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的生活中,像梳子、塑膠袋、蛇皮口袋、衣服夾層、汽車塑膠配件等有許多毫無關聯的東西,看起來形狀不同,功能效用也不同的東西,其實它只是一種成分,採用不同生成工藝做出來的。這種成分,俗稱尼龍,化學名稱聚醯胺纖維,又叫聚醯胺-66,英文簡稱PA。PA族品種多,產量大,應用廣泛。從化學上看,聚醯胺主鏈上含有許多重複的醯胺基。聚醯胺為主體的品種多達幾十種,其中聚醯胺-6、聚醯胺-66和聚醯胺-610三種應用最廣泛。
尼龍的分子結構
尼龍是由美國著名化學家華萊士·休姆·卡羅瑟斯和他的科研小組一起發明的。1926年,美國最大的工業公司杜邦公司出於對基礎科學的興趣,建議公司技術部開展有關發現新的科學事實的基礎研究,1927年公司決定每年支付25萬美元作為研究費用,並開始聘請化學研究人員。1928年杜邦公司成立了基礎化學研究所,年僅32歲的卡羅瑟斯博士受聘擔任該所有機化學部的負責人。
尼龍合成的產品之一
1938年10月27日,杜邦公司正式宣布世界上第一種合成纖維誕生,並將聚醯胺-66這種合成纖維命名為尼龍。後來,尼龍在英語中成了「從煤、空氣、水或其他物質合成的,具有耐磨性和柔韌性、類似蛋白質化學結構的所有聚醯胺」的總稱。1939年,工業化革命後,尼龍改名為耐綸。
尼龍合成的產品之二
經過近百年的發展,目前尼龍被廣泛運用於各個領域。
在民用上,尼龍可以混紡或純紡成各種醫療及針織品。錦綸長絲多用於針織及絲綢工業,如織單絲襪、彈力絲襪等各種耐磨的錦綸襪。錦綸短纖維大都用來與羊毛或其它化學纖維的毛型產品混紡,製成各種耐磨經穿的衣料。
尼龍合成的產品之三
在工業上,尼龍大量用來製造帘子線、工業用布、纜繩、傳送帶、帳篷、漁網等。在國防上主要用作降落傘及其他軍用織物。
作為工程塑料中最大最重要的品種,尼龍具有很強的生命力。它改性後實現高性能化,對現代生活影響更深。
編輯:張莉明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原創,轉載時務請註明出處。歡迎關注、轉發與分享。合作、投稿事宜請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