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消息今日,佛山市粵海信通訊有限公司在佛山市舉辦「越邊界享無界」為主題的「新一代龍伯透鏡天線全球產品發布會」,在政府機構、工信部、運營商、產學研機構以及通信業專家的見證下,對新一代透鏡天線技術在5G通信中的應用進行鑑定和發布。
2019年,5G可謂是風光無兩,先是6月6日工信部正式向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和中國廣電發放5G商用牌照。在規模試點數月後,10月31日,三大運營商同步發售5G商用套餐,我國正式進入5G商用元年,這也意味著規模部署即將啟動。作為5G商用中的重要一環,天線作為無線電波的出口和入口好比人的眼睛和耳朵。移動通信依賴天線完成網絡覆蓋,可以說天線的功能和作用無可替代。
發布會現場,粵海信創始人李靜在致辭中指出,新一代龍伯透鏡天線是一次技術革新,它將為社會和新一代通信、信息產業創造美好的經濟效益,為運營商降本增效。同時龍伯天線也將為天線產業帶來二次增長,產業騰飛。「粵海信龍伯透鏡天線將為5G時代,為數位化經濟做出更大貢獻。」
產業的發展離不開政府機構的支持,山水區副區長姜嶽新表示:「2019年我國真正進入5G商用元年,推動5G和移動網際網路等重點領域培育一批重大產業項目,將帶來巨大產業聚集效應。粵海信發布的新一代龍伯天線的創新成果,將填補國內相關領域的空白,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這無疑又將山水區通信行業提升了一個更高的層次。」
眾所周知,5G將採用更高頻段,為了滿足連續覆蓋需求,基站數也將成倍增加。業界預計,雖然宏站數不會大幅增加,但是面對室內以及環境複雜的特殊場景下,各類小基站的需求或將達到千萬級別。與此同時,5G時代,5G和4G網絡仍將長期共存,頻譜利用、天面共享、天線集成問題突出。可以說,5G時代對於天線產業而言,需求與挑戰並存。
在這一過程中,作為無線通信產業鏈中關鍵的天線廠商,粵海信創新性的開發了新一代複合超材料龍伯透鏡,將透鏡天線的高增益多波束的特點,用於移動通信領域,不僅可以更好的細化優化無線網絡覆蓋,提高頻譜效率和通信質量,擴充網絡容量,還可以降低基站功耗,減少基站站址建設數量,降網絡建設和運營費用,節約土地資源,更符合社會持續發展的長期目標。
粵海信技術專家鄭洪振表示,新一代龍伯透鏡天線具有高速、低時延、大容量、高增益、重量輕等特點,與傳統非透鏡天線相比,波束一致性好,旁瓣低,邊緣滾降更陡峭,波束及廣播波束合成所有波束等幅同相饋電,形成寬波束廣播。同時,用一個時隙即可實現下行廣播由於有功率合成增益,廣播覆蓋與業務覆蓋範圍相同。另外,用循環廣播方式向每個波束分時發送下行廣播。
與此同時,粵海信研發的新一代複合超材料龍伯透鏡解決了當前透鏡天線面臨的三大難點。首先,介電常數靈活可控解決了解決透鏡的材料問題,頻率滿足500MHz-30GHz;其次材料比重大幅降低解決透鏡的重量問題,直徑400M,重量僅2.5KG;此外,透鏡的成型工藝成熟相關設備穩定解決了透鏡製作問題,目前已實現80%自動化,與此同時相關設備研髮結束,滿足批量生產要求第一階段能夠實現200個/天的產量。
粵海信開發出的新一代複合超材料龍伯透鏡,創新成果填補了國內的空白,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多項專利已經提交部分已經公開,並受專利保護。
目前,新一代龍伯透鏡天線已經通過了試點驗證,解決了貴州鴨池河大橋特殊場景覆蓋。利用「龍伯球透鏡原理」,通過透鏡材料對天線波束賦形,獲得高增益、窄波束的方向圖,更貼近狹長分布的公路鐵路橋,滿足橋區的覆蓋需求。
發布會現場,來自產學研用的各方專家,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教授趙魯豫、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曾慶生、京信通信系統(中國)有限公司副總裁、天線產業聯盟副主席卜斌龍以及中國聯通網絡技術研究院無線技術研究部潘翔分別就粵海信新一代龍伯透鏡天線在5G移動通信系統中的應用場景進行解讀。
5G從設計之初就不僅僅是為了解決人與人之間的通信,更多的是面向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通信,致力於構建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正是基於這樣的思考,粵海信在發布會上與包括京信通訊技術(廣州)有限公司、中天通訊技術有限公司、北京天河鴻城電子有限責任公司以及廣東好幫手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合作夥伴籤約,共同開拓粵海信龍伯透鏡天線在5G行動網路基礎建設,軍工及車聯網應用的產業布局。
面向未來,粵海信始終堅持無線通信天線技術的研發與產品的生產、銷售和服務。以市場為導向,客戶為中心,以技術為核心,以質量為根本的發展方針,致力於為全球無線通信運營商及設備商提供最好的解決方案,共同為全球不斷增長的無線通信用戶創造價值。
(文章來源:C114通信網)