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開始寫這篇稿子的時候,考生們已經在考語文了。
高考。
簡簡單單的兩個字,像是打了一個響指,把我們帶回那段所有人都不想回去,卻總回味,束手束腳的青春時光。
誰又不是從那白慘慘的青春裡踉蹌而來。
那些壓抑和希望、歡笑與淚水、愛與恨、收穫與失去、青春與掙扎、遺憾與迷茫,都被壓縮成,腦海中那一幕幕曾攜手赴湯蹈火的片段。
01
一部2015年央視出品的紀錄片《高考》,從不同橫切面呈現了應試教育下的集體群像。
它被稱為史上最恐怖紀錄片,也是一出大型紀實災難片。
安徽省大別山區深處的毛坦廠鎮,有一所中國的超級高中,這是「亞洲最大的高考工廠」,毛坦廠中學。
高本科達線率和近乎變態的學校管理制度,讓這所學校每年都要招收近2.5萬名慕名而來的學生,他們中的三分之一,是高考復讀生。
毛坦廠鎮,也正是倚靠毛坦廠中學,倚靠高考,才實現經濟繁榮。
業內流行這樣一句話:如果說衡水中學是鑄造廠的話,那麼毛坦廠中學就是修理廠。
程曉東,復讀班班主任。
每年「新生」入學時,程曉東都講這三句話:一、不能上網;二、男女生不準接觸過密;三、你只要聽學校的話,你明年一定能考上,哪怕你是倒數第一。
底下坐著的,一個個自嘲自己為「高考的失敗者」,這一年的復讀時光,是他們唯一的希望,但也堪比地獄。
早上六點鐘起,凌晨一點鐘睡,醒目的高考倒計時,頻繁的月考、周考,堆得半高的試卷,刻滿座右銘和小心思的書桌和水壺,重複一百遍也記不住的單詞…
以及,教室牆壁上,隨處可見的醒目大字:「流血流汗,掉皮掉肉」、「像瘋狗一樣血拼」、「重拾尊嚴」…
程曉東會常常跑到監控室,把每個不認真的學生的監控鏡頭拍下來,然後在課間一個個叫上講堂「質問」。
更別提保證書、檢討書、家長談話、扒窗戶、隨機檢查寢室這種日常操作。
晚上十一點,學生自習課請病假在宿舍休息,他也得突擊到宿舍看看,到底是真病還是裝病。
這般壓榨性的、扭曲式的管理,讓每位學生剛走上戰場,便遍體鱗傷,有的情緒失控,有的自我懷疑,有人精神崩潰,有人痛苦不堪。
他們灰頭土臉,眼神呆滯,在恐懼感和壓力中掙扎。
可是沒辦法,這場仗再痛苦再難打,也得硬著頭皮打下去。
因為應戰的,可不僅僅是他們自己。
毛坦廠鎮常年租住著數萬名陪讀家長,整整是當地居民的兩倍。
那些每天在門口陪讀的家長,他們大多來自農村或中小城鎮,有農民,有民工,有保安,有殘疾裁縫,有做著小生意的…
尖子生吳世雄的父母,在看到兒子的成績突然從前幾名掉到一千多名,只能無奈地搖頭,他們一邊安慰自己聽天由命,一邊止不住地抹著眼淚。
高復生何飛在成績倒退之後耍脾氣般地抽泣著說著「我不想考了」的時候,身邊一直陪讀的奶奶也開始泣不成聲。
一人高考,全家焦慮。
臨近考試,陪讀的家長們嚴陣以待,其中有的去拜菩薩,有的把院牆外的柳樹當神樹去祭拜。
無論冷靜還是激進,一切都是為了高考。
02
甘肅會寧,中國最乾旱的地區之一,同時也是中國的教育名縣,自1977年恢復高考至今,平均差不多每戶就會有一個大學生。
這裡的很多人,不是一年比一年富裕,而是一年比一年貧窮,未來,在他們身上,是一聲聲沾滿淚水的嘆息。
高考,幾乎是每個家庭的選擇,是他們擺脫貧困的一條出路,也是跳躍階層的最好途徑,很多家長孤注一擲,把家庭裡的一切,都押在了自家孩子的求學上。
劉洋洋就讀的會寧一中高三宏志班,歷年重點大學上線率突破90%,從小失去雙親的她,由叔叔撫養長大,家中還有一個臥病在床的奶奶。
奶奶總是一個人坐在院子裡望著前方發呆,晚上盼著洋洋的電話,她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我就等著洋洋把大學考上,我現在害怕,不想死,一直想著洋洋把大學考上,考上我就放心了。
叔叔說:進入大學門,咱這個任務就完成了,我就對得住我父母,對得住我哥。
在貧窮面前,高考不僅僅關乎個人理想,更承載了一個家庭厚重的希望。
可眼見著高考一天天臨近,眼下最大的問題是洋洋的大學學費。
叔叔叫來所有親戚,每個人商量著出一點錢,他到處借錢,四處求人,賣土豆,賣羊羔,去貸款…無論如何都要把洋洋送上大學。
高考結束,洋洋最後選擇了一所學費低並且有補貼的師範大學,去學校那一天,奶奶送她去了村口,她特意為自己挑了一件好看的碎花夾襖。
奶奶送了好遠,洋洋讓她回去,並和她說好:等我放假回來看您,您等著啊!
奶奶跟了幾步,停下,呆呆望著洋洋的背影。可她最終都沒有等來劉洋洋的假期,她病逝于洋洋離開的第二個月。
03
和那些不得不直面高考的寒門學子相比,一部分有條件的家庭,為孩子們另闢蹊徑:出國留學。
和那些放棄了高考,轉頭備戰SAT、託福和AP考試的同班同學一樣,劉雲昊出身高級知識分子家庭,母親五年前放棄公司副總職務,全職陪讀女兒備戰SAT。
劉雲昊和母親面對的,是層層語言關卡和文化障礙。
這一仗,在劉雲昊兩三歲的時候,便已經蓄勢待發。
從小到大的國際班,小學五年級就一路背下來的託福詞彙,這背後的艱辛,絕不亞於一場高考。
今天,所有人都在為高考這件大事讓路。
高考重要嗎?
重要。
但真的大過天嗎?
當你把時間線拉得足夠長,你會發現,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人生沒有正確答案,人生處處都是正確答案。
高考,和未來無數個重要的人生選擇一樣,無論結果如何,你最終還是會走向一個涵義無盡的未來,世界從來都會向著各個方向綻放。
這黑洞一樣的兩天,一定很苦吧,它吸納了你十二年的寒窗苦讀,化作一個濃墨重彩的驚嘆號,再咬咬牙,很快,你的人生便不再窄化得只剩下一個方向和目的。
所以,無論是高考復讀生、在大城市高考的打工子弟、貧困地區的考生、投身留學大潮的學生…
願你們在合上筆蓋的剎那,有著俠客收劍入鞘的驕傲,更願我們,無論十八歲,二十八歲,三十八歲,都別怕,別慌,大膽往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