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丨橫議丨星樞丨礎技丨扯淡
北魚說
已為涸轍之鮒矣。
配圖是元首80釐米(直徑)的巨炮——重型古斯塔夫。
炮,也寫作砲。
實際上,砲才是今天常用字炮之常用意義的原始字。炮這個漢字,在炮出現之前,通常是加熱的意思,從火從包,用爛泥塗裹食物置火中煨烤,或者是將東西放在火中或帶火的灰裡煨熟。比如有兔斯首,炮之燔之;總之是加熱的意思。這個含義,是陽平音。
砲,從石從包,音從拋。包石而拋也。
這就是拋石機的樣子,比如,大型重力拋石機就被稱為回回炮。
拋石機是什麼?是一個槓桿裝置,長杆一頭有個布兜,包上石頭。短杆一頭是若干繩索。起先,負墜著石頭的長杆是在地上的,短杆一頭高高翹起。要拋石了,所有士兵或者民夫就一起往下拉那個繩索。由於槓桿作用,短杆下降了,長杆翹起來了。這是個費力槓桿,拉拋石機的人費很大勁,所以要很多人;但同時呢,運動的長杆那頭的石頭獲得了很高的速度,被高高拋起來,然後脫離布兜,飛向敵人陣地。
如果短杆這頭不用人往下拉拉,而是用一個裝滿大石塊的箱籠、利用它的重力往下墜的話,這就叫重力拋石機。由於太重了,這要事先用絞盤和繩索把短杆這頭的重力箱籠抬升上去,固定好。然後在還在地上的長杆那頭放石頭,發射時,把繩索砍斷。重力拋石機裝置複雜,但是一次拋射的石頭是人力拋石機的好幾倍。這傳說是阿拉伯人改進發明的,所以叫回回炮。嗯,這裡應該寫作回回砲。
早先,拋石機拋出去的,就是石頭。
後來火藥發明了,可以製成炸彈。也不過就是火藥和石子石塊之類的混合物,爆炸殺傷人。於是,拋石機中除了石塊,還可以搭配幾塊炸彈。或者全部是炸彈。估算好飛行時間,製作相應長度的引線。點燃,拋射。飛到敵人陣地,轟隆--炸了。
這叫最初形態的炮。
因為有了火藥的參與,砲就變成炮了。
事實上,由於黑火藥的威力太小,根本不能抵抗重力做拋射功。當時的一切火器,基本都是要靠彈性勢能或者其他動能來獲取動能。所謂的火藥,只不過提供,轟隆炸一下的那個能量。
比如說火箭,是要靠弓箭射出去的。或者用弓弩,或者用床子弩。
至於現代意義上的炮,也就是身管炮,在那時也有雛形。叫火銃。然而射程非常有限。完全不能與拋石機+炸彈組成的炮相比。
當然後期又進一步發展出來前膛炮,那是後話了。
前膛炮,本來是火銃一類,為什麼以炮名之,大約是從射程和效果來命名的吧。
炮字還有很多含義,就加熱意來說,後期也有脫離「包裹而加熱」這個限定的。比如中藥材的炮製,又從加熱引申出一種烹調方法,比如炮羊肉。還引申出過焚燒意。
炮羊肉這個詞,還要再所說兩句,讀bao,而不讀pao。原意是把羊肉片薄,用椒鹽等拌好塞入羊肚中,包裹而加熱烹調。說倒也是從火從包。但和原先的炮意,根本不同。大約是以包表音表意,以火表意。
至於炮字最後又因形狀而引發出另外與發射與包裹有關的淫靡含義,就不在七夕這個純潔的日子裡多談了。
總之,炮這個字,是漢字字義肆意擴展,或者說,是意義肆意找字來套的一個典型代表。
礎技丨礎末之技,沉默階梯
歡迎加入北魚白丁,一起乞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