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醫生發明新型潛水服 像魚一樣呼吸液態氧(圖)

2021-01-13 中國網

新型潛水服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6月14日消息,據英國《獨立報》報導,事實證明,人類很擅長學習其他動物的自然本能,現在我們已經學會像鳥兒一樣自由飛翔、像猴子一樣攀爬和像鼴鼠一樣挖洞,但是至今魚類仍是我們無法超越的動物。人類藉助水肺能在水下呼吸,卻無法潛到很深的地方。由於無法克服這種局限性,目前在70米以下的深水中潛水仍很危險,只有少數專家才能做到。超深潛水具有致命危險,目前在月球表面行走的總人數,也比藉助水肺潛到240米水下的人多。

找到深海潛水方法

現在美國一位發明家認為他找到了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讓人類像魚一樣呼吸液體,就能輕鬆潛入深海。美國退休心肺醫生阿諾德·蘭德已經為一種新型潛水服申請了專利,人們藉助這種潛水裝置可以呼吸「液態空氣(liquid air)」,一種含有豐富氧分子的特殊溶液。人們通常以為吸入液體會窒息死亡,但是他認為人的肺完全有能力從液體裡攝取氧氣。79歲的發明家蘭德家住美國密蘇裡州聖路易斯,他解釋說:「穿上這種潛水服後,首先你要學會克服吸入液體後產生的作嘔感,這樣你就能像呼吸空氣一樣自如吸入氧化液體了。」

蘭德對一種可讓潛水人員吸入含氧量很高的碳氟化合物(PFCs)的潛水服進行了研究,碳氟化合物是一種可以溶解大量氣體的液體。密封頭盔裡包含的這種液體將取代肺、鼻孔和耳朵裡的所有空氣。它通過附著在股靜脈的人造腮「過濾」血液裡的二氧化碳。通過攝取液體裡的氧氣,潛水人員不用再擔心會患上減壓病,這種情況通常具有致命危險,我們在深水處由於受壓過大,氮氣會溶入血液,當我們突然浮出水面時,氮氣就會大量釋放出來,引起減壓病。克服這個問題後,潛水人員或許就能潛入更深處。

液體通氣技術

液體通氣(Liquid ventilation)聽起來可能像是科幻故事裡的情節,它在詹姆斯·卡梅隆1989年執導的科幻影片《深淵(The Abyss)》裡起著重要作用,但是少數美國頂級醫院已經採用這項技術救治早產嬰兒。不足28周出生的嬰兒很難正常呼吸,這是因為他們的肺還沒發育健全,突然離開子宮裡的液態環境後,他們無法及時適應外界環境,吸入氣態空氣。發育不成熟的肺泡(為血液供氧的組織)缺少至關重要的表面活性物質,在我們呼氣時,這種物質能防止微小肺泡粘貼在一起。

醫生對含氧量很高的碳氟化合物進行試驗,也取得了類似成功。美國德拉瓦州的兒科專家託馬斯·沙弗爾教授自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研究液態呼吸方式。工作早期他花很多時間用各種動物對氧化碳氟化合物進行試驗。把老鼠放入這種氧化液體後,它本能地立刻拼命掙紮起來。它會儘量避免尖叫,因為它認為那樣會吸入液體,讓它窒息死亡。當我們溺水時,有段時間我們避免呼吸液體的本能會被進行最後一次呼吸的本能所取代。這是為了獲得氧氣而不顧一切的最後一搏。如果我們身陷其中的液體所含的氧分子恰巧從這種溶液裡進入到我們的血液裡,我們的性命就能保住。溺水時,並不是水而是我們無法從水裡獲得氧氣殺害了我們。20世紀90年代中期,沙弗爾和其他一些醫生開始採用液體通氣技術救治早產兒,而且取得驚人成效。

目前潛水常用方法

沙弗爾解釋說:「我見到的大部分早產兒的倖存率都不超過5%,但是當我們採用液體通氣技術後,有60%的兒童健康存活下來。」然而,由於長期缺少投資,目前該技術還十分罕見。他說:「液體通氣方法並未被廣泛採用,因為醫藥公司在這方面提供的資助很少。早產兒不會說話,他們無法帶來經濟利益,因此沒人願意投資。不過這種方法確實有效。從生理學上來說,液體通氣技術是非常可行的。」

不過近期墨西哥灣發生的石油洩漏事故,可能會改變這種缺少投資的局面。儘管醫藥公司不願意對液體呼吸方法進行研究,但是「深水地平線」事件已經重新燃起人們對如何讓潛水人員安全下潛到極深處的問題產生興趣。現在潛水人員能在海洋深處長時間工作的唯一方法,就是採用遙控船或潛艇,或者採用飽和潛水法,這是一項極其複雜的技術,潛水人員必須藉助加壓艙,用數周時間才能上升到水面。採用飽和潛水法最深能下潛701米。採用水肺設備最深只能下潛318米,這項紀錄是南非潛水人員努諾·戈麥斯在2005年創下的。他用14分鐘下潛318米,然後用12小時重返水面。

這些方法之所以要緩慢上升,是因為我們在水下需要依靠壓縮氣體進行呼吸。幾十億噸海水施加的重壓,會導致氮和氦等氣體溶解在我們的血液裡,這就如同二氧化碳溶解在瓶裝蘇打裡。上升就如同打開蘇打瓶蓋,溶液釋放出來的氣體會進入我們體內。如果我們不緩慢上升,給身體留出足夠時間排除這些氣體,我們就將一命嗚呼。

特種部隊進行試驗

蘭德最近把有關這項專利的論文遞交給在威尼斯舉行的應用仿生學和生物力學國際會議。他說:「你擁有的這種液體可以根據個人需要注入大量氧氣。」

沙弗爾以前曾在深水處對動物和碳氟化合物進行試驗,他發現這項技術確實有用。他說:「我曾親自把哺乳動物放在1000英尺(304.8米)的模擬深度,然後立刻給它們降壓,結果它們並未患上減壓病。」據傳聞,20世紀80年代早期美國特種部隊也對液體通氣技術進行了試驗,沙弗爾表示,他遇到的一位前特種部隊成員後來改行做了醫生,這個人以前就曾參與該試驗。他解釋說:「這位兒科醫生從未向外界透露他們為何要進行這項試驗。除了潛入深海,我不知道他們還想做什麼。」

由於液體比空氣的粘滯性更大,因此更難呼吸。據傳一些特種部隊成員為了迫使液體進入和流出肺部,導致肋骨出現應力性骨折(Stress Fracture)。但是蘭德採用了胸甲,這是一種按照老式盔甲命名的通氣裝置,它會給橫膈膜施壓,使它更容易呼吸液體。現在一切具備只欠東風,他只要找到願意檢測這一想法的開發者和人類豚鼠,就能進行下一步試驗了。他說:「我相信會有人願意這麼做。我們已經登上海拔最高的山、成功把人類送入太空。現在是時候尋找探索深海的方法了。」

相關焦點

  • 人能否像魚一樣在液體中呼吸?
    人能否像魚一樣在液體中呼吸?現在,有了液體呼吸潛水裝置,潛水員不僅可以潛入更深的海域,而且還將告別潛水病。在液體中呼吸倘若你選用液體呼吸潛水裝置進行潛水,一旦穿上潛水服,戴上頭盔,你的頭盔中會立刻灌滿液體。不過,你完全用不著緊張,這只是你在液體中呼吸的開始,這和你在空氣中呼吸一樣輕鬆平常。這並不是電影《生化危機》中的科幻場景,而是美國一名退休的心肺外科醫生阿諾德·蘭德的一項最新科研成果。
  • 拋棄氧氣罐像魚一樣在水底呼吸,這件神器逆天了!
    而這其中潛水當屬是既清涼又好玩的水下活動了。現在這個問題有解決方法了,英國皇家藝術學院研究生 Jun Kamei設計了一件神器,不用氧氣罐就能讓人類像魚一樣在水底呼吸—— Amphibio 連接到臉上的呼吸罩後,使用者就能順利的在水中呼吸。
  • 為了捕獲野生魚 他們身穿潛水服凌晨潛入江底……
    人民網重慶12月29日電(劉政寧、劉禕)凌晨4點,一群穿戴專業潛水設備的人剛剛浮出嘉陵江水面,就被重慶市公安局江北區分局便衣民警當場抓獲。   近日,重慶江北警方通過群眾舉報,獲取一條張某等人涉嫌非法捕撈犯罪線索,隨即開展案件偵查工作。
  • 潛水新裝置Scorkl問世 可在水下呼吸10分鐘
    【環球科技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6月13日報導,來自墨爾本的David Hallamore發明了一款名為Scorkl的潛水裝置,可以讓人們在水下呼吸長達10分鐘,為他們打開了水下世界的大門。大多數呼吸管只能讓人們在水下呼吸兩分鐘左右,就得露出水面換氣。而且傳統的潛水裝備需要人們進行大量訓練,還需考取執照才能使用。
  • 一分鐘了解液態氧
    液態氧具有廣泛的工業和醫學用途。工業上製造液氧的方法是對液態空氣進行分餾。液氧的總膨脹比高達860:1,因為這個優點它在現代被廣泛應用於工業生產和軍事方面。 1.供給呼吸:一般情況下,呼吸只需要空氣即可.但在缺氧、低氧或無氧環境,例如:潛水作業、登山運動、高空飛行、宇宙航行、醫療搶救等時,常需使用氧氣。
  • 人類在水中如魚得水,只因發明了這一機器,未來有望在水中生存?
    而且人類需要氧氣,而且是用肺來呼吸,無法在水中直接用肺呼吸,只能在地面生活。水中氧含量特別低,而且夾雜著一些我們人類所無法直接利用的的物質。而且深度越深,物體造成的壓力越大,目前為止人類下潛的最深,也就才9000多米。而普通人進入水下,也就能堅持三分鐘左右。水下生存還是有難度的。為什麼魚可以在水中自由的呼吸,而人類卻不能進入海底,不能在水中呼吸,而魚也不能到陸地上生活。
  • 不背氧氣罐也能在海裡呼吸?老外發明人造魚鰓,人類能在水下隨便呼吸
    不背氧氣罐也能在海裡呼吸?老外發明人造魚鰓,人類能在水下隨便呼吸 海底是很多人嚮往的地方了,因為人類屬於陸地的生物,大家都是無法長時間在水裡的,即使憋氣遊泳能力再強,說到底也不可能像魚兒一樣的靈活。在海洋裡面的時候,我們需要及時的換氧氣,不然會憋到窒息了。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呢?
  • 新型間諜裝備讓你在水下如魚般呼吸
    騰訊科學編譯英國《每日郵報》報導顯示,韓國設計師正在研發一種能夠新型間諜裝備——再生氧氣系統,其能夠幫助人們擺脫沉重的潛水裝備,從而在水下像魚那樣自由呼吸。介紹稱,這種再生氧氣系統的名字叫做「特裡同」(Triton),源於人身魚尾海神的名字。
  • 科學家發現了新型呼吸物質,能夠解決水下呼吸的問題,意義重大!
    為什麼還是解決不了水下給氧的問題呢?原來潛水人員在水下執行任務時,為了不給自身造成更大的工作障礙,是沒有辦法攜帶過多過重的物體下水的。也就是說現在的潛水人員進行水下作業時,還只能攜帶少量的氧氣。全液體呼吸技術如果大家喜歡看科幻電影的話,對這樣的鏡頭肯定不會陌生:將在星際進行長久作業的太空人包裹在一種能夠供其呼吸的神秘液體中,太空人便能夠憑藉這種液體進行長久的正常呼吸,身體也能保持在一個健康穩定的狀態。
  • 科學家發現新型呼吸物質,能幫助人類在水下呼吸,意義重大
    造成我們對海洋探索如此緩慢的一大原因,便是在水下的呼吸問題。可現在我們不是已經有了供潛水人員在水下作業的氧氣瓶、氧氣面罩等專業氧氣供給裝備了嗎?為什麼還是解決不了水下給氧的問題呢?原來潛水人員在水下執行任務時,為了不給自身造成更大的工作障礙,是沒有辦法攜帶過多過重的物體下水的。
  • 水中鐵浮屠:人類在水下工作的必備護甲,揭秘潛水裝備的演變過程
    在1500年至1600年之間,古希臘人就設計出了最初的潛水裝備,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也在他的著作裡描繪了這一潛水設備的外形。它就像一個倒扣封閉的木盆一樣,人的頭就隱藏在木盆的底部隨著一同下潛入海。然後利用木盆剩餘的空氣進行呼吸。在17世紀90年代,英國天文學家哈雷對潛水裝備也非常感興趣,他對這種木盆樣式的潛水器進行了改裝,並取名為潛水鐘。
  • 人造「魚鰓」問世,像魚一樣在水裡自由呼吸
    從古至今,探索神秘海底是人們由來已久的願望,現如今潛水運動在很多旅遊景區已經得到了普及,你可以盡情欣賞千姿百態的海底生物,和魚蝦親密互動,不過有一位韓國小哥就厲害了,他在沒有任何安全防備之下潛入了深海,這是怎麼回事呢?本期旅行視咖,小咖帶你去看看。
  • 潛水馬來西亞詩巴丹,海洋世界之美,物種之豐富,讓潛水之父側目
    Now we have found an untouched piece of art.)世界水肺潛水之父雅克·庫斯託如是說。此時離他與液態空氣工程師愛米爾·加朗合作發明水肺和單人潛水器已過去了47年。
  • 不用氧氣瓶也能潛水!國外造出新型潛水裝備,水下呼吸全靠腿~
    除了想要上天跟太陽肩並肩,還想要下水和魚兒嘴對嘴~光有追求卻不識水性的話,下了水就得等7天以後才能上來了...最近,一家來自奧地利的初創公司就發明了一種全新的潛水工具
  • 鯨是怎樣呼吸的?
    我們都知道哺乳動物是靠肺呼吸的,而鯨生活在海洋中又是怎樣呼吸的呢? 雖然鯨生活在海洋中,靠鰭遊泳,但它不像魚那樣用鰓呼吸,而是和其他哺乳動物一樣用肺呼吸。鯨在潛水前並不是先吸氣,而是要先呼出肺內的氣體。
  • 作死去喝液態氧會怎麼樣
    呼吸就會越困難。如果運動過於劇烈無法向身體提供充足的氧氣,你就會感覺喘不上氣。甚至感覺肺都在燃燒?有沒有辦法緩解這種難受的感覺呢?或許有種獲得更多氧氣而能正常呼吸的辦法?如果喝液態氧會怎麼樣?呼吸困難會因此緩解嗎?你會獲得更多的氧氣嗎?最重要的是這樣做有害嗎?等等!首先絕對不要在家裡嘗試,現在我們來研究一下。
  • 人能在液體裡呼吸嗎? 潛水員在水下呼吸的是純氧嗎?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人能在液體裡呼吸嗎? 潛水員在水下呼吸的是純氧嗎? 在科幻電影,電視節目以及書本上,經常有人類在液體中呼吸的情節。例如,不慎掉入怪異的流動液體,冷靜下來之後竟發現自己可以正常呼吸。 最 的例子就是電影《深淵》,男主角潛下深淵時吸的紅色液體。
  • 人能在液體裡呼吸嗎?好奇妙
    事實是海溝底部水壓過高,超過潛水服抗壓極限。他們必須尋找相應的解決方案。經過一番歷程,他們發現液體能夠更均勻地擴散壓力,而且抗壓能力比氣體更強。困難的是,怎麼才能找到可注入潛水服的特殊液體,而且此種液體能夠進入肺部而達到供氧,就像人能在水中呼吸一樣。電影末尾是男主成功地在一種紅色液體裡呼吸,並且拯救出隊員。這背後是否有什麼科學依據?
  • 魚可以用鰓呼吸,人類可以製造人工鰓在水下自由活動嗎?
    能像魚兒一樣自由遊來遊去嗎?當然水中自由的條件呼吸是少不了的,一般的情況就是帶上輕裝潛水具,然後背上壓縮空氣瓶進行水下活動!但事實上魚兒在水裡是可以自由呼吸的,因為水中有溶解氧,而魚的血液與氧氣交換的「肺」就是它的鰓,維持它生命最重要的工具就是我殺魚時必須清理的那部分!
  • 輻射4港灣驚魂DLC潛水服怎麼拿 潛水服獲取方法介紹
    ­  輻射4港灣驚魂DLC潛水服怎麼拿?輻射4港灣驚魂DLC新增加了相當多的裝備,潛水服就是其中之一,下面就為大家帶來了輻射4港灣驚魂DLC潛水服獲取方法的介紹,希望大家喜歡!­  做任務送的,貌似遠港村的村長老婆婆送的。反正一開始去那裡把那兒幫助村民的任務一個不落全清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