家從這些地方的傳教士記錄中發現的。

聖安德烈亞斯斷層綿延800多英裡,深約10英裡。它早該出現斷裂。據地震學家預計,該地震會在加州海岸地帶引發強力地震。

據美國地質調查局(U.S. Geological Survey)披露,該斷層平均每隔150年就會引發一場巨大規模的地震。

科學家們警告說,未來的這一兇險的地震可能比先前認為的更具毀滅性。

據加州大學河濱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n Riverside)地質科學助理教授羅佐斯(Julian C. Lozos)披露,動力斷裂模型顯示,聖哈辛託斷層會在一次單一地震中與聖安德烈亞斯斷層同時斷裂。

羅佐斯說:「如果同時發生斷裂,產生的地震強度會更大,尤其是先斷裂的為聖哈辛託斷層。」

羅佐斯在同行審議的雜誌《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中解釋說,這種兩斷層同時破裂的情況過去可能發生過。

他推測,1812年12月8日發生的被稱作聖胡安-卡皮斯特拉諾(San Juan Capistrano)的7.5級地震就是這兩個斷層同時破裂的結果。該地震因為導致一座教堂倒塌而令40人喪生。

科學家們最初通過檢查樹木年輪後以為這一歷史上的地震起始於聖安德烈亞斯斷層,但通過電腦模擬,羅佐斯發現,1812年的這一地震可能從更南的聖哈辛託斷層開始,並「跳躍至」聖安德烈亞斯斷層。

這些結果頗為重要,因為它們會給科學家們就未來本地區的地震會有什麼期待提供線索。加州大學爾灣分校教授路德維希(Lisa Grant Ludwig)說:「過去的地震記錄會告訴我們未來可能會發生什麼,因為我們知道過去發生過這種情況。」

羅佐斯說:「這一先例的意義是未來可能會發生類似的斷層破裂,而聖哈辛託斷層在南加州的地震災害中所扮演的角色比過去認為的要更大。」

但路德維希告誡說:「無論是我還是其他科學家都無法斷言這種情況會在最近的將來發生。我們無法預測地震,我們無法在實驗室中就地震開展有對照的實驗。」

路德維希在加州理工大學獲得了地質學博士學位。她說,羅佐斯的發現表明,人們應認真考慮兩斷層同時破裂的可能性。

相關焦點

  • 美國加州餘震不斷,專家預測斷層或將破裂,特大地震可能到來
    據美國《商業內幕》7月14日報導,去年這個時候,南加州發生了一起7.1級地震及一系列餘震。當時,不少建築物燃起大火、天然氣管道破裂、電力也中斷了,地面上甚至出現了深深的裂縫。有專家預測稱,這些地震可能會導致周圍斷層發生斷裂,從而引發大規模地震。
  • 斷層可能破裂!美國加州或將發生特大地震,專家建議趕緊屯糧
    據美國《商業內幕》7月14日報導,去年這個時候,南加州發生了一起7.1級地震及一系列餘震。當時,不少建築物燃起大火、天然氣管道破裂、電力也中斷了,地面上甚至出現了深深的裂縫。有專家預測稱,這些地震可能會導致周圍斷層發生斷裂,從而引發大規模地震。
  • 加州發布地震預警, 南加或遭強震襲擊 聖安德烈亞斯斷層恐被激活
    聖安德列斯斷層貫穿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分為三部分,即北加、中加和南加三部分,全長810裡,伸入地面以下約16千米,處於向西北運動的北美洲和向西南運動的太平洋板塊邊沿,系交錯擠壓形成的轉換斷層型邊界,其存在的時間已經超過二千萬年,為兩大構造板塊之間的斷裂線
  • 陳運泰:汶川地震的成因斷層、破裂過程及成災機理
    這些地方都是活動構造帶,比如說海底的海溝、海弧、平移大斷層,還有山體。   是什麼原因導致地震的發生呢?簡單一句話,板塊的相互作用就是地震發生的基本原因。如果兩個板塊相對地運動,運動雖然很緩慢,但是逐漸的變形隨著在巖石內部硬力的積累,到了一定程度,巖石或者硬力達到了巖石不可承受的強度就要發生斷裂,斷裂的表現就是地震。
  • 基於地震波資料的安徽及鄰區地殼構造應力場及活動斷層破裂特徵的...
    為了從地震發生的本質出發,探尋更為有效的地震預測預報方法,不斷提高地震分析預報水平和預報效能,本項目充分利用地震波所攜帶的信息,使用多種適合安徽地震活動特點的新方法,開展了地殼構造應力場及活動斷層破裂特徵等多方面研究,從而服務於實際震情判定和地震預測工作。
  • 南加華人區多在地震帶
    南加州和聯邦政府部門本月兩度在長堤和洛杉磯舉行地震演習和專題研習,對於南加州面臨的「可能會在百年之內發生,也可能在下一秒發生」的地震,最新研究預測顯示,華人聚居的拉朋地-惠提爾斷層及附近城市,一旦發生地震,將是南加州地震受創最嚴重地區。
  • 南加也震!居民睡夢中被晃醒,比佛利山下竟有斷層帶!專家:大地震不可避免!
    加州地質調查所地質學家Tim Dawson表示,1971年的Sylmar地震和2014年的Napa地震都表明,建在地震斷層帶上的房子受損嚴重,有的直接倒塌。而距離斷裂帶僅幾百呎的房子,損失要小很多。越高的房子,風險越大。尤其是不能將消防站、醫院或學校建在斷層帶上。
  • 兩起地震連續襲擊加州 斷層地震群再次引發擔憂
    9月27日周日,兩次3.4級地震在加州北部同一地區附近發生,它們之間只相隔數小時。第二次地震發生在當地時間晚上10:20左右,地震源為同一地區,深度為2.7英裡。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當天記錄到該州兩次地震發生的時間具體間隔約為6小時,均為芮氏3.4級。
  • 蘆山地震斷層破裂長度約35至40公裡
  • 美研究報告:特大地震多發生在平直斷層部分
    美國《科學》雜誌24日發表最新研究說,特大地震可能與斷層彎曲程度相關,8.5級及以上特大地震多發生在斷層上較平直的部分,而斷層上的彎曲部分不太可能發生這類強度的大地震。美國俄勒岡大學與法國尼斯-索菲婭·安蒂波利斯大學研究人員報告說,長期以來,地震學界一直認為特大地震總是發生在聚合速度快、形成時間較短的地殼構造板塊交界處,但2004年印度尼西亞和2011年日本的兩次特大地震表明這一理論並不成立。此後,特大地震被認為可能發生在任何大型斷層上。而最新研究發現,特大地震可能與斷層彎曲程度存在緊密關聯。
  • 九寨溝地震震源破裂過程反演獲得初步結果:破裂持續約15秒
    北京時間2017年8月8日21點19分 (UTC 2017-08-08 13:19:46) 在我國四川省九寨溝發生了M7.0級地震。地震發生後,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從IRIS數據中心下載了地震數據資料用於研究地震震源機制和震源破裂過程。
  • 專家:汶川大地震斷裂、破裂過程、成災機理(圖)
    這些地方都是活動構造帶,比如說海底的海溝、海弧、平移大斷層,還有山體。  是什麼原因導致地震的發生呢?簡單一句話,板塊的相互作用就是地震發生的基本原因。如果兩個板塊相對地運動,運動雖然很緩慢,但是逐漸的變形隨著在巖石內部硬力的積累,到了一定程度,巖石或者硬力達到了巖石不可承受的強度就要發生斷裂,斷裂的表現就是地震。
  • 活動斷層與地震
    斷層也稱斷裂,是地殼受力發生破裂,沿破裂面兩側巖塊發生相對位移的構造。而活斷層簡單說就是現在仍持續活動的斷層。活動斷層錯動與地震大量資料證實,地震的發生於斷層活動有密切關係,尤其是中強以上地震,與活斷層的關係更為明顯。
  • 中科院獲得尼泊爾地震震源破裂過程反演初步結果
    地震發生後,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從IRIS數據中心下載了地震數據資料用於研究地震震源機制和震源破裂過程。選取其中信噪比較高並且沿方位角分布比較均勻的28個遠場P波波形(震中距位於 範圍之內)和27個SH波波形資料進行點源模型的震源機制解反演;根據反演結果構建有限斷層模型進行震源過程反演,獲得了這次地震破裂滑動分布的初步結果。計算得到的地震矩為7.86×1020Nm,Mw=7.9。
  • 看「排球」,識斷層——針對地震地質學的沙灘排球課又雙叒叕來了
    斷層破裂時應力場取向控制著斷層面上滑動的方向,沙灘球也描述了應力的取向,灰色(深色、紅色)區域包含著反映最小應力方向的張力軸(T),而白色區域包含著反映最大應力方向的壓力軸(P)。  在幾秒鐘之內能夠獲得這些信息,對於主震-餘震序列中一些震源機制解的分析可使得我們繪製沿斷層滑動的片區,評估地震序列期間是否不止一個斷層產生地震。對地震震源機制更複雜的定量分析有時能夠識別斷層擴展的方向。  怎麼才能快速從震源機制解中讀取這些信息呢?
  • 北美兩大地震斷層或相連 —新聞—科學網
    ,一個斷層的地震可觸發另一斷層地震
  • 美國最新研究預測:南加州華人區多在地震帶
    中新網5月26日電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美國南加州和聯邦政府部門本月兩度在長堤和洛杉磯舉行地震演習和專題研習,對於南加州面臨的「可能會在百年之內發生,也可能在下一秒發生」的地震,最新研究預測顯示,華人聚居的拉朋地-惠堤爾斷層及附近城市,一旦發生地震,將是南加州地震受創最嚴重地區
  • 加州地震警告!聖安德烈亞斯斷層線是否有大地震的危險?
    美國地質勘探局說:「聖安地列斯斷層在地殼中形成了一個連續的狹窄裂口,從北加州向南延伸到聖貝納迪諾附近的卡戎帕斯。加利福尼亞地震:聖安德烈亞斯斷層線沿著加利福尼亞海岸運行。從卡戎向東南方向經過幾個分支斷層,包括聖哈辛託斷層和班寧斷層,它們共同構成了地殼板塊的運動。「在這片斷裂帶的延伸處,「聖安德烈亞斯」這個名字通常用在最東北端的分支上。」
  • 地震科普|活斷層探測
    斷層示意圖考慮到中國大陸地殼的構造變動強烈,第四紀斷層眾多,同時又能滿足各級工程地震安全性評價和地震危險性評估的適用性和有效性,我國將「活動斷層」定義為距今10萬年(晚第四紀)以來活動過,現今正在活動,並在未來一定時期內仍有可能活動的斷層。
  • 斷層深井捕獲地震前兆 成果意義存在不同意見
    研究人員將一個「人造震源」放在其中一口井地下1公裡處,讓它不斷發出脈衝信號,模擬地震P波(如同一個人在說話時產生聲波),並將一個接收器放在另一口井的同樣的深度,讓它接收那些脈衝(如同用一個話筒去接收聲音),然後測量脈衝從發出到接收所經歷的時間。 「如果在這兩口井之間以及周邊的巖石性質沒有發生任何改變,那麼接收脈衝的時間應該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